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
艾城诗词
修河
晋·陶渊明 一首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1]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2]。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3]。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4]?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5]。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6]。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7]。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8]。
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9]。
〔注释〕
[1]周续之(377—423),字道祖。其祖为雁门广武人,后代移居江西建昌。8岁丧母,事兄如父。豫章太守范宁设学豫章,四方从者甚众。12岁从范就学,数年间,精通“五经”、“五纬”,号称“十经”,被同学誉为“颜子”。周后回乡闲居,攻读《老子》、《周易》。不久隐居庐山,与东林寺名僧慧远,彭城刘遗民、陶渊明等人,切磋诗赋,相互唱和,时人称周、刘、陶为“庐山三隐”。荆州刺史刘毅以抚军、参军、太学博士等职请周出仕,遭拒绝。江州刺史刘柳向刘裕推荐周,刘裕授以太尉椽职务,周亦不受。刘裕镇彭城,以礼请周至彭城,不久仍南还。刘裕称帝后,再次聘周去建康(今南京)讲学,在东郭门设立教馆。帝(刘裕)亲临学馆,请教《周礼》中“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之含义,周一一予以精辟辨析。后周因患风痹养病钟山,卒于景平元年(423),终年47岁。有《毛诗序义》、《礼论》、《丧服注》、《圣贤高士传赞注》等,均已散佚。祖企、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郎:对男子的尊称。逯本此诗题作《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按:“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语本萧统《陶渊明传》,后人引以为注,遂讹添诗题,不足信。[2]疴(kē):病。颓檐:指破败的房子。颓:倒塌,衰败。欣:欢喜。[3]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闲:间,间断。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人。[4]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邈:遥远。这两句是说,我和你们相隔很近,但为什么道路显得那么遥远?[5]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祖、谢:祖企、谢景夷。响然臻(zhēn):响应而至。臻:至,到。[6]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向:将近。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7]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讲肆:指讲堂,讲舍。校(jiào)书:校对。订正书籍。勤:勤苦。[8]老夫:作者自指。尔:你们。[9]言:语助词,无意义。诲:劝说。颍(yǐng)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境淮水。晋时皇甫谧《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颍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出来做官,许由不愿听,洗耳于颍水。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作品鉴赏〕
此诗作于晋义熙十二年(416),陶渊明52岁。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从诗中“意中人”等语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陶渊明认为他们校书讲《礼》,十分勤苦,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值得赞扬;但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未免滑稽可笑。所以诗中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召,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
南朝·沈约 七首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助梁武帝登位,为尚书仆射,封建昌(今永修)县侯,官至尚书令。著有《齐记》、《四声谱》、《梁武纪》、《梁仪注》等。死后谥隐。明人张溥辑有《沈隐侯集》。沈约死后,其子沈旋、其孙沈实继续为“建昌县侯”。
〔作者与永修〕
祖名戎,字威卿。汉光武帝嘉其功封为海昏侯(今江西省永修县等境内),辞不受。《梁书》上说沈约左眼两个瞳仁,腰上有紫色胎记,聪明过人。他的祖父沈林子、父亲沈璞都曾担任高官,后父亲被朝廷(南朝宋国)所杀,他到处“潜窜”、“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积累了两万卷书。母亲怕他过分勤苦熬夜损坏身体,常常减少一些灯油,他于是白天读书,晚上背诵,终于博通群籍,文采粲然。后来被济阳蔡兴宗、安西晋安王、齐文惠太子、竟陵王等人赏识和提拔,直到担任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宁朔将军、辅国将军、五兵尚书、冠军将军、征虏将军等显要职位。
梁天监元年(502),沈约62岁。沈约帮助梁武帝(高祖)萧衍谋划和夺取帝位,建立梁朝。3月,沈约被封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兼右仆射。4月,萧衍代齐建梁,史称梁武帝。萧衍称帝前,沈约等三次劝进。沈约给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4月,被封尚书仆射,同时又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又拜沈约母为建昌国太夫人。朝廷大员都来祝贺他。
沈约是一代文豪,创造了诗歌的“永明体”,著述了《晋书》110卷、《宋书》100卷、《齐纪》20卷、《高祖纪》14卷、《迩言》10卷、《谥例》10卷、《宋文章志》30卷、《文集》100卷、《四声谱》,他还培养了又一代文杰——组织编选《昭明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本,基本上都会选用他一些优美诗文。尽管有的诗评家认为他的诗歌不如鲍照、谢灵运,但是在写美文方面,他算是最杰出的代表。
永修县确实可以以他为自豪,不仅仅是他高洁谦逊的人品,更有他勤勉奋发学习的精神、他的斑斓文采、辉煌创作成就。
梁国建立的第二年,他的母亲去世,梁武帝亲自上门吊丧,进行慰勉,封赏了他并挽留他继续工作。
沈约不喜欢喝酒,没有什么嗜好,他的地位极端显赫,自己却非常朴素,每次被加官,他总是推辞再三。他淡泊自甘,在“东田”盖了房子,一眼能够眺望郊外田野。他曾经写下3000多字的《郊居赋》,铺陈景色汪洋恣肆,写自己“伴君如虎”、在永修县生活、隐居保身的心情极端细腻生动。《梁书》作者姚察、姚思廉父子非常崇敬沈约,高度赞誉他的人品文品,评价他“高才博洽、一代英伟”,并在正史中直接把这篇长赋记录下来。
沈约一直战战兢兢,勤谨为官,还是不能免祸。后来,因为几次谈话不合梁武帝的胃口,梁武帝对他很不满,沈约于是忧惧而死。
他的背影就是那时代文人的宿命,即便人生这么辉煌精彩,依然只能俯首帖耳做个“皇家奴”。
他的儿子沈旋,已担任高官,萧衍免除他三年守丧的事,后来他母亲过世,他才真正回到封地“建昌县”,后来又辗转为官,最后还是回到建昌,做“招远将军、南康内史”,百姓称颂他的清廉。他死后,儿子沈实接班,继续当“建昌县侯”。
郊居赋
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1]。自中智以下洎,咸得性以为场[2]。兽因窟而获骋,鸟先巢而后翔。陈巷穷而业泰,婴居湫而德昌。侨栖仁于东里,凤晦迹于西堂[3]。伊吾人之褊志,无经世之大方[4]。思依林而羽戢,愿托水而鳞藏[5]。固无情于轮奂,非有欲于康庄[6]。披东郊之寥廓,入蓬藋之荒茫[7]。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
〔注释〕
[1]惟: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至人:古时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超脱世俗,顺应自然而长寿的人。非己:无我。固:本来,原来。物我:彼此,外物与己身。兼忘:很容易完全忘掉;忘记自我。[2]洎(jì):到,及。咸:全;都。
[3]晦迹:谓隐居匿迹。[4]伊:文言助词。褊(biǎn)志:胸无大志。褊,狭小,狭隘。大方:远大志向。[5]戢(jí):收敛,收藏。[6]轮奂:形容屋宇高大众多。康庄:宽阔平坦,四通八达。[7]寥廓:空旷深远。蓬藋(diào):蓬草和藋草。泛指草丛;草莽。荒茫:犹渺茫。旷远迷茫。
昔西汉之标季,余播迁之云始[8]。违利建于海昏,创惟桑于江汜[9]。同河济之重世,逾班生之十纪[10]。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11]。逮有晋之隆安,集艰虞于天步[12]。世交争而波流,民失时而狼顾[13]。延乱麻于井邑,曝如莽于衢路[14]。大地旷而靡容,旻天远而谁诉[15]。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16]。违危邦而窘惊,访安土而移即[17]。肇胥宇于硃方,掩闲庭而晏息[18]。值龙颜之郁起,乃凭风而矫翼[19]。指皇邑而南辕,驾修衢以骋力[20]。迁华扉而来启,张高衡而徙植[21]。傍逸陌之修平,面淮流之清直[22]。芳尘浸而悠远,世道忽其窊隆[23]。绵四代于兹日,盈百祀于微躬[24]。嗟弊庐之难保,若霣箨之从风[25]。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复东[26]。乍容身于白社,亦寄孥于伯通[27]。
〔注释〕
[8]标季:末季,末期。余:我。播迁:迁徙;流离。[9]违利:舍去利欲。海昏:海昏县,东汉初年,历史学家班固撰成《汉书·地理志》里,曾提到汉高帝时豫章郡辖海昏等县。根据地方志记载,汉海昏包括今日的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和奉新5个县。江汜:江边。汜,通“涘”。[10]河济:亦作“河泲”。黄河与济水的并称。与长江、淮河合称四渎。重世:累世;再世。逾:越过,超过。班生:指汉班嗣。以信奉老庄、超脱人世著名。或指汉班超,以投笔从戎、立功异域著称。后为弃文就武之典。十纪:古代传说,自盘古开天辟地至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前480)获麟,总计276万年,分为十纪,每纪27.6万年。[11]或:有的;有时。辞禄:辞去爵禄。反耕:亦作“筑室反耕”,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来仕:前来为官。[12]逮:到,及。集:聚合,会合。艰虞(yú):艰难忧患。天步:天之行步。指时运、国运等。[13]交争:交相谏诤。狼顾:狼行走时,常转过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所畏惧。[14]井邑:城镇;乡村。曝(pù):晒。莽:草,密生的草。衢(qú)路:歧路,岔道。[15]旻天:泛指天。[16]皇祖:对已故祖父的敬称。弱辰:幼年。孔棘:很紧急;很急迫。[17]危邦:不安宁的国家。窘惊:使人为难、害羞或难堪,尤指因缺钱用或无钱还债而造成的困境。[18]肇(zhào):开始,初始。胥宇: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相宅。硃方:春秋时吴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闲庭:寂静的庭院。晏息:休息;安息。[19]龙颜:谓眉骨圆起。用以指帝王的容貌。也借指帝王。郁起:勃然奋起。矫翼:展翅。[20]皇邑(yì):皇帝的都邑。邑:城市,都城。南辕:车辕向南。谓车向南行。修衢:大路。骋力:施展才力;效力。[21]徙植:移植,移栽。[22]逸陌:指幽静安闲的道路。修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23]芳尘:指落花。窊(wā)隆:低昂;凹凸。[24]百祀:王畿内诸臣采地之祭祀。亦泛指各种祭祀。微躬:谦词。卑贱的身子。[25]嗟:叹息。若:好像。霣箨(yǔn tuò):霣,古通“陨”,降;落下。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26]诛茅:亦作“诛茆”。芟除茅草。[27]白社:地名。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寄孥(nú):寄托妻子和儿女。伯通:指汉吴郡富豪皋伯通;借指居停主人。
迹平生之耿介,实有心于独往[28]。思幽人而轸念,望东皋而长想[29]。本忘情于徇物,徒羁绁于天壤[30]。应屡叹于牵丝,陆兴言于世网[31]。事滔滔而未合,志悁悁而无爽[32]。路将殚而弥峭,情薄暮而逾广[33]。抱寸心其如兰,何斯愿之浩荡。咏归欤而踯跼,眷岩阿而扺掌[34]。
〔注释〕
[28]耿介:正直。[29]幽人:幽隐之人;隐士。轸念:悲痛地思念。东皋(gāo):东,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皋,水边的高地,岸。[30]徇物:追求身外之物。羁绁(jī xiè):原指马络头和马缰绳。亦泛指驭马或缚系禽兽的绳索。此指拘禁、系缚、束缚。[31]屡叹:常常叹息。牵丝:佩绶,谓任官。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32]滔滔: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悁悁:忧闷貌。[33]殚:竭尽。弥:更加。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比喻人之将老,暮年。[34]归欤:即赋归,后因以“赋归”表示告归,辞官归里。踯跼(zhí jú):徘徊不进貌。岩阿:山的曲折处。扺(zhǐ)掌:击掌,拍手。形容无拘无束地畅谈。
逢时君之丧德,何凶昏之孔炽[35]。乃战牧所未陈,实升陑所不记[36]。彼黎元之喋喋,将垂兽而为饵[37]。瞻穹昊而无归,虽非牢而被胾[38]。始叹丝而未睹,终逌组而后值[39]。寻贻爱乎上天,固非民其莫甚[40]。授冥符于井翼,实灵命之所禀[41]。当降监之初辰,值积恶之云稔[42]。宁方割于下垫,廓重氛于上墋[43]。躬靡暇于朝食,常求衣于夜枕。既牢笼于妫、夏,又驱驰乎轩、顼。德无远而不被,明无微而不烛。鼓玄泽于大荒,播仁风于遐俗[44]。辟终古而遐念,信王猷其如玉[45]。
〔注释〕
[35]时君:当时或当代的君主。凶昏:残暴昏乱。孔炽:很猖獗,很嚣张。[36]升陑(ér):陑,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境,后因以“升陑”为创业之始的典故。[37]黎元:指黎民百姓。喋喋:说话多。垂兽:又称角兽,是中国古建筑上垂脊上的兽件,是兽头形状,位于蹲兽之后,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38]穹昊(qióng hào):犹穹苍。昊,大(指天)。穹,隆起。胾(zì):大脔。[39]逌(yōu):古同“悠”,悠闲自得。[40]贻爱:招人喜爱;遗留及于后世之爱。[41]冥符:默契,暗合。谓神授的符命。灵命:上天或神灵的意志。[42]降监:下视。初辰:清晨。辰,古同“晨”,清早。稔(rěn):事物酝酿成熟。[43]方割:普遍为害;指普遍的祸害。下垫:谓人民有沉溺之患。重氛:种种凶恶气象。指灾祸。墋(chěn):沙土。[44]玄泽:圣恩。大荒:指边远荒凉的地方。仁风: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遐俗:边远之地。[45]终古:久远。遐念:长思,遥想。王猷(yóu):字世伦,南朝宋琅琊临沂人。
值衔《图》之盛世,遇兴圣之嘉期。谢中涓于初日,叨光佐于此时[46]。阙投石之猛志,无飞矢之丽辞[47]。排阳鸟而命邑,方河山而启基[48]。翼储光于三善,长王职于百司[49]。兢鄙夫之易失,惧宠禄之难持[50]。伊前世之贵仕,罕纡情于丘窟[51]。譬丛华于楚、赵,每骄奢以相越。筑甲馆于铜驼,并高门于北阙[52]。辟重扃于华阃,岂蓬蒿所能没[53]。敖传嗣于墝壤,何安身于穷地[54]。味先哲而为言,固余心之所嗜[55]。不慕权于城市,岂邀名于屠肆[56]。咏希微以考室,幸风霜之可庇[57]。
〔注释〕
[46]中涓:官名,亦作涓人。初日:刚升起的太阳。[47]阙:古代用作“缺”字,空缺。飞矢:飞驰的箭。丽辞:亦作“丽词”,华丽的辞藻。[48]阳鸟:鸿雁之类候鸟。[49]储光:谓太子的风采或美德。三善:封建社会里提倡的三种道德规范,即亲亲、尊君、长长。王职:天子的职事。百司:即百官。[50]兢:小心,谨慎。鄙夫: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宠禄:给予宠幸和富贵、荣宠与禄位。难持:成语有“荏弱难持”,荏弱,软弱,怯弱,旧指臣子才能平庸,难以扶持君国。[51]贵仕:显贵的官位;做高官。纡情:典故有“纡情马埒”,马埒,习射之驰道。两边有界限,使不致跑出道外。曾与石崇斗富的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爱马,且善解马性。有一次,他的马不肯过水坑,王恺说,马必定是珍惜鄣泥。他让佣人把鄣泥解掉,马果真就渡水如前了。难怪杜预说,王恺有马癖。王恺的生活极尽奢侈。当初,洛阳的地价很高,他买了地作马埒,用钱来填满,时人称为“金沟”。丘窟: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52]甲馆:南北朝时期之藏书馆。铜驼:铜铸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借指京城,宫廷。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53]重扃(jiōng):关闭着的重重门户。阃(kǔn):门槛,门限,特指城郭的门槛。[54]敖:出游,闲游。传嗣:承继家业、爵位。墝(qiāo):瘠薄的田地。亦指土地贫瘠。壤:松软的土,可耕之地。何:怎么。[55]先哲:尊称已经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世的贤人。嗜:喜欢,爱好。[56]岂:难道。邀名:成语有“邀名射利”,指求取名利。屠肆:屠宰场;肉市。[57]希微:指空寂玄妙或虚无微茫。也指名声和形迹。考室:本谓宫寝落成之礼,后泛指相地筑屋。
尔乃傍穷野,抵荒郊[58];编霜菼,葺寒茅[59]。构栖噪之所集,筑町疃之所交[60]。因犯檐而刊树,由妨基而剪巢[61]。决渟洿之汀濙,塞井甃之沦坳[62]。艺芳枳于北渠,树修杨于南浦[63]。迁甕牖于兰室,同肩墙于华堵[64]。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65]。既取阴于庭樾,又因篱于芳杜[66]。开阁室以远临,辟高轩而旁睹[67]。渐沼沚于溜垂,周塍陌于堂下[68]。其水草则苹萍芡芰,菁藻蒹菰[69];石衣海发,黄荇绿蒲[70]。动红荷于轻浪,覆碧叶于澄湖[71]。飡嘉实而却老,振羽服于清都[72]。其陆卉则紫鳖绿葹,天著山韭[73];雁齿麋舌,牛脣彘首[74]。布濩南池之阳,烂漫北楼之后[75]。或幕渚而芘地,或萦窗而窥牖[76]。若乃园宅殊制,田圃异区[77]。李衡则橘林千树,石崇则杂果万株[78]。并豪情之所侈,非俭志之所娱[79]。欲令纷披蓊郁,吐绿攒硃[80];罗窗映户,接溜承隅[81]。开丹房以四照,舒翠叶而九衢[82]。抽红英于紫带,衔素蕊于青跗[83]。其林鸟则翻泊颉颃,遗音下上[84];楚雀多名,流嘤杂响[85]。或班尾而绮翼,或绿衿而绛颡[86]。好叶隐而枝藏,乍间关而来往[87]。其水禽则大鸿小雁,天狗泽虞[88];秋蠙寒褵,修鹢短凫[89]。曳参差之弱藻,戏瀺灂之轻躯[90];翅抨流而起沫,翼鼓浪而成珠。其鱼则赤鲤青鲂,纤倏钜褷[91]。碧鳞硃尾,修颅偃额[92]。小则戏渚成文,大则喷流扬白。不兴羡于江海,聊相忘于余宅。其竹则东南独秀,九府擅奇[93]。不迁植于淇水,岂分根于乐池[94]。秋蜩吟叶,寒雀噪枝[95]。来风南轩之下,负雪北堂之垂。访往涂之轸迹,观先识之情伪[96]。每诛空而索有,皆指难以为易。不自已而求足,并尤物以兴累[97]。亦昔士之所迷,而今余之所避也[98]。
〔注释〕
[58]穷野:穷尽思想,追求自由。[59]菼(tǎn):古书上指荻。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寒茅:指简陋的茅舍。[60]栖噪:指栖息、喧叫之鸟。町疃(tǐng tuǎn):田舍旁的空地。町,田界田间小路。疃,禽兽践踏的地方。[61]刊树:斫树。[62]渟洿(tíng wū):渟滞不流貌。汀濙(tīng yíng):汀,水边平地,小洲。濙,古同“濴”,细小的水流。井甃(zhòu):井壁。沦坳:凹陷的地方。[63]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64]甕牖(wèng yǒu):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牖,窗户。兰室:芳香高雅的居室。多指妇女的居室。肩墙:仅能及肩的矮墙。堵:墙。[65]宿楚:指丛生的树木。织楚成门,形容房屋简陋。[66]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杜: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67]高轩:堂左右有窗的高敞的长廊。[68]沼沚:池塘。亦借指积水坑。溜垂:屋檐下。塍陌:田间小路。[69]芡芰(qiàn jì):芡,一年生水草,茎叶有刺,亦称“鸡头”。芰,古书上指菱。菁藻:犹精华;精英。蒹菰(jiān gū):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70]石衣:又名石耳,常年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处的石隙之中,每个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长成,形似黑木耳,但其营养价值是黑木耳的十几倍。海发:海藻的一种。因纤细多枝如发,故名。黄荇(xìng):黄色的荇菜。荇,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结椭圆形蒴果。全草可入药。绿蒲:绿色的香蒲。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71]轻浪:微波。澄:清澈。[72]飡(cān):同“餐”。却老:谓避免衰老。振羽服:仙人或道士的衣服。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73]紫鳖:又名紫蕨。初生时茎紫色,似鳖脚,故名。葹(shī):一种草本植物,即“苍耳”,果实苍耳子入药。山韭: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植物。[74]雁齿:草名。麋舌:草名。麋,通“蘪”。牛脣:草名,即泽泻。彘(zhì)首:亦称“彘卢”、“彘颅”,草名,又名天名精。[75]布濩(hù):遍布;布散。烂漫:光彩四射,绚丽多彩。[76]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芘(pí):一种花草,即锦葵。窥: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77]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园宅:田园第宅。殊制:不同的礼制。田圃:田地和园圃。[78]李衡:东吴,三国时孙吴文官,曾出使蜀汉等。石崇: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成员、著名富豪。[79]侈(chǐ):浪费,用财物过度。[80]纷披:盛多貌。蓊郁:草木茂盛。吐绿攒硃:呈现翠绿色,聚集红色。[81]罗窗映户:映照窗户。溜(liù):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隅:角落。[82]丹房:指道教炼丹的地方。亦指道观。九衢(qú):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83]红英:红花。素蕊:淡色的花蕊。青跗(fū):青色的花萼。跗,花萼。[84]颉颃(xié háng):亦作“颉亢”,鸟上下飞。遗音:谓留下声音。[85]楚雀:黄鹂。流嘤:指鸣声婉转的禽鸟。[86]班尾:杂色的尾巴。班,古同“斑”,杂色。绮翼:美丽的羽毛。绮,美丽。绿衿:绿色的颈脖子。衿,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绛颡(sǎng):红色的额头。绛,赤色,火红。颡,额,脑门儿。[87]好叶隐而枝藏:喜欢在枝叶间隐藏。乍:忽然。间关:象声词。形容婉转的鸟鸣声。[88]泽虞:鸟名。[89]蠙(pín):古书上说的一种产珍珠的蚌。修:长。鹢(yì):古书上说的一种似鹭的水鸟。凫(fú):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绿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湖泊中,能飞。[90]曳(yè):拉,牵引。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弱藻:柔弱的水草。瀺灂(chán zhuó):水流声。[91]纤:细小。钜:同“巨”,大。褷(shī):羽毛初生的样子。[92]偃:仰面倒下,放倒。[93]九府:犹言脏腑。擅:独揽,占有。[94]迁植:犹移植。淇水:河流名称,在河南省北部。[95]秋蜩(tiáo):秋蝉。[96]先识:先见远识。[97]自已: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尤物:尤,突出,尤物,即特别的物品。[98]昔士:指古时的贤德之人。
原农皇之攸始,讨厥播之云初[99]。肇变腥以粒食,乃人命之所储[100]。寻井田之往记,考阡陌于前书[101]。颜箪食而乐在,郑高廪而空虚[102]。顷四百而不足,亩五十而有余。抚幽衷而跼念,幸取给于庭庐[103]。纬东菑之故耜,浸北亩之新渠[104]。无褰爨于晓蓐,不抱惄于朝蔬[105]。排外物以齐遣,独为累之在余[106]。安事千斯之积,不羡汶阳之墟[107]。
〔注释〕
[99]农皇:即神农氏。攸:文言语助词,无义。厥:古同“撅”,掘。播:撒种。[100]粒食:以谷物为食。储:储存。[101]井田:商周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阡陌:田间小路。[102]箪食:装在箪笥里的饭食。高廪(lǐn):米仓,亦指储藏的米。[103]幽衷:隐藏于内心的情思。跼(jú):小心翼翼。[104]菑(zī):初耕的田地。耜(sì):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天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105]褰(qiān):古代称套裤。爨(cuàn):烧火做饭。蓐(rù):陈草复生,引申为草垫子,草席。惄(nì):忧郁,伤痛。[106]遣:排解,发泄。[107]汶阳:因在汶水之北故名。
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108]。虽兹山之培塿,乃文靖之所宴[109]。驱四牡之低昂,响繁笳之清啭[110]。罗方员而绮错,穷海陆而兼荐[111]。奚一权之足伟,委千金其如线[112]。试抚臆而为言,岂斯风之可扇[113]。将通人之远旨,非庸情之所见[114]。聊迁情而徙睇,识方阜于归津[115]。带修汀于桂渚,肇举锸于强秦[116]。路萦吴而款越,涂被海而通闽。怀三鸟以长念,伊故乡之可珍[117]。实褰期于晚岁,非失步于方春[118]。何东川之沵沵,独流涕于吾人[119]。谬参贤于昔代,亟徒游于兹所。侍采旄而齐辔,陪龙舟而遵渚[120]。或列席而赋诗,或班觞而宴语[121]。繐帷一朝冥漠,西陵忽其葱楚[122]。望商飙而永叹,每乐恺于斯观[123]。始则钟石锵珣,终以鱼龙澜漫[124]。或升降有序,或浮白无算[125]。贵则景、魏、萧、曹,亲则梁武、周旦[126]。莫不共霜雾而歇灭,与风云而消散[127]。眺孙后之墓田,寻雄霸之遗武。实接汉之后王,信开吴之英主。指衡岳而作镇,苞江汉而为宇。徒征言于石椁,遂延灾于金缕[128]。忽芜秽而不修,同原陵之膴□[129]。宁知蝼蚁之与狐兔,无论樵刍之与牧竖[130]。睇东巘以流目,心凄怆而不怡[131]。盖昔储之旧苑,实博望之余基[132]。修林则表以桂树,列草则冠以芳芝。风台累翼,月榭重栭[133]。千栌捷钅工,百栱相持[134]。皁辕林驾,兰枻水嬉[135]。逾三龄而事往,忽二纪以历兹。咸夷漫以荡涤,非古今之异时。
〔注释〕
[108]巽(xùn)维:东南方。骋目:放眼往远处看。冢(zhǒng):坟墓。流眄(miǎn):流转目光观看。[109]培塿(lǒu):本作“部娄”。小土丘。靖:平安,安静。[110]四牡:四匹公马。繁笳:谓胡笳吹奏之声四起。清啭:清脆婉转地发声。多形容鸟鸣声或乐曲声。[111]绮错:纵横交错。[112]奚(xī):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一权:即一物一权,一方面是指一个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所有权而不能同时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也是指在一个物上不能同时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性质上相互排斥的定限物权。[113]抚臆:以手按胸,表示诚意或自问。岂:助词,表示反诘。[114]远旨:深远的旨意。庸情:犹俗虑,常人的心志。[115]迁情:改变感情或志趣。徙:迁移。睇(dì):斜着眼看。阜(fù):土山。[116]桂渚:有桂树的洲渚,形容风景幽雅之地。锸(chā):铁锹。[117]三鸟:指古代神话中西王母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118]晚岁:晚年。失步:谓该去而没有去成。[119]何:为什么。沵(mǐ):水满。[120]采旄(máo):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齐辔:犹齐驱。遵渚: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原谓鸿雁循着水中小洲飞翔。后用以形容鸿飞。[121]觞(shāng):古代酒器。宴语:闲谈。[122]繐(suì)帷:繐帐。设于灵柩前的帷幕。冥漠:空无所有。葱楚:谓林木丛生,青翠茂密。[123]商飙:商,中国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2”,古人又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飙,指暴风。商飙,指秋风。[124]锵: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珣(xún):玉名。澜漫:形容色彩浓厚鲜明。[125]无算:无法算计。形容数目多。[126]梁武:指南朝梁武帝。[127]歇灭:息灭,消失。[128]石椁:石制的外棺,古人将遗体放进木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到石质棺椁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烂,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金缕:指金缕衣。[129]芜秽: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130]樵刍:打柴割草的人。[131]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指高山。不怡:不乐。[132]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133]月榭:赏月的台榭。重栭(ér):多重的斗栱。古代精美建筑常用几重斗栱以作装饰。[134]栌(lú):柱上方木,斗拱。捷钅工(gāng):车子中用以穿轴的金属眼。相持:互相扶持、抱持。[135]兰枻(xiè):兰木做的船桨。
回余眸于艮域,觌高馆于兹岭[136]。虽混成以无迹,实遗训之可秉[137]。始飡霞而吐雾,终陵虚而倒影[138]。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139]。指咸池而一息,望瑶台而高骋,匪爽言以自姱,冀神方之可请[140]。惟钟岩之隐郁,表皇都而作峻,盖望秩之所宗,含风云而吐润[141]。其为状也,则巍峨崇袴,乔枝拂日[142];峣嶷岧嵉,坠石堆星[143]。岑崟峍屼,或坳或平[144];盘坚枕卧,诡状殊形[145]。孤嶝横插,洞穴斜经[146];千丈万仞,三袭九成。亘绕州邑,款跨郊坰[147];素烟晚带,白雾晨萦。近循则一岩异色,远望则百岭俱青。
〔注释〕
[136]眸:眼中瞳仁,泛指眼睛。艮(gèn)域:指东北地区。觌(dí):相见。高馆:高大的馆舍。[137]遗训:是指前圣先贤留下的规则、习惯。秉:秉承,领受。前人留下来的训告可以继承。[138]陵虚:飞行于空际。[139]悠永:悠久,久远。[140]咸池:是日浴之地。古人认为西方王母娘娘拥有很多年轻貌美的侍女,而咸池是专供仙女洗澡的地方。一息:指一呼一吸。匪:不,不是。爽言:差谬之言。姱(kuā):夸大;夸耀。[141]隐郁:葱茏貌。望秩:谓按等级望祭山川。[142]崇:高。乔:高。[143]峣嶷(yáo nì):亦作“嶤嶷”。形容山峰高峻。岧(tiáo):形容高(多用来形容山)。[144]岑崟(yín):山势险峻貌。峍屼(lù wù):亦作“峍兀”。高耸。[145]诡状:怪异的形状。殊形:奇异的形状。[146]嶝(dèng):山上可攀登的小路。[147]坰(jiōng):泛指郊外。
观二代之茔兆,睹摧残之余遂[148]。成颠沛于虐竖,康敛衿于虚器[149];穆恭已于岩廊,简游情于玄肆[150];烈穷饮以致灾,安忘怀而受祟。何宗祖之奇杰,威横天而陵地。惟圣文之缵武,殆隆平之可至[151]。余世德之所君,仰遗封而掩泪[152]。神寝匪一,灵馆相距。席布骍驹,堂流桂醑[153]。降紫皇于天阙,延二妃于湘渚[154]。浮兰烟于桂栋,召巫阳于南楚[155]。扬玉桴,握椒糈[156]。怳临风以浩唱,折琼茅而延伫[157]。敬惟空路邈远,神踪遐阔[158]。念甚惊飙,生犹聚沫[159]。归妙轸于一乘,启玄扉于三达[160]。欲息心以遣累,必违人而后豁[161]。或结橑于岩根,或开棂于木末[162]。室暗萝茑,檐梢松栝[163]。既得理于兼谢,固忘怀于饥渴[164]。或攀枝独远,或陵云高蹈[165]。因葺茨以结名,犹观空以表号[166]。得忘己于兹日,岂期心于来报。天假余以大德,荷兹赐之无疆[167]。受老夫之嘉称,班燕礼于上庠[168]。无希骥之秀质,乏如圭之令望[169]。邀昔恩于旧主,重匪服于今皇[170]。仰休老之盛则,请微躯于夕阳[171]。劳蒙司而获谢,犹奉职于春坊[172]。时言归于陋宇,聊暇日以翱翔[173]。栖余志于净国,归余心于道场[174]。兽依墀而莫骇,鱼牣沼而不纲[175]。旋迷涂于去辙,笃后念于徂光[176]。晚树开花,初英落蕊。或异林而分丹青,乍因风而杂红紫。紫莲夜发,红荷晓舒。轻风微动,其芳袭余。风骚屑于园树,月笼连于池竹[177]。蔓长柯于檐桂,发黄华于庭菊[178]。冰悬埳而带坻,雪萦松而被野[179]。鸭屯飞而不散,雁高翔而欲下。并时物之可怀,虽外来而非假[180]。实情性之所留滞,亦志之而不能舍也[181]。
〔注释〕
[148]茔兆(yíng zhào):墓地;坟墓。[149]虐:残暴。敛衿:犹敛衽。整整衣襟,表示恭敬。虚器:谓有其器而无其位。器,指古代表示等级的车服、仪制等。[150]岩廊:高峻的廊庑。游情:犹游心。玄肆:道场。[151]缵(zuǎn):继承。隆平:昌盛太平。[152]世德: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遗封:身后的封赐。[153]骍驹:赤色的马。桂醑:桂花酒。亦泛指美酒。[154]紫皇:天神;皇帝。天阙:宫阙。二妃:指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妻子,即娥皇、女英。二妃为尧帝之女,舜出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湘江,泪尽而亡。她们的泪水染竹成斑,故称“斑竹”,又名“潇湘竹”。[155]兰烟:芳香的烟气。桂栋:桂木做的梁栋。多形容华丽的房屋。巫阳:古代传说中的女巫。南楚:南楚国(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156]玉桴:击鼓杖的美称,亦指鼓声。椒糈(xǔ):亦作“椒稰”。以椒香拌精米制成的祭神的食物。[157]怳(huǎng):古同“恍”。琼茅:灵草。古时用以占卜。延伫:亦作“延竚”,久立;久留。[158]邈远:年代久远;历史悠长。遐阔:相隔的距离遥远。[159]惊飙:突发的暴风;狂风。聚沫:聚在一起的泡沫。比喻短暂。[160]一乘: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玄扉:佛法之门,指佛教。三达:佛教谓能知宿世为宿命明,知未来为天眼明,断尽烦恼为漏尽明。彻底通达三明谓之三达。用以指佛。[161]息心:梵语“沙门”的意译。谓勤修善法,息灭恶行。遣累:谓去除拖累。[162]岩根:山麓。木末:意为树梢。[163]萝茑: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常缘树而生。梢:树枝或条状物的末端。栝(guā):古书上指桧树。[164]既得理:得以申理。于兼: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165]高蹈:远游。[166]观空:修唯识的人发现空的方法,是用观想、观照、唯识的——用心转境界。[167]假余:借我。大德:大功德;大恩。[168]燕礼:古代贵族在政余闲暇之时,为联络与下属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上庠:古之大学。[169]希骥:谓仰慕才俊。秀质:美质。如圭:成语有“如圭如璋”。圭、璋:古代非常贵重的玉制礼器。像圭和璋一样。比喻人的气质高雅或仪表轩昂。令望:美好的声望。[170]匪服:不胜任,不称职。[171]盛则:美好的法则。微躯:微贱的身躯。常用作谦词。夕阳:比喻晚年。[172]奉职:谓奉行职事。春坊:魏晋以来称太子宫为春坊。又称春宫。[173]言归:回归。言,助词。陋宇:简陋的屋舍。暇日:空闲的日子。[174]余志:我的志向、志趣。净国:净土。[175]墀(chí):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骇:惊惧。牣(rèn):满。沼:池子。纲:提网的总绳。旋:不久。[176]迷涂:迷途。后念:当下以后的心念。[177]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月笼:月光照耀。亦指月光。[178]柯:斧柄。[179]埳(xiàn):古同“陷”。坻(dǐ):高坡地。[180]时物: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181]留滞:停留;羁留。
伤余情之颓暮,罹忧患其相溢[182]。悲异轸而同归,叹殊方而并失[183]。时复托情鱼鸟,归闲蓬荜[184]。旁阙吴娃,前无赵瑟[185]。以斯终老,于焉消日。惟以天地之恩不报,书事之官靡述;徒重于高门之地,不载于良史之笔。长太息其何言,羌愧心之非一[186]。
〔注释〕
[182]余情:谓充沛的情趣。颓暮:衰老,垂暮之年。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183]轸:二十八星宿之一。殊方: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184]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穷人家住的房子。[185]吴娃: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之妻,赵惠文王之母。[186]羌: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
〔作品鉴赏〕
沈约的《郊居赋》这篇文章作于梁天监六年(507),此时沈约67岁(一说此诗作于梁天监九年)。这年4月沈约为尚书左仆射,10月迁尚书令、行太子少傅,成为昭明太子左右主要人物之一。这篇文章,就体裁而言,是一篇赋。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沈约所处的时代,正是崇尚清静优雅的山水自然、标榜避世闲居的隐逸思想的时代。这种隐逸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普遍心理状态。无论是身体力行、投迹山林的真隐士,还是高居庙堂之上却企慕江海之志的清高风雅的为官者,均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诗意栖“居”情结。沈约的《郊居赋》这篇长赋,与潘岳的《闲居赋》、谢灵运的《山居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三篇大赋,均是以“居”为核心的哲理思考。
沈约在开篇中说明自己在“海昏”(今永修)建房,认为自己无大志大才,所以不邀名利,希望洁身自好于远地:“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伊吾人之褊志,无经世之大方……违利建于海昏,创惟桑于江汜……乍容身于白社,亦寄孥于伯通……本忘情于徇物,徒羁绁于天壤。应屡叹于牵丝,陆兴言于世网。事滔滔而未合,志悁悁而无爽。路将殚而弥峭,情薄暮而逾广。抱寸心其如兰,何斯愿之浩荡。咏归欤而踯跼,眷岩阿而扺掌……不慕权于城市,岂邀名于屠肆。”下面使用大量美文讴歌“纷披蓊郁,吐绿攒朱,素烟晚带,白雾晨萦,紫莲夜发,红荷晓舒。轻风微动,其芳袭余”的绝世好景,又“伤余情之颓暮,罹忧患其相溢,长太息其何言”,把心境描述得很曲折生动。
沈约的《郊居赋》这篇长赋,描写了永修清静优雅的山水自然的景色,表现了避世闲居的隐逸思想。
宿东园
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1]。
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2]。
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3]。
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4]。
树顶鸣风飙[5],草根积霜露。
惊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6]。
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7]。
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8]。
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9]。
若梦西山药,颓令倘能度[10]。
〔注释〕
[1]陈王:指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2]岂:难道。异昔: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余步:犹信步,随便走走。[3]野径:村野小路。盘纡(yū):纡回曲折。荒阡,即古陌荒阡,荒凉破败的田间古道(或小路),形容荒无人烟的原野。交互:交叉错综。[4]槿篱:木槿篱笆。荆扉:柴门。[5]风飙:暴风。[6]惊麏:受惊的鹿。征鸟:远飞的鸟。相顾:相视;互看。[7]茅栋:亦作“茆栋”。茅屋。愁鸱(chī):古书上指鹞鹰。寒兔:寒冬的野兔。[8]阜(fù):土山。轻素:轻而薄的白色丝织品。[9]飞光:飞逝的光阴。遒:迫近。岂止:难道只是。[10]西山药:三国魏曹丕《折杨柳行》:“西山亦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胸臆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后因称仙药为“西山药”。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东园的清静优雅的山水自然景色,表现了对避世闲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效古诗
可怜桂树枝,单雄忆故雌。
岁暮异栖宿,春至犹别离。
山河隔长路,路远绝容仪。
岂云无可匹,寸心终不移。
〔作品鉴赏〕
此诗题作“效古”,亦借前代故事写相思离别之情。关于树木相思的故事,常常见之载籍,而说法不一。《述异记》云,战国时魏国受到秦国威胁,发兵戍边,有一人久戍不归,其妻思念成疾,死后墓上生木,枝叶皆倾向其夫所在之地,因称相思木。《文选》左思《吴都赋》则云:“古度南榴之木,相思之树。”注引刘渊林曰:“相思,大树也,材理坚邪,斫之则又可作器,其实如珊瑚,历年不变,东冶有之。”流传较广的是《搜神记》所载的故事,据说战国时宋康王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夺之。凭自杀,妻投台下而死,里人埋之,二冢相望。后有两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有鸳鸯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为相思树。
以相思木作为诗歌题材的有梁武帝萧衍,他的《欢闻歌》其二云:“南有相思木,合影复同心。游女不可求,谁能息空阴?”还有古诗《孔雀东南飞》的结尾:“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人以树枝或树根的相向、相连,表明爱情的坚贞与生死不渝,确是富于想象。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统治下,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没有自由,生前不能成为夫妇,死后还要结合在一起,于是就把他们的愿望化为相思树。这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浪漫主义。但沈约此诗虽也写了相思树,却不写两树的结合,而写两树的分离。名为“效古”,实际上有所创新。
首先他所写的相思树,不是前人所说的楠木梓木,也不是松柏梧桐,而是桂树。这素材似乎更带有南方特点。《说文》:“桂,江南木,百药之长。”《三才图会·草木》:“桂,梫木也,数品:或白或黄,或红或紫黄者,能著子。”以色彩高雅、气味芬芳的桂树作为相思树,这本身便富有审美价值。可是美好的桂树却雌雄分植,不能同住,这不能不是一个悲剧。韩凭夫妇墓上的相思树能够二冢相望,焦仲卿刘兰芝墓上的相思树能够“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萧衍诗中的相思木能够“合影复同心”;而沈约笔下的桂树却“岁暮异栖宿,春至犹别离”,也就是说从冬到春、从春到冬,一年四季,这雌雄两树都各处一方。同样是悲剧,沈诗中的悲剧气氛远远超过他的前人。为了加强悲剧气氛,诗人还进一步写道:“山河隔长路,路远绝容仪。”如果说三、四两句是从时间方面着眼,形容相别时间之长久;那么这两句则是从空间落笔,表现相距之遥远。长路为山河所隔,其远可知矣。路长而仪容难见,则其相思愈切矣。这是一种层层加码法,更加突出了诗中的主题。在以上四句中,虽没有“相思”、“相忆”等字面,但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笔法,一种相思离别之苦已经渗透纸背了。
此诗首尾皆着重抒情。首二句“可怜桂树枝,单雄忆故雌”,是以顿入手法,直抒作者之情,他对分处两地的雄雌二桂,充满了同情与怜悯,所以劈头二句就如决堤之水一般倾泻出来,强烈地冲击着读者的心弦。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古代爱情诗中,主人翁多为女性;可这里借桂树以写爱情,反而以雄性作为主人翁,此喻甚新,真是闻所未闻。由此推论,结尾“岂云无可匹,寸心终不移”,当然也是代表“单雄”说话了。其实在“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南方草木状·桂》)的南方,雄桂要找一雌桂与之匹配,是十分容易的,但它偏偏不要,情愿与“故雌”终身相守。它对爱情的忠贞不二,确实令人敬佩。这也许正是诗人所崇敬的品格和所追求的境界。由此可见,诗篇的格调是相当高的。
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屏筵空有设,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作品鉴赏〕
此诗一作《悼往》。《悼亡》诗因潘岳之作而成伤悼亡妻的专名。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诗意是:去年秋天的十五月亮,今年秋天又照着雕梁;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悲哀的是人类生命的规律不同,不能像月缺复圆、花落重开一样,一旦生命凋谢,人生就永远消亡。人死后,生前用的帘幕屏障随之用于烧祭或撤去,新的帷帐代替了它们的地方。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人亡物空本是规律,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
沈约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清怨”,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部分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部分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弥加。春草秋月,周而复始,显示大自然永恒的力量。人类的生命却短暂而脆弱,一旦逝去就无法挽回。诗人吊唁的不只是一个生命的消失,更是痛悼人类整体的渺小。悼亡的悲痛之情由于放在了人与自然的大背景中而更见沉郁。沈约的这首悼亡诗对后世以离别哀亡为题材的诗词作品有较大影响,把南朝之前类似作品的哀而不伤(如潘安《悼亡诗》)的境界真正推向哀伤并茂的新境界。
春思
杨柳乱如丝,绮罗不自持[1]。
春草黄复绿,客心伤此时。
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2]。
日华照赵瑟,风色动燕姬[3]。
襟前万行泪,故是一相思。
〔注释〕
[1]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2]洧(wěi):地名,在中国河南省尉氏县。盈:满。淇: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3]日华:太阳外面的华叫日华,此指太阳。赵瑟:指瑟。因这种乐器战国时流行于赵国,渑池会上秦王又要赵王鼓瑟,故称。燕姬:原本是燕国燕惠公的宠姬。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特有景象:“杨柳”、“春草”、“青苔”、“碧水”“日华”、“风色”,前面写景构画,最后点题,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玩庭柳
轻阴拂建章,夹道连未央[1]。
因风结复解,沾露柔且长。
楚妃思欲绝[2],斑女泪成行。
留人未应去,为此还故乡。
〔注释〕
[1]建章:指建章宫。建章宫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前104)建造的宫苑。[2]楚妃:楚国的王妃。所指因文而异。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以“柳”为题的佳作。此“柳”为庭柳,它“轻阴”“夹道”,久在深宫,远离郊野。“楚妃思欲绝,斑女泪成行”写出了深宫之苦,最后写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咏月
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1]。
方晖竞入户,圆影隙中来。
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
纲轩映珠缀,应门照绿笞。
洞房殊未晓,清光信悠哉。
〔注释〕
[1]月华:月亮。氛埃:一般指污浊之气、尘埃,即飘浮于空气中的灰尘、细菌、气溶剂等。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咏月诗。作者描写了一幅月夜图,诗中突出一个“静”字,诗中有画,画中见人,表现了一个思妇独处的情怀。
梁·庾肩吾 一首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擒诸人号称“高斋学士”。随府授宣惠参军,历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及王为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领荆州大中正,迁中录事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
过建昌故台
鲁国观遗殿,韩城想旧台。
仲宣原隰满,子建悲风来[1]。
夏莲犹反植,秋窗尚左开。
图云仍滞雨,画石即生苔。
及君观四望,知余念七哀[2]。
〔注释〕
[1]仲宣: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原隰:广平与低湿之地。亦泛指原野。子建:曹植,三国时魏国诗人。[2]七哀:《七哀》是三国时期曹操之三子曹植作的一首五言闺怨诗。这首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根,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
〔作品鉴赏〕
庾肩吾的《过建昌故台》这首诗,借刘贺、王粲、子建等故事,表达自己对侯景之乱的悲愤之情。
据光绪版《建昌乡土志》卷四载,庾肩吾为建昌令时,有过建昌故台,《诗·细绎》篇中“鲁国韩城”及“子建”等语,疑是汉海昏侯刘贺,或吴建昌侯虞所筑,今废。此诗当为诗人有感而作。
按:庾肩吾的父亲庾易,是南齐的高士、隐士,肩吾的哥哥庾黔娄则在广陵,及肩吾并仕,庾肩吾担任了梁太宗度支尚书。后来侯景叛乱,又称太清之乱,他被迫到建昌当县令,搭建了这个故台,“而旧志皆云齐庚台”。
有学者说,唐欧阳询有《过建昌故台》,这首诗歌见于《艺文类聚》,其中就有《过建昌故台》这首诗。并称:“梁诗曰:鲁国观遗殿韩城相旧台。”《过建昌故台》这首诗为庾肩吾作,书法则为欧阳询书写。
南朝·徐陵 五首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陈间诗人、骈文家。父擒,官侍中太子詹事。早年即以诗文闻名,随其父徐擒在萧纲幕下任职。萧纲立为太子,他又任东宫学士。废帝即位(567)爵封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侯。历为尚书左仆射、国子祭酒、中书监、领太子詹事,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至德元年(583)卒。谥曰“章”。有子四,长子俭,袭封建昌县侯。徐陵的作品留传下来的不多,有《徐孝穆集》六卷,及其所编《玉台新咏》十卷。
徐陵一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时由于他杰出的才能和丰富的阅历,加之“器局深远,仪表非凡”,故在朝廷内外建立了崇高的威望,这使得他在国家存亡攸关的时刻,能够独抒己见,力排众议。徐陵在生活上非常俭朴,从未想到为自己及儿孙们积聚什么财富,他的俸禄总是与亲族共同享用。太建年间,食建昌邑,邑户送来稻米,徐陵便通知他那些贫困的亲戚来取,几天之内即颗粒无剩,以至徐陵自己家中无米可炊。府僚大惑不解,问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有车牛衣裳可卖,余家有可卖不?”照一般人的想象,梁陈乃腐化享乐之世,建康为温柔富贵之乡,身为宫体诗人的徐陵一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哪知他会把自己陷于变卖车牛衣裳的境地。
乌栖曲二首
卓女红妆期此夜,胡姬沽酒谁论价[1]。
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熏香[2]。
绣帐罗帷隐灯烛[3],一夜千年尤不足。
唯憎无赖汝南鸡[4],天河未落犹先啼。
〔注释〕
[1]卓女: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卓女一词成为美貌与才华的象征,后世不少关于卓女写作诗词流传。胡姬:卖酒女的古称。原指胡人酒店中的卖酒女,后泛指酒店中卖酒的女子。[2]荀令:指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荀彧,因其生前担任“尚书令”,所以被人尊称“荀令君”。留香荀令,亦作“荀令留香”。荀彧曾到别人家里,坐过的地方好几天都有香味,比喻美男子。傅粉:搽粉。搽粉的人。[3]罗帷:丝制帷幔。[4]汝南鸡:古代汝南所产之鸡,善鸣。〔注释〕
山斋
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1]。
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
山寒微有雪,石路本无尘。
竹径蒙笼巧,茅斋结构新[2]。
烧香披道记,悬镜压山神。
砌水何年溜,檐桐几度春。
云霞一已绝,宁辨汉将秦。
[1]鹤峤:鹤停息的山巅;高山。[2]茅斋:亦作“茆斋”。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
咏日华
朝晖烂曲池,夕照满西陂[1]。
复有当画景,江上余光仪。
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
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2]。
〔注释〕
[1]陂(bēi):山坡,斜坡。[2]扶桑:中国名花,在华南栽培很普遍。
春日
岸烟起暮色,岸水带斜晖。
径狭横枝度,摇帘惊燕飞。
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
何殊九枝盖,薄暮洞庭归[1]。
〔注释〕
[1]何殊:犹何异。九枝:谓一干九枝的烛灯。亦泛指一干多枝的灯。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南朝·何曼才 一首
作者资料未详。
为徐陵伤妾诗一首
迟迟衫掩泪,悯悯恨萦胸[1]。
无复专房日[2],犹望下山逢。
〔注释〕
[1]迟迟:缓慢。神思凝滞貌。悯悯:忧伤貌。[2]无复:不再,不会再次。专房:犹专夜,专宠。
〔作品鉴赏〕
此诗收录在《玉台新咏》。从诗中所描绘的徐陵在爱妾逝去后那种难以自拔的哀痛情状来看,徐陵一定不是那种醉卧花丛的浮浪之人。
唐·李白 一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四川江油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作者与永修〕
李白一生漫游天下,九江(唐代称浔阳,亦称江州)是他多次驻足之地,一共有五次到九江:分别是唐开元十四年(726)、唐天宝九年(750)、唐天宝十五年(756)、唐至德二年(757)、唐乾元二年(759)。李白十分喜爱庐山,一生中5次上庐山。第4次上庐山时,李白还在五老峰北侧的峡谷内筑草堂隐居了半年多,有终老此地之意。后因永王李璘再三请他下山相助,他才离开庐山。李白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上庐山是他在遭受一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折和磨难后重返庐山。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天宝十五年(756),唐玄宗的第16个儿子、永王李璘起兵反击叛军。大军过浔阳时,李璘三次派人上庐山,请隐居庐山的李白下山做他的幕僚。李白终于被永王的盛情打动,兴致勃勃地下了山。一向胸怀大志的李白以为有了用武之地,兴奋地写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居然以东晋大破前秦苻坚百万兵马的宰臣谢安自喻。谁知不久,太子李亨怕永王李璘会趁机与他争夺皇位,竟指责李璘军为“叛军”。兄弟俩又发生内战,李璘兵败,李白也因为“附逆”而被判“流放夜郎”(今贵州、四川一带)。当他沿长江西行至白帝城时遇大赦,又高唱着“千里江陵一日还”顺江直下,回到浔阳时再次登上庐山,这年李白已近六十岁了。
李白五访九江五上庐山。其间,他多次到建昌(今永修)。李白足驻鄱阳湖、吴城、柘林,写下了《故人建昌宰》、《入彭蠡经松门》的诗篇,还到过永修柘林留下了美丽的传说。
陶渊明的诗文,生前及死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刘勰的《文心雕龙》只字未提,钟嵘的《诗品》仅列于中品,萧统的《文选》所收陶诗也不过八首,陶文则仅《归去来兮辞》一篇。直到唐代,陶渊明的诗文才开始享有盛誉。而李白,正是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一位突出的崇拜者、继承者和批评者。现存李白诗文中,提及陶渊明的就有二十三处。李白还多次引用了“桃花源”、“归去来”等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歌颂了“发黄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情怀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精神。透过李白对陶渊明的赞颂、批评和仿效,正好窥见李白的心迹,了解陶渊明对李白及其诗歌的影响。
故人建昌宰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
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
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
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作品鉴赏〕
《故人建昌宰》(一说《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作于李白晚年寓居豫章(今南昌)之时,这是诗人写给友人建昌宰(建昌县令,姓名不详)的一首诗,这首诗寄托了李白对友人辞官归隐的期望。
唐·吴筠 一首
吴筠(? —778),字贞节,一作正节,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中国道教名人,唐代著名道士。天宝初被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从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师正,受授上清经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得以相见,应对之语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帝感其诚,予以厚赏。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茅山,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吴筠又向玄宗上奏,请求允准回茅山,玄宗同意了。吴筠回到茅山不久,中原大乱,玄宗逃蜀,而江淮间盗贼蠭起,于是,吴筠又东游会稽,常于天台剡中,逍遥于泉石之间,常与诗人李白、孔巢父往来,以诗歌相酬和。在这段荒乱岁月中,有很多文人参与了他们的活动,生活过得较为平静。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也是诗人与李白的交往时期。
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
吾友从吏隐,和光心杳然[1]。
鸣琴正多暇,啸侣浮清川[2]。
风霁远澄映,昭昭涵洞天[3]。
坐惊众峰转,乃觉孤舟迁。
崖屿非一状,差池过目前[4]。
徘徊白日暮,月色江中鲜。
真兴殊未已,滔滔且溯沿。
时歌沧浪曲,或诵逍遥篇[5]。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6]。
此时无相与,其旨在忘筌[7]。
〔注释〕
[1]吏隐: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杳然:犹悠然。形容心情。[2]暇:空闲,没有事的时候。啸侣:呼叫同类;召唤同伴。[3]霁:雨雪停止,天放晴。澄:水静而清。清澈:透明。昭昭:明亮;光明。涵:沉,潜。洞天:道教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圣地。[4]差池(chāchí):意外。[5]沧浪:即《沧浪》,是楚国的古歌,歌辞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江河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说法。也常有以沧浪为江湖,即人的社会的比喻。逍遥篇:即庄子的《逍遥篇》。
[6]迟迟:迟缓;拖延时间。[7]相与:指交好的人。忘筌(quán):忘记了捕鱼的筌。筌:捕鱼用的竹器。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筌”。
〔作品鉴赏〕
吴筠东游期间,活动在修河一带,于是写下《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这首诗,此诗当作于这一时期,也是诗人与李白的交往时期。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刘主簿承介泛舟建昌江(修河)的诗篇,诗中描写了建昌江山水那秀丽的景色:“风霁远澄映,昭昭涵洞天。坐惊众峰转,乃觉孤舟迁。崖屿非一状,差池过目前。徘徊白日暮,月色江中鲜。”“真兴殊未已,滔滔且溯沿”可见游兴正浓,赞扬了“吾友”刘主簿承介虽居官而犹有隐者风情和悠然自乐的情操。
唐·杨於陵 三首
杨於陵(753—830),字达夫。父杨太清死于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十九岁,擢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节度使韩滉将女儿嫁给他。贞元八年(792),入朝为膳部员外郎。历官吏部郎中、中书舍人、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今陕西华县)、浙东(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入为京兆尹,“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官至户部侍郎。谥号贞孝。杨生四子:杨景复任同州刺史,杨绍复任中书舍人,杨师复任大理卿,杨嗣复为唐朝宰相。其传载《新唐书》。
赠毛仙翁
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1]。
崑阆无穷路,何时下故山[2]。
千年犹孺质,秘术救尘寰[3]。
莫便冲天去,云雷不可攀。
〔注释〕
[1]赤松:常绿乔木。混俗:谓混同世俗,不清高超脱。[2]崑阆:指昆仑山上的阆苑,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3]尘寰:语出唐·权德舆《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诗:“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作品鉴赏〕
唐朝题《赠毛仙翁》的诗作很多,如张仲方、李程、李绅、郑浣、李宗闵、柳公绰、崔郾等。《毛仙翁传》故事见杜光庭《毛仙翁传》。毛仙翁,是一个仙人。杨於陵这首《赠毛仙翁》诗,就是其中的代表。杨於陵曾经多次不肯出仕,或数次上疏,一是曾以避亲为名,不肯出仕,退归建昌,以诗书自娱。二是数次上疏,请罢职退仕,皆未许。在杨看来,确实有超凡脱俗的大家风范,“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正是这种心迹的流露,“千年犹孺质,秘术救尘寰。莫便冲天去,云雷不可攀。”尘寰,语出唐·权德舆《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诗:“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心态。
紫薇
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未明接于徂暑,其花方馥数旬犹茂。
庭于之内迥无其伦,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
晏朝受明命,维夏走入衢[1]。
逮兹三伏候,自驾万里途[2]。
省躬既局蹐,结恩多烦纡[3]。
簿领幸无事,宴体谁与娱[4]。
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5]。
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6]。
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7]。
炎沴昼方铄,幽姿闲且都[8]。
夭桃固难匠,芍药宁为徒。
懿此时节夕,讵同光景驱。
陶甄试一致,品汇乃散殊[9]。
摧箕飞受采,无心那得朱。
粤予负羁絷,留赏益踟踽[10]。
通夕靡云倦,西南山月孤[11]。
〔注释〕
[1]晏朝:黄昏。明命:圣明的命令。特指帝王的命令,诏旨。维: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2]逮:赶上;及;到。兹:现在。[3]省躬:反躬自省。省,反省。躬,自己的身体,引申义为自己、自身。局蹐:畏缩恐惧的样子。烦纡:愁闷郁结。[4]簿领: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亦称“簿领书”。[5]隅:靠边的地方。[6]成幄:围成帐幕。[7]凝露:指凝结的露珠。[8]炎沴:旱灾。幽姿:幽雅的姿态。[9]陶甄:比喻造化,自然界。品汇:事物的品种类别。散殊:各不相类,各有区别。[10]羁絷:亦作“羇絷”。束缚;拘禁。[11]通夕:整夜。靡云:即云靡,如云之分散。谓广布。
〔作品鉴赏〕
此诗一名《郡斋有紫薇》。这首诗,借“紫薇”为题,先是自述自己的官场风尘,再写自己官场的“多烦纡”的“省躬”:“省躬既局蹐,结恩多烦纡。簿领幸无事,宴体谁与娱。”然后转入正题对内斋紫薇进行描写:“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这几句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表现了对自然之景的向往。“陶甄试一致,品汇乃散殊”(大自然的造化大概是一致的,事物的品种类别是各不相类,各有区别的),这两句很有哲理和情趣,从最后几句中的“羁絷”、“踟踽”可以看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这也许是罢职退仕的缘由吧。
和权载之离合诗[1]
校德尽珪璋,才臣时所扬[2]。
放情寄文律,芳茂经邦术。
王猷符发挥,十载契心期[3]。
昼游有嘉话,书法无隐辞[4]。
信兹酬和美,言与芝兰比。
昨来恣吟绎,日觉祛蒙鄙。
〔注释〕
[1]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宰相。他以道德文章进身,是有独到政见的政治家,同时是一位有诗文主张的文学家。权德舆的文学创作有《权载之文集》50卷,40卷文章中有大量的疏、论、表、碑、铭、书、记、序等;有诗10卷。[2]珪璋:玉制的礼器。比喻高尚的人品;也比喻杰出的人才。[3]王猷:字世伦,南朝宋琅琊临沂人。太保王弘之侄,光禄大夫、东亭侯王柳之子,位侍中、光禄大夫。[4]隐辞:亦作“隐词”。指含意不明显或深奥难明的词句。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和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唐·杨嗣复 三首
杨嗣复(783—848),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於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擢进士后,历任右拾遗、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贬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为吏部尚书。卒谥孝穆。
祠祭毕因题临淮公旧碑
斋庄修祀亭,旌旗出郊闉。
薙草轩墀狭,涂墙赭垩新[1]。
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
酹酒成坳泽,持兵列偶人[2]。
非才膺宠任,异代揖芳尘[3]。
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4]。
〔注释〕
[1]薙草:指《薙草》诗,唐·李廌作。赭垩(zhě è):谓以颜料涂饰建筑物。[2]坳泽:指湖泊。偶人:用土木陶瓷等制成的人形物。[3]非才:无能,不才;用为自谦之辞。膺:接受,承当。宠任:得到偏爱和信赖。异代:后代,后世;指后世之人。芳尘:指美好的风气、声誉;指名贤的踪迹。[4]平津:古地名。汉时为平津邑,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赠毛仙翁
天上玉郎骑白鹤,肘后金壶盛妙药。
暂游下界傲五侯,重看当时旧城郭。
羽衣茸茸轻似雪,云上双童持绛节[1]。
王母亲缝紫锦囊,令向怀中藏秘诀。
令威子晋皆俦侣[2],东岳同寻太真女。
搜奇缀韵和阳春[3],文章不是人间语。
药成自固黄金骨,天地齐兮身不殁。
日月宫中便是家,下视昆仑何突兀[4]。
童姿玉貌谁方此,玄发绿髯光弥弥[5]。
满朝将相门弟子,随师尽愿抛尘滓。
九转琅玕必有余,愿乞刀圭救生死[6]。
〔注释〕
[1]茸茸:又短又软又密。绛节:传说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2]俦侣:伴侣;朋辈。[3]缀韵:写诗文。[4]突兀:亦作“突杌 ”、“突屼”。高耸貌。[5]玄发:黑发。[6]琅玕:琅玕其一指美玉,其二指珠树;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也比喻优美文辞。刀圭:指医术。
〔作品鉴赏〕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创设了一种仙人的意境,营造了感人的故事,表现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注释〕
仪凤
人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1]。
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2]。
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3]。
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4]。
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5]。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坏人[6]。
[1]人方:古族名。即夷方。人,通“夷”。威凤: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2]朱光:日光。翠羽:本意为翠绿色的羽毛。比喻青绿色的树叶。[3]迥:遥远;僻远。[4]翔集:众鸟飞翔而后群集于一处。河图:传说中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等伦:同辈;同类。亦谓与之同等或同类。[5]韶:本义是迎宾曲。特指是传说中的虞舜时代的乐曲名。[6]同俗:随顺世俗。垂恩:施予恩泽。
〔作品鉴赏〕
这首诗以“仪凤”为题,“仪凤”即“威凤”,瑞鸟。旧说凤有威仪,故称。“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这些诗句盛赞了仪凤的华贵、宫廷的歌舞升平的景象,最后“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坏人”两句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报效朝廷的心愿。
唐·白居易 一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与永修〕
白居易自815年贬谪江州(今九江)为司马,到818年冬天离开江州出任忠州刺史,前后在江州待了四年时间。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白居易是因为越职言事,而突然发配江州的。在江州的四年,白居易始终没有摆脱伤感与失意的阴影。四年中他创作了200多篇诗文,几乎篇篇是失落,句句有感伤,代表作《琵琶行》更是集中而真实地反映了他在江州谪居的孤寂和内心的孤闷。
江州司马是个五品官,待遇丰厚,衣食无忧,但又是个“无言责,无事忧”的闲职,这就决定了白居易在政治上难有作为,又使他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从事文学创作和游历活动。这一时期是白居易政治生涯的低谷,又是白居易文学创作的高峰。
在九江近4年时间里,白居易在九江及周边地方留下许多佳话。永修也不例外。虽然当时建昌(永修县)属于南昌管,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在永修游览山水风光、云居山访古参禅、柘林湖休闲泡温泉,因而在永修留下了《经建昌江》、《云居寺孤桐》、《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温泉》等诗篇。
杨柳津上,曾有白居易的“唤渡亭”(离古县城艾城一里许),又有黄庭坚的手书石刻。当时淳朴的建昌百姓,在白居易“唤渡”的地方,建造了一座“风雨亭”。后来宋朝黄庭坚将白居易这首诗书刻石于亭上,并将这一“风雨亭”改为“唤渡亭”(取诗中“唤渡”二字名亭)。这样让人遮阳避雨、等待艄公的时候,多一点悠然,多一份诗情。后来被邑人评价为“修江八景”之一,名曰“柳渡春烟”。
白居易游司马村、泛白槎,顺江水而下,在杨柳津渡口当即题写诗歌《经建昌江》一首。
在永修县柘林镇,也就是现在的庐山西海(柘林湖),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最多最有趣的地方,也许就是司马村了。据永修《司马宗谱》记载:司马村最早称司马地,因古代水部侍郎、岳阳太守的司马暠、司马延义从江陵迁到建昌(今永修)云山白沙港,并葬在这里而得名。到了唐朝时,著名文学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曾几次上云居山游览赋诗,并特意步行到桃花庄(现在的司马村)观赏盛开的桃花。于是,村民从此将桃花庄改称为司马村,以此纪念白居易。
永修有个白槎镇。有趣的是,“白槎”一名的由来,修饰“槎”的那个“白”,相传有个美丽的故事。白居易行事不同于常人。一天,他居然“泛槎”(坐竹排子)游于修江,到达永修的梅州古镇(白槎镇以前叫梅州)上岸。这个梅州古镇一直以种植梅花、集散江南木材而出名,白居易一来,人们把这地方名字给改了,改叫“白槎”,就是“白居易泛槎”的地方。这名字一直用到今天。在小小的白槎镇子上,还有个街道遗址,叫“吟诗巷”;河对岸的“江上乡”的村子也叫“亭子村”、“吟诗村”;下首不远永兴杨柳津有个“巷口杜村”,仍然保留白居易吟诗旧址,该地又叫“咏诗巷村”。
白槎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泛槎修河,路过此地而得名。也有人说是李白。不管是白居易也好,还是李白也罢,总之,是位唐代的大诗人乘着木筏到过这个地方,这给小镇平添了几分文化气息,使其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在柘林湖还有白居易的《温泉》诗:“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烧草暖无穷。骊山温水今何事,流入金铺玉砌中。”这些诗歌刻石更加增添了永修历史的厚重,给永修文化写上了浓浓的几笔。
经建昌江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忽似当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作品鉴赏〕
此诗一作《建昌江》。白居易作此诗时,正谪任江州司马,因公到江州附近的建昌江去,以渡口所见所感,写下了这首绝句。诗表面上写渡口风光,其实蕴藏了深沉复杂的思想。
原来,白氏在长安作校书郎时,丁母忧去职,在长安附近的渭村住了四年。他从风波险恶的宦场,来到农村的自由天地,心情十分坦荡舒畅。丧服满了之后,他又被起用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还是卷进了宦海波涛。仅仅一年,就因开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现在,他满怀忧郁地来到建昌江边,目击这渡口风光酷似渭河边上的蔡渡,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退居渭村时那种身心闲适的境地,回味起当时“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白居易《适意》)的心情来了。可见,此时此地,他想起渭村,不止是渭村风景优美,人心淳朴,更重要的是,渭村是一个可以躲避政治风雨的安谧的小港;在那里,他的心灵之舟可以安详宁静地停泊。
这首诗看似一幅淡墨勾染的风景画,其实是一首情思邈远的抒情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熔诗画于一炉。诗的一、二句是一幅“待渡图”:一江修水,横在县城边,城郭房舍,倒映在清清江水里,见其幽;渡船要命人唤,则行人稀少,见其静。我们就在这幽静的画面上,看到立马踟蹰的江州司马待渡在水边。陡然接个“忽似”,领起三、四句,又推出另一幅似是而非的“待渡图”。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依然是一条江水,但这儿是渭水;依然是一个渡口,但这儿是蔡渡。所似者,微风吹拂着岸边的青草,如银似雪的细沙铺满滩头;而毛毛细雨,把画面渲染得一片迷蒙。无限往事,涌上心头;无限归思,交织在这两幅既相似又不相同的画图里。“草风沙雨”,色调凄迷,衬托出诗人幽独凄怆的心境。这种出言平淡而造境含蓄深远的诗风,正是白居易的独特风格。
绝句规律,要转得出,结得好。第三句“忽似”一转,立见感情跳跃,从而导出了无限风情的第四句。这个“忽似”,妙在凌空而来,触景而及,推出了新的境界。而这种突然而来的新境界,又正说明诗人经常想着渭村。经常梦魂萦绕,才产生了这突然的联想,让我们于无声处,听到了诗人在高吟“归去来”!钟惺在《唐诗归》里赞许白诗说:“看古人轻快诗,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此乃白诗所由出,与其所以传之本也。”这诗从“轻快”中取得“静深”之妙,全赖一转得之。
唐·韦庄 一首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建昌晚渡
月照临官渡,乡情独浩然[1]。
鸟栖彭蠡树,月上建昌船[2]。
市散渔翁醉,楼深贾客眠[3]。
隔江何处笛?吹断绿杨烟。
〔注释〕
[1]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浩然:不可阻遏、无所留恋貌。[2]彭蠡(lǐ):即彭蠡湖,一说为鄱阳湖古称。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还有认为是星子县东南鄱阳湖的一部分。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3]贾客:商人。
〔作品鉴赏〕
此诗为诗人中和三年(883)以后由长安避战乱到江南建昌的作品。这一时期是他的仕唐时期,也是继《秦妇吟》之后的又一作品。《建昌晚渡》当属韦庄避战乱到江南期间的诗作。诗人营造了“月照”、“鸟栖”、“月上”、“市散”、“渔翁醉”、“贾客眠”的一幅静夜图,语言清丽,这种白描手法,写出了离愁思乡的生活,情凝诗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肺腑。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温秾丽,韦清新。这首诗除写言情外,还写出了个人身世之慨,“隔江何处笛?吹断绿杨烟。”诗中流露出哀愁凄怨的情怀。韦庄的这首写景诗,取景疏淡,思致清婉,很有特色。韦庄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唐·王贞白 一首
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曾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得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送建昌冯明府
尝闻陶彭泽,解印归匡庐[1]。
今见冯海昏,辞官还隐居[2]。
贤人五百年,间生信非虚。
清风激贪冒,白云同卷舒[3]。
家山列画屏,绿水环庭除。
秋清对吟尊,羲皇人不如[4]。
祇今建昌民,方话大冯君。
何必遗爱碑,政声人尽闻。
〔注释〕
[1]陶彭泽:即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匡庐:即庐山。[2]海昏:建昌古称。[3]贪冒:贪得;贪图财利。[4]羲皇:即伏羲氏。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五代·吴白 一首
吴白,建昌(今永修县)欧麓区洽坪(今云山峡坪)人。原籍四川洽州。弱冠登进士,后唐庄宗(923—926)时官至内阁中书。后因庄宗不理朝政,妄信伶人,成天沉醉于戏曲歌舞之中。吴白上书谏之。因犯颜而遭贬海昏(今永修)教授。自此无意仕途,后隐居峡坪。吴白自幼勤奋好学,熟读经书,隐居后遂在本里创办“云阳书院”,教书育人。现峡坪村后仍有“考堂”地名(现人们也称“考垅”),村前有“学堂角”等地名。相传,书院曾迁“花岭”(原名“画岭”,现云山农科所)至今乃有“书院”地名。后遭废,现两处仅存遗址。近年吴氏在峡坪建一纪念堂。
云阳书院
官归书院建云阳,家学相传有义方[1]。
絃诵声中思孔孟,衣冠座上讲虞唐[2]。
当窗山似鹅湖秀,洗墨泉如鹿洞香[3]。
一派道源勤为本[4],后人定必继馀芳。
〔注释〕
[1]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后因多指家教。[2]衣冠:指古代士以上戴冠,亦指士以上的服装;士绅。[3]鹅湖: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鹅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祐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4]道源: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也指知识之源。
〔作品鉴赏〕
这首诗,首联写出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办学宗旨,颔联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颈联写出了书院的秀丽景色,尾联写出了创办书院的意义。这首诗叙议璧合,相得益彰。
宋·魏野 一首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代表诗作有《寻隐者不遇》等。
送王太博知建昌军
莫叹三山隔五云,建昌境好说纷纷。
虽然尚作贫才子,犹免潜呼老使君[1]。
远逐朱轮输雁阵,闲亲画舸羡鸥群[2]。
棠郊独恨分携后[3],高论何时得再闻。
〔注释〕
[1]使君:对王太博的敬称。[2]逐:追逐。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雁阵:指字下四点排列之势。《书法三昧》:“急雁阵,缓雁阵,‘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画舸:画船。[3]棠郊:即棠郊成政。棠郊成政犹言棠树政。喻惠政。亦省作“棠政”。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赠予诗,是为王太博知建昌军而写的。“远逐朱轮输雁阵,闲亲画舸羡鸥群。”表达对友人的钦慕。“棠郊独恨分携后,高论何时得再闻。”既表达对友人的期望,又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宋·梅尧臣 二首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王言秀才归建昌
来时槐开花,去日木陨叶[1]。
作赋未得荐,著书已盈箧[2]。
旧居近仙坛,独往遇农馌[3]。
莫问鸟爪人,欲取月桂捷[4]。
〔注释〕
[1]陨:从高处掉下,坠落。[2]盈:满。箧:小箱子,藏物之具。[3]馌,给在田间耕作的人送饭。[4]鸟爪:鸟的脚爪。多比喻仙人纤细的手指。月桂: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为“赞美”,所以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胜的人,都会受赠一顶月桂编成的头环,而“桂冠诗人”的意象,也正是由这个典故衍生出来的。
〔作品鉴赏〕
这首诗中,首联写出了时间之快,颔联突出了友人的勤奋和业绩,颈联点出友人生活环境和艰苦条件,尾联写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送李泰伯归建昌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1]。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2]。
后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3]。
声名久已大,籍籍四海传[4]。
昨因丞相举,便谓升云烟。
朅来太学馆,食贫向三年[5]。
忽怀枌榆下[6],归思独绵绵。
得告许暂往,落莫求楚船[7]。
捋髯沧江上,仰看饥飞鸢。
谁识鹓雏志,闲诵庄叟篇[8]。
喜问里中儿,重到旧林泉[9]。
洗荡俗尘垢,焚烈跨马鞯。
不向世路去,徒取愁肠煎。
鸡豚粗可养,禾黍亦足田。
不惭莎衣虫,以叶自包缠。
及其饱满时,曷异冠貂蝉[10]。
君意我强写,虽慕何由缘。
〔注释〕
[1]岂不然:难道不是这样。[2]桓魋(tuí):古人名,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相传他的弟弟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臧仓(生卒年不详):战国末年鲁国人,曾向鲁君进谗诋毁孟子,使其不接见孟子,人谓之臧仓小人。尝:曾经。[3]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4]籍籍:形容名声盛大。[5]朅:离去;去。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食贫:谓过贫苦的生活。[6]枌榆:泛指故乡。[7]落莫:落魄,潦倒。楚船:指楚地江河里的船只。[8]鹓雏(yuān chú):古书上指凤凰一类的鸟。是古时候传说中的五凤之一,身为金色或黄色。庄叟:指庄子。[9]林泉: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富贵的假隐士。[10]曷:怎么,为什么。
〔作品鉴赏〕
这首诗,先总的概说了人生的天理法则“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然后铺陈叙述古代圣贤与小人的对比,来反衬友人的名声。“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声名久已大,籍籍四海传”四句,赞扬了友人的品德与名声。“昨因丞相举,便谓升云烟。朅来太学馆,食贫向三年”四句,追叙友人出仕,在仕途中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忽怀枌榆下,归思独绵绵”二句,写出了友人思乡之情。然后用“捋髯沧江上,仰看饥飞鸢。谁识鹓雏志,闲诵庄叟篇……及其饱满时,曷异冠貂蝉”等诗句展示了友人离任归乡途中、在家乡的见闻、感受,抒写了友人的闲情逸致、自得其乐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对田园生活的倾慕和向往之情。
梅尧臣的《送王言秀才归建昌》、《送李泰伯归建昌》这两首诗,在表达手法和语言上风格独特,它平易而深刻,细腻而贴切,凝练而又有自由,新巧而又泼辣,他在一向被抒情诗用惯了的短小形式里,能够突破陈规,做到议论突出,谈吐不凡。诗中那仕途中的极不得意,无不渗透出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复杂心情,读来令人感动。
宋·陈襄 一首
陈襄(1017—1080),字述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北宋理学家,仁宗、神宗时期名臣。8岁进福州城读书,与陈烈、周希孟、郑穆结为密友,称“海滨四先生”,“海滨四先生”之首。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提举进奏院,后又兼侍读,提举司天监,兼尚书都省事等。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著有《古灵集》二十五卷传世。另有《易讲义》、《中庸讲义》传世。《宋史》有传。
送太君之建昌
闻说庐山对县楼,蒲鱼聊足奉晨羞[1]。
宽心便是无声乐,省事还同不系舟[2]。
服药养真须少病,看经遮眼自忘忧。
所嗟无计随亲膝[3],日与儿孙衣彩游。
〔注释〕
[1]蒲鱼:一种状如荷叶的鱼类,有像蛇一样的细长尾巴,口眼不生长在同一面上,有魟、鲼等多种名称。晨羞:早餐。[2]系舟:泊舟。[3]嗟:叹息。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无不流露出对建昌的热爱和向往。“闻说庐山对县楼,蒲鱼聊足奉晨羞。”说明建昌人民生活丰衣足食,连早餐都是吃鱼,表达了诗人对建昌生活的向往之情。“宽心便是无声乐,省事还同不系舟。服药养真须少病,看经遮眼自忘忧。”说明建昌生活使人“宽心”“省事”“忘忧”,民风淳朴。“所嗟无计随亲膝,日与儿孙衣彩游。”表达对天伦之乐生活的憧憬。
宋·苏轼 二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注释〕
时道逢王郎于建昌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1]。
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夜来梦见小於菟[2],犹是髦垂两耳。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3]。
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4]。
而今憔悴一羸马[5],逆旅担夫相汝尔。
[1]露宿风餐: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2]於菟(tú):早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为乳谷,谓虎於菟。”《辞海》:“於菟,虎的别称。”《辞源》中解释:今湖北省云梦县址古称於菟。与这一称谓有关的故事中讲述,楚国著名的政治家令尹子文是个私生子,被丢弃在云梦泽这一地方,被一只母虎抚育长大,其名豰(hù)於菟,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意思是“虎乳育的”。因而这地方被称为於菟。[3]三子:苏辙的儿子们,即苏轼的三个侄子。[4]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酒肉:黄酒与羊肉片共煮而食,酒味甜醇,肉嫩鲜香。淋漓: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浑舍:谓全家。[5]憔悴:形容人或物瘦弱,瘦小,面色、颜色不好看。羸(léi)马:亦写作“瘦童羸马”,体弱的儿童,瘦弱的马匹。比喻力量单薄。
〔作品鉴赏〕
1084年4月中旬,是苏轼第一次到九江,从水路经过吴城,并与前来迎接的弟弟苏辙相会在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期间,有一天苏轼路遇王郎,这人是苏轼兄弟共同的友人,正好在建昌境内向北前进,苏轼很高兴,大概也寒暄亲热了一阵,于是就写下这首诗,快速地寄给苏辙的儿子们,诗歌中用盼望和想念的语句写成,一种即将见面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1]。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2]。
思之不可见,破宅余修竹。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3]。
我来仲夏初,解箨呈新绿[4]。
幽鸟向我鸣,野人留我宿[5]。
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
遥想他年归,解组巾一幅[6]。
对床老兄弟[7],夜雨鸣竹屋。
卧听邻寺钟,书窗耿残烛[8]。
〔注释〕
[1]彭蠡:鄱阳湖古称。庐阜:庐山。[2]何人:什么人,哪里人。一双玉:此比喻李公择、李公南两兄弟。[3]束:捆绑,聚集成一条的东西。[4]解箨(tuò):谓竹笋脱壳。[5]野人:泛指村野之人;农夫。[6]他年:犹言将来,以后。解组: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组,印绶。[7]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8]耿:通“炯”。明亮,光明。
〔作品鉴赏〕
苏轼比李常小9岁,比李常的外甥黄庭坚大8岁,但是这种辈分差距是明显的。黄庭坚诗书几乎与苏轼齐名,但是仍以后学身份,谦虚地充当苏门四学士(或六学士)之一。而出生于建昌(今永修)的李常(字公择)则一直被苏轼尊敬为长兄,这从《苏轼集》中赠李常29首诗词及18封信件文书,还有相关诗文24篇中,都可以看出来。李常是苏轼的挚友,苏轼题赠李常,深情地写道:“解组巾一幅,对床老兄弟”、“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是把李常作为兄弟来看待的。他们共同演绎了“李、苏、黄”的动人故事。
1080年(元丰三年)正月,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谪,被贬湖北黄州。
贬谪黄州后,苏轼思想性格变得沉稳,他直爽的性格趋向于成熟,并创作了大量诗、词、文、墨,随着欧阳修的去世,他已经成为文坛领袖。在他写给李常的信中,多书写黄州的清苦和家庭的变故,谈自己开辟“东坡”菜园的快乐,爽快地邮寄竹笋和芍药,连同书信一起给远在山东的李常,也同黄庭坚还有秦观等人兴致勃勃地谈起李常。
苏轼天才头脑,性情真挚,对看不惯的事物,像吃苍蝇一样不吐不快,为此而吃了不少的亏。他的小妾朝云说他“一肚子不合时宜”,他自己也赞成。皇帝曾多次赞誉苏轼兄弟,说是留给儿孙两个太平宰相,苏轼一生却没有得到过鸿图大展,而他厚道的弟弟倒是做了一段时间宰相。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有些收敛,可是当收到李常的信,这性格又爆发出来,他回信说:我们虽然老而且穷,但是为了维护道理、忠义,应该舍生忘死,不怕祸患。可是书信结尾写道:“不是在你面前,我哪里会写这些。看完记得烧掉啊”,这是一个何等天真可爱的苏轼,一种何等坚定的友谊和信任!
1083年,53岁的李常被召回京城,恢复了京官生涯,做太常少卿,不久当上了户部尚书,后转为御史中丞和龙图阁大学士。反对派要阻止苏轼回朝廷,后来大约是李常做了一些正面的努力,于是苏轼被安排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虽然苏轼很不情愿离开自己的“东坡”,但是他还是依依不舍地告别待了近5年的黄州,在大家送别下启程了。
1084年的四月初六,他从黄州的齐安江走水路正式动身,向浔阳进发,并顺路到高安看望弟弟苏辙。他让长子苏迈带全家人去九江等他。有三个朋友决定送他去九江,一个是至交陈季常,一个是比他小五岁的和尚参寥,还有一位道士乔同。四月上旬到达浔阳后,开始在浔阳、庐山访古,他带着一种深深的感情,探访了李常读书的地方和李常故居。
时间是阴历四月,苏轼来到庐山脚下的李氏山房,这里是李常和弟弟读书的地方,苏轼在诗歌中,经常提到李常“匡庐读书”、“山中读书三十年”等等,看来他还是很想看看李常故居和书斋的。可以想象苏轼一行当时受到很热烈的欢迎,这里已经是读书人的图书馆,士子较多。在场的相关人士也许提出,让他撰写一篇诗文,下笔有神的苏轼,挥笔写下了《李氏山房藏书记》,盛赞李常“闻名当世”、藏书9000卷,使该地能成为一座小型图书馆,是“仁者之心”,告诫后来者知道书的可贵,不读可惜。通篇文句优美,一气呵成,此后写了一首诗《书李公择白石山房》,用“若见谪仙烦寄语,康山头白早归来”来表达对李常的思念与溢美。
大约是苏轼觉得还不过瘾,于是转道建昌去李常家里拜访,“过公择建昌野人居”并题诗。根据可以考证的材料来看,李常的“建昌野人居”应该不是星子县的这所寺庙,因为寺庙是完全无法提供诗歌中的“野人居”的形象的,而且苏轼明确说明是“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用来区别白石山房,只能指向在今永修县艾城附近的李常故居。无疑,故居很简陋,因此被苏轼称为“野夫居”,但是苏轼是怀着敬重的感情,来描述和歌唱这草房子。他写了这首《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诗。
苏轼“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这是一个重情义、真性情的东坡,在那修水之畔,庐山、鄱湖的灵山秀水近处,还有些月光挂上桂树枝头的傍晚,他徘徊在野人居旁,想念李常,如果多年以后,与公择(即李常)抵足同眠,同听寺庙的钟声,在书窗下一起聊到蜡烛烧尽。老兄弟一起听风雨声,那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这是一个了悟人生,多经坎坷的大诗人最深处的梦想,从不与人说,却题写给了李常。两者感情深厚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李常推荐的秦观、黄庭坚能立刻被苏轼看重,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苏轼作为文宗,诗歌水准远远高过李常,但是他多次谦虚地在赠诗中抬高李常,硬是赞誉李常与自己齐名。在一篇“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的诗歌中,他提到:“从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诗似悬河供不辨,故欺张籍陇头泷”,想必李常只能感喟良多。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李常到底帮助了东坡多少,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苏轼对他的敬重是没有丝毫杂念的。
苏轼在多篇传记中,写出了对李常的赞誉。例如在《记公择天柱分桃》中,写在天柱寺游玩,桃子不够分配,大家都不高兴,而李常以其中一个人母亲超过70岁,分给他,让他拿回去尽孝道,使大家心服口服,苏轼说,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记录下来。还有《富神道碑》中,长篇论述李常治理山东地方,描述他赈济当地和根除了几十年盗匪祸患的事情,盛赞李常造福数省多年,他的防治瘟疫和治理流民社会的创造,“不知活几千万人矣”。
老年的苏轼深深怀念湖州“六客”和“六客堂”。那还是在1074年,时任湖州知州的李常建造了这座“六客堂”,在杭州就地升官的苏轼来到这里,与李常等6位诗词名家欢聚,先后两次畅饮赋诗,他们的吟唱,不久被汇编为《六客词》、《六客堂诗》,一时传为佳话。后来苏轼在给诗人杨绘的诗歌中写道:“蘧蘧未必都非梦,了了方知不落空。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宫”,又几年后,即1099年,苏轼临死前两年,“六客”中除了苏轼,都已经谢世,他悲伤地写道:“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应为二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
宋·秦观 二首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有《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次韵(二首)
青发从游各白袍,老来邂逅更陶陶[1]。
尺书继月传双鲤[2],相见何时咏百劳。
谏草十年聊阁笔,坐棠三郡不更刀[3]。
灵崖泺水堪行乐,时事纷纷剧猬毛[4]。
画舩京口见停桡,萧洒浑疑谢与陶[5]。
但把好山供胜践,不将余论挂尘劳[6]。
谏垣天上经焚草,藩国年来屡梦刀[7]。
北路近传新政美,未尝因物强吹毛。
〔注释〕
[1]青发:黑发。白袍: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一旦、偶然。陶陶:欢乐。[2]尺书: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此指书信。继:连续;接着。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3]谏草:谏书的草稿。阁笔:停笔;放下笔。坐棠: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赋诗以怀其德。后以“坐棠”为称颂官吏德政之典。更:改也。[4]灵崖:灵崖寺。灵崖寺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东南3公里处,依山傍水,坐东向西,依托山岩上两个天然大溶洞而建。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号称“故道明珠”,“陕南小碑林”。灵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14),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这里自古就是周边地区的宗教旅游胜地,加之历史悠久,各种传说轶闻举不胜举。李白、杜甫、吴道子、李可染、于右任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有笔墨。泺(luò)水:古水名,源出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堪:能,可以,足以。行乐:消遣娱乐;游戏取乐。剧:繁多。猬毛:刺猬的毛。亦以形容众多。[5]舩:同“船”。桡(ráo):船桨。谢与陶:谢灵运与陶渊明。[6]胜践:犹胜游。快意的游览;指胜游之地。余论:前人传留下的言论。尘劳:为烦恼之异称。因烦恼能染污心,犹如尘垢之使身心劳惫。[7]谏垣(jiàn yuán):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焚草:烧掉奏稿,以示谨密。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藩国:指古代王朝的属国;诸侯国。梦刀:官吏升迁之典,高升的梦兆。
〔作品鉴赏〕
秦观活跃在江西文化圈之中,他与江西文人,诸如王安石、黄庭坚等交谊甚深,同时颇得大学士苏轼的赏识,因而在建昌留下了这两首诗。《次韵(二首)》这两首诗,第一首叙述人生经历,表达青年时消遣娱乐的情怀。第二首表达对谢灵运与陶渊明的向往和对“政美”的期望。
宋·陈舜俞 一首
陈舜俞(? —1075),字令举,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举庆历六年进士;又举制科第一。熙宁三年(1070)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上疏自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卒。舜俞始尝弃官居秀州之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已而复出,遂贬死。当时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深致悲感。苏轼更为文哭之。舜俞著有都官集三十卷,《文献通考》及《庐山记》,《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建昌门外小禅居
建昌门外小禅居[1],竹槛松窗静有馀。
全近江湖添怅望[2],乍离城市易清虚。
人思求友听啼鸟,僧爱忘筌看得鱼[3]。
不为山南多胜处,便堪从此驻巾车[4]。
〔注释〕
[1]禅居:僧人居住之所。指寺院。[2]怅望:惆怅地望着。[3]忘筌: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亦作“忘筌而渔”,捕到了鱼,忘掉了筌。[4]堪:能,可以,足以。巾车:指有帷幕的车子。
〔作品鉴赏〕
这首诗,开篇描述了“建昌门外小禅居”特有的环境,重点突出一个“静”字,颔联和颈联具体展开对小禅居环境的描写,尾联表达对小禅居的喜爱之情。
宋·洪朋 二首
洪朋,字龟父,号清非居士。洪朋曾两次参加进士考试,未中,终生不仕。死时年仅36岁,其作品《清非集》,遗佚已久。今传《洪龟父集》2卷,系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存诗178首。曾向黄庭坚学习诗法。《宋史翼》卷二七有传。清代据《永乐大典》辑为《洪龟父集》二卷。
洪朋兄弟,指洪朋和他三个弟弟洪刍、洪炎、洪羽。洪朋幼年丧父,其母为黄庭坚妹。洪朋从小和他的三个弟弟皆受业于祖母文成君李氏夫人,后又向黄庭坚学习诗法,兄弟四人均有文名,人称“四洪”。其父洪师民,建昌人,在建昌雷塘创建书舍,广招学者,设馆授学。其家六世同居,至道二年(996),太宗钦赐御书百轴,书“义居人”敕赐。熙宁三年(1070)师民举进士,授石州司马参军。师民为人博学多才,娶黄山谷之妹为妻。生子朋、刍、炎、羽,俱有才名,人称建昌“四英”。
洪羽,字鸿父,绍圣四年(1097)举进士。元符(1098—1100)中因上书而被列入党籍,早卒,诗文均佚。黄庭坚曾说:“洪氏四甥才气不同,要之皆能独秀于林者也。”(《书倦壳轩诗后》)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入洪朋、洪刍、洪炎3人,洪羽未列入。
洪朋兄弟的出息,舅舅黄庭坚功不可没。黄庭坚常来妹夫家乡的雷湖书院讲学,四个外甥受过舅舅耳提面命的教育,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书面教材,且文学样式较为齐全。有书四篇:《与洪甥驹父》、《答三洪甥》、《与二洪甥》、《答洪甥驹父》;有说一篇:《四甥字说》;有铭四篇:《清非斋铭》、《壁阳斋铭》、《照旷斋铭》、《修然堂铭》;有诗两首:《书阳诗与龟父跋其后》、《和王观复洪驹父谒陈元己长句》。与其妹夫也有诗往来,留有《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示师民》。这只是收录了的,实际上恐远不止这些。可惜的是其三个外甥受其“元祐奸党”之株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洪朋兄弟中,洪炎为洪氏兄弟诗集仅存者。其诗《四库全书》为鲍氏知不足斋所藏收入。集中有诗百余首,因他曾亲历靖康之变,诗中颇多国破家亡的慨叹,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尤以《迁居》、《己酉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庚戌岁……用丙午岁迁居诗韵》、《山中闻杜鹃》、《石门中夏雨寒》诸首为突出。
荐福院
曲径因山转,精庐到地成[1]。
楼从云表出,人在日边行。
〔注释〕
[1]精庐:佛寺;僧舍。
题章江院
扶藜下城头,步□踏禅窟[1]。
微径郁葱菁,宝殿高突兀。
层晖注中塘,凝尘满丈室。
惜哉古道场,回首思萧瑟[2]。
〔注释〕
[1]禅窟:即禅师窟。[2]萧瑟: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此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宋·洪刍 二首
洪刍,字驹父。绍圣元年(1094)登进士。靖康中任谏议大夫。崇宁三年(1104)被列入元祐党籍,两年后按级复官,靖康年中为谏议大夫。汴京失守后,犯了替金人勾括金银之罪,并仗势要挟宫人劝酒,于高宗建炎元年(1127)流放沙门岛,后死于岛上。《宋史·艺文志》说他著有《老圃集》、《诗话》等,均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得其诗170首。洪刍还著有《香谱》。
又和师川同集章江寺
兴发寻荒径,途穷见宝坊。
随宜聊复饱,触处得追凉。
取友真濠上[1],怀人向渭阳[2]。
不嫌茶七碗,殊胜酒千觞。
〔注释〕
[1]濠上:典故名,典出《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多用“濠上”等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后亦指代庄子。[2]渭阳:渭水北边,山南水北为阳。语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渭阳》描写外甥为舅父送行,赠送礼物表达自己的情意。古人说这是秦穆公的儿子送晋公子重耳回国的诗。诗中并无明证,但“路车”确不是一般人乘坐的车,可以知道“舅氏”也是一位诸侯。
宋·洪炎 四首
洪炎,洪师民之三子,字玉父,元祐六年(1091)举进士。因其兄洪刍被列入元祐党籍而遭贬谪,后又起用,知谯县,有善政,累任著作郎、秘书少监。宋高宗时召为中书舍人。著有《西渡集》、《尘外记》及手录杂家小说行世。
山中闻杜鹃[1]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2]。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释〕
[1]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布谷、子规、鸠、获谷。[2]熏风:和暖的风。区区:诚挚。
〔作品鉴赏〕
这首诗借杜鹃啼血抒怀,“言归汝亦无归处”虚指杜鹃,实指诗人自己,抒发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江南二月,百花盛开,春光灿烂,可诗人却说已是“百草争芳已消歇”,却说不见南风吹来,这是为什么呢?国难当头,再美的景色也变成不美了。加上“至今犹劝别人归”的杜鹃的悲鸣,“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自然亡国之恨顿生。由此可见,自然景物被诗人情感化了,并随着诗人的心情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前半首诗写景的特色。接下去的“北”、“南”两个方位词大有讲究。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也是在方位词上做文章。可见,“北”指的是中原故国。而三更半夜还无法入眠,蕴含诗人断肠乡思自不待言矣。最后以“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之意作结,令人倍感凄怆。
次韵公实雷雨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1],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2]?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橼[3]。
〔注释〕
[1]但:只。[2]河洛:亦作“河雒”。黄河与洛水的并称。腥膻(shān):腥而膻的味道。[3]九关:谓九重天门或九天之关。橼(yuán):枸橼,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有短刺。果实长圆形,黄色,有香气,果皮可入药或提制芳香油;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香橼”。
〔作品鉴赏〕
这首诗,首联写雷雨猛烈,惊雷破空,仿佛具有拔走三山的威势;倾盆的暴雨,犹如百川崩泻,发出轰轰巨响。这一写景作用有:渲染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为下文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蓄势。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1]
四山矗矗野田田[2],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3]。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4]。
〔注释〕
[1]太冲、表之、公实:作者三个友人的字。野步:郊外散步。[2]矗矗:高峻貌。田田:鲜碧貌。[3]疏钟:稀疏的钟声。灵隐寺: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脉中段桑植县、慈利县交界处,隶属张家界市武陵源区。[4]杖藜: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作品鉴赏〕
这首诗有点儿像田园诗,但又不尽相同,融哲理于诗中,是其独有的特色。此诗前半部分写景,先写周围矗立的群山,再写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种境界。颔联写得最好,手法和张耒“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一样,采用以大托小的手法来写景,远近结合,有声有色:灵隐寺稀疏的钟声从飞鸟之外传来;夹岸都是桃花的流水尽头便是桃花源。颈联富有哲理意味,从意思上看,和唐庚的“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是一样的,但写得更形象,更全面。“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景色之美是其他任何一座山所不能比的,但是,连李白都不曾留下一首好诗。这便是对这联诗的最好解说。尾联写诗人自己看农民插秧,几乎忘了回去,从中不难悟出他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态度,也使这首诗的意境得以升华。这首诗运用对照写法,将山和田、近处的人群和远处的村庄、鸟的动与花的静作对照,写景远近结合,有声有色,画与诗协调统一,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醉心山水田园的情趣。
次韵许子大李丞相宅牡丹芍药诗
山丹丽质冠年华[1],复有余容殿百花。
看取三春如转影,折来一笑是生涯。
绮罗不妒倾城色[2],蜂蝶难窥上相家。
京国十年昏病眼,可怜风雨落朝霞。
〔注释〕
[1]丽质:美好的气质。[2]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宋·戴如愚 一首
戴如愚(1086—1175),号悟斋,建昌(今永修)人。宋徽宗崇宁癸未年(1103),与好友建昌董有林同登霍端友榜进士。1105—1120年任建昌县令,在任期间,宽仁厚义,忠国爱民。宋宣和二年(1120),适遇方腊农民起义,兵戈扰攘,乃弃官。因避兵乱难以回故乡婺源,加之好友董有林挽留,乃选择建昌穆坑山里定居。享寿九十,葬于建昌城内儒学明堂东侧(今艾城粮站),存墓原名司谷仓,后被毁。1988年2月,戴氏后裔在原墓旧址复墓完工。墓前竖有三碑一宝盖,双龙狮象,四柱刻联,含碑撰序以明来龙去脉。
甘棠
修江作宰溯当年,荫满甘棠海泽绵。
旧治卜居垂燕翼,执政功烈绘凌烟[1]。
〔注释〕
[1]卜居:《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卜居”的意思是占卜自己该怎么处世。相传为屈原所作,实际上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文章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了屈原的愤慨和不满,歌颂了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凌烟:犹凌云。
〔作品鉴赏〕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追述,回忆)自己在修江作县宰的情形,后两句回忆自己过去熟读诗书,豪情满怀,展翅高飞,特别是“执政功烈绘凌烟”一句表达了自己执政为公、为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至今读之,依然余音在耳,使人奋进。
宋·董有林 一首
董有林,字淑英,北宋建昌麻溪禾场里(今永修县虬津镇麻潭大房董村)人。董有林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董熹曾任武邑令、临川太守,官至中书知政事,追赠忠公。祖父董珪曾担任安远将军属下轻车都尉,后告老还乡,广置田畴成为富绅。父亲董广生四子,长兄董园曾任户部尚书,董有林为幼子。董有林自幼喜读诗书,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中进士,官至湖北荆州刺史。董有林在荆州任职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当地人民生活比较稳定。北宋亡后,他弃官回归故里。董有林殁后,葬于虬津鄱坂村张家山。至今古墓犹存,1993年出土墓碑残片,董有林墓现已整修一新。
1127年,北宋亡后,他弃官回归故里,种桑植麻,自得其乐。董有林于是就写下《殿前欢》。这首词描写了故居田园风光,抒发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殿前欢·居田园
禾场前,一泓流水绕庄旋,数间草舍楼樟掩,思恋桑田,踏雪访浩然[1],秉菊效陶潜[2],醉歌思王建[3],桑间摘茧,柳外欢莲。
〔注释〕
[1]浩然:指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2]陶潜(365—427):东晋文学家,诗人。[3]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作品鉴赏〕
这首词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踏雪访浩然,秉菊效陶潜,醉歌思王建”处处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宋·王之道 一首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置下列。高宗绍兴八年,通判滁州,上书力陈宋金和议丧权辱国,大忤秦桧意,责监南雄盐税,沦废二十年。桧死,起知信阳军,累迁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送江致远归建昌
翩然归兴不吾留,应为高堂念远游。
数日语离良作恶,几时书到得无愁。
白沙翠竹千山晚,朱实黄花万里秋。
后夜西风茅店月,醉吟应不费冥搜。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和颔联写出了依依惜别之情。颈联和尾联,通过写景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
宋·刘子翚 一首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宋代理学家。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朱熹之父朱松,以子托付刘子翚教养,刘子翚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颇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刘子翚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功夫。
吕居仁惠建昌纸被[1]
寒声晚移林,残腊无几日[2]。
素风含混沌[3],春煦回呼吸。
余温偶见分,来自芝兰室。
乍舒魄流辉,忽卷潮无迹。
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4]。
尝闻旴江藤,苍崖走虬屈[5]。
斩之霜露秋,沤以沧浪色。
粉身从澼絖,蜕骨齐丽密[6]。
乃知莹然姿,故自惭陶出[7]。
治物犹贵精,治心岂宜逸。
平生感交游,耳剽非无得[8]。
精神随事分,内省殊未力。
寸阴捐已多,老矣将何及。
自从得此衾,梦觉常惕惕[9]。
清如夷齐邻,粹若渊骞觌。
独警发铿鍧,邪思戢毫忽[10]。
勿谓绝知闻,虚闱百灵集[11]。
鼎鬴或存戒,韦弦亦规失[12]。
则知君子所,惠以励蒙塞。
〔注释〕
[1]纸被:古时用藤纤维纸制成的一种被子。宋人诗文中常提到一种“纸被”,在一些山乡农家使用。这些乡村的人用纸被,并不是因为穷得连麻布被子也用不起,而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缫丝织绢,养了蚕却不会缫丝织绢,习惯于将要成茧吐丝的蚕放在平板上,让蚕吐的丝成不了圈,一缕缕一层层地杂乱地铺在平板上,晾干后自然成了均匀的薄茧片,称为“自成被”。据说宋代河南山区最流行这种纸被,灵河县民黄庆用这种方法做成了一条宽4尺长2.5尺的被子,还有封丘县程铎,“发蚕蔟,有茧联属自成被”。宋代史书中“野茧成被”、“野茧被于野”的记载很多,是说野茧在田野中也留下了很多这样的薄茧片。用这种薄茧片做的衣被不只是山乡农家使用,连士大夫官员也用,陆游有诗曰:“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暖于绵”;又说:“木枕藜床席见经,卧看飘雪人窗棂。布衾纸被元相似,只欠高人为作铭。”据说在宋代这种纸还流传到日本,称为“防寒纸”。[2]残腊:农历年底。[3]素风:秋风。混沌: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后用以形容模糊隐约的样子;也形容人幼稚糊涂。[4]衾(qīn):被子。[5]旴(xū)江:旴,又称“抚河”、“汝水”,在江西省东部。[6]澼絖:“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后以“澼絖”为典,借指医治皴手的药方或小技艺。丽密:华美而细密;美好而幽静。[7]莹然:光洁貌。[8]耳剽:谓仅凭耳闻所得,犹如窃取。[9]惕惕:惊恐不安心绪不宁的情状。[10]铿鍧(kēng hōng):大声鞺鞳,小声铿鍧。邪思:犹邪念。戢:止,停止。毫忽:谓极微小的一点点。忽、毫均是微小的度量单位。[11]闱:主要用来指古代宫室两侧的小门,或者后妃居处。[12]鬴(fǔ):锅。
〔作品鉴赏〕
此诗一作《答吕居仁惠建昌纸被》,诗中“吕居仁惠”,指吕炎和吕涛兄弟。朱熹师刘子翚,朱熹尝从其学。刘子翚与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建昌人胡泳、李燔、吕炎和吕涛兄弟,都昌人黄灏、彭浔和彭方父子,彭蠡(今彭泽县)人冯琦,星子人周颖等,均学有专攻,后来都成为传播理学的重要人物。这首诗开篇叙述严寒已至,寒尽春来,是纸被帮助人们度过了寒冬,去迎接“春煦“的到来。再用数句“尝闻旴江藤,苍崖走虬屈。斩之霜露秋,沤以沧浪色,粉身从澼絖,蜕骨齐丽密”,叙述纸被原料来源及制作过程。再接着由纸被的制作的艰辛与人生的感悟相联系,赞美纸被的作用,告诫人们要珍惜纸被、珍爱岁月,从而涵养“精神”,培养“君子”之道。
宋·吕渭老 一首
吕渭老,生卒不详,一作滨老,字圣求,秀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圣求词》。
满江红
山绕吴城,修竹外、满林围碧。任孤樯百丈[1],远牵江色。政简民闲无一事,同游仍是鸳鸾客[2]。到晚年、遗爱续新题,都堪说[3]。修门赋[4],今谁续。痛饮士,天应惜。正彩霞垂帔[5],暮风飘瑟。笑疾禅痴今在否[6],风灯石火同飘忽。去醉乡、深处著身心,休铭栉[7]。
〔注释〕
[1]樯: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帆船或帆。[2]鸳鸾:鹓与鸾。皆凤属。比喻朝官、同僚。[3]遗爱:谓遗留仁爱于后世。新题:诗文的新题目。堪:能,可以,足以。[4]门赋:《玄牝之门赋》,道教典籍。不着撰人,当出于南宋仑攻之手。一篇。[5]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即对襟长袍。[6]笑疾:一种笑而不能自禁的疾病。禅痴,自称自己。[7]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作品鉴赏〕
这首词,前半部分描绘了永修吴城的秀丽景色和对“政简民闲”这种吴城生活的向往,“山绕吴城,修竹外、满林围碧。任孤樯百丈,远牵江色”等词句是写景,“政简民闲无一事,同游仍是鸳鸾客”是议论和抒情。后半部分表达自己孤高落寞情怀,词间流露出宋室南渡后亡国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沉痛之情。
宋·杨万里 一首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时期,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因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禧二年(1206),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杨万里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杨万里的创作经历见于“江湖集”和“荆溪集”自序。据其讲,最初学江西派,后来学王安石绝句,又转而学晚唐人绝句,最后“忽若有悟”,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此后作诗便更加应心顺手。其作品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尤其善于从日常生活及光景中捕捉情趣,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令人至今传诵不疲。其词作品数量,虽少于诗作,但风格亦是清新炼道、活泼自然,与诗相近。有《诚斋集》传世。
将至建昌
梅雨芹泥路不佳[1],闷来小歇野人家。
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2]。
〔注释〕
[1]芹泥: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2]芙蕖:即莲花,古代称法。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描绘了建昌的美丽景色,诗中“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写得十分清新自然。
宋·曾丰 一首
曾丰(1142—1224),字幼度,号樽斋,宋江西乐安牛田镇流坑桥西人。与曾巩同宗。于乾道五年(1169)登进士,授永州教授,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著有《缘督集》40卷,存诗551首,存文162篇。
曾丰生平好学,博览群书,以文章名噪一时。在隆兴都督府(今南昌)为幕僚时,与黄子由同编《豫章乘》。政事之余,醉心诗文创作,归乡后,筑室“樽斋”,以诗酒自娱,四方来求诗文者经常满座。他的碑、铭、记、颂、序、赋自成一家。其《三朝内禅颂》,被朝中大臣称为“考证千古,若合符节,可荐清庙”。元代虞集称其文“气刚而义严,辞直而理性,有得于易之奇、诗之葩者乎,取譬比兴,杰然不溺于风俗、山川磅礴雄伟之气”。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丰仕绩不显,颇以著述自负……根柢深邃,皆有物之言,非虚谈心性者比。”
建昌吾之邻[1]
吾与子所居,相去二百里。
建昌吾之邻,其实同郡耳。
已久闻姓名,不专为科第。
论心虽所共,举足若相避。
只今缘檄来,车柄初各指。
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
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
谈谐出肺肝,议论到骨髓。
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2]。
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
麻姑山气偏,土物半仙剂。
枸杞杂黄精,犹未穷厥美。
〔注释〕
[1]此诗原题为《癸卯豫章贡闱酬赠教授张安叔》,题目为编者所加。诗后还有一段:“清淑之所钟,一代文章士。翘翘南丰曾,挺挺江旴李。岂独华江西,往往国之瑞。谁共继此公,或者属吾子。更倾胸次高,莫道华端是。”[2]马班:指司马迁、班固。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叙事诗。全诗十二句,作者叙述了彼此由相闻到相逢再到相知的过程,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特别是诗中“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两句写得真切感人,浓浓爱意溢于言表。
宋·翁卷 一首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一生没有做过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被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的年纪最大。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只是以布衣终身。著有《西岩集》1卷。
送曹西士宰建昌
买得秋风棹[1],江行不问程。
谁知书判笔,中有惠慈情[2]。
旧治川僧说,新衔楚吏迎。
名山皆在望,应费好诗评。
〔注释〕
[1]棹:长的船桨。泛指船桨。[2]书判:指书法和文理。惠:恩,好处。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谁知书判笔,中有惠慈情”,是对友人的赞美。最后是表达一种美好祝愿和期望:“名山皆在望,应费好诗评。”
宋·曹彦约 一首
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号昌谷,都昌县衙前村人。他与其兄曹彦纯,同为朱子白鹿洞门生,为“朱门四友”之一。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曹彦约历官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官至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兵部尚书、文华阁大学士。曹彦约还是一位诗人,其名收入《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
忍对建昌门
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1]。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2]。
厥后依英荡,新来近达尊[3]。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4]。
〔注释〕
[1]鸣琴:弹琴。屑:琐碎。[2]循良:谓官吏奉公守法。武政:武事,军事。忠愤:忠义愤激。[3]厥(jué):昏倒,昏厥。英荡:亦作“英簜”。古代竹制的符节,持之以作凭证,犹汉代的竹使符。后亦泛指外任官员的印信和证件。达尊:古人云:“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世间被人尊敬的条件有三种,一种是高官,一种是高龄,一种是高德,而能融三者为一体者概括起来就是“三达尊”。[4]桑梓:指家乡、故乡。
〔作品鉴赏〕
这首诗,首联回忆过去那段值得回味的日子。颔联和颈联回忆“开禧北伐”失败后,国事日非,奸佞当道,作者深感不安,虽“新来近达尊”却没有什么建树作为。尾联表达自己愧对建昌父老乡亲的情怀。
宋·戴复古 一首
戴复古(1167—?),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后人辑有《戴式之诗集》、《石屏集》。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他曾三次漫游,时间长达四十年,一生的一半时间就是在全国各地度过的。其中第二次出游大约是从温州、青田一带西上江山、玉山,至豫章,一路有诗。他以豫章为落脚点,在江西长住了一段时间,并在赣江、袁江、抚河、信江之间走动,后来还到过杭州、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约二十年后回家。这一次,他终于以“专业诗人”身份,出现于边境、前线、官府、民间,体验殊深:他寄希望于抗战派官员,高度赞扬人民群众的高昂斗志,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民间疾苦,愤怒地揭露、谴责朝野的投降派势力,这时他的诗歌已成了经世致用的重要工具,因而诗名大震。第三次出游,即成名之后,大约在1229年春,从60多岁到70岁这一段游历,足迹较为清楚。先到福建,再转江西,1234年二次入福建,然后出梅岭,游广州、桂林,再折回衡阳,又经长沙,第三次到鄂州。在1236年后往东游吴门、扬州,1237年被儿子从镇江接回家。后十年中,主要是访友,并请人为其诗集作序,安排付梓。
建昌道上
凛凛北风劲,行行西路赊[1]。
人情甘淡薄,世事苦参差[2]。
酒易逢知己,诗难遇作家。
林间数点雪,错认是梅花。
〔注释〕
[1]凛凛:寒冷的样子。行行:不断地行走。赊:遥远;渺茫。[2]参差(cēn cī):差不多,相似。
〔作品鉴赏〕
这首诗叙述了自己的途经建昌的感受,感叹“人情甘淡薄,世事苦参差”的人生和世事。颈联流露出自己的心迹,尾联写景,景中寓情,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宋·刘克庄 二首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名刘克庄。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篇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1卷,《后村长短句》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稍喜佩铜鱼,邅回四纪馀[1]。
早无人料理,晚有鬼揶揄[2]。
把酒言犹在,凝香梦竟虚[3]。
斯人止如此,恐坐太清臞[4]。
〔注释〕
[1]铜鱼:鱼名。俗称尖头、水密子、尖头棒、尖头水密子、退鳅、假肥沱、麻花鱼、桔棒、竹鱼、黄道士、铜钱扣、金鳅。邅(zhān)回:亦作“邅囘”、“邅囬”。辗转;盘旋;萦绕。[2]揶揄:耍笑、嘲弄、戏弄、侮辱之意;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时用语。[3]竟:奏乐完毕。泛指结束,完毕。[4]清臞(qú):亦作“清癯”。意为清瘦,一般形容有气质但比较清贫的知识分子。
〔作品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建昌詹使君的怀念之情。
宋·钟季玉 一首
钟季玉,饶州乐平人。淳祐七年举进士,调为都大坑冶属,改知万载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荐之,迁审计院,改宗正寺簿,又迁枢密院编修,出知建昌军。会有旨江西和籴,季玉至郡才半年,属岁旱,度其经赋不能办,请于朝,和籴得减三之一。迁提举常平,未几,改转运判官,皆不赴。后以江西转运判官强起之。郡大胥以贿败,前使百计护之,季玉卒穷治,投岭表。俄以秘书丞召还,遭前使构谗而封驳之,改都大提点坑冶。北兵渡江,季玉徙寓建阳,兵至,不屈死之。《宋史》有传。
宴建昌耋老[1]
大老如游更老鼓,迎来公宇共称觥[2]。
问年齐说生乾道,有日重新见太平[3]。
八九十翁同胜会,一千余岁侈耆英[4]。
燕毛序齿关风化,观感油然孝敬生。
〔注释〕
[1]耋(dié)老:老年人。[2]大老:元老;称年高、品德高的人。公宇:旧时指官府的所在地。称觥(gōng):举杯祝寿。[3]有日:有期;不久。[4]侈:大,广。耆英: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5]序齿:按年龄大小排序。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宴请年老在官府为之举杯祝寿的诗作,也就是祝寿诗。祝贺老人“一千余岁侈耆英”,表达自己孝敬老人的社会责任之心。
附:苏某《和钟守宴建昌耋老》一首。
和钟守宴建昌耋老[1]
使君尊老致聃彭,跻彼公堂醉兕觥[2]。
祝饐俾观亲礼节,纵谈犹说旧升平。
庞鼎昔有商山皓,尚齿当年洛社英[3]。
盛事欢传旴水上,赓歌归美属儒生[4]。
〔作者简介〕
作者资料未详。
〔注释〕
[1]这首词是为钟守王太博知建昌军而写的,“使君”是对钟守王太博的敬称。[2]聃彭:亦作“彭聃”。彭祖与老聃的并称。传说二人均极长寿。兕觥(sì gōng):即西周兕觥,古代盛酒或饮酒器。此件为椭圆形腹,圈足,有流有鋬,带盖,盖为带角的兽头形,造型极富于想象力。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跻(jī):升,登。“跻彼公堂,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跻堂,犹登堂。[3]商山皓:亦作“南山皓”,南山皓即商山四皓。亦称“南山叟”。“商山四皓”是秦朝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又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尚齿:指尊崇年长者。洛社:洛社镇位于无锡市西北侧,东接无锡,西临常州,南依太湖,北近长江。[4]旴(xū)水:又称“抚河”、“汝水”,在江西省东部。赓歌:酬唱和诗。
宋·陈深 一首
陈深(1259—1329),字子微,平江人。宋亡年,才弱冠笃志古举,闭门著书,元天历间奎章阁臣,以能书荐潜匿不出。所居曰宁极斋,亦曰清泉,因以为号。陈深著有诗一卷,《四库总目》又有《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
送信甫之江东
僦屋吴城不厌贫,江东初奉蘧书新[1]。
壮年地略须名世,异国光阴肯滞人[2]。
官舍草生三月晚,遗宫花落六朝暮。
到时公事期程暇,应有新诗寄工频。
〔注释〕
[1]僦屋:租赁房屋。蘧(qú):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2]滞人:留人。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和希望之情。
宋·卢祖皋 一首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书郎,累官至权直学士院。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贺新郎·送曹西士宰建昌
万里岷峨路[1]。笑归来、野逸萧闲[2],旧时风度。玉陛金闺春引处,迟却京华步武[3]。漫赢得、西湖佳趣[4]。香篆琴丝帘影外[5],有朝云、夜月和鸥鹭。都辨我,醉中句。
飞凫又报匡庐去[6]。怕赤霄、班里依然[7],有人留取。头黑功名浑好在,漫浪从渠赋予。但爱我、襟期相遇[8]。满把一觞为君寿,有风荷、万顷摇清暑。聊为此,酹金缕。
〔注释〕
[1]岷峨: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也特指峨眉山。因其在岷山之南,故称。[2]野逸:纯朴闲适。萧闲:潇洒悠闲。[3]玉陛:帝王宫殿的台阶。指朝廷。金闺:指金马门。亦代指朝廷。京华:是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步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4]佳趣:美妙的情趣。[5]香篆:香料名字。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琴丝:琴弦,亦指琴声。[6]飞凫:飞翔的野鸭。匡庐:庐山。[7]赤霄:剑名,汉高祖所得,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高祖刘邦佩剑,起义时有铸剑师打造的青铜剑。剑身仿秦剑。秀有花纹。“斩白蛇、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都指这把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宝剑。[8]襟期:襟怀、志趣。
元·燕公楠 一首
燕公楠(1241—1302),字国材,号五峰,建昌人。幼有俊才,十岁能文。南宋末,举乡贡,后降元,任赣州通判。元世祖平江南,公楠以功升吉州路同知。由于他的杰出才干与见地,在1285年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赐名“赛因囊加带”(蒙名)。命参与朝政,公楠固辞不受。改任江浙行中书省事,后调任江淮尚书省、右丞等显赫职务。他很有见识和名望,忽必烈曾向他征求丞相人选,并按照他推举的名单,任命完泽当丞相。
江淮地区,宋代有大量荒地未开垦。公楠奏请朝廷,召集流亡百姓屯田垦荒,由于措施得法,数年间,屯垦颇见成效。公楠升任大司农、领八道劝农营田司事兼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嗣后,朝廷封公楠为平章政事,他坚辞不受,遂改行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至元三十年(1293),再任大司农,转升河南省右丞,以厘正外法为民称颂。成宗即位,公楠入朝进觐,改任湖广行省右丞。大德五年(1301),召回京都后卒。朝廷命大臣护丧南归,所经之地,皆命地方官祭奠,葬今德安高圹乡乌石乡燕姓坟地。
他曾针对元朝贵族的游牧思维倾向,提出“屯田”、“农桑”等建议,要求重视农业、纺织小工业,开垦土地,增加财富。燕公楠多年主持屯田工作,屯田规模很广大,以至元朝后来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大司农司,他当大司农,成绩显著。这也为阻止元朝贵族使用游牧思维治理南方起到了较大作用。
他的诗词在元朝评誉颇高。他还精通音乐,有著作《五峰集》、《唱论》传世。
他奇怪的蒙古赐名,大约没有几个人记得了。倒是他的家乡被命名为“燕坊镇”、“燕坊村”,大家一直这么叫了几百年。
摸鱼儿·答程雪楼见寄补序
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怅望荆楚。出山小草成何事,闲却竹烟松雨。空自许,早摇落、江潭一似琅琊树。苍苍天路。谩伏枥心长,衔图志短,岁晏欲谁与[1]。
梅花赋[2],飞堕高寒玉宇。铁肠还解情语。英雄掺与君侯耳,过眼群儿谁数。霜鬓缕,祗梦听、枝头翡翠催归去。清觞飞羽[3]。且细酌盱泉,酣歌郢雪[4],风致美无度。
〔注释〕
[1]谩:休说,别说。伏枥:亦作“伏历”。壮志未酬,蛰居待时。衔图:衔环图报。岁晏:指人的暮年。[2]梅花赋:《梅花赋》是唐代名相宋璟(河北邢台市南和县人)尚未步入仕途时写的一篇咏梅小赋。[3]清觞:指美酒。[4]郢雪:也作“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作品鉴赏〕
此诗一说《摸鱼儿·赠程钜夫》。这首赠给程钜夫(程文海)的词很有名,格调甚高。这首词是一首怀念南国之歌,也是一首思乡之曲。这首词表现了燕公楠对江南、对故园的思乡之情。燕公楠一生才智双全,客死京城时只有62岁。虽然朝廷在他生前或去世后给予他极高的殊荣。然而,一直寄身于官场的他,对江南的故乡——燕坊村(今永修县燕坊镇)怀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词中“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伥望荆楚……祗梦听、枝头翡翠催归去……”虽是短短几句,字里行间透露出燕公楠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向往“清觞飞羽。且细酌盱泉,酣歌郢雪,风致美无度”的田园生活。
元·范梈 二首
范梈(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范德机诗集》。范梈,有的书上写作“范悙”、“范淳”。此诗一作“由海昏入武宁道中”。
海昏道中
登高势欲坠,逾险心始领。
戒想适其恒,经过何由骋。
泄云行崦杉,云落浥涧茗[1]。
玄蝉振山凄[2],皓鹭团以整。
久盼归舟近,况怀垂钓永。
岂不畏严程,无因揽流景[3]。
烟霞蕴至乐,岁月启深省。
百丈有幽期,眷兹心耿耿[4]。
〔注释〕
[1]泄云:飘散的云。崦(yān):泛指山。浥(yì):湿润。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2]玄蝉:秋蝉,寒蝉。[3]严程:期限紧迫的路程。流景:闪耀的光彩。谓如流的光阴。[4]幽期:隐秘或幽雅的约会。耿耿:形容忠诚。
〔作品鉴赏〕
这首诗中,一、二句出语非凡,写出人生感悟;三、四句描绘了道中的景色;最后四句发出对人生的感叹,表达自己的心境。
送熊叔昭还山房
尚书旧隐在匡庐[1],乱后传闻室已墟。
祠宇祗今谁为荐,鬼神犹自护遗书。
石泉宛宛输池细,川树茫茫映日束[2]。
不识海昏熊处士,冥栖消息近何如[3]。
〔注释〕
[1]尚书:指李常(公择)。旧隐:旧时的隐居处。匡庐:庐山。[2]宛宛:山川道路蜿蜒曲折。茫茫:茂盛。束:聚集成一条的东西。[3]海昏:今永修古称。冥栖:犹隐居。何如:怎么样。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和颔联写出对李常(公择)山房的惋惜之情,颈联是写景,描绘其环境。尾联表达对熊处士的关切之情。
元·杨维桢 一首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今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泰定四年进士。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送客洞庭西
送客洞庭西,雷堆青两两[1]。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2]。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3]。
〔注释〕
[1]雷堆:大土堆。此指太湖中的大雷山和小雷山。两两:犹言稀稀落落。[2]苍莽:无边无际的样子。[3]怀人:思念远行的人。望望:瞻望而依恋的样子。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描写了吴城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有怀古有写景,情景交融。“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描绘了吴城鄱阳湖上的迷人春景,诗中有画。“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表达送别时瞻望、依恋之情。
明·李梦阳 一首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辞,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著有《空同集》66卷。〔注释〕
御制庐山周颠碑歌
庐山绝顶白鹿台,上有御制周颠碑。
石龟下蹲高结螭,天葩震烈雷汉回[1]。
文古两汉仍过之,忆昔草昧龙虎斗。
黄旗紫盖颠能知,颠也似真还似痴。
帝非感悟宁用兹,百年势移功渐泯[2]。
碑亭毁裂将及碑,诃持白书鬼神泣。
光耀天阴雷电随,先朝虽充僧奏札。
修葺其如归有司,颠莫试看碑文碑后诗。
[1]高结:指突出的喉结。螭(chī):或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天葩:非凡的花,常比喻秀逸的诗文。[2]泯:灭,尽。
明·蒲秉权 九首
蒲秉权(? —1644),字平若,明永明城东(今湖南永州)人。少年即补秀才,为提督学政董其昌所器重。万历四十二年(1614)中进士,任江西建昌县令。他上任后,一改过去县令肆意搜刮之风,对京官们的索取也一概拒绝。天启初,离任进京朝觐,建昌父老特作《去思歌》以表思念之情,并建生祠供奉。
因大学士叶向农极力推荐,他被委以重任。后弹劾史继偕,并指责首辅大学士魏忠贤偏袒史继偕。为此,蒲秉权受到廷杖和降三级的处罚,在叶向高、韩爌等大臣的解救下才幸免于难。崇祯继位后,魏忠贤被诛,蒲秉权被召回出任西宁兵备道。他从民族统一的大局出发,纵横捭阖,使少数民族归心朝廷。后任肃州副使,蒙古部落酋长阿害囊素进攻归顺朝廷的部落,他亲率大军,歼敌700余名。酋长窜逃,从此不敢反叛。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蒲秉权悲痛万分,绝食身亡。著有《硕园集》10卷和《掖垣奏议》。
蒲秉权曾纂修万历四十六年版《建昌县志》。《建昌县志》,南康府建昌县知县营浦蒲秉权纂修;御倭朝鲜山东佥事邑人徐中素铨次;弋阳王子中垒校尉豫章朱谋珲合编;考选暂授兵部主事邑人熊德阳校正;郧阳同知迁左长史邑人周国庠、两进庐州分司运判邑人周国廉参订;署儒学教谕事举人临川管天衢、训导万载孙崇祖、南昌叶羔同编;县丞长兴姚光荐、主簿华亭张重迁同阅;教授戴邦杰、己酉举人涂必迁以及贡士淦之龙、王朝桢、戴文选同校。
海昏八景
一 云居拥翠
白云不费买山钱,山借云居任往还。
我欲看山云解意,故将山色荡晴烟。
二 修水环清
艾子城倚修江涘,春流曲曲清且泚[1]。
主人奚必钓儵鱼[2],饮水数杯亦足矣。
三 柳渡春烟
春江烟柳碧毵毵[3],春水烟波照蔚蓝。
春燕也知春色好,妒红欺绿语呢喃[4]。
四 莲洲夜月
荷渚香清夜色凉,凌波仙子弄珠光。
分明捧出芙蓉镜,照澈莲房绿萼妆。
五 东郭农耕
追呼无吏到门前,买犊齐耕雨后田。
种就秫粳黄粒粒,酿成桑落醉丰年[5]。
六 北岩樵唱
不闻城市薪如桂,莫斸山中桂作新[6]。
闲放歌声浮北麓,被风传响度西津。
七 桃源石洞
桃源春涨水盈溪,洞口云深径欲迷。
寄语桃花休见妒,吾家原住武陵西。
八 桂影池亭
清池明月澹相汲,金粟婆娑影吐三[7]。
夜静波摇香雾湿,依稀人倚玉楼南。
〔注释〕
[1]涘(sì):水边。泚(cǐ):清澈的样子。[2]奚(xī):文言疑问词。哪里,什么,为什么。儵鱼:俗称白鲦鱼,是北方水域中最为常见的、数量最为庞大的鱼。[3]毵毵: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4]呢喃:形容燕子的叫声。[5]秫(shú)粳:亦称粳秫,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桑落:即桑落酒。[6]斸(zhú):砍。[7]澹:恬静、安然的样子;水波纡缓的样子。汲:从井里打水,取水。金粟:即桂花。
〔作品鉴赏〕
这一组诗中,作者描写了古海昏的自然风貌,细致勾绘了古海昏秀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建昌山水的热爱之情。
过隆道观访汪鲁望孝廉
过逢秋欲暮,相对眼偏青。
履为游山蜡,车因问字停。
玄经闲处草,清磬坐中听。
偶证犹龙诀,浮生梦忽醒。
天路鹤冥冥,仙车落日停。
祗因寻白社,到此写黄庭[1]。
炉药从地秘,篱花不放醒。
云庐如有待,门外二峰青。
紫气东关近,单车道院停。
敢云辞地主,且莫问山灵。
驾鹤追仙迹,笼鹅换道经[2]。
吴歌不厌听[3],十日醉还醒。
〔注释〕
[1]祗:是“只”的繁体。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黄庭:指道教曲籍《黄庭经》。[2]笼鹅:以笼置鹅。指王羲之以字换鹅事。[3]吴歌: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主。
奉和三公见枉之作
浪迹依灵府,云居远送青[1]。
喜常瞻凤集,敢自疑鸾停。
仙牒临风读[2],新诗待月听。
山游同赏适,泛菊不酒醒。
〔注释〕
[1]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灵府:指心。送青:犹言呈现青色。[2]仙牒:道家的图籍。
明·张焕 八首
张焕,字子文,明万历建昌知县。沉毅有干局,工诗赋,嗣孙公之后。凡兴除利弊悉尊其成规,以故声色不去而诸务毕举,狱无冤囚赋无积连,士民守分奸宄屏迹,百里之内晏如也。前有孙父后有张母,则史所称画一、勿失清静宁一者是。已任仅年余,丁内艰去,后民思慕之,为去思亭于北城与孙公之亭并峙。
海昏八景
一 云居拥翠
游人莫讶讼庭幽[1],千尺峰峦对县楼。
了却爰书无个事,支颐独坐蒲簾秋[2]。
二 修水环清
卢潭风静满江平[3],几欲临流一濯缨。
乱石潺潺听不尽,为予弹出五弦声[4]。
三 柳渡春烟
夹岸青烟锁碧桥,渡头风雨晚萧萧。
停桡唤渡垂杨里,恨别千条和万条。
四 莲洲夜月
潋滟芙蓉一水秋,那堪斜月照长洲。
澄波欲散香风起,别作仙娥照影愁。
五 东郭农耕
二月东风暖更睛,芳郊独自为春行。
无端雉雏过丛薄,半响扶犁阅耦耕。
六 北岩樵唱
牛羊相逐下岩阿,夕照平林远树多。
径曲山空人迹绝,祗闻斧响与樵歌。
七 桃源石洞
水流溪曲浸桃花,仿佛朱明洞口霞。
鸡犬不闻人不见,未知何处是仙家。
八 桂影池亭
素王宫外景偏幽,素月清波不断流。
孤影桂花香露湿,一枝谁占广寒秋。
〔注释〕
[1]讶:边说边笑地迎接客人。引申义为迎接。讼:古同“颂”,颂扬。庭幽:幽庭。[2]爰书:中国古代的一种司法文书。秦汉时通行。支颐:以手托下巴。[3]卢潭:芦潭(今江益红星贾家山附近)。[4]予:我。
〔作品鉴赏〕
这一组诗描写了建昌的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建昌山水的情怀。
明·汪应娄 八首
汪应娄,明朝诗人,著有《栖约斋集选》(一卷)。汪应娄有“佛印竹枝符古汗,赵州茶叶发春晖”之句,说明云居山赵州关风景之美。
海昏八景
一 云居拥翠
山入云端比云透,云浮山顶助山幽。
晴山万叠云难辨,云绕山摇翠欲流。
二 修水环清
帆影飞来片片春,江流如带抱城闉[1]。
波围镜彩沙围土,个裡澄清定有人[2]。
三 柳渡春烟
扁舟遥指柳依依,渡口喧呼浪欲飞[3]。
望里烟光几千尺,全分绿色染春衣。
四 莲洲夜月
洲渚芙蓉面面开[4],似随花县意中栽。
夜深月吐花生焰,疑是金莲宝炬来[5]。
五 东郭农耕
布谷声催东作苦,太平景物今重睹。
荷锄翻破半畦云,戴笠斜飘千陇雨。
六 北岩樵唱
伐木深山不计时[6],闲来短曲任风吹。
坐看薪樵供人用,担得风云卖与谁。
七 桃源石洞
和雨和烟压满栏,武陵仙路竟漫漫[7]。
笑迎洞口春期早,千树红霞一日看。
八 桂影池亭
天外余波云外妆,姮娥应不惜流光[8]。
亭虚月满花初发,影散池中木亦香。
〔注释〕
[1]闉(yīn):城防工事的门。[2]镜彩:指月亮的光彩。个裡:亦作“个里”。此中;其中。[3]喧呼:喧闹;呼叫。[4]洲渚:中小块陆地。[5]宝炬:烛的美称。[6]不计时:知时间,忘记了时间。[7]漫漫: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8]姮娥:嫦娥。
明·朱谋珲 八首
朱谋珲(1559—?),字图南,号天池,后改名来鲲,字子鱼。朱多炡长子。民国《南昌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志四”称他“出游三湘、吴越间,汤若士序其集”除为其文集作序外,汤显祖还有三首诗记载与其游冶情况。曾参与万历四十六年版《建昌县志》的编写。
海昏八景
一 云居拥翠
岚烟漠漠昼冥冥,相对吾庐一片青[1]。
桂笏晚看情最远[2],长天绣出锦云屏。
二 修水环清
极浦修江浪有无,众流回合注彭湖[3]。
常时取适江边坐,也学持竿伴钓徒[4]。
三 柳渡春烟
夹岸垂杨十里津,烟条露叶似含颦[5]。
牵舟竞折随风去,带得春愁送别人。
四 莲洲夜月
万朵朱华杂绿荷[6],凉飕香水叠金波。
游舩莫羡横塘好,此处芳洲占月多。
五 东郭农耕
青帘白酒遍田村,野老茅檐醉瓦盆。
齐唱山歌荷锄笠,稻粱秋熟散鸡豚。
六 北岩樵唱
前棘丛中才得出,仙人石上且观棋。
行歌日暮负薪去,无奈下山归路迟。
七 桃源石洞
花满春山水满溪,溪头洞口石桥西。
渔舟借问能相引,不似秦人旧径迷[7]。
八 桂影池亭
秋吐连蜷桂一林,泮池金粟影香沉[8]。
仙娥若许凌波摘,碧海琼宫无限心[9]。
〔注释〕
[1]岚烟:像薄雾一样的烟,形容很小的烟,而不是浓烟。漠漠:紧密分布或大面积分布的样子。迷茫的样子。冥冥:与“昭昭”相对。昭昭指为阳、为天、光明之处。冥冥指为阴、为地、幽暗之处。吾庐:我的屋舍。[2]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3]极浦:遥远的水滨。彭湖:彭蠡湖,一说为鄱阳湖古称。[4]钓徒:渔人。[5]含颦:一作“含”。谓皱眉。形容哀愁。[6]朱华:荷花。[7]秦人:指桃花源人。见陶渊明《桃花源记》。[8]连蜷:长曲貌。金粟:桂花。[9]琼宫:玉饰之宫。多指天宫或道院。
明·徐中素 十一首
徐中素,号玉渊,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徐中素曾以钦差御倭东路监军兵备山东按察使司佥事赞画主事身份前往朝鲜抗倭,从朝鲜战场回到老家,为父亲奔丧后,参与编纂《建昌县志》。
据《永修县志》及《明史》资料发现,明万历年间在永修的确有一位名叫徐玉渊的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并做到“司马”一级的官职。在《永修县志》的人物表(第525页)中记载:“徐中素,建昌人,兵部主事、山东兵备佥事,清《建昌县志》载其诗文多篇。”在清康熙年重修《建昌县志》记载:“徐中素号玉渊,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人。戊戌五月,以钦差御倭东路监军兵备山东按察使司佥事赞画主事出来。六月闻父丧回去。”徐中素不仅官居高位,且文才出众,与之相关的还有不少带有神秘色彩的记载,如《建昌县志》就有记载:“万历十九年三月,儒学内开桂花结桂子,是年为辛卯。生员徐中素中乡榜,次年壬辰教谕黄士吉中会榜……”也就是说平时难得一见的桂花结子,预示了徐中素日后飞黄腾达的官运。
徐中素不仅官居兵部主事,而且以钦差御倭东路监军兵备山东按察使司佥事赞画主事身份前往朝鲜抗倭,当地的县志中还辑录了他大量的诗文,可谓是“文韬武略”。按说这样一个历史名人,应该很容易查找到他的生平事迹的。然而,在《明史》的“人物列传”中徐中素的相关生平事迹却无法查证。徐中素从朝鲜战场回到老家,为父亲奔丧后,除了与当地官吏们一起编纂《建昌县志》,或与文人墨客饮酒赋诗外,其他相关活动都无从考证了。
海昏八景
一 云居拥翠
一片苍霞叠紫烟,朝开门径翠微连[1]。
寒岩多在云堆里,会有钟声出树边。
二 修水环清
百里修江一派清,渡头来往任舟行。
寄言白首垂纶者,任钓鲈鱼莫钓名[2]。
三 柳渡春烟
系马长堤问柳津,流莺笑杀渡江人。
最怜行客攀条尽[3],烟雨微茫两岸春。
四 莲洲夜月
荷叶荷花一镜秋,那堪凉月照孤洲。
香风暗逐凌波去,不学吴姓荡浆游。
五 东郭农耕
步向东苗雨乍晴,农象炊饷力躬耕。
斜阳博谷催人醉,击壤声声乐太平[4]。
六 北岩樵唱
樵斧空谷应山巅,斫得荆榛各一肩。
忽听行歌入林际,不知前路起村烟。
七 桃源石洞
武陵溪路漫相猜,不似秦人避世来[5]。
欲问渔舟在何处,桃花空向洞门开。
八 桂影池亭
争折郗林桂一枝,金风翠水縠纹奇[6]。
天香浸出秋波色,疑在广寒宫里时。
〔注释〕
[1]苍霞:青云。紫烟:山谷中的紫色烟雾。翠微:泛指青山。[2]垂纶:垂钓。借指隐士。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尤其是秋末冬初,成熟的鲈鱼特别肥美,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最丰富,所以是吃鲈鱼的最好时令。[3]攀条:攀引或攀折枝条。[4]击壤:一项古老的投掷游艺,相传远在帝尧时代已经流行。[5]秦人:指桃花源人。见陶渊明《桃花源记》。[6]縠纹: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
徐无染司马招譕日中桥云树阁有怀,张子文明府同诸君各赋桥为明府重建,时予署篆事东毕[1]
桥阁岿然喜共登[2],人烟绕市翠千层。
炉分香霭遥生雾,杯泻泉流学饮冰。
累月俸钱才歜愧[3],昔年乡友政多能。
凭栏握手看云树,海色江光日影澄。
古邑危桥建阁雄[4],轮蹄闾井市烟中。
屏星对酒摇山翠,溪水鸣弦望海鸿。
倚槛客闻今日政,济用人诵往时功。
相思去后遗碑在,两树甘棠一惠风[5]。
虹桥结构最高楼,万井回环众壑流。
云吐香炉开锦绣,风生莲渚浴凫鸥[6]。
登临觞咏怜监郡[7],经始贤劳忆旧侯。
前后棠阴遗爱远,好凭题柱纪千秋[8]。
凌霄蜚阁架虹桥[9],桥下津通碧水摇。
登眺云山支旧笏[10],往来风浪蹙轻桡。
海天凫去元双舄,烟市人稠静六条[11]。
把酒凭栏增怅望,讴歌次第起渔樵[12]。
画阁雕薨跨石梁,新刀旧舄两辉光。
鸿飞瘴海虚传信,树接云庐对举觞[13]。
羁客颠连头欲白[14],送人离别柳初黄。
明朝共发修江棹[15],半在他乡半故乡。
〔作者简介〕
黎衷,其事略不详。
朱谋珲,见前文介绍。
周国庠,明南康军建昌(江西永修)人,见后面有关介绍。
陈尧典(1575—1639),梧州人。陈尧典出身书香门第,青年时就考中秀才,28岁考中明万历癸卯科(1603)举人,授浙江杭州府於潜知县。崇祯元年(1628),陈尧典升任韶州江防同知,主管“清军练兵”的工作。其母病逝,陈尧典返乡奔丧,哀伤欲绝。他服孝完毕,起复原官,又晋升为户部员外郎,出理河西税务。不久,被召回京师,转任郎中,出任叙州知府。陈尧典为政清廉,人们不敢以私利求他。他任职期满后,升任长芦盐运使。当时朝廷与后金(清朝前身)在辽东打仗,急需筹饷。尧典大力整顿盐政,清弊堵漏,追收历年逃漏积税,招致豪商怨恨,被流言中伤,罢官回乡。崇祯十二年(1639),陈尧典在泗化洲病逝,墓葬在平乐乡中堡赦来岭(今属新地镇)。
〔注释〕
[1]日中桥:在古建昌艾城(今艾城镇),位于艾城街十字路口。旧名驿路。宋庆历年间建石桥,跨帽带水,以日中为市,故名。此桥几经修葺,明建云树阁于其上,抗日战争中被毁。云树阁,位于艾城镇日中桥上。明万历知事张焕建。阁名系取杜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之意,清末毁。张子:指张焕。文明:指邓文明。[2]岿然:形容高大独立的样子。[3]歜(chù):盛怒,气盛。[4]危桥:高桥。[5]惠风:柔和的风,比喻仁爱。[6]莲渚:即渚莲,水边荷花。[7]觞咏:谓饮酒赋诗。[8]棠阴: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遗爱: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也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题柱:传说司马相如经过成都升仙桥时,曾在桥上题字:“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喻指立志求取功名。[9]凌霄:指志向高远。蜚阁:高耸的楼阁。蜚,通“飞”。[10]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11]舄(xì):鞋;指脚。六条:汉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职务和职权。[12]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13]举觞:举杯饮酒。[14]羁客:亦作“羇客”。旅客;旅人。颠连:困顿不堪;困苦。[15]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此指划船。
九日徐司马邀登尊胜寺塔
塔倚青莲界,郊行紫菊壶。
节逢重日九,树接片云孤。
绝顶天空旷,凌高地有无。
凭栏归望远,庐岳映彭湖[1]。
竞上天王塔,欢承地主觞[2]。
乡云邀五老,篱菊泛重阳[3]。
风铎侵檐近,霜钟隐岸长[4]。
丹梯扶醉稳,莫讶啸歌狂[5]。
画刹依清汉,金绳涌碧云[6]。
众僧休说法,九日与谕文[7]。
湖水天边阔,山云树裹分。
凭高一醉菊,下界晚钟闻。
塔耸莲花起,壶携菊蔬新。
岂知重九节,不速有三人。
俯仰聊挥手,虚空寄此身[8]。
高歌风急处,醉落小乌巾[9]。
〔作者简介〕
但调元,《涌幢小品卷之十五》载:“江右人。有高才。乡举。游琼州。遇王某、李某、讲天文。奇之。谓为异人。尽得其说。癸丑会试策第三问。偶及天文。条对甚悉。谓前代及昭代诸名家皆不足信。惟海上王、李、二生可聘入修定。其一二场佳甚。主试叶师相取为会元。定已七日矣。阅至此篇大惊。批云。如此荆棘之世。何物二生。乃妄言。又有妄信者。公然笔之试卷。遂致斥落。然则此生琼州之游。岂非寻业对。自厄其进乎。故天下奇异之事。奇异之人。在见者择而用之。不可胡行乱说也。”
萧时中(1383—1425),字可复,号东白,明朝庐陵宣化乡(今吉安县永阳镇曲山村)人。明永乐九年(1411)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永乐十二年(1414)参与撰修《五经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性理会通》等。一生著书颇丰,尤以诗文为最,其中《三萧集》对于研究庐陵历史文化极具价值。
来鲲,即朱谋珲。参见“朱谋珲”。
〔注释〕
[1]庐岳:庐山。彭湖:即彭蠡湖,鄱阳湖古称。[2]竞:比赛;互相争胜。欢承:进酒。地主:指住在本地的人(跟外地来的客人相对)。觞(shāng):古代酒器。[3]五老:指云居山五老峰。篱菊:谓篱下的菊花。语本晋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用以为典实。[4]风铎:风铃,风动体鸣乐器。古代寺庙、塔的檐下所悬之铎,大风吹动铎舌碰击铎体而发音。侵:临近,到。霜钟:指钟或钟声。[5]讶:边说边笑地迎接客人。[6]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清汉:霄汉;天空。金绳: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此指佛刹,寺院。[7]谕: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8]虚空:空虚。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9]乌巾: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作者简介〕
徐司马邀登云树阁有怀来王孙[1]
入桥修水涨,云树渺茫中。
画槛凭将偏,重炉望不穷。
徐留孤榻雨,滕挂一帆风。
谁与传归梦,清樽恨未同。
江桥添宿雨,高阁一跻攀[2]。
白杜人同醉,朱门客最闲[3]。
树光侵远岸,云气接西山。
倚槛犹凝望,飞鸿去复还[4]。
邓文明,明代画家。
徐司马,指徐中素(号玉渊)。
〔注释〕
[1]王孙:旧时对人的尊称。此指隐居的人,或诗人。[2]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跻攀:亦作“跻扳”。犹攀登。[3]白杜:即丝棉木,夏季开放淡黄绿色小花,为腋生聚伞花序。树冠卵形或卵圆形,枝叶秀丽,入秋蒴果粉红色,果实有突出的四棱角,开裂后露出橘红色假种皮,在树上悬挂长达2个月之久,引来鸟雀成群,很具观赏性。朱门:红色的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4]飞鸿:飞行着的鸿雁。指音信。
无染酌泰素于云树阁上,即席怀予山中赋答
春涨抱烟村[1],平桥水雾昏。
迟迷樵子径,遥想故人樽。
岫湿云难出[2],江空树可吞。
凭栏知不厌,幽事醉中论[3]。
〔作者简介〕
来鲲,即朱谋珲。参见“朱谋珲”。
〔注释〕
[1]春涨:春季涨水。烟村:亦作“烟邨”、“烟村”,指烟雾缭绕的村落。[2]岫:山穴。有穴之山谓之岫。[3]幽事:幽景,胜景;雅事。
明·熊德阳 一首
熊德阳(1594—1652),字日乾,号青屿,亦名熊清秀,建昌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曾任广东高明县、浙江德清县知县。后考选刑科给事中,继任兵科主事。天启初(1621)擢御史,时值阉党横行,德阳上表熹宗,请先肃左右以正朝廷,弹劾中官诸不法者,下有司提问。
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巡抚王化贞不和,德阳祭告北狱往还辽东,具知熊、王轩轾所在,回朝上呈辽东、河西军情。不久,辽东王化贞贪功冒进,兵败失守,王化贞逃遁,受到枢臣张鹤鸣庇护。德阳愤而将张一并参劾。后鹤鸣以他事将德阳谪归。崇祯初,魏阉失势,德阳复职,召还兵科。崇祯三年(1630),升太傅少卿,后以疏参王冢宰事,被调浙江外任。甲申年(1644)隐居建昌云门,朝廷屡召不就。清顺治九年(1652)病逝,年58岁,著有《琐言》若干卷。蒲秉权修《建昌县志》时,曾聘德阳为县编纂校正。
戊辰四月五夜二更风雹雷电交作
今夕风何怪?霖雷继晦明[1]。
雹穿茅瓦漏[2],风折树林倾。
疑地身翻痒,将天意不宁。
虽云一方事,谁为报琴庭。
是年间九月廿五日,大路歇毙死行者三人,廿六夜风云大作,行者冻死无算,江东西所在,鱼死俱浮水面,此变未之前闻。
〔注释〕
[1]晦明:夜间和白天。昏暗和晴朗。此指整天。[2]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
〔作品鉴赏〕
这首诗叙述了“是年九月廿五日,大路歇毙死行者三人,廿六夜风云大作,行者冻死无算,江东西所在,鱼死俱浮水面,此变未之前闻”的惨状,“雹穿茅瓦漏,风折树林倾。疑地身翻痒,将天意不宁。虽云一方事,谁为报琴庭”,表现了熊德阳对天下苍生的关心。
明·朱谋玮 一首
朱谋玮(1564—1624),字明父,一字郁仪,私谥贞静先生,南昌县人。明文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明宗室宁献王朱权七世孙,封镇国中尉。自幼博览群书,通晓朝廷典章制度。万历二十二年(1594),被推荐管理石城王府事务,主持王府30余年。其间,约束宗人,不为地方官府及民众制造麻烦。闲暇之时,闭户读书,好易学、天文学、地理学及文字训诂之学,病危时还与诸子说《易》。
万历中管理石城王府事时,有时间则闭户读书。其藏书甚多,藩王就封时,皇帝皆有赐书,据载“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当时称“中州之西亭(朱睦楔),豫章之郁仪”。两家所藏,和秘府相等。其父朱多炡,喜收藏书画,建有“枳园”藏书楼,藏书“叠架连屋”。朱睦楔所藏图书,后被水淹殆尽,而他所藏之书则遭大火。精于六义,所著有《六书贯玉》等书。又考订大禹碑、周宣石鼓、比干墓铭,手自临摹而加以诠释,名为《三古文释》。为《水经注》作注,有《水经注笺》;钱谦益在其《宁藩中尉贞静先生谋玮》中记其“比西京之刘向者,周藩睦楔之后,未有如郁仪者,著书百有十二种,皆手自缮写”。著作甚多,有《周易象通》8卷、《诗故》10卷、《骈雅》7卷、《藩献记》4卷、《豫章耆旧传》3卷、《玄览》8卷、《异林》16卷、《金海》120卷、《水经注笺》40卷、《枳园近稿》、《春秋戴记》、《鲁论笺》112种。
望云居寄徐司马[1]
每向云居望五云[2],赤松黄石几为群。
经时共许山中相,制胜难望海上车[3]。
秋入菊英宜泛酒[4],烟晴竹篠好谕文。
临风欲借仙人骥,三石梁头一访君[5]。
〔注释〕
[1]徐司马:指徐中素。徐中素,字玉渊,详见“徐中素”介绍。[2]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山中相:同“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制胜:以制服对方来取得胜利。[4]菊英:菊花。泛酒:指古人用于重阳或端午宴饮的酒,多以菖蒲或菊花等浸泡,因称“泛酒”。[5]仙人骥:即仙骥,指仙鹤。因传说为仙人所骑乘,故称。梁头:桥头。
明·朱谋毂 一首
朱谋毂,明朝人,画家,其作品被收录于《画史会要》、《明画录》。
登建昌城望云居山
泊舟海昏郭,负笈览诸景[1]。
一眺城西楼,始见欧仙岭[2]。
霭霭云气密,光若琼琚靓[3]。
苍翠渺且重,峰峦总迷影。
秀色宜孤怀,结卢此山境[4]。
〔注释〕
[1]海昏:永修古称。郭:城。负笈(jí):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2]欧仙岭:即云居山,云居山古称欧山。[3]霭霭:云雾密集的样子。琼琚(jū):精美的玉佩。毛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靓(jìng):妆饰、打扮。引申为俊俏、漂亮。[4]结卢:搭建草屋茅房。卢,通“庐”,房屋。
明·林嘉 一首
作者资料未详。
经建昌江怀图南无染二社丈
修水桃花晚泛波,维舟无奈雨滂沱[1]。
王孙碧草迷何处,司马青衫湿几多[2]。
诗社寂寥牵远思,酒垆酣畅听高歌[3]。
山中林下春情好,十里寒烟锁薜萝[4]。
〔注释〕
[1]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2]王孙:隐居的人。司马青衫: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用来形容极度悲伤。[3]诗社:诗人定期聚会作诗吟咏而结成的社团。酒垆:同“酒罏”。卖酒处安置酒瓮的砌台。亦借指酒肆、酒店。[4]薜萝:原指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明·宋惕惕 一首
宋惕惕,明朝星子文人。
为淦氏(君鼎)作传并赋诗一首[1]
孤身孤月赣城头,任作南冠只自由[2]。
气引千钧争一发,官无九品重千秋。
剑怀过似丰城拂,冰心肯依章贡流[3]。
欲赋招魂招未得,湘江风雨思悠悠[4]。
〔注释〕
[1]淦君鼎,明朝人。字和之,别号四极,建昌(今九合河头淦村)人。崇祯末年,君鼎以岁贡授赣州府训导,代理通判事。在任克己尽职,从不言功,深得阁部杨廷麟及万元吉器重,正拟向上表奏提升,清军已兵临城下。1646年,清军攻破赣州城,君鼎急谕长子淦宏斌脱身回乡,以存淦氏烟祀,自己决心与城池共亡。宏斌恸哭不忍离去。君鼎整衣冠悬梁自尽。君鼎次子宏佑率进贤乡民兵冒热与清军作战,中暑而亡。城破后,季子宏祉在衙斋与敌相拼战死;君鼎妻熊氏率二媳(宏佑妻熊氏抱其女、宏祉妻李氏抱两岁男)皆投儒学旁水井死;二侍女吕氏、端香亦同时投井。阖门除长子宏斌以先遣得归,余皆亡。[2]南冠:俘虏的代称。[3]章贡:章水和贡水的并称。亦泛指赣江及其流域。[4]招魂:据说,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这个魂魄就会像他的尸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烟的奉祀、食物的供养和经文的超度。这个孤魂就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湘江:在湖南境内。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为淦君鼎作传而写的诗作。此诗对淦君鼎的浩然之气表示赞扬,表达了对淦君鼎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清·许延邵 一首
许延邵,号印渚,浙江湖州武康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登戊戌科进士。康熙十四年,担任建昌县知县。后调任星子县知县。康熙三十三年,担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许延邵,有的文献写成“许延郃”,误。
东郭农耕
脉脉春泉浸黍苗,雨蓑烟笠满东郊。
老农亲授田家诀[1],早种深耕获自饶[2]。
〔注释〕
[1]亲授田家诀:亲身传授农家的经验。[2]饶:富足,多。
〔作品鉴赏〕
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东郭农耕”图——一幅春耕繁忙的景象,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清·李道泰 一首
李道泰(1617—1683),又名启真,字子交,号藿思,福建德化县沙堤(今浔中苏坂里)人。他品性高尚,学识渊博,是清初古瓷都德化名进士,封建时代百姓眼中的好官。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农历九月廿五日。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才思敏捷,善古诗文,“下笔千言立就,每构思皆出人意表”。清顺治八年(1651)辛卯科乡试中举人,十八年(1661)辛丑科会试登进士第。任建昌知县,曾与袁懋芹纂修《建昌县志》(十一卷),该书为清康熙十四年(1675)刻本。
庚戌修江看竞渡
织水棠舟凫翼轻,榜歌唱澈修江城[1]。
鄱将烟树双涯影,拥入云天一幅青。
自是回澜还有手[2],多因甲浪不关情。
队中夺得锦红遍,三十六铙照彩明[3]。
〔注释〕
[1]棠舟:用沙棠木造的船。榜歌:船夫所唱的歌。澈:通,达。[2]回澜:回旋的波涛。[3]铙(náo):通“桡”,桨,楫。
〔作品鉴赏〕
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修江竞渡的热烈场面和无比壮观的气势,展示了修江的淳朴民风和风貌。
清·袁懋芹 十四首
袁懋芹,曾与建昌知县李道泰纂修《建昌县志》(十一卷)。
壬戌水灾
春苗丛似漆,旦暮思秀实[1]。
洪水忽淹沕[2],十亩收无一。
一收贱如土,难以足官赋。
且莫雇曾釜[3],饥肠待秋补。
秋稼如春好,旱车役少老。
处暑天河倒,一夜平畴潦[4]。
黍粟已黄萎,田塍争半趾。
呼天乞雨止,免教如春水。
春荒望秋收,秋荒乃绝救。
壮者堪出走,可怜沟壑叟[5]。
〔注释〕
[1]旦暮:白天与晚上;清早与黄昏。此谓整日。秀实:谓人成年。此指开花结果,收成。[2]沕(mì):隐没。[3]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锅的前身。[4]平畴:指广袤的原野。潦:古同“涝”,雨水过多,水淹。[5]出走:逃跑。沟壑:溪谷,山涧。“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填沟壑”,此处是死的意思。“沟壑叟”谓快死的人,老年人。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了壬戌水灾的情景,表现了对黎民百姓的深刻同情,同时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宝鼎
宝鼎清烟,莲花依旧。
挑莲少年,伛偻扶杖[1]。
苦日无多,秉□奈何[2]。
招我良朋,对酒高歌。
上有高山,下临曲河。
千里乘马,垂钓著□。
随时释虑[3],永保天和。
〔注释〕
[1]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2]秉□:所缺字当为“秉烛”。[3]释虑:欲得心安,首重“释虑”——外于境离攀缘,内于心释念虑。
约访涂公从于云居仰天篙
秋雨方零,秋风剌柯[1]。
念我良朋,还处山阿[2]。
意欲从之,我劳如何。
三五以后,乘月相过[3]。
但愿主人,还我牛窝。
上为此翼,抗志云摩。
古人有言,孤隐失和[4]。
同气之求,鉴此非多。
〔注释〕
[1]柯:草木的枝茎。[2]山阿:山岳;小陵。[3]三五: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毛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4]孤隐:独自隐居。
来凤
凤凰来止,高冈煞翼。
鹰□低飞,循□觅食。
果腹长鸣,□彼孤立。
士各有志,终不诡随[1]。
俯念□愚,胡不高栖[2]。
依人则食,去人则□。
食八之食,人足杀躯。
田彼南山,老死无怼[3]。
〔注释〕
[1]诡随:妄随他人。[2]胡不:何不。[3]怼(duì):怨恨。〔注释〕
蜀谣
舟行十里,得鱼一尾。
陟[1]彼高冈,得龙一双。
非常之福,其祸必酷。
芳分之义,忧为将至。
[1]陟(zhì):登高。
感事
人性相同,胡然去还。
为富贵驱,有形不践。
实行以超,不头深浅。
即云以道,五官劳眩。
求之不得,悔其前舛[1]。
既得尤患,百骸不展[2]。
羞对青山,枉思黄犬[3]。
同在百年,罹此重谴[4]。
得夫者全,迷途而蹇[5]。
人心不同,因如其面。
〔注释〕
[1]舛(chuǎn):本义为相违背,颠倒。错误,错乱。[2]尤患:忧患。百骸:指人的各种骨骼或全身。[3]黄犬:陆机有犬曰黄耳,曾为陆机长途传递书信。事见晋祖冲之《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4]罹(lí):受,遭逢,遭遇。重谴:重重责罚。[5]蹇(jiǎn):迟钝,不顺利。
寄墨
故人万里,雨对寄墨[1]。
本不忍磨,不磨无盆。
莲房涤砚,井华濡笔[2]。
一磨饮气,再磨辨色。
楷书尽钱,草书刷□。
古者其貌,圣者其□。
古不人新,圣不可易。
君子之□,交于斯可。
〔注释〕
[1]寄墨:写信。[2]莲房:荷花的莲蓬。井华:井华水,即早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泉水,中医认为此水味甘平无毒,有安神、镇静、清热、助阴等作用。濡(rú):濡笔,沾墨于笔。
令终
有麻则沤[1],有丝则理。
作德匪易[2],高情难继。
谁念旧恩,但慰新喜。
花露草滋,见日而□(□叶音上声)。
所沾不多,所感能□。
薄责于人,厚存于己。
〔注释〕
[1]沤(ōu):长时间地浸泡。[2]匪:不。高情:崇高的情意。
朋友
同气则深,同道则厚。
不深不厚,愧哉朋友。
深以时发,厚从中结。
金石胶漆,比之不屑[1]。
书月夜日,其交乃绝。
〔注释〕
[1]不屑:认为不值得;轻视。
秋怀
云抱月穿,光射□干。
怀我还人,在山或川。
芳崖秀谷,卫江岸我。
欲从之车,敝马□□。
何以解忧,饮酒操缦[1]。
谁家砧杵[2],催我肠断。
〔注释〕
[1]操缦(màn):操弄琴弦。[2]砧杵(zhēn chǔ):亦作“碪杵”。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蒹葭
蒹葭苍苍[1],人在一方。
揽衣中夜,月落参横[2]。
望不能坐,歌不能长。
星飞火流,如见辉光。
虫声凄切,掩户归房。
凉风薄帐,白露沾裳。
冥目假寐[3],跳肉□□。
嗟彼昔人[4],如何可忘。
〔注释〕
[1]蒹葭(jiān jiā):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语出《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国风·秦风》),是秦地的一首民谣。[2]揽衣:亦作“擥衣”。提起衣衫。中夜:又作夜半。参横:参星横斜。指夜深。[3]冥:同“瞑”。假寐:打盹儿,打瞌睡。[4]嗟(jiē):文言叹词。
荣庄
庄古卜新居,去家方牟里。
可谓不幽栖[1],朝暮深□裹。
难开匝笋蔬,家筵供菽水。
十亩周一室,资晴而仰雨。
久未辨肥硗,近粗□耘耔[2]。
不限课儿工[3],漫□终老计。
卧读九章骚,开书入分字。
少饮锌苛客,串输避租吏。
爵禄身命薄,□华身胆悸[4]。
偶遇说时闻,晋事入秦耳。
〔注释〕
[1]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2]硗(qiāo):形容土地坚硬而瘠薄。耘耔:除草培土。泛指从事田间劳动。[3]课儿:教育督促儿子读书。[4]胆悸:胆寒,害怕。
庄中五日即事
一室近村屯,村屯□河曲。
喧剧日神欢,□龙因楚俗。
杖扶及襁负,后先相踯躅[1]。
晴明趁年华,□仰兴不足。
何以此朝昏[2],光影偏相促。
曰归共曰归,鸟呼江水□。
聚散总如此,何用苦牵束[3]。
〔注释〕
[1]襁(qiǎng)负:用襁褓背负;泛指人用肩背驮。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2]何以:用什么;怎么。[3]牵束:牵累拘束。
早忧
烈日助暑威,夏早乃兼之。
屋处汗流血,晨力煎膏脂。
所争一巡雨,颖粟成稿萁。
桔□微日夜,饷□以妪者[1]。
诟租怀版至[2],岁书一片□。
紫□壮猎色,姑妇畏行厨。
解佩质酥脯,无钱不去庐[3]。
踏食开凉榻,慰别刈青畲。
霜镰喷酷火,趁力□且归。
所□缗半书[4],空此田一邱。
租吏出门去,学家祝天庥[5]。
屈指官且未,何以释逋囚[6]。
耗敛亦太甚,生计日已促。
谁倒天河水,泰山妇人□。
〔注释〕
[1]妪(yù):年老的女人。[2]诟租:谓骂骂咧咧地催交租税。[3]不去庐:不离开家。[4]缗(mín):绳子的一种,用于将物品串联起来。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者钓鱼绳。[5]天庥(xiū):上天的庇护。[6]逋(bū):逃;逃亡。
清·江炯 一首
江炯,号炯斋,江西贵溪人。清朝人。工诗文,兼善山水。康熙四十六年(1707)南巡,呈画册,恩赍优渥。有《炯斋集》。
馆苏坊[1]
禅戒前生梦幻茫,文星正聚馆苏坊。
非关赵宋多才子,最忆分守有渭阳。
日涉园裁笺作答,雷塘牖寄谱成香。
葆祠见说还蕴藻[2],绰楔千秋定不忘。
〔注释〕
[1]馆苏坊:在艾城镇内,宋苏轼立,清末时湮废。[2]葆:通“宝”。珍贵。蕴藻:一种水草。
清·郭祚炽
一首
郭祚炽,字筠池,建昌(今永修县)人。乾隆进士,官通政司经历京察,擢主事乞养归前后主持豫章鹿洞书院,士林仰之若山斗,嘉靖二十一年重宴鹿鸣,道光元年重宴琼林,一时称盛事。郭祚炽曾与建昌知县马璇图(一作马旋图)纂修《建昌县志》(十卷 首一卷)。
重赴鹿鸣宴
颌珠共说探来难,曾听骊龙睡未残[1]。
当日那知名字贵,重来真觉管弦欢。
风檐泪忆三条烛,雪鬓心余一寸丹[2]。
若使据鞍能顾盼[3],马蹄偕计踏长安。
〔注释〕
[1]骊龙:古代指黑色的龙。[2]三条烛: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唐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一寸丹: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也指光阴。[3]据鞍:跨着马鞍。〔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重赴鹿鸣宴的感受,回想自己昔日的科考,至今难忘,最后一联明志,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清·张回澜 一首
作者资料未详。
杨津渡
江头系马探春回,绿柳千条夹岸栽。
唤渡朦胧闻橹响,和烟带雨送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