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智库型策略研究
对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中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智库型研究。有从宏观上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策略途径的,也有从微观上个案分析提出治理意见的。这种现状研究和对策研究的结合,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库型研究”,是以服务国家为目的,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原则,并以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基本要求。其中,战略性研究主要指向顶层设计,前瞻性研究指面向未来的规划,而对策性研究则指向当下的举措。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宏观策略研究
鉴于目前存在的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凝聚力不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公共文化发展不足以及文化软实力建设政策战略缺失等问题,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宏观策略途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社会经济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物质基础。二是建构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深层动因,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三是规范文化管理行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法律保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和推动对外传播。四是创新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更加理论性的阐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宏观策略可从五个角度延伸。一是硬化。软实力只有确立在强大硬实力的基础上才能“硬化”,也才能获得不断提升的物质基础。二是聚化。加强聚化能力建设,即有效地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在多样化文化生态中的主导地位,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样的价值生态中的“核心”意义。三是涵化。文化在相互涵化中实现新的发展。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涵化能力而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四是内化。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过程。五是转化。转化能力即文化指向未来,更新创造,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能力。文化软实力宏观策略研究全面深刻地指出现存问题的解决思路,并高屋建瓴地探明中国文化软实力进路。
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数千年国家形态和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度,所谓“旧邦新命”,弥久而常青,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坚韧有效,是我们今日建设软实力强国的底气所在和前进的坚实基础。中华传统文明具有连续未辍、世俗理性、开放包容、崇尚和平、伦理道德等特点,在这种文明中,中国人形成了仁爱民本、忧患担当、和合共生、厚德载物、敬老慈幼、重义轻利等价值观。经过“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中华文明目前面临着全球化、网络化、文明冲突、文化认同等严峻形势。为了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国家层面,必须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对接,在文明对话和国际事务中推介中国传统价值观并赢得国际话语权;在国民个人层面,必须做到有知、有礼、有耻。
传统文化的文化软实力包含吸引力、整合力、辐射力等,如蹴鞠、武术、京剧,这些软力量都是中国整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元素。春节在中国当代社会结构中对文化本体发展需求的回应,可以为文化改革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为政府对软实力的权变提供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是一块探索中国当代文化叙述框架结构优化路径的试验田,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目前中国转型中的文化体制的有益补充。这种优势的激发,关键在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即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所具有的文化凝聚力功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观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功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革新观念所具有的文化创造力功能,弘扬科学发展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和谐观念所具有的文化整合力功能,构建和谐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理念所具有的文化辐射力功能,培养文化自觉精神。
三、以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建设
意识形态影响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文化软实力的本质体现。以意识形态为核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逻辑基础在于,意识形态对文化软实力具有“定责、定向、定性”作用;以意识形态为核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逻辑要求在于,保持意识形态的客观性、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以意识形态为核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践要求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内说服力、对外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和作用发挥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话语权和传播能力问题;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需要我们在“文化软实力”这个基本概念上形成“中国话语”。中国道路只能用中国话语诠释,中国实践只能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经验只能用中国话语提炼。这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要求。构建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要由当前文化软实力研究中的“跟着说”“杂着说”走向“自己说”。做到“自己说”,要求我们立足中国实际,用活中国传统,激活当代中国人理论创新的自觉与智慧。要激发中国古典文明的现代活力,发现和培养“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例如在中华民族开拓经营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千多年里,“和”文化作为“软实力”贯穿影响其中,为维护这条和平友谊之路作出了贡献,这也是支撑这条商路千年不衰的精神力量。
四、文化产业和文化制度的升级构建
依靠高效的文化制度建设去协调政府管理机构对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管理,依靠合理的文化制度去规范和促进文化行为实施主体的文化行为,依靠科学的文化制度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从国家软实力的几个构成要素来看,每一种力量的呈现,都离不开传播活动。没有一个良好的传播媒体、战略与方法,国家软实力都无法得到良好的建构与呈现。而在信息时代,沟通战略极为重要,影响时局的不仅是军事行动的胜负,还有新闻报道场域的较量。文化软实力传播的提升需要从充分了解传播对象、夯实产品质量、注重场景设计三个层面着手。从软实力塑造上升至巧实力塑造则是我国传媒文化实力建构的未来指向。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有点务必做到,就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影视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全球众多国家与地区塑造国家形象、传播文化理念、输出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如果说原创力是战略起点,那么,传播力是体系保障,竞争力是现实基础,影响力是主要动力,引领力是发展目标。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切实有效地提升影视文化的引领力,不仅是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诉求,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需要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大力创新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表达,努力加强中国纪录片国际营销,深入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软实力建设的路径指引,是提升电视媒体软实力的关键。
文化品牌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传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加快国家文化经济的发展,而地方传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促进文化品牌的发展与推广,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联。诸如动漫创意产业品牌,实质是一个社会的商业品牌,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品牌。开展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要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信和注重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版权意识作为一种文化,内含于文化软实力之中,其发展态势如何直接决定着我国核心技术的产量和拥有量,也决定着国家综合竞争力的状况,这其中,需要厘清我国公民版权意识发展态势,并对其进行文化反思,以期构建培养公民版权意识的有效路径。
五、发挥组织机构力量和加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目前主要由官方推动,机构力量和民间组织的力量还需汇入。大学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重镇,不仅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比拟的教育、聚集、研究、创造、继承、传播、展示、辐射等独特功能,而且能够从无形的动力和有形的载体两个方面有力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发挥大学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引擎功效,大学需要铸造鲜明的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特色,需要发挥大学所在地域的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功效,需要彰显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优势。大学生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未来中坚,通过大学文化建设的途径,融入传统故事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新使命,进入社会结构分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积极步骤。除了机构组织力量外,也需要培育发挥民间组织在跨文化交流中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语境中,边疆与民族是可以互为隐喻的。空间(领土)与民族(人民)是理解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平衡发展传播的渠道与内容,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具有传播优势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要利用“弹性”的发行渠道。如以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具有中华文化接近性的地区和美欧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作为突破口,通过各种授权方式走向全球。建立完善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并纳入官员政绩考评、改善公共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六、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中国故事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或效应,正集中体现在,中国故事的成功讲述正是中国人对自己的生活的想象力的发自心灵的勃发状态,而后者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当然流露或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一言以蔽之,也是文化软实力。面对西方受众主观印象与中国真实形象之间的“反差”,我们必须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着力塑造中国良好形象。要把握好“自信”与“他信”、“地位”与“定位”、“形象”与“印象”之间的关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海外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彰显我文明大国的“底色”、东方大国的“本色”、负责任大国的“亮色”、社会主义大国的“特色”,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到来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和平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互联网+”在文化领域的运用。运用新媒体传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于全媒体信息平台,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形成强势品牌栏目;依托特色资源整合,传播区域文化形象。中国必须拓展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空间,不断加强网络监管,推动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运用创新理念,实现高质量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