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写作考点解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常规结构

(一)对照结构

对照结构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剖析、论证,从而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模式。运用对照结构法,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运用对照结构法主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古今对照

古今对照就是在文章的主题部分,以“抚今追昔”的态度,用典型的历史事实和现实特点的对照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以今为例,谈古论今,正反并用。这种结构方法既有构思的巧妙,更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无愧天地,快乐之枕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

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二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古”的展现之一及论点提出)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诫后人。(“古”的展现之二)

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唯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古”到“今”的过渡)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古今对比,突出对“今”的批判)良知泯灭,肆意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本质的揭示)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永远在。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这篇文章整体结构遵循古今对比,先展示古人的无愧天地,后过渡到今日某些人丧失底线的行为展示,用事实说话,并在此基础上呈现对比反衬的特点,完成对今日丧失道德底线的批判,神化了“无愧天地为快乐之枕”这一主题。

2.虚实对照

虚实对照,往往是通过虚的假设来批判现实,其思路一般为先亮出观点,然后选择现实中存在的反面的论据作为批判对象,接下来以假设、想象、推理等补充条件,以虚的设想的正面结果来支撑观点。这样的构思整体上呈现先破后立的特点。

君不见,“中国达人秀”第二季评委之一高晓松,点评选手犀利到位,点评比赛极尽能事,他是一个好评委,做评委时有一双显微镜般的好眼睛。这双眼好不厉害,选手一点点的瑕疵难逃法眼。可这双犀利的眼睛,却没能扫视自己,这双显微镜般的眼睛将自己列入了盲区,于是“醉驾入刑第一名人”这个“雅号”落在了高晓松的头上。(现实批判)

如何才能多照自己呢?这个时候需要反光镜,如果高晓松在反光镜面前,愿意照照自己,愿意及时地反省自己,他只要把头靠前,一张放大的“罪恶”的脸就在眼前,如此,他是断然不会醉驾的。如果能在中国食品生产企业前摆一面“反光镜”,把“三鹿奶粉”“地沟油”“爆炸西瓜”好好地照进一些生产者的眼里,如此,“染色馒头”是断然不会出现的,也不可能频频出现食品问题。(假设推理,从虚的角度立起观点)

文章按照虚实对照的原则,在批判现实的同时,通过虚的假设来树立观点,使得文章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思想性。

3.破立对照

破立对照,就是为了论证观点,通过对某一反面现象进行批判之后,再从正面的角度树立正确的观点,在结构上呈现先破后立的思维。

“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当你走上街头,麦当劳、肯德基类的高价快餐、经济小吃类的低价快餐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快餐着实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时下,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生活圈内,人们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可以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名著缩写本供不应求,影视VCD畅销不衰。

客观地说,眼下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那就大可不必提倡。

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仅靠三十六集电视剧就能“一目了然”了吗?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一两句诗句就能把握诗的“灵秀”吗?古人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古今对比,揭示原因,批判反面)

某著名女演员在《火烧阿房宫》中扮演了铸剑大师徐夫人,引起史学界一片哗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战国时期一位七尺须眉男儿。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的词作者是岳飞,喜不自禁,决定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众多歌迷大失所望。某省电视台一女主持人听到一嘉宾回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作者是“苏东坡”时,忙纠正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应是‘苏轼’”。(反面批判)

如此常识性错误的笑话,不一而足,这说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书读少了,就会捉襟见肘,贻笑大方。其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不久前,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话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在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素养要提高,必须靠读书来“充电”。要挤出时间与书结缘,精读深思,“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周易》),绝不能一味地凭借“文化快餐”去解“渴”充“饥”。“文化快餐”实在不宜多吃。(破而后立,立起观点,提供解法)

文章先对“文化快餐”现象进行展示,展示了“靶子”后,对其进行驳斥和批判,中间还穿插古今的对照,以古人和今人不同态度的对比突出主旨。最后以“其实”一词过渡,从正面树立观点,实现了先破后立的表达效果。

4.对照结构的写作模板与行文思路

对照结构的写作模板与行文思路如图4-1所示。

图4-1 对照结构的写作模板与行文思路

(二)递进结构

递进结构以层进式安排文章结构,各个层次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层进式结构的文章内容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论证由浅入深,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不仅增加了论证的深度,也增强了文章的厚度,更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密,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递进结构法主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1.环环相扣,顶针推进

该方法的主要操作流程就是顶针修辞的特点,在论证过程中让论证观点之间呈现顶针的特点,上一个论证中涉及的对象之一,在下一步成为论证中心。因为采用顶针修辞来推进、递进,因而文章结构具有思路严谨、环环相扣的优势。

要控制欲望,就要看淡名利。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名利无非是一些花花果果。也许会给你一时的光鲜和甘甜,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会凋零和腐烂。属于自己的,就放心拥有;不属于自己的,就果断放弃。春秋时宋国贤臣子罕,曾有人给他献玉,他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那么咱们双方都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因此,只有看淡名花利果,我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宝。

而要想看淡名利,还必须做到宠辱不惊。诗人汪国真说:“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无论生活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遭遇、变故,都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就像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香港作家倪匡说得更彻底:“顺、逆,都是一个人的意念。”因此,当命运的乌云席卷而来的时候,你不妨亮出心灵的光芒,去驱散无情无义的阴霾。只有做到如此淡定,你才能简单地活着,快乐地活着。

而要宠辱不惊,就要做到不计较。其实就是实实在在地活着,不去计较太多,尤其是不去计较结果。有一位夫人曾督促罗曼·罗兰抓紧写作,快出成果。他却回答说:“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而只要它的种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中,它必将结出好的果实。”他回答得很精彩。身边的世界喧哗嘈杂、灯红酒绿,只有守住自己的本心,才不会迷失自我,才不会扰乱自己的生活。

文章前一段的论证对象的后半部分,成为下一段的论证中心,各段之间用“而”字衔接,使得段与段之间不仅有递进的特点,更有圆合紧凑的优势。

2.由表及里,探索推进

这种方法往往在分析事实真相、揭示事物本质需要时使用,它一般的操作流程是,先从事物表象特征入手,且各个表面之间体现的也是递进的过程,后由表象的分析过渡到本质。在探索事实真相的过程中层层递进,不仅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征,更是能提供思考结果的个性展示。

器小的人,眼光浅近,肚量猥小,境界促狭,弊端众多。从心灵的格调来看,大气的人像一棵巨树,长在旷野里,苍劲,宏阔,气势雄浑磅礴;而器小的人,像一株植物,一头扎进了瓶子里,无论怎么长,也别别扭扭的,屈曲,琐缩,难见气象。

器小的人,举手也能摇曳生姿,投足也会潋滟动人。也就是说,在平常的环节上,器小之势是显露不出来的。只在决断大事、运筹帷幄之时,器小之拙,器小之弊,器小之害,才会呈现。其情势,不过是满胸的狭隘之气,塞了心,走了眼,坏了事,毁了人,误了前程。元末,狼烟四起,群雄割据。朱元璋在评价对手张士诚时,说,这个人,器小,不足畏。张士诚果败。

器小的人,居高位,是天下贤才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当然了,若不能从这种心性中走出来,也最终是器小的人本身的悲剧。

其实,胸襟再通达一些,眼界再高阔一些,得失心再淡泊一些,器小之局限就会有很大的改观。但,恰恰这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器小,虽说病在境界上,其实根源坏在自私上。是的,自私,毁了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私,是人类永恒的毒药。

文段的递进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整体上文段由几个表面特征的分析递进到本质的揭示和总结;其次,几个表面特征之间呈现的也是递进关系,由器小的人的个人特征递进到个人危害,再递进到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

3.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这种方法,一般在文章结构上借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来安排结构,比如由前一段的“不仅”过渡到后一段的“而且”,或者由前一段的“是”过渡到后一段的“更是”等。

平和下来是生命的沉淀。我认为,至深的平和,一定经过命运浮沉的洗礼,一定经过生离死别的考验,一定经过爱与恨的煎熬。一切都经过了,一切都走过了,一切都熬过了,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韧,添了柔。这时候平和下来的生命,已经沉静到扰不乱,已经稳健到动不摇,已经淡定到风打不动。

平和更是幸福生活的王道。幸福之外的任何东西,譬如金钱,譬如权势,都是人生的附属品,风一吹就碎了,云一来就乱了,轻轻一说都倦了,回眸一望全散了。其实,人生的幸福也不全是得到,不全是拥有。我觉得,在平和者的心底,有一种东西,尽管淡淡的,却更容易让人产生绵延的幸福感和快乐感。那就是,他们心底里的那份踏实和安详。

文章通过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串起,在揭示“平和”的价值意义逐步推进,由个人的洒脱递进到心灵的宁静,由平和对于个人人格修养的作用递进到对于个人价值观的作用。论证在由浅入深中体现了文章的深刻,优点是衔接紧凑。

4.递进结构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

递进结构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如图4-2所示。

图4-2 递进结构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

在确定论点后,要思考从上述罗列出来的三种递进的具体方法中采用哪一种更为切题,或是选择环环相扣,或是选择由表及里,或是选择由浅入深,然后再按照所选的结构来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

(三)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往往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组织和安排材料,平行排列的各个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层次之间体现的是并列关系。

掌握并列结构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同质并列求广博

这种方法一般从类别、性质和内涵等方面延伸出多个角度对论点进行并列论证,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论点的性质、内涵、归属等方面进行铺陈,以广博的认识为基础展现独到的思考。

年,是岁月长河浣洗后回归传统的一种文化符号。是年,激活了我们压抑在他乡被各种道具、面具覆盖、遮挡的心灵。你可以在异乡将泪水咽下,但顺着年的召唤,回到生你养你的地方,即便你泪水汹涌成河,你也会觉得,这是很幸福的事;即便你孤寂如地下沉默的煤,只要回到你的灵魂和这方水土血脉相连的家园,你的孤寂如煤燃烧,不觉寒冷。

年,是穴居在我们生命深处的一个圣物。它是一种情感的召唤,文化的召唤,传统的召唤。顺着这声悠长的召唤,你会发现人世间最美丽恒久的爱恋,像最温暖宽容的情怀花蕾一样,被年举在手中,在岁月的长河中,让你生命的原野芬芳遍地,美好丛生。

文中将“年的召唤”的形式和原因分类罗列出来,“文化符号”“圣物”等同质并列,以及对“年的召唤”的多面思考体现出了作者思考的广度。

2.溯源并列展深度

这种方法从原因和目的等方面去并列展开论述角度,一般是把论点作为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者在回答结果和作用方面并列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在追根溯源的论证过程中展现作者思考的深度。例如作家马国福在《独处是属于灵魂的事》中是这样安排结构的。

独处是为了使人灵魂简洁。生活像一个大澡堂,在洗去我们身上的污垢时让我们又生成新的污垢,灵魂在生活的烟尘之间无法像水底的石头安静地独处,仍然要肩负表层的波浪,无法减去不必要的漂浮物。减去那些不必要的应酬,不必要的掩饰,不必要的热闹,才能使独处丰富简洁,张扬灵魂的张力。

独处是为了使人丰富。一个心灵丰富的人,必然是喜欢独处的人。尽管独处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大的空间,更不需要有人作陪。我们可以思想,可以闲适,可以自由地支配灵魂。在独处时的狭小空间里,表面上我们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而在内心深处,我们用思想接通外界,让灵魂的事情肆意汪洋。

两个并列的段落,都是从回答“为什么独处是属于灵魂的事”这些并列角度展开论证的,因为作者并列的触须都出于对为什么要独处的缘由的解答,故体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度。

3.求法并列展见解

求法就是求出办法,求法并列就是将各段的内容定位为“回答方法和途径”,即“怎么办、怎么样”方面的内容,并将它们一一展示出来,以使文章呈现并列的特征。因为并列的内容体现的是作者思考的结果,是独我的见解,所以文章一般具有个性特征,符合作文发展等级要求。如作家蒋伯忠的作品《本分》就是采用这样的结构构思的。

恪守本分,就是始终不忘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踏踏实实做事。杨善洲就是一个坚守本分的人。他原是云南保山地委书记,2010年10月病逝。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许下了“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他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一干就是22年,硬是在荒山野岭建起了面积几万亩、价值达数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的“本分”就是永远鲜明的公仆本色和强烈的百姓情怀。

安于本分,就是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对自己有正确的估价。不久前去世的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作为名人之后一生淡泊名利。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他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鲁迅在遗嘱中“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的教诲始终贯穿于周海婴的一生。他作为一个无线电专家长期默默无闻地从事广播规划工作,同时一生致力于鲁迅精神的传播和作品的整理。他和蔼可亲、为人敦厚,虽贵为名人后代又是政协常委,但待人处事平易近人。这是一个很“本分”的可敬的老人。

文段以并列的形式给出“安于本分”的多种方法,在分析“怎么办”的过程中,又采用因果的思维模式展现自己思考的结果,体现了作者较高的理论高度和个性创解。

4.并列结构法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

并列结构法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如图4-3所示。

图4-3 并列结构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

先确定文章的论点,然后按写作需要,从上文提供的三种不同的角度中选取一个角度,或从同质角度,或从溯源角度,或从求法角度选取一个角度,再按照这个角度从多方面并列展示论点,在展示论点的时候应当注意并列展示的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