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新闻传播业发展与创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概念

在当今社会,新媒体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对于新媒体的界定,专家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其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种类繁多,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内容也列入了新媒体专栏。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结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在报刊、广播、电视和户外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并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

(二)新媒体特征

1.即时性

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打破了时间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加工发布。新媒体运用强大的数字化技术支撑,运用网页、移动客户端等方式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新浪微博从2009年开发至今,月活跃用户达3.4亿,已超过Twitter,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独立社交媒体。其热门话题引起一波又一波的关注,其中一些令我们难忘的事件,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和极大反响。例如,MH370失联牵动国人心弦;天津塘沽大爆炸引发公众对消防员的敬畏;最新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令人痛心疾首等。用户通过微博热搜榜,系统以每分钟更新一次的频率掌握最新动态,并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观点,真正达到了“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

2.交互性

新媒体交互性更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关系走向平等,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传统媒体基本是单向传播,媒体处于强势地位,决定着受众接收什么样信息,用户很难进行信息反馈,用户体验弱。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输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每个用户都具有信息交流的控制权,公众可以主动选择接收的信息,不再单纯、被动地接收信息。新浪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的受众角色。受众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传播者,任何人都可以是消息的来源,也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评论、补充和互动。在新浪微博上,不仅可以实时掌握关注的好友亲人的最新状态并评论,交流范围还可拓宽至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这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用户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满足受众掌握话语权的需求,真正实现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

3.共享性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新型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之间、行政之间的边界。新媒体使媒体的影响力从局部区域延伸至全球范围,从新闻信息封锁转向开放的信息众筹,实现信息共享。

在全球联网、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多媒体融合应用、零成本及低成本、自媒体等众多的新型技术和应用基础上,新媒体天然具有跨越时空约束的能力。借助于智能终端设备、通信技术、新型应用,任何个体都可以变成新闻事件现场的第一报道者,将信息通过具有全球联网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迅速传播到全球。这一优势在新闻突发事件中尤为明显。以2015年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为例,巴塔克兰音乐厅内百余人丧生,幸存者和惨案发生时附近的市民拍摄了事件发生的视频,“报道”了灾难现场的状况,人们无助地看着亲友在脸书上求救直至失联,劫后余生的人群在街头互相拥抱。中国的读者通过新浪微博实时掌握最新动态,这些文字、照片、视频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全球人民的焦点都集中在了法国巴黎的那个不眠之夜并为之悲痛。世界各地如中国东方明珠塔、澳大利亚大剧院、英国伦敦电信塔、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等标志性地标建筑,纷纷亮起代表法国的红、白、蓝三色灯向巴黎遇难者致哀。

新媒体突破了国家、区域的边界,实现了国际传播的跨越时空、超越疆界,强化了国际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影响力。

4.海量性

新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丰富,可集文字、音频、画面于一体,做到即时、无限制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最新版本的新浪微博,传播范围由单调的文字、图片开始转向视频、直播。其新版“我的故事”更是可以让人们看到明星、红人、热门、旅游、体育和时尚等方面的视频。从理论上而言,只要满足技术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