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级数增值的魅力
1988—1989年,日本股市从21564点上涨了80%多,到达38921点;然后开始大跌,1992年8月跌到14194点,跌幅近64%。虽然80%大于63%,算术平均大于0,可是总的来说是跌的,跌了约1/3,因为累积产出比是(1+0.8)(1-0.63)=0.666,累积收益是0.666-1= -0.334= -33.4%。
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总是将所有的资金买入股票,则先赚50%,再亏50%;或者先亏后赚,虽然算术平均收益是0,可是你的资金会变少(变成0.5×1.5=0.75倍)。可见算术平均收益不能反映实际增值情况。
能反映实际增值的收益是什么呢?是几何平均收益。设每一元资金投资 N年后变为M元,则累计产出比是M/1=M。累计产出比的N次开方M1/N被称为几何平均产出比,我们记为Rg,即Rg=M1/N。投资的平均复利又叫几何平均收益,我们记为rg,则有rg=Rg-1。可见,几何平均产出比或几何平均收益才能反映长期投资业绩。因为:
N年累积产出比M =RgN=(1+rg)N
投资组合的几何增值理论(或者说熵理论)就是用几何平均产出比作为优化投资组合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使几何平均收益达最大的投资比例就是最好的投资比例。
稳定的几何增长具有无比的魅力。几何平均收益的微小优势,在长期累计后可能导致惊人的成功。表2-2显示了几何平均收益对20年累积产出比的影响。
表2-2 几何平均收益对20年累积产出比的影响
其中23.8%就是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最初32年的几何平均收益。从1965年到1996年,伯克希尔公司每股资产从19美元增长到19011美元,算术平均年收益大约是1000/32=3125%,可是几何平均年收益只有23.8%(税后)。美国的基金管理大师彼得·林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10年里使基金的几何平均收益达到30%。据说李嘉诚的几何平均收益是28%,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几何平均收益也是28%(早期是35%)。有人做过计算说明,虽然200年前美国政府从印第安人手里以极便宜的价格买了大片土地,但是如果印第安人把钱存入银行每年得到现在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则利滚利后,印第安人现在将极其富有,足以买回更大面积的土地。可见稳定的几何平均收益的威力。
有人炒期货看到可能的赢利幅度大于亏损幅度就大量投入;有人炒期货还要透支。中国人在期货市场上破产的比例极大,原因就是因为许多人看不到稳定增值的重要性。
许多股民类似,他们对收益波动极大的亏损垃圾股、庄股、新股、权证等倍加追捧;而对收益较为稳定的年收益达20%~30%的投资(比如认购新股)不以为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不成熟的表现。
笔者特别羡慕那些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只要他们有耐心,采取稳健的策略(比如每年认购新股,如果认购新股效益不变的话),一二十年后成为百万富翁将极其容易。当然,对于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既不年轻又有生活压力,要成为百万富翁,我们当采取更加进取的投资策略,即选择多种投资方式,优化投资组合,赢得更高的几何平均收益。
(补注:为什么长期看,世界的财富增长比不上美国国债的收益?美国次贷危机使得许多银行资产减半,正是这类深度亏损使然!由此可见,避免深度亏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