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生命木之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向飞鸟时代的木匠学习

扁柏虽然耐久性强,但是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依然不能持久。日本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沿用的是把柱子直接立在地里的“掘建式”这样简单的营造法,这种营造法建造出来的建筑,即使是再好的扁柏也不可能长久维持。法隆寺和药师寺的东塔之所以能维持上千年的历史,完全是那个时代工匠们智慧的体现。

现在的人们崇尚科学,认为从前的东西古老,知识过时,不够精准,因此都不把这些智慧放在心上。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之前不是有专家说水泥是半永久的材料吗?现在的人也都这么认为吧?因为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都这么说了,谁能不信呢?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用水泥建造的房屋。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水泥的材料是由石灰、沙子和水组成的吧?我不认为这样的一种结合体能够让建筑维持长久。最多能够维持三百年就已经是很好的材料了,哪有那么容易,即使是加入了钢筋也不可能成为半永久性的。就在前不久,还有学者认为,为了保持建筑的长久应该在古建的修复中使用钢筋。

通常,大多的人都会坚信新的事物是正确的。但是,古老的东西也有好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丢掉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过度地强调学问而忽视了经验。这一点到现在依然没有改变。

但是,我们现代人的技艺根本无法赶上一千三百年前飞鸟时代建造了法隆寺的工匠们。飞鸟时代的匠人们靠他们的智慧总结出了树材的活用方法。耐性的长与短,取决于树木在成为建筑材料时的活用方法。那是成为建材以后的树的另一个生命。当它们被用于建筑中,用来支撑一个庞大的建筑时,它作为建筑材料的另一个生命就开始了。

飞鸟时代的匠人,不但要了解每一棵树的个性并很好地活用它们,同时还必须要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风土。他们要建的,是能够对应日本风土的建筑。在刮风下雨、既热又寒、冰霜、地震这些无所不有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希望自己建造的房子能维持上千年。当然,那个时代的工匠,在建造当初未必意识得到自己要建的是一个能够耐住千年的建筑。但是他们一定相信,只要认真一丝不苟地建造,这个建筑就一定能耐久。

我常说我们日本的古建都来自中国大陆,但是又有所不同,相比较大陆的古建,你会发现,日本建筑的檐端部分都比较长。虽说中国曾经是日本古建的原点,但是在中国,像法隆寺这样古老的木造建筑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山西佛宫寺的八角五重塔山西佛宫寺的八角五重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亦名应县木塔、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释迦塔塔高六十七点三一米,底层直径三十点二七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三千立方米,两千六百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是中国国内目前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木塔。它建造的时间相当于日本的平安时代平安时代: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今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的四百年。894年,日本废止遣唐使后,发展了日本独特的国风文化。。因此,在中国已经无法找到法隆寺和药师寺建造伽蓝时作为范本的古建了。

把应县的木塔跟日本的古建相比较,有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我要说一说。

佛宫寺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造建筑,看图片和图纸就能发现树材切割得很粗大,榫卯的构造也很雄浑,可以看出跟法隆寺、药师寺属一脉相承之作。但是,这么大型的古建要建在日本是无法想象的。

佛宫寺的五重塔直径是七十五尺八寸,高二百零八尺,初重初重:塔的最底层。的面积是一百四十八坪。坪:日本传统计量系统尺贯法的面积单位,1坪约等于三点三平方米。

而法隆寺五重塔的高度只有一百零八尺,初重的面积也只有十二点五坪。虽然不是八角形的但也是五重塔。从面积上看佛宫寺塔是法隆寺塔的十一点八四倍。但是,虽然面积相差很大,佛宫寺塔的高度却仅是法隆寺塔的高度的一点九三倍。这样看来,佛宫寺五重塔是属于又粗又低,而法隆寺五重塔是又细又长。中国的五重塔看起来粗壮一些,日本的看起来更偏纤细。

除了法隆寺的五重塔以外,日本还有一处八角的三重塔,在长野县小县郡的别所,有一个安乐寺。这里的塔就是按照佛宫寺建造的,只是没有五重而是三重。

这个塔的直径是十三尺五寸二分,高是六十一尺五寸五分。从平面面积来看,佛宫寺塔是它的十一倍,高是三点三八倍。因此能看出佛宫寺五重塔是多么雄壮威武。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两个塔的形状,相对于平面的面积,它们在檐端的长度上有很大的不同。佛宫寺塔的平面面积是一百四十八坪,檐端的面积是一百零七坪,占百分之七十二点三。

再看同样是八角的法隆寺的“梦殿”,平面的面积是三十一点八坪,但是檐端的面积却是四十八点二坪,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二,也就是说檐端居然是建筑平面面积的一点五倍。安乐寺三重塔的这个比例是大约四倍之多,而法隆寺的五重塔已经达到了四点三倍。

遗憾的是,在中国除了佛宫寺以外已经很少看得到更古老的木造建筑了。从佛宫寺的五重塔我们能看出来,它们的塔檐是很短的。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飞鸟时代的匠人们的确是将中国的寺庙作为范本,但中国寺庙的房檐都是短的。

上:安乐寺三重塔

中:塔身内侧的木结构

下:东大寺Shizhao/摄

法隆寺五重塔Nekosuki/摄

房檐短,这跟中国的风土有关。中国是大陆性气候,雨水少,又因为很多建筑是石造和砖造的,因此不需要太长的房檐。但是我们飞鸟时代的祖先在以中国建筑为范本的同时,建造出来的法隆寺的房檐居然是整个建筑的四倍,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建筑,房檐越长越难建造,因为房檐越长屋顶就会越重,支撑屋顶的椽子也会越长。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怎么才能支撑得住房檐呢。不可能单纯地延长房檐。况且,延长房檐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但是他们竟然冒着风险,而且还不是延长一点,竟然使檐端面积增加到四倍之多。

我觉得这一点正说明了飞鸟时代匠人们的智慧和他们对于树材的态度。

飞鸟时代的人最了解自己生活居住的日本的自然环境,他们深知身为大自然之中一分子的自己更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日本风土的气候特点是雨水多、潮湿,于是工匠们考虑到把屋檐延长可以防雨,把建筑的基础加高可以防止来自地面的湿气。他们不再建造自古以来的传统“掘建式”建筑了,而是吸收了来自中国大陆的“础石式”的建造方法。这是因为飞鸟时期的匠人们真是太了解自己国家的自然风土了,这是在大陆建筑的基础上的一次创造。

我们现代的人需要从飞鸟时期的匠人们身上学习很多智慧,包括木结构,他们关于木料使用的智慧真是了不起啊。也正因为他们的智慧,才让法隆寺的七个伽蓝都完好地保留到了今天,药师寺的东塔也保持至今,别忘了那可是它们创建当初的样子啊。因此那个时代的工匠们的智慧通过这样的建筑足以得到证明了。何况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保留下来了,还结实地屹立在我们的面前。它们的美在今天都没有任何的改变。

但遗憾的是,飞鸟时代匠人的智慧并没有得到延续。飞鸟时代的建筑让我们看到的是坚实的美,而白凤时代飞鸟时代:约始于公元593年,止于迁都平城京(今奈良)的710年。在艺术史上,惯以大化改新(645年)为界,将之断为飞鸟时代和白凤时代。的建筑让我们看到的是成熟的美。这些保留至今的建筑都是伟大的建筑。但是到了天平时代(公元710—794)能保留下来的就只有作为国分寺总寺的东大寺东大寺:位于平城京以东,是南都七大寺之一,也是日本全国六十八所国分寺的总寺院,距今约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741年圣武天皇下诏仿中国寺院建筑结构兴建。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曾于1180年和1567年两次遭兵火,经历代多次修缮。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设坛授戒。的转害门了。南大门重建于镰仓时期(公元1185—1333),安置大佛的大雄宝殿是元禄时期(公元1688—1703)修建的。

当时在全国上下修建的众多的国分寺至今已经一个都没有了,只留下了伽蓝的遗迹,很不可思议吧?当然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被战火烧掉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全国最优秀的工匠都被集中到建造作为国分寺总寺的东大寺那里去了。地方上的国分寺缺少优秀的工匠,因此,营造工艺上出现了欠缺。当然也许还因为是天皇下的圣旨要求各地都兴建国分寺,各地都突击赶建,于是从用料到技术都不够完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了。工匠们没有充分的时间严守“按照树材的习性构建”这样的宫殿工匠应该遵守的口诀。

一个建筑,它一定要经得起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才行,因此在构造上要非常严谨才对。飞鸟时代的建筑在构造上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用人来比喻的话,那个时代的建筑就是横纲横纲:日本相扑的最高级。级的。相扑的横纲不就是除了全身那仅有的一根布带,什么装饰都没有,还能气势威严地站在那里吗?那个气势让人看上去就很有威力和感召力。古代的建筑,匠人们在结构它们的时候,会考虑让木头的前端伸到柱子的外边,以支撑屋檐的重量,这也构成了日本独特的建筑美。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遗忘这个祖先留下来的传统的主体结构,而更多地在装饰上下功夫了。因为这样做了,就会被推崇为对新生事物的追求。人们开始扔掉曾经的审美。

法隆寺工匠的口诀中有一条就是“不要遗忘建造伽蓝的基础”,那正是在告诉我们佛塔、大殿本应该是什么形状,木材本应该怎么挑选、怎么用。那里边是无数匠人的经验积累起来的智慧,是栋梁的心得。那都是飞鸟时代的工匠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啊。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