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系统学科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是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个不同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欧美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被引入到产业实践中,并迅速成为支持现代工业发展有力的自动化工具,一些学者就开始意识到,计算机技术不仅是一个将工业生产及操作自动化的工具,还将对现代管理、企业组织结构及运作等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在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时,我们并不仅仅是在改变一个系统,而是在改变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以及人们思考和工作的方式。然而在当时,对企业非技术性的影响却是传统计算机科学及管理科学都未曾研究过的。因而,计算机技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需要一个新的、综合性的学科为之提供思想、方法和理论的支撑。从而,一些大学中的计算机专家和管理学者,都开始尝试对于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探索。1967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成立了第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项目,这一般也被认为是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学术界正式出现的标志。
此后,信息系统学科在欧美各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猛发展与成就。如今,欧美绝大部分知名高校中均设有信息系统专业,为新经济时代培养了大量综合型技术人才,学术研究成果也在经济发展、企业组织管理、商务经营活动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信息系统仍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它已经度过了婴儿期和成长期,正在逐步走向完全成熟。
根据研究视角和方法的不同,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大体上可以被分为三个相互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方向,即技术研究、行为研究和经济研究。信息系统中的技术研究也被称为“设计科学”研究方向,注重于根据人的生活和商务活动的需求,创造、设计出有效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和商务活动效率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行为研究也被称为“组织学/社会学”研究方向,注重于分析现代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经济研究则侧重于运用经济学方法,探讨信息产品的经济属性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市场结构特征,包括信息技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
我国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沿革总体上如图1-1所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科技情报”专业。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招收了我国第一届科技情报专业本科生。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于1978年开始招收科技情报专业本科生。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与此同时,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建。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第一批该专业的本科生。此外,社科情报专业、情报学专业、医学或农业图书情报专业等三个相近的专业经过演变与合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形成了信息学专业。
图1-1 中国信息系统学科的发展沿革
20世纪70年代末,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由欧美国家引入到我国大陆。1980年,清华大学首次试办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目录》,原科技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统一归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国已有六百余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同时,通过学科点建设也涌现出大量的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项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从学术研究的模式特征上看,我国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严格意义上说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真正开始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之中,我国的信息化应用拉开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序幕。此后,我国信息化进程经历了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并于近年来开始迈入“新兴网络时代”。在这一跨越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时代特征。
如图1-2所示,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时代之中,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总体上处于学习的阶段,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相关实践也呈现出以“探索、模仿”为主的特征,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软件工程、数学、运筹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陆续地引入到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之中。
图1-2 我国信息系统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互联网时代当中,中国企业开始形成自己的最佳理念和实践,从而逐渐产生了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深层次吸收和融合。在这一时代中,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研究也呈现与国际相关领域融合、接轨的特征。西方学术界的主流思想,特别是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一时期被广泛地引入我国信息系统研究之中,并与我国自身的国情特征、管理实践形成多方位的融合,推动许多中国学者运用国际学界的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针对中国的经济、商务环境及企业现状,展开了大量深入实践的实证性研究。
从2010年前后开始,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了新兴网络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会网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应用启动了信息时代的新一轮变革。此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和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注重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及当代特征的成功之道。在这一时代中,“创新”和“提升”将会成为我国信息系统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主题特征。中国的信息系统研究将不局限于运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的现象,而更注重于借助中国实践的丰富积累,发掘并构建蕴涵中国特质的思想和理论,以服务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同时为进一步丰富人类知识的宝库贡献出当代中国所独具特色的学术成果。
此外,信息系统课程的发展也经历了一系列演进,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教程版本。特别是信息系统97教程(Davis等,1997年)的提出,综合了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信息系统学会(AIS)和信息技术专业协会(AITP)的研究成果。接着,ACM、AIS和AITP共同发布了信息系统学科的教学参考计划和课程设置IS2002报告(Gorgone等,2003年)。近年来,ACM和AIS又推出了新版的IS2009(Heikki Topi等,2009年)和IS2010(Heikki Topi,2010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