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市场与政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性

工业经济处在碳锁定的状态,尤其是锁定在碳密集的化石燃料能源系统,这是由技术和制度共同演进的过程中路径依赖的报酬递增所引起的。技术和制度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地存在于系统之中,一旦稳定的技术制度系统得以形成,就会要求保持稳定并抵制变化的发生。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工业、建筑及交通等以高碳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碳锁定的技术—制度复合体,逐步形成高碳锁定效应,这严重阻碍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中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产业最大的瓶颈是先进的低碳技术集成与创新和大量的资金支持,缺乏一个健康有效的资本市场,同时还存在现行碳排放控制的机制和体制问题。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金融作为优化资源配置、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低碳经济发展浪潮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碳金融被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作为振兴经济和提升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然而,中国作为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主要供给方,却始终处于碳交易价值链的最低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缺乏完善的碳金融机制和丰富的碳金融产品。中国政府要想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政府应建立碳减排的长效机制,需要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

虽然我国先后建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但中国企业还是借助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因此碳排放权的计量与定价机制仍被发达工业国家所控制。目前,中国各区域政府如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正在筹建和开发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发标准化的碳排放期货和期权交易合约,因此我国已形成了碳交易市场雏形阶段。从长远看,中国将逐步从企业自愿减排到特定区域、行业展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最终建立国内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路径。

目前中国尚未推行碳排放权强制交易机制,中国企业、金融机构、套利者及市场实践者对碳排放权交易风险缺乏足够认识和理解,防范和规避市场交易风险能力相当脆弱。在中国政府倡导低碳经济的理念下,大量实体企业进入低碳技术产业项目运作的试验和商业化阶段。低碳技术产业直接衍生出碳排放权信用资产,通过碳金融交易给运作低碳产业项目的实体企业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建立有效的利益导向激励机制。

虽然中国企业以低碳技术项目为载体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chanism, CDM)下的碳排放转让,但由于碳排放定价权和计量标准被发达工业国家所控制,中国企业转让碳排放价格相对偏低,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实际经济利益。

因此,本书重点研究碳交易机制下动态的碳排放期货定价和便利收益、期权定价和期权价值,及其各种碳金融产品创新和定价模型,延伸碳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知识,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技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收益和套期保值。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该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碳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项目投资价值评估等一系列碳金融理论知识,还为中国其他商品市场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