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近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是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国只有加快发展低碳技术,重视降低碳排放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强化低碳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快发展低碳能源产业、低碳材料产业、生态林业、低碳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向低碳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才能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与之相适应,潜在碳交易量和碳金融服务市场将非常庞大,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
碳金融市场是优化社会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调剂社会资金流向低碳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和经济手段。发展碳金融市场将给我国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碳金融产品开发与发展是金融业务创新和增长的重要源泉。随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先发展低碳产业,企业将加大对低碳产业和节能减排的投资规模,其蕴藏的巨大金融需求为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碳金融市场可以推动社会资金从高耗能行业向低碳行业流动,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加速碳金融市场建设,逐步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国际化步伐。
随着我国政府对发展碳金融市场的日益重视,一些新的碳金融产品相继出现,如各省市先后出台了“绿色信贷”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超过千亿元,成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基金)和绿色碳基金等碳基金。中国银行推出与碳排放配额挂钩的碳基金和碳掉期产品,深圳发展银行(后更名为平安银行)推出与碳排放权挂钩的本外币理财产品,兴业银行推出低碳绿色产品消费的碳信用,发放绿色产业专项贷款等措施。201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省市为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2013年正式启动,2015年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碳排放交易。我国还积极尝试筹建和开发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发标准化的碳排放期货和期权交易合约,因此,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初见雏形。
目前我国方兴未艾的碳金融探索与实践迫切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莫大喜、王苏生、常凯等人的新著《碳金融市场与政策》可谓正当其时。我所熟识的王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曾长期从事金融机构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目前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担任教授、博导。长期以来,他对碳金融的微观运作与宏观监管有着特别的关注。这本专著详细描述了碳金融市场实际运作、碳排放价格剖析、政府实施碳排放管制政策、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决策评价、碳金融的经济影响以及深圳市碳交易平台和相关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思考我国碳金融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问题,是一部接地气的著作,对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国内学者研究碳金融市场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参考资料。我认为,这是一部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的金融力著。
当前,发达国家围绕碳排放权已形成了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货期权等一系列新的金融工具为支撑的金融体系。由于碳排放的询价权、定价权及决策主动权都被国外需求方控制,我国企业仍处在碳排放交易链的最下端,按照较低契约价格转让经核准认证的碳排放配额仅获得非常有限的经济收益。因此,我国现阶段亟需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以利于日后在新的全球发展格局中掌握主动权,在国际经济环境中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我热烈祝贺并赞赏王苏生教授专著的出版,期待他进一步为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并能看到他更多的金融专著面世。
宋海
2013年夏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