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创新趋势与实践(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战略转型

观点文章 网络化情境下的企业战略创新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展现出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在对企业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企业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企业战略需要快速做出调整与变革,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新的发展机会。

一、网络化的本质

1.“互联网+”催生新的技术经济范式

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就像蒸汽动力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成为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基础力量,并引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互联网+”的广泛兴起,正导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主导地位的技术经济范式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以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和无线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经济范式正在全球加速得到应用,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用机器生产机器的生产方式被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所替代,更适应单一产品生产的刚性生产系统被适合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可重构制造系统所替代,制造模式则从削减式制造转变为叠加式制造。另一方面,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得传统的“集中生产、全球分销”的生产方式加速被“分散生产、就地销售”的生产方式所替代,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生产特征。总之,“互联网+”将推动大规模定制和全球个性化定制成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智能制造和社会化生产成为新的主流生产方式。

“互联网+”所引发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变,还带来了产业业态、经济形态、商业模式以及创新范式的革命性变化。从产业业态来看,跨界融合成为新产业业态不断涌现的源泉,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加速出现的互联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产生工业互联网,互联网与能源融合产生能源互联网,互联网与金融业融合产生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与汽车产业融合产生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网与家具产业融合产生智能家居,等等。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制造业向许多方向的服务化转型成为可能,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日益显著。从经济形态来看,共享经济将成为一种潜力巨大的常态化经济形态,并实现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有效整合,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互联网造就了一种实物生产和销售的边际生产成本接近于零的社会,推动具有可以快速扩大规模、灵活性高、资本效率高、供方的进入门槛低等优势的共享经济的兴起。从商业模式来看,商业生态圈成为组织能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互联网+”所展现的连接一切、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特征要求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同业企业、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共同形成以价值共享为基础的商业生态圈。从创新范式来看,微创新和快速迭代成为常态化的创新方式。信息技术、3D打印、智能制造推动产品改进、重新生产以及分发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企业不再等待重大改进后再发布产品,而是基于研发的改进和市场反馈,不断地进行微创新并实现快速迭代。

2.企业互联网化的四个层次

对于“互联网+”,不仅要从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角度加以理解,而且应该从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角度加以分析。从工具层面来看,“互联网+”本质上就是将互联网技术这一工具深入应用到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实现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互联网转型。这种转型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产品信息化或互联网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的信息比重提高,物质比重降低,通过嵌入智能化元件,使得产品具有更多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价值链环节信息化或互联网化。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在人机、机机以及机器与劳动对象之间,建立起自动化系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与此高效、快速物质生产过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三是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被打通并实现完美的衔接,不但传统互联网企业主动与传统实体企业实现对接,而且传统实体企业向线上延伸,从而涌现出一批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企业,O2O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四是企业整体运营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的全方位应用,推动企业运营实现“平台化、社会化、移动化、电商化、国际化”,从产品服务到应用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分享,从单一生产到共同创造,更加注重客户体验,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产业运营。

二、需求的个性化呼唤全新的企业战略

企业存在的目标在于创造价值并向客户传递价值。在两化深度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企业价值创造和传递过程不同于传统价值链的单维度视角,有趋于网络化的趋势,在价值创造环节,除了企业内部价值链活动,供应链、外部研发等合作网络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形式;在价值传递环节,除了销售渠道之外,强调多种形式的厂商与客户联系,如苹果的“体验”模式,目标在于保持共融共赢的产用关系。

在传统的“线性”价值创造经营模式下,客户“等”在原地,企业生产制造产品,通过分销渠道到达客户。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选择具有主动权,客户的需求“千人千面”,客户已经成为网络化的节点,和外部的联系渠道多样化。客户在变,客户的网络化“倒逼”企业要采用网络化的战略和组织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 网络化战略下企业价值创造与传递

正如德鲁克所言,商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合理的定义:创造客户。这也是企业战略的真正内涵。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在互联网和消费者之间中国企业能够满足客户的何种需求?不管网络还是平台,战略是否独树一帜并不重要,在未来,企业的“内心”应专注于“创造客户价值”,而且要创造“千人千面”的客户价值。

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性和创造性,线上线下不再单单是渠道的概念。首先,只有通过线上线下的虚实融合,才能够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引领。海尔和“客户交朋友”,通过开放性的客户交互,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升级和创新。其次,虚实融合需要依靠平台战略得以实现。互联网企业是一种平台型思维,所有的人都可以进来。虚实融合的平台要求多元化的全品类经营,也就是追求范围经济,才能够吸引客户,并形成客户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海尔日日顺物流正是因为为所有的家电品牌提供深入到乡镇市场的配送服务,规模和范围的优势保障了其24小时按约送达承诺的实现。最后,围绕着平台建设,企业需要完善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掌握互联网思维,才能够深刻理解虚和实的内涵,把虚实两方面的能力提升并融合起来,实现向企业+互联网的转型,提供具有全流程灵活性的客户价值和体验。

三、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寻找新的战略机会

“互联网+传统产业”是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寻找到“互联网+传统产业”的结合点并摸索出它们之间相互融合的一般规律是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互联网+”所引发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和作为信息技术工具在传统产业的深入应用,将对传统产业的制造范式和运营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同时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战略机会。

1.在制造范式变革中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虚拟网络和实体生产的相互渗透是智能制造的本质,一方面,信息网络将彻底改变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大大提高制造效率;另一方面,生产制造将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重要结点,扩大网络经济的范围和效应。以网络互连为支撑,以智能工厂为载体,构成制造业的最新形态,即智能制造。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因此,企业应该瞄准这一发展方向,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积极有效地推进智能化改造,以期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二是定制。定制既突破福特模式下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也区别于高成本的纯手工个性化定制,它意味着生产企业在差异化产品和生产成本之间寻求有效平衡。“互联网+”使得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由传统大规模生产转向互联网支持下的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共同点在于产品在某一方面具有大规模特点,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大规模”是指产品的种类大幅增加,异质性程度更高,而后者的“大规模”是指同质产品的产量大。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必然引起生产制造系统由刚性制造系统转向可重构制造系统。传统的刚性制造系统由专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组成,系统设计在运行后配置固定,更适应单一产品的生产,而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以可重构制造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制造系统将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这类制造系统以重排、重复利用和更新系统组态或子系统的方式,实现快速调试以及制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灵活性以及突出的生产能力。

三是网络协同制造。网络协同制造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的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与方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为适应全新生产方式,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都将呈现出组织方式的新趋势,表现为产业边界模糊化、产业组织网络化和产业集群虚拟化。这些趋势要求生产的不同主体之间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生产制造网络,并通过互联网支持下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实现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大范围整合和优化,进而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灵活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2.在运营方式变革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一是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将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动态过程。制造业服务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产品+服务”。制造业服务化要求制造业企业将服务作为重要的产出,更大程度上以客户为导向,将服务理念贯穿整个产业链,通过“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深层次上改变制造业运营模式。“互联网+”的推进将使得制造业出现新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趋势,这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要素所占的比重和重要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同时,产出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服务化趋势。制造业服务化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价值链中服务环节得到延长和加深。在上游阶段,市场调查、设计开发、工艺改进,在制造阶段,设备安装维护、机器调试,在下游阶段,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报废处理等环节在价值链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且呈现专业化的趋势,不断从制造中剥离出来,成为单独的部门或由专业的服务企业承担。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还出现了一批只关注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的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制造和服务的融合发展取得巨大成功。

二是数字化商业。数字化商业体现了信息化和商业战略的深度融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进入数字化情景中,移动互联技术降低了信息搜寻和交流的成本,“大云平移”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互联网更加便利和快捷。企业的商业战略也变得数字化,更多行业和市场呈现出平台形式和网络效应,如汽车、零售业、出版业、健康护理等。数字化商业的价值源泉在于价值网络和商业生态的形成。在数字化商业生态系统中,参与主体除了产品供需双方和平台提供者,还包括物流、金融、搜索、社区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为在数字化商业价值创造系统中,一方面,商业平台连接着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实现价值交换;另一方面,平台企业还需要保证交易的便利性,价值传递过程还需要物流、支付、认证、安全等技术和行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