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陨石”撞击,只是为了建立新时代
蒸汽机的出现让人类摆脱了体力的极限,从而依靠机器获得了除自身以外的力量,让手第一次从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随后在19世纪,由于电的发现和应用,又让人类获得了除自身以外的能量,电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驱动力。这两次以蒸汽机和电气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甚至颠覆了旧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其判断标准是:生产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技术经过实践可靠可行,并且适合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于实体产业;能促使原有不合理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造成产业结构发生质变,以及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所以,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革命,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人类史上的变革,正在快速形成一个由数字构成的虚拟世界,而互联网就是连接人类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之间的钥匙。通过互联网,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人类获取信息以及以信息为基础的服务变得极快,快到可以忽略时间的存在。
可以说,互联网让一切都变“快”了。快到什么程度,快到时至今日,互联网到底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思维还在争论之中。这是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周围的一切都在飞速发生着变化,以至于很多人刚刚有点明白的时候,很快就又落后了。
实际上,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都是随着科技的创造,驱动着世界的进步。举例来说,古时候的战争中,人们使用的是长矛进行作战,因此所有的战术和战法都是围绕着长矛这样的战争工具进行思考的,为了拿更长、更重的武器,士兵需要苦练体力及格斗技巧,而那时候的将军,不仅要会排兵布阵,刀马功夫也要了得。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火器出现了,战场中不再需要人与人贴身的拼杀,远距离即可决定生死。随之,所有的战术战法,因为工具的变化发生了改变,将军即使不会开枪,只需要头脑就可以运筹帷幄。发展到今天,无人战斗机出现了,招募一个“游戏玩家”,在千里之外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和屏幕即可叱咤疆场。今后,随着机器人的出现,有可能不会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残忍杀戮,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之间的战争,那时,所有的规则都会随着新工具的出现,再次被改变。
所以,当人们在争论互联网是工具还是思维时,其实就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样,当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就犹如大刀长矛换成了步枪大炮。有了新工具必须要有新思维,你不可能拿着步枪当大刀使用,那一定发挥不出它的威力,同样,用旧有的战略战术去运用新武器,你一定感觉它只不过是一个工具。
每一种颠覆性的革命出现,最初都是以工具的形式出现的,在使用之后,变为一种技术,随后在发展中变为一种思维,而最先将工具变为思维的人或企业,必定成为最能适应时代的人或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现在的企业就需要使用新的工具,运用新的思维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由互联网引发在商业社会中的冲击被称为“破坏性冲击”,因为它带来的是完全颠覆传统模式的“玩法”,这种病毒式的模式,寻找着传统行业中的一个个软肋,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先是渗透,接着颠覆,进而取代。
痛定思痛,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吧。
通信业:我们知道,传统通信运营商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用户使用各类电信业务所缴纳的费用。在互联网没有形成规模之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通信行业运营多年,短信业务,一直是通信运营商的数亿级的庞大市场,可谓“躺着也能赚钱”。而这“美好”的日子在2011年后的某一天被彻底改变,一款通信领域的“门外汉”—微信,运用互联网流量免费发短信的策略,快速聚集了大量用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看似铜墙铁壁的通信业务迅速瓦解,使三大运营商的传统模式饱受冲击之苦。
通过OTT模式的微信,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免费发短信、收发图片和视频,还可以进行语音通话,尤其是推出的微信电话本,更是要将免费通话进行到底。就是这样一款小小的互联网应用软件,目前国内用户已接近6亿,国外用户超1亿,借助互联网“一统”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用户,乃至广大海外用户,以至于昔日人们相见时常问到的“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变成了如今的“您加下我的微信”。
以前不论是企业的推广、政府信息发布,都离不开短信,但是现在情况变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使用微信来代替短信,这导致三大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扩展服务—行业类短信的业务量和收入都在大幅下降。
在中国移动出现15年来首次利润下滑之后,工信部在报告中称:“OTT类服务对中国移动话音、短彩信等传统业务收入的替代、影响十分明显。”
另外,随着4G牌照的发放,通信网络速率大幅提升,网络容量也将比3G提高20倍以上,平均资费降低也已是大势所趋。预计到2017年,国内一半以上的手机用户,将借助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使用各种通信业务,这对运营商而言,不仅会对营收和利润造成侵蚀,还将边缘化运营商的平台功能,最终使其变为单一的流量管道。
如今,通信业在传统业务的持续下降、人员工成本和前期投入的巨大压力下,必须加快转型,提高效率,找到新的模式和出路,否则,随着微信、陌陌、米聊等OTT应用软件的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回忆起电话号码和短信时,就像回忆起曾经的BP机或者电报一样。
金融业
早在2008年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马云就讲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7年后的今天,支付宝确实做到了,以移动端的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为例,其用户数已超过2亿,日常移动支付日交易量达到4500万笔,这意味着高达2亿人通过支付宝将他们的消费搬到了网上,购物、打车、理财、充值、缴费,甚至旅游买保险等,支付宝利用互联网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银行一直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机构,从未有人敢想过替代它,甚至超越它,然而就是支付宝这样一款互联网应用软件,每天流动资金超过了任何一家国内银行,而内嵌其中的余额宝,似乎又一次兑现了马云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余额宝与商业银行相比,既有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收益又远高于活期存款,还不设最低购买金额,实现了支付宝、基金公司和支付宝客户的三方共赢。问世五个月,平均每天吸金6个亿,不到两年内吸收存款近6000亿,客户数超过5000万户。而与之合作的“天弘基金”这样的基金公司,过去只能靠单一的银行渠道卖基金,所产生的费率和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现在有了“虎口夺食”者,银行的费率从过去的“铁板一块”变成现在的“都好商量”,从最高时的1%降到现在的0.3%,作为“草根理财神器”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也因余额宝一跃成为国内最大货币型基金管理公司。除此以外,由“蚂蚁金服”在支付宝中推出的招财宝,在短短几个月内其平台累计资金近千亿元。
同时,阿里巴巴借助自身B2B电商平台上的众多卖家,在2010年推出“阿里小贷”,快速完成了“存、转、贷”三大金融业务模块的扩展。截止2014年,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突破2000亿元,服务的小微企业达80万家。
如今,每天都会有1.5亿人打开余额宝,算一算年化收益率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数十倍的理财收入,也许存的钱不多,收益只够买一笼包子的钱,但也满足了普通老百姓那小小的理财成就感。
也就是这些星星之火让四大银行寝食难安,除了对支付宝进行了一系列的联手制约和打压以外,更是掀起了一波“支付宝是银行的吸血鬼”的舆论风波,但是,在我们看到四大行联手打压余额宝的消息后,更多出现在各大网站评论栏中的是,反对垄断,支持余额宝,以及认可互联网金融的声音。
然而,这只是风暴的开始,除了阿里系的支付宝以外,微信、快钱、易支付等各类第三方支付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推出理财功能,甚至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城也在推出各类互联网金融服务,蚕食着传统银行的业务,传统金融业的每一处弊病都已变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切入点。
正如银联总裁时文朝所说:“未来阿里和银行将迎来恶战,我们知道互联网企业不按常理出牌,它用不断创造商业模式来扩展其客户,并不断加速扩展速度,阿里手里的团购、电商、大数据、物流、融资等武器,如果综合发力,各种支付场景都会被其颠覆,银联和银行在支付场景上会很惨。支付渠道这次被阿里强势渗透,不仅仅是对银联,银行的信用卡也要想想自己的未来了。”
的确,支付是银行金融服务最重要的护城河,现在阿里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强势进入各种支付场景,其对支付场景的渗透是对金融行业的巨大挑战,失去了支付场景,银行将流失大部分的金融服务功能,而失去了支付服务功能,银行将失去大量客户,从而会失去未来几十万亿的消费金融市场。
传统金融业的噩梦即将开始,然而更残酷的是未来与其恶战的不止有余额宝,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将共同以互联网之名一起“讨伐”传统金融业。
传统传媒业
在互联网没有进入中国之前,电视、广播和纸质传媒主导着整个社会资讯的传播,作为信息来源的唯一渠道,人们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单一的、片面的,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媒业的结合,这一现象得到了完全的颠覆,互联网使人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接收到信息,并且从以前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了主动获取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发布信息,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一个“信息源”。这样的点对点传播方式的结束,带来的是如同宇宙大爆炸般的信息大爆炸,海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传统传媒业的运营模式中,广告收入是其主要来源,也就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插入广告。而在互联网世界中,新媒体往往为了吸引用户,对基本资讯不收费,但可以对较高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服务进行阶梯化定价收费,这种分层次信息收费模式,使移动互联网一方面通过大的流量来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另一方面为商业价值高或者有着特定需求的用户,提供着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以报纸为例,在2000年达到高峰后便处于逐年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则蓬勃发展,以58同城、赶集网为代表的众多分类信息网站,基本上已经成为大众获取房屋租售、餐饮娱乐、招聘求职、二手买卖、汽车租售、宠物票务、旅游交友等多种生活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对电子书的认可,也让实体书店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而网络视频业的快速发展,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络上获取各种娱乐信息,下班回家后一家人围坐看电视的生活习惯正在渐渐被改变。放眼望去,以前大街小巷人们手拿报纸阅读的现象,已经基本被手拿手机获取信息的方式而取代,越来越多的不分年龄的读者,在接触到互联网之后逐渐远离传统媒体,转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浏览新闻和获取信息。
微博、微信、微电影、论坛社区、网络直播等诸多互联网新媒体,改变了公众对资讯的获取手段与获取渠道,改变了人们获取资讯的习惯和方式,并不断蚕食和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
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不仅给传媒业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而且对以前垄断信息源的传统媒体的组织机构带来了重大挑战,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实现“发声”,人们借助互联网也有了更多发出声音的渠道,企业家、明星、普通老百姓、社会各类组织甚至政府机构纷纷通过互联网中的各种渠道发布消息,政策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布。社会突发事件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联网上分享、传播。互联网已完全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采集、舆论监督和广告经营上,都已逐渐确立了主流媒体的地位。传统媒体唯有摒弃简单的信息报道、改变单向传播格局、强化互动,从以往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服务者,积极拥抱互联网才能避免衰亡。
百货零售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百货零售业的运作模式,除了让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购买效率以外,去除商品流通中大量的中间环节,也使商品的成本得以降低。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购物,而不是到实体零售店中购物,人们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看如今的服装城、电子数码城,卖货的人比买货的还多,仅有的顾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看实物,然后去网上下单购买的。
在曾经以店面为主导的传统零售时代中,商场这样的零售终端不仅掌握着商户的生杀大权,同时还掌握着消费者的主导权,这是因为只要商户销售出商品,那么商场便收取扣点。而销售渠道的单一性,又造成商户在选择抬高商品价格的同时,不必过分担心消费者购买与否,其态度往往是“爱买不买,买就这个价”。
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冲击下,这种由商场引发的不对等的情况发生了逆转,网购绕过了中间环节,丰富了商品的种类,使商品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同时成功建立了新的零售销售渠道,分流了客源,让实体零售业闹起了人荒。商户的态度直接变为了“能卖则卖,不卖更亏”;消费者的态度则变为了“爱卖不卖,不卖我到网上去买”。
这种模式的发展,让以商场这样的实体销售渠道深受打击,商品销量少了,扣点也就少了,商户的日子不好过了,租金不仅不能涨了,连收都成了困难。自有不动产的零售商虽然在房租成本上不必过分担心,但仍然受到客流不足和人员成本上涨的困扰。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华拥有5万名员工,年交易额数百亿。这个巨无霸的公司似乎无人能及,却在阿里系天猫2014年双11一天571亿的销售额下黯然失色。天猫淘宝这一天的销售额,相当于沃尔玛近一年的销售额,相当于王府井百货全年两倍的销售额,又相当于广州九大商场销售额的40倍,成都九大商城销售额的100倍。通过电商平台可以把商品卖到全世界,开一家再大的店最多只能覆盖几条街,仅以客户受众群而言,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电子商务就不在一个级别上,再加之无营业时间和地域时空的限制,以及无需货架,亿万品类随意放的优势,传统百货零售业困局重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实际上,除了受电商的冲击以外,宏观经济的下行,三公经费的取消,又恰逢在供大于求的时期,也是零售业低迷的原因。如今的百货零售业普遍出现了“剪刀差”现象,房屋租金、人员工资等费用逐年增长,而销量和利润却不断下降,以往供货商抢着进商场的现象也在慢慢弱化,部分供应商开始选择在网上直接销售,这一系列的原因将会导致零售业新一轮关店潮的来临。
服装业
我们熟悉的网购基本上是以购买服装开始的,在三线城市,人们依然认为“逛淘宝,上天猫”是买衣服的代名词,作为最贴近生活的零售行业,服装业受到电商的冲击也是最为猛烈的。
几年前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服装店,如今正陷入大批的关店潮之中,少数以经营品牌为主的服装店也是门可罗雀。以李宁、安踏、匹克、中国动向、特步为代表的五大国产运动服饰品牌为例,去年关店总数近5000家。班尼路的门店数量从上一财年的3820家缩减了388家至3432家;真维斯中国内地店铺缩减253家,其中关闭直营店194家;艾格关店88家;七匹狼关店347家;九牧王关店73家;卡奴迪路关店53家;希努尔关店46家。越来越多的服装店面关门了,或者贴上了“转租”的告示,以往占据大商场黄金楼层的品牌服饰专卖店驻扎密度也明显降低。
“以前不常打折,现在常常打折,还卖不动。”实际上服装业所面临的困局不难理解,在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中,无论是加盟连锁、批发市场,或是沿街商铺等商业形式,服装产品基本都是通过“厂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一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到达消费者的手中的。一件普通品牌的服装从出厂到零售终端的加价率在3~4倍,高端品牌可在10倍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中间环节的层层加码,一件衣服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中,“身价”至少涨4次,包括出厂价、代理商价、商场价、零售价,事实上,很多品牌还有二级、三级或四级代理商,每一环节都有利益获取者,“身价”暴涨便显得“合情合理”。这些冗长的环节不仅增加了服装产品的销售成本,还延长了服装产品对时尚的反映时间,而最终产生的成本,还是要由消费者买单。
另外,在电子商务尚未形成之时,服装业因为城市间地域级别的不同,产品的类别和价格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更多的服装从业者,穿梭于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之间,赚取着不菲的差价,而消费者基本上没有除实体店以外的渠道可以获取服装。这种现象持续到2009年达到高峰,各个城市以销售服装的各类实体店遍布大街小巷,但所谓“物极必反”,传统服装流通渠道长期积累的种种弊病,以及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高库存,加快了网销服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因为网销服装跨区域无SKU限制,抛弃了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了成本,价格明显低于线下的特点,进一步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放弃传统选购方式,而转为网购服装。
这样一来,线下服装零售市场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众多传统服装品牌库存增加,最终只能转移到电商市场清库存,这样网购服装市场的雪球越滚越大,而前期大量投入的传统服装实体店,不仅出现效益断崖式下滑的情况,而且还沦为了网购服装的线下体验店。
与此同时,全国服装电子商务消费额却以每年30%~40%的速度不断增长,以阿里系的淘宝和天猫为例,平台销售额最高的10个行业中,排名前三依次是女装、男装和手机,服装单月成交可达200亿,可见服装业在电商行业的比重之大。
举个例子,行业巨头雅戈尔用了20年时间,建立了500亩的工业城,1500个专卖店,终于实现每天1.3万件男式衬衫的销售业绩,而同样卖服装的凡客诚品,仅仅成立3年时间,没有厂房和流水线、没有一家专卖店,高峰时一天网上销售近3万件冲锋衣。正所谓,通过互联网你可以做全世界的生意,通过实体店,你只能做一个街道的生意。
事实上,服装业面临的困境不仅只是电商的冲击,房租每年的递增、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高库存的压力也是其中的原因。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景气,服装出口也受到严重影响,正所谓内忧外患,如果不变革,不升级,不谋求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服装从业者们的日子恐怕不是难一年,而是年年难。
其他行业
被互联网冲击的行业越来越多,以前,出去旅游要去旅行社,现在,先打开携程网、去哪网这样的在线旅游平台;以前,有一个好项目,需要先找到投资商,现在,通过众筹可以迅速筹集到资金和人员;就连“成名”这种事,在互联网中,也变得容易起来。
所有的被冲击的背后只有一个结论:在互联网时代,用传统思维做生意,就犹如在飞机、大炮面前耍太极一般,不堪一击。
在2015年,互联网公司已经洗劫了全部电视广告,58同城、百合网、苏宁易购、微信理财、京东……如今,互联网+、社交媒体、微支付、O2O等互联网名词纷至沓来,如果说“腾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淘宝”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余额宝”改变了人们的“存钱方式”,那么,这一切只是新时代的序曲。
然而,危机之下必有机遇,正如潘石屹所说:“抓住了互联网,就是抓住了未来”。随着最近这三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网民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那么也就是说,当下已经形成了近6亿人,24小时不间断的和周边的传统行业保持着实时连接的庞大网上市场,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吗?所以,互联网对于每一个人是浪潮,对于每一位商家更是机遇。
当前,中国十大首富有四个都是从事互联网产业的,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更是创出了全球最大的IPO,这些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人,用他们对互联网的真知灼见换取了丰厚的财富。
当新旧商业世界交替的时候,旧的标准正在被改写,新的标准在建立,但历史是不会倒退的,在这其中阵痛是难免的,只有不断的适应和升级,企业才有能力面对新的商业环境,否则,今天的巨无霸可能就是曾经的恐龙,在互联网这颗“陨石”的撞击下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