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当前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实践及其软肋
一方面,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实践,文化外交成为重要手段和主要目标,比如以和谐世界理念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了国家亲和力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层出不穷。
一、多项文化外交助力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
近几年中国大力宣传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但在展示中国的硬实力的同时,中国也注意打软实力的组合拳,如全力举办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全世界开办五百多所孔子学院、一千多家孔子课堂,吸引外国学生到中国大学就读,并对东南亚邻国实行软外交,举办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年,以巧实力向外界传递“和平崛起”不会打破全球力量均衡的理念。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对多边治理的态度更为积极,主动利用G20、APEC等原有的治理机制,还发起倡导建立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反映时代需求的新组织。
中国在非洲的政策,证实了通过硬与软两种手段展示外交的魅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中国加大对非洲的投资,修路建厂援建公共文化项目,提升了中国的经济硬实力。中国目前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消费品、机械、汽车和电子产品大量输入非洲。到2012年初,中国向非洲注入的直接投资达153亿美元,中国政府还承诺今后三年中国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另一方面,中国在非洲还在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实行医疗保健外交,奉行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的原则,无条件对非洲国家进行援助,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在政治、经济、教育和信息管理各领域开展和平对话行动;2000年建立了“中非合作论坛”(CACF),鼓励文化交流,支持中国公司参与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工程和融资项目等,第一座孔子学院于2005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建立。2008年,中国为南非的教育项目提供两亿元人民币资金,在当地50所高中教授普通话等,这些行动都有效地提升了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对此,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非洲项目主任詹尼弗·库克(Jennifer G.Cooke)认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激励了中国加大文化影响力建设。通过兴办孔子学院、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举办文化节和友好文化年等活动,中国强力扩展与非洲的文化交流。
有研究指出,在非洲,中国的声音不仅仅集中在精英阶层,即使在大众层面,中国的印象也较正面,这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在非洲”的评价正好相反。2007年,皮尤全球民意调查(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要求10个非洲国家的老百姓把中国和美国对自己国家的影响进行比较。其中九个非洲国家的61%—91%的受访者表示,中国的影响对他们的国家比较好,比例上明显超过了美国。2009年的皮尤调查抽查了26国的百姓对中国的态度。其中仅有的两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分别有85%和73%的人对中国表示好感,好感率分别为26国中的第二(仅次于中国本土)和第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的有关调查显示,非洲人对中国的好感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中国在非洲的工厂和工程项目频繁发生的劳工冲突事件有关。而近几年西方媒体的普及以及各种NGO(非政府组织)活跃度的提高,再加上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在非洲各项行动的指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洲民众的舆论。
此外,“一带一路”秉持包容开放的价值追求,采取和平合作、互学互鉴的方法,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培育海上丝绸之路精神有利于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因素来源,也有利于完善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机制。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实力的“第二张面孔”,是文化辐射力、文化整合力和文化感召力的有机统一。在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理念和反法西斯自由平等信仰的共享中,华语电影节展成为以电影的意义和价值共享来维系并建构人类共同体的文化软实力传播仪式。约瑟夫·奈在采访中作出了积极评价:“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成功、中国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援助项目、中国通过建立孔子学院传播中华文化所作的努力再比如像举办上海世博会这类活动,对增强中国的软实力都非有帮助。”对中国有利的因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对世界许多地方的援助,对国际重大问题的解决,比如世界气候问题、伊朗核问题、抑制国际流行病毒的传播等,在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的软肋与挑战
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当下最有力的硬实力体现。与此同时,展示中国的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自主创新的成果,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既可展示中国的军事硬实力,又是一种维护世界和平软实力体现,中国显然已经明白了软实力的意义。阎学通和徐进基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要素的分类,细化得到以下量化模型:一国之软实力由其国际吸引力(国家模式吸引力+文化吸引力)、国际动员力(战略友好关系+国际规则制定权)和国内动员力(对社会上层动员力+对社会下层动员力)三部分组成,进而得出结论:中国的国际吸引力不足美国的1/8;中国的国际动员力约为美国的1/3;中国的国内动员力约为美国的9/10。陈信康在受上海市政府委托所作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上海的软实力只相当于纽约的60%不到。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的问题在于对软实力构成的三要素——文化、价值观和政策的建设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
(一)文化上尚未梳理出最具正能量和广泛影响力的元素
在文化上,中国尚未梳理出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发展最具正能量,而又可能有广泛吸引力的元素。中国的文化国力也处于“发展中”。在经济市场化以及文化世俗化和商业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原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哲学等文化形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整合功能开始面临挑战。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上”“克己奉公”等政治与社会文化智慧,乃至“天下体系”的治理模式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都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更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
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国家文化及其形象符号,其中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主要有: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由此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符号体系。从更深一层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符号缺少精深的价值意向,不太可能对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道德和诚信缺失等“价值失衡”削弱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
道德功能弱化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断侵蚀着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道德问题集中爆发和诚信缺失剧增削弱了我国的价值观认同。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我们亟须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来强基固本、凝神聚气、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造成文化创造主体整体素质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高速发展当中的“价值失衡”。从这一角度而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首先在于使文化创造主体建立正确的价值规范和准则,这是当前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对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忽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未能有机衔合、外来政治思想文化理念的冲击和侵蚀、文化传播力度不足和传播范围不广、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等诸多原因,导致我国文化软实力过于“软弱”。只有克服文化价值观建设中的阻碍因素,文化软实力才能真正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2008年,美国一家品牌咨询公司曾经在700个美国公民中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消费者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在受调查者中,仅有6%的人承认“我喜欢买中国商品”以及“我喜欢购买中国的品牌”。与此对应,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声称他们不喜欢中国制造的商品或者中国的品牌。这个调查显示,中国的品牌和商品还远没有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心,虽然中国商品充斥全球货架,但66%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制造的商品和品牌正在损害着中国的国际形象。《纽约时报》曾公布一个由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和韩国东亚机构所作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在亚洲五国和美国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者都尊敬中国文化遗产,但对中国的政治和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却印象较差。
(三)中国还未形成综合与连贯的国家软实力战略
中国政府虽然提出了文化多样性的主张,但未提出如何建立国际文化秩序的问题,因而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建设,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优势的发挥。诚如2007年(香港)中评社发表社评文章对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作出的综合评价中所指出的:“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绝对不可以说是巨大的。与美国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在世界范畴中许多方面都是不足的。一是未能在国际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二是未能形成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三是未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力量文化。”
在政策安排上,我们本可大有作为,因为这是软实力三个构成要素中最具有灵活性的元素。但因为中国一直没有建立强大的智库群,使得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自发试验状态,构成软实力的各部门间经常独立作业,缺乏协调,有时不但未能成为合力,反而会相互抵消。而由于中国政府长期未能激活非政府组织和广泛的民间社会力量,所以中国的软实力主要以政府主导,其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综合与连贯的国家软实力战略,其软实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临时举措和应急性反应。
同时,中国软实力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比如国家形象遭受西方发达国家的“软打击”。“软打击”阻碍一国对外战略以及国家整体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一国的国家利益,并连带影响与这个国家相关的人群。例如,西方国家渲染“中国威胁论”,不仅伤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海外华人华侨的形象。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还面临着文明的隔阂、国际传播渠道不畅以及文化产品竞争力弱等三大障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推广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不断加强对我国文化领域的渗透,进而影响和侵蚀我国的文化主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对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在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伴随着文化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瓶颈作用越来越凸显,抑制了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阻碍了优秀文化的弘扬和文化理念的传播,削弱了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对文化软实力的引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