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矩的课堂:跨文化与新媒体传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武术走出去与国家形象塑造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新闻系 王胜

摘要: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中国武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如同孔子学院一般,中国武术也在逐步走向世界。2008年,中国武术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惊艳亮相之后,代表我国正在由一个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在转变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但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不代表我们要争夺话语权,我们需要的是在中国武术的传播过程中构建中国武术的文化形象,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术。

关键词:文化传播;武术;形象


如今,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在众多文化中凸显文化的民族性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利用文化输出达到文化霸权也是世界各国采用的手段。但是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对外传播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方向。为了加强外国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各国都致力于通过特色文化来提升国际地位,塑造大国形象。中国武术的发展就印证了这个道理,但是发展不意味着文化霸权,走出去仅仅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增强世界华人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建立充足的文化自信,加快我国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1]

前不久,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视频,徐晓东20秒KO雷雷——综合格斗教练KO雷公太极创始人,这一KO引发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之间的竞争。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传统武术界各路门派集体声讨,向徐晓东发出挑战。徐晓冬本人在打了胜仗以后也持续发表“传统武术不堪一击,太极完全是在骗人”等相关言论。一时间,网上沸沸扬扬,有人说难道赢了就可以批评输的那一方吗?还有人说徐晓东尽管打赢了,但他也不能这样评论中国武术。这一说法不禁让人想到20世纪前期,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就是一个落后野蛮的农业国家,在输掉战争之后,与别的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总是被世界列强欺负。19世纪末,相关国家出台了排华法案,更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人愚蠢和邪恶的印象,“黄祸”就成了那个时候中国人的代名词。此外,中国人还被扣上了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当时有不少农民被强迫到欧洲一些国家当劳工,从事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到20世纪中后期,李小龙的出现颠覆了早期中国人古板的印象,在西方人眼中Chinese-kungfu(中国功夫)成了他们对于中国武术的理解。李小龙在被西方各国所熟知以后,也无意中将中国人能打的形象输送到西方社会中。细细数来,中国功夫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有近40年的历史。李小龙凭借《龙争虎斗》进军好莱坞电影圈,成为西方银幕上第一位华人武打影星,从此有关中国功夫的电影在西方社会上流行起来,用他的话来说,华人同样可以成为西方各国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成功不仅让中国人脱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推动中国形象的塑造,更打破了因为种族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文化隔阂,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崛起,硬实力和软实力迅速成长,近期中国梦的提出表明中国融入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孔子学院的推出,学习汉语的热潮足以说明这一点。中国武术遇到这样的大好时机,要抓住机会,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走向世界。就拿电影来说,从20世纪开始,就有一大波中国武术类电影出现在西方世界的银幕上,外国人也越来越喜欢看中国的武术电影,《少林寺》《霍元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西方媒介还评选出了最受西方人喜爱的十大中国电影,其中《卧虎藏龙》获得第二名、《英雄》获得第四名、《功夫》名列第八。这些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市场中的佼佼者,还是外国电影市场中上的座上客。不得不说,这些电影在欧洲各国的风行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宣传。

武术作为承载国家形象的载体,在海外有很大的声誉,毋庸置疑,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例如,假如你在巴西,问当地人是否知道中国武术,当地人一定会竖起大拇指。所以对于武术的文化输出,我们在更大程度上是想塑造好的国家形象,并不是想要获得文化霸权。构建一个负责友好的大国形象远远要比征服国家重要,至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武术和中国人联系还是十分紧密的。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例如运用一些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面的手段,现如今一个国家对别国进行文化输出可能也会被扣上一顶文化霸权的帽子,但是中国在这方面更多的只是传播本国的传统文化,让别国更好地了解中国,假如在这其中会遇到一些误读的现象,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去及时纠正,则会大大影响传播效果,从而影响中国的文化形象。所以,为了避免以上的几种情况,我们要及时解开一些文化误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化观,让武术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得到交流,让世界各国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消除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于中国武术的排斥,从而维护中国武术的声誉,促进中国武术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尽管我们处于主动地位,但仍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不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我们都要以一颗宽大的心来接受外来文化。因为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没有什么高低之分,都是人类伟大的精神结晶,既然作为国家文化传播出来就一定有他存在的合理性,就说明它足够优秀。武术文化也同样如此,在本质上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但是在传播效果上来看,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并不是那么顺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西方国家对此缺乏了解,从而导致认同感不足,另外西方各国和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西方各国与我国社会性质以及阶层都有较大差异,很多国家都是经过漫长而又悠久的历史发展才形成了各自国家的独特文化,所以对外来文化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针对不同的受众,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文化定位,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避免文化隔阂、文化误读的发生,让中国武术更好在他们中间传播,让他们更好接受,从而达到通过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中国武术在世界各地开设武馆,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并没有把中国武术当作一种文化去传播,这使得人们所关注的武术只是一门强身健体的运动,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文化属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文化内涵,而不是表面,在传播过程中,除了讲究传过去,还要讲究传好,这样才会让中国武术发挥它独特的魅力,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对中国武术的认同,反言之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再言之就是对中国形象的认同。“如果要让你的对手尊敬你,首先你要拿出值得让他尊敬的东西”。而中国武术就承担了这一个角色,它已经超越自身,上身为一种可以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来如果出现新的情况,中国武术也可以作为秘密武器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2]

在以往中国武术对外交流过程中,西洋武术表现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而中国武术文化在这方面稍微欠缺,所以在保证不是文化霸权的前提下,中国武术要加强自身竞争力,凸显自身的文化形象。要知道,展示我国的文化价值和内在价值将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其次也会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建立;不仅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由此可见,在中国武术对外交流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文化形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武术的竞争力,也更有利于帮助我们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武术的对外发展,既是一种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旗杆,也是中国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3]

总之,中国武术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中生存,就必须对外传播交流,于内可以丰富自身内涵,促进自身发展,于外可以提升综合国力,让我国获得更多的关注、再现中国武术的魅力。所以我们在面对不断涌入的西方体育文化,要加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自身武术传统文化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为中国武术建立起清晰而丰满的文化身份识别,让中国武术在文化争夺中不再迷失自己固有的文化价值。[4]

参考文献

[1] 李吉远.国家形象视域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2] 吴松,王岗.建构文化形象: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立场[D].四川: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

[3] 王静,宋薇.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学校体育,2014.

[4] 王湧涛,周兵,刘苏.中国武术文化的“失语”与“话语”平台构筑的思考[D].江苏:体育学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