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范: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对习近平总书记互联网大会讲话的深度解读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在短短十几年间对世界的影响十分深远。互联网不仅涉及网络文化传播、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整合乃至互联网技术标准、互联网治理等前沿热点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各国普通民众的福祉与国家的安全稳定、健康发展。“互联网+”元素已经融入到了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精神风貌以及日常生活、文化传承、交通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方方面面。

同样,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世界带来了困惑和灾难。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也让世界各国防不胜防。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都不能轻视互联网的影响力、推动力和破坏力,它需要全球、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们真正团结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与邪恶、反人类、暴恐势力不断斗争,最终战胜一切恶势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维护世界的长治久安。

 

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要坚持的四点原则,以及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那么,在向世界传递出网络强国建设最强音的同时,此次讲话中渗透了习近平总书记怎样的前瞻性网络观呢?

加快网络硬件建设,突破信息鸿沟

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今天,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摘要)》统计,截至2015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达6.68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余个,域名总数超过2230万个,CN域名数量1225万个,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排名第二,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此外,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328家,市值7.85亿元,占中国股市总市值25.6%,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下,线上线下互动融合O2O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中国正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微评

★ 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自从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们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同时,依法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在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几点主张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放在首要位置,可见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互联网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信息鸿沟问题是影响中国未来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说:“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网络建设,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致力于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方面要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微评

★ 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家通过网络可以接收大量信息,但阅读形式的改变并不会影响文化思想的内涵,反而推动了内涵不断向前发展。高超的现代技术,加上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滋养,一定能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助力走出去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在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走出去与引进来,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互联网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互联网+”模式下,文化活动是多方向的,无论电影、电视、音乐、动漫还是电子游戏,在引入外来产品的同时,将以灵活的内容和新颖的平台,同中国文化一起迈出国门。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中国应该生产更多让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而非单一的宣传品。因此,民营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宜将眼界放远。只有当民间的个体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文化的强势崛起。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利用网络、手机等平台实现文化交流与新媒体融合也是重要趋势。期待在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二维码等技术,抢占先机开发新型交流方式,扩大宣传阵地争取更多受众,以此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时代性和现代感。

互联网经济崛起,迈向网络强国

互联网经济作为信息网络化时代崭新的经济现象,是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形态,为经济发展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陆续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宽带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云计算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为“互联网+”促进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此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

当前,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取得显著发展成就,互联网经济在GDP中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达7%。“十二五”期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网购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55.7%,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达到27898亿元,同比增长2.6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上市公司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华为、蚂蚁金服、小米等非上市公司进入全球前20强。互联网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点、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扩大消费需求的新渠道,正推动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微评★ 从电子阅读的逐渐普及到剧场、影院的网络低价售票,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尤其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视网络文化安全,维护“绿水青山”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决定,将文化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框架,文化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这次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重提网络安全问题,提出“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下,互联网成为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网络文化安全作为国家综合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家文化权益和公共安全。

微评

★ 按照“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民主决策、高效透明”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行业组织、企业和用户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全方位规范互联网秩序,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建设阳光网络、绿色网络和文明网络。

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维护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安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民族文化安全,传播健康内容的大众娱乐文化安全,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迫在眉睫。互联网时代,既要保障互联网经济的“金山银山”,也要维护互联网空间的“绿水青山”。对此应当,第一,大力发展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文化安全建立在文化先进性的基础之上,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利用,完善网络文化服务,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有效平台,推动网络文化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第二,推进网络文化法制化,加强网络空间法律和自律机制建设。一方面创造促进网络文化充分自由、健康合法发展的网络环境,保障广大网络文化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严格规范网络文化信息的传播,实现网络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第三,在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兼收并蓄吸纳世界网络文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创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积极通过国内外网络平台推动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采取措施保障本国文化安全,防止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

加强网络文化治理,维护文化生态

网络空间已经是人类新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识、实现共赢。当今,在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微评

★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当前,像“棱镜门”这样的事件为世界各国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面对严峻形势,各国都开始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维护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以国家意志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顶层设计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海量信息,更由于信息量大且更新迅速而导致许多网络文化垃圾的产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所以,每位网民都应该遵守法律,共同维护好网络文化生态。

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是实现网络文明的保障。通过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减少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违法、不良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一要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二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无论是在网络经营者层面还是网民自律层面,应该严格遵守“七条底线”,承担社会责任,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