1.2 前五年的研究成果说明
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动力的中国设计园区,在未来社会创新交流与汇集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舞台和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它表现为中国以设计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的一种存在方式。为全面了解工业设计园区和类工业设计园区,在2011年启动了“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与发展指数”的研究专题,计划持续十年不断地探索设计园区作为中国设计推广的一种社会性组织形式,其存在对创新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由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发展逻辑的真正设计学学问,并推动全社会重视和发展设计事业。
1.2.1 2011年度的研究情况
2011年是本专项的首创之年。首要的目标是研究如何搭建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和发展指数的分析框架,如何建立与描述它成为撬动当地,乃至区域主体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引擎。
于是,我们组织近二十位设计研究生,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城市,以辐射性的方式展开实地调研和专访。行程几万公里,录音几千小时,开始全面了解和整理工业设计园区的建设情况。
同时,我们依托此专项的核心研究教师,启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资源,并组织成立“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
具体本年度的研究情况,总结为以下几点:
1.提机制,搭框架
为使政府在宏观上对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把握,同时,也帮助我们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一个可量化采集的工业设计园区发展指标体系,以提取出与工业设计健康发展相关的若干关键评价指标,并建立一套客观的数据描述体系是本年度的首要任务。
2.背景研究和知识储备
为了良好地建立采集和建立指标体系,参考了其他行业的数据统计与发布体系,例如福布斯榜单、中国品牌榜、手机互联网等行业白皮书以及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相关发布体系,发现其共有的几大特征:大样本调研、常年稳定发布、公信力和客观性、评价体系完善、配合发布行业趋势,以及与“政产学研商”各领域紧密结合共同完成内容发布和更新推广。
3.园区联盟单位摸底
设计产业园区作为设计产业的重要枢纽,对于“设计园区”的考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设计产业链的整体状况。“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的各成员单位将作为“工业设计数据统计与发布”的主阵地和数据来源。因此,工业设计数据统计与发布系统将首先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成员的园区经营情况和所辖园区设计公司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进而,再到“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成员以外设计园区情况的了解与采集等。
4.提出园区“四个力”与设计公司基本情况框架
基于数据分析、设计产业的相关方实际需求,以及报告最终送达部门的需求反推,研究组综合归纳出“四个力+基本情况”的模型来展开分析与描述,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与肯定。
5.第一版园区和设计公司问卷制作和修改
由于“政产学研商”各个领域与设计相关的因素区别很大,同一领域内的不同单位也有诸多差异,很难提出一个普适性的评价系统。我们依据设计的一般规律分别从“信息流、资源流、人才流、服务流和市场流”以及“知识产权、机制、商业模式、相关资源和设计研究”几个领域节点规范了一个全流程评价系统。基于此,分别给园区和设计公司制作了问卷。
6.组建专家委员会、研究组和执行组
基于研究所和外协的9个设计高校的研究力量,建立了辐射全国的研究组;基于课题初期咨询、中期分析和评价以及课题最终审核,建立了一个涵盖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和设计行业专家的高端专家委员会。基于清华大学和广东工业设计城建立了专项研究小组予以执行。
7.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初步形成了社会影响力
基于视觉中国、设计在线、《设计》杂志、《装饰》杂志以及国内多家媒体进行大量报道。百度、谷歌等都有大量的文章和搜索链接。
1.2.2 2012年度的研究情况
该年度主要基于研究所和外协9个设计高校的研究力量,建立了辐射全国的研究网络。在咨询、分析和评价等环节上更注重实际情况的采集和分型,建立个一个完整的量化体系,并优化了“四个力”的分析模型。
1.国际合作加强,与英国设计委员会深度对接
基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学术月的成果,将英国设计委员会就设计统计和趋势报告方面建立合作课题的事项提给了学院管理机构,并争取将英方研究资源与设计研究进行对接。
2.重视数据统计,提出园区的初步量化评价体系
一期项目获得了评价园区的基本要素,结合二期项目的园区深度走访,进一步确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同时,希望从统计学角度加强量化指标的采集与分析,积极动员各地园区提供准确数据和专项事业的基础信息。
3.进一步扩大项目与设计城的设计和社会影响
利用已有的设计网媒和纸媒,同时结合微博等新媒体,加上国外媒体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建立中国工业设计园区信息收集基地,与媒体展开联系,动员更专业化的组织为本研究注入新生力量。
4.扩展“四个力+基本情况”的模型
更加偏重对地方经济贡献和文化大发展相关的作用,紧跟国家发展和政策精神,研究组进一步浓缩已有模型,并偏重基础数据的展示和设计产业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量化说明。主要将设计园区的基础数据与其发展数据相分离,这样的统计将更为客观地把握和描述园区的基础建设和实际发展水平的情况。
5.形成一期与二期的数据比较
这里的一期,指的是2011年度的研究工作,二期指的是2012年度的研究工作。
一期研究做出了国内工业设计园区分析和评价领域第一份进行数据比较的文档,具有行业示范作用。二期研究在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园区年度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初步搭建起一套描述和评价园区发展状况的研究框架和分析方法,同时也为客观描述和追踪中国设计事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从社会组织层面来考察设计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6.工业设计园区的全样本采集,建立园区联盟的联动机制
一期主要用研究组走访+外协调研的方式。二期则采用研究组直接走访方式,调研所有的24家园区单位,达成共识基础上建立信息和商业模式的联动机制。
7.问卷更加精简合理,着重最基础的数据
在一期建立的模型基础上,采集大量数据,但是,一期没有对于最基础的设计和经济指标进行说明。二期项目中我们着重采集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如园区的产值、人数、公司规模、专利与获奖的具体数目、商业模式的简要说明等。
8.发布会的形式与流程创新
一期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开会方式,二期则更多借助网络直播,从研究阶段即开始跟踪报道和邀请嘉宾,这样更加注重实际,强化了参与调研的各个园区的负责人对自己园区情况的描述,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对本地区情况的反映。
9.建立项目研究与北滘政府的联动合作
针对园区和其内的设计公司以及园区的经营理念的整理,通过两年的联系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数据,并更加清晰地专注于中国工业设计园区情况的整体了解与全面描述。以此为基础,我们与广东工业设计城有限公司以及其上级主管单位——广东省顺德区北滘镇政府联合,利用11月至12月期间的“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学术月——‘北滘论坛’”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统计与发展指数研究”的专项报告。
1.2.3 2013年度的研究情况
基于研究所和外协的设计高校研究力量,建立了辐射全国的设计园区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咨询、分析和整合,将数据采集的深度和广度作了拓展;建立了以大数据为目标的发展指数研究专题。希望以此能更客观地采集和分析各地设计园区的发展情况,以便于我们更准确的予以分型分析与综合描述。本年度主要的力量是着重于这一点的突破。
1.重新设计了调查问卷
课题明确提出2013年“设计园区发展指数”的建立要求。这一要求对问卷进行了更加明确的类型划分,因而,问卷的结构有了更条理性的分型,内容有30%左右是重新设计的。
2.进行“全国示范基地”的评比
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合作协同评价,评比结果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年会上发布,增强了《数据统计发布》的权威性。2013年恰逢协会需要对全国工业设计园区进行评比和管理,我们两年多的研究可以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使用,并且将在协会年底的发布会上进行同步展示。
3.使用数据可视化来增强说服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成果展示和传播,2013年课题组和有经验的图形设计师进行了合作,用了相当多的精力来将园区数据统计的成果用信息可视化图表进行呈现,大大增加了成果的可读性。
4.运用“大数据”的方式来看待工业设计园区的发展情况
运用大数据来帮设计行业把脉,提出新思路;通过设计思考来给大数据的方法、流程和结果带来更多的感性思考、用户认知和感情因素,将冷冰冰的数据洪流转化为纷杂用户需求和市场机会的良性输出。
5.引入国际一流文献,结合中国实情解读
文献研究和实际操作往往是脱离的,因此设计学术界和实业界进行创新型研究的合作比较困难。课题组在前两年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2013年我们专门花时间重新检索了几个主要发达国家与设计创新相关的文献,找到了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借鉴内容,并在本期报告中有所体现。
6.打通社交媒体
尤其在报纸媒体上全程跟踪报道,大大增强《数据统计发布》的影响力和参与性。为了保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比较快地被应用到园区创新的实践中,我们与国内几家主要的报纸和新闻媒体进行了沟通,对于工业设计、园区创新和机制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2.4 2014年度的研究情况
基于研究所和外协设计研究力量,更完善地建立了辐射全国的研究团队;调整了以大数据为背景的分析模型;数据采集依然回归到创立园区基础数据和发展数据的两类架构上来。但是,深化了大数据分析所建立的分析模型,更客观地采集和分析得到的数据整列与交织。从实际出发,从作为新生事物的呵护与养成出发,力求更客观地描述、考察与反应每个被采集园区的实际情况。
1.为工业设计园区创新力构建出创新力评估模型
基于三个年度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对园区发展已有一定的系统认识。本期构建园区创新力评估模型,设立了能够匹配发展规模、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各不相同的园区联盟成员的通用评估方式。
通过“定模块、分细项”的方式,从工业设计园区自身与驻园企业两个角度解构出能够对创新力进行描述的相关要素,设立具体的数据采集项,并分别针对模块、细项与采集项给予相应的权重或分值,以助计算与分析。
2.为工业设计园区建立了2013—2014年度园区创新力指数
发展指数一直是本研究最核心,也是最具创新性的内容。工业设计园区刚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出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设计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广泛铺开。事实上,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展开发展指数的呈现,客观上能与现有的国家统计局管理系统相对接。
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正在调整和改用人文类学科和社会科学类研究所常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所以,我们在对各工业设计园区创新力的调研数据进行汇总与对比分析时,是以计算出2013—2014年度工业设计园区创新力理想数据状态,以此作为评估标准,采用百分制的方法对各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换算与排序,从而生成出园区的创新力指数的方式来开展的,并发现这样的方法更为客观并与实际相符合。
3.为工业设计园区的创新典例进行采集与解析
通过结合我国工业设计最新发展现状、园区所在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园区实地专访成果与园区创新力调研表数据内容,从五大模块对所调研的园区的创新力及其典例进行解析,总结各园区创新基础、创新能力与创新特色。
4.以“大数据”方式关联数据深化分析,加强数据可视化
延续三期的核心方法,是运用“数据”方式对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多维度的评估与分析。通过加强所采集数据的关联性,从采集到定性,再到定量的指数化呈现,全面、系统地探究了设计园区在创新能力等发展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成果的可读性方法上,我们开始采用更合理的数据可视化手段,以便更多的园区管理者和经营者们对各个园区创新力指数的理解。
5.设置“春雨奖”与“园丁奖”
在调研的过程中,得到许多专家和园区管理者的热心建议和帮助,其中,有一种建议既强烈又明确,即希望通过我们每年这样的研究与指数发布,能配合成果指出若干个年度优秀园区作为标杆,以此促进各地园区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此,我们在整理数据的同时,利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的全国专家资源,对国内各地方政府中积极推动、促进工业设计园区发展的部门或管理人员进行业绩与经理成果的评估与褒奖,以此激励各部门在工业设计园区建设上的经验分享和积极拓展。
6.编撰前三年项目研究成果并出版
我们把三年来的“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发展指数统计与发布”研究成果总结、整合、编撰,形成正式出版物,将第一年的“基础数据”、第二年的“园区发展同比和环比规律”、第三年的“园区发展指数与排名”结合,以健全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统计和研究体系。
1.2.5 2015年度的研究情况
本年度依然基于研究所和外协设计研究力量,进一步完善辐射全国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团队;及时调整了以发展数据为成果目标的分析模型;通过国家一级出版机构将成果正式出版。
研究成果通过一级出版社的出版和专门递呈,在政府管理部门形成专业的学术信息通路,形成能够专门传递中国设计园区发展情况的专业分析材料,良好地传递中国各类设计创新园区的发展动态。其中的优秀典例和真实情况,在战略上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设计园区的政策建设与发展方略的调整与梳理。
1.优化分析模型,建立全国设计类园区的综合发展力的指数分析模型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系统解析园区发展状况;基于园区创新力分析模型,不断深化,使其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建立匹配不同园区发展类型的分析模型,细分数据采集项;优化传统工业设计园区分析模型的同时,拓展其适用性,以应用于新增园区的数据分析统计当中;突破原有的局限性,系统全面地分析设计类园区综合发展力。
通过对各设计类园区综合发展力的调研数据进行汇总与对比分析,计算出2014—2015年度传统工业设计园区及新增园区的综合发展力理想数据状态,并建立评估标准,生成出园区综合发展力指数。
2.丰富设计类园区的综合发展力典例类型,全面系统采集与解析
宏观分析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状况,从“设计之都”、设计园区等多角度解析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状况,通过项目组对不同地区园区实地专访成果及园区综合发展力调研问卷等数据内容,总结各园区综合发展力的共性及特性。
3.运用数据手段,深度解析数据性质,运用信息可视化方式作有效而生动的呈现
坚持运用数据手段对调研反馈的情况和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并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充分、直观地展现园区综合发展力的研究成果。
4.纳入新增园区数据统计
在保留原有传统工业设计园区的基础上,纳入一定数量的新增园区,在建立指标体系过程中,综合考虑不同园区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拓宽设计园区统计的覆盖范围,丰富数据统计的内容,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具备全面性及可操作性。
5.调整园区奖励机制,提升奖项含金量
为提高与激励各级政府部门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依然延续第四期设立奖项的活动方式,重新调整升级奖项内容,减少评奖数量,提升奖项含金量,对国内各地方政府中积极推动、促进工业设计园区发展的公务人员进行嘉奖。
6.第五期“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基础数据统计研究”成果出版、发行
2014年出版发行三年的《中国工业设计园区发展数据统计与发布》成果,第一次以出版物的形式面向社会。2015年研究成果单独出版,体现了研究方法的逐年完善,研究成果的日趋丰富,以更加严密、规范、系统的方式产出研究成果,将为我国设计产业统计事业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正式出版,在政府管理部门形成专业的学术信息通路,进而形成能够专门传递中国设计园区发展情况的专业分析材料。年度型地以固定的方式良好地传递中国各类设计创新园区的发展动态、优秀典例和真实情况,战略上促进和推动着中国设计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在2016年依然进行成果出版,并全国发行。
总之,设计、文化创新类园区,应该大力依靠政府的战略引导,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寻找作用点,进而服务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