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沙石村彝族丧礼是彝族人在不断适应社会环境过程中进行的礼仪,是承载该民族传统文化及社会文化的礼仪习俗之一,包含丰富的象征符号系统,如指路经、劝善经、雨斗经(献祭经)等祭祀的语言符号;道具、服饰等物件形式;祭祀等行为方式。这些符号系统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本研究试图选取威宁沙石村彝族丧葬仪式为研究视角,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在深入了解彝族的深层文化逻辑基础上,在象征人类学视野下结合地方知识、彝族文献及人类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观念世界、象征特点和价值意义等,以认识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人们在长期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丧葬仪式这一文化展演来传承自身文化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从而揭示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体问题概括如下: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彝族丧葬仪式符号系统如何反映人们的文化观念、特点、价值意义及仪式反映的内容如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描述沙石村地理环境、经济、地方历史政权、地方文化等。简要梳理此区域背景与历史境遇的目的是为个案与专题研究做铺垫。在介绍沙石村这一空间文化面貌时不仅关注现实,同时梳理了此现象形成的历史原因,如民族居住格局、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关系如何形成等,以进一步说明当今地方社会文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积淀。
第二,梳理彝族丧葬葬式历程和彝族丧葬仪式过程。由于同一民族迁徙、历史背景等方面不同致使丧葬葬式存在差异,文中主要对两种葬式,如土葬和火葬进行简单介绍,随后结合时间顺序、人们的观念、历史及其地方文化知识对沙石村彝族丧葬仪式个案过程进行描述。
第三,结合地方知识针对性地阐释上述梳理的丧葬过程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如观念文化、特点及价值意义,在阐释其文化意义时不仅关注丧葬仪式本身,同时注重仪式内容如何与历史文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互动,如在分析仪式社会价值意义时,不仅关注礼仪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记忆内容,同时关注当人们为了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时,人们采取什么方式进行建构等的现象。
第四,分析在社会变迁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丧葬仪式在遵循其核心文化的同时,如何随着国家政策、涵化、观念等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发生变迁。在分析仪式本身内容、社会结构、观念等因素的变迁时,并不是孤立地看待仪式本身,而是结合地方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进行阐释。
通过基于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结合地方知识对包含着丰富象征符号系统的沙石村红彝丧葬礼俗的以上几方面,即文化观念、特点、社会意义、变迁、社会影响等深入完整的考察得出结论: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保持其核心文化内容的同时也不断地建构自身文化,因而,传统文化并不是静止的,是动态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社会的互动。总之,对沙石村丧葬礼仪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相关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论的验证和支持,而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宏观研究是一种必要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