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造纸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竹片上,叫做竹简,再用皮带子或绳子把一片片竹简编串起来,就成了册。竹简的缺点很多,不仅太重太占地方,而且字容易被抹掉,竹片容易生虫。
东汉时,蔡伦是宫里的一名宦官,后来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为人敦厚谨慎,勤奋好学,办事专心尽力。
那时候,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取丝,先把煮好的蚕茧用棍子敲烂,铺在席子上,就成了丝绵。人们把丝绵取下后,将留在席子上的一层薄薄的纤维晒干,就成了纸。有人发现丝纸可以书写文字,用起来比竹简方便多了。这种丝纸产量少,价格昂贵,一般人使用不起。蔡伦在皇宫里经常用到纸,日子久了,他觉得丝纸的花费太多,心里很烦恼,从此就天天动脑筋想着有没有其他便宜的东西来代替丝做纸。
永元四年(92),蔡伦任尚方令后,他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他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diàn)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
他将这层剩下的丝絮揭下来,发现它薄薄的,又很难扯断,而且可以用来书写。“如果我们用其他有纤维的东西来代替丝,是不是也可以做出纸呢?”蔡伦琢磨起来,他开始了实验。
蔡伦找来树皮、麻叶,放在大锅中,加上水煮,还抱来了破布、破渔网放入锅中,等到锅中的水沸腾,再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倒入大石臼,用木棒“笃笃”地捣了起来,等石臼中的所有东西都被捣烂混合成浆状,便用漂白剂漂白,然后把这层糊糊铺平在席子上,铺得又薄又平又均匀,最后在火上烘干,席子上的浆干了后成为一层薄薄的纸。
蔡伦既兴奋又紧张,慢慢把纸撕下,高兴地大叫:“这是张完整的纸啊!”在纸上写上字看看效果,他兴奋地说:“成功了,这张纸比原来的丝纸吸墨快,而且不容易散开,这才能算是真正的纸啊!”
试验成功后,他将造纸过程和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汉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全国“莫不从用焉”。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宣纸、绵纸还沿用着当初蔡伦造纸的方法,只是现在用的材料已经变成了竹子、木材等。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在元末明初传入贵州印江。图为用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制造的印江白皮纸。
【博闻馆】
高丽纸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
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技术随之传到那里。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前14)字样的纸张,成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最早明证。
公元7世纪末期,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此后,新罗全面吸收唐文化,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学和汉文化,曾在唐代大量生产的藤纸也在高丽王朝时期重获生机。出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厚实挺括,适合书写各种文字,被称作“中外第一”。
中国古代著名书画家苏东坡、黄公望和董其昌等人,都十分喜爱使用高丽纸。《纸墨笔砚笺》称:“高丽纸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