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坊的传说
马影镇罗岭村张九房自然村是一个有100多户的村庄。在村庄中间。矗立着一座约两丈多高的贞节牌坊(节孝坊)。它建造于清朝嘉庆癸酉年(1813年),尽管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仍然显得雄伟壮观,吸引了不少南来北往的人驻足观赏。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民间故事。
清代乾隆年间,张九房村有一青年,名叫张拱,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月,他长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且家境殷实。20岁时,娶一潘姓女子为妻。这潘氏女子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性格温柔贤惠,长得端庄大方。婚后第二年,潘氏为张拱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张惇。小两口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有滋有味。不料乐极生悲,儿子出生的第二年,张拱就得了一场罕见的大病,全家人到处为他延医请药,潘氏也是日夜悉心照料,盼望丈夫早日好转。谁知张拱竟一病不起,回天无力,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五月二十四日,饮恨抛下妻儿和父母,撒手归西。自古红颜多薄命,潘氏哭得死去活来,几次昏死过去,又被旁人救醒,全村人都为之感到动容。
办完丈夫的丧事后,潘氏抱着不满三岁的儿子天天坐在家里发呆。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三年,有好心的邻居和亲戚见她年轻(只有22岁)守寡,实在不易,都感到非常同情,纷纷劝她择一诚实人家,带儿改嫁。可是潘氏一直不言不语,只是紧紧搂着儿子,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大家也只能为她摇头叹息。
不知不觉又过了两年,这一天,潘氏牵着刚满7岁的儿子来到公婆住的前房,以刚毅的神情对公婆说:“公公婆婆,我已思虑多年,此生决定不改嫁,一心把儿子抚养成人,还要为您二老养老送终。”婆婆噙着泪水不住点头,和儿媳紧紧抱在一起,连声说道:“我的好儿媳,我的好儿媳……”
嘉庆癸亥年(1803年),该村有一贡生,名叫张之监,见潘氏年轻守节,矢志不移,已把儿子抚养成人,并为儿子娶妻成家,又奉送公婆归山,现儿孙环绕膝前,安享天伦。于是他修表一道,通过县、府、省送达朝廷,要求朝廷予以褒奖。果然,朝廷对此表章极为重视,发下省、府、县,层层复查复议,再次上报。嘉庆癸酉年(1813年)朝廷为旌表潘氏年轻守节、养老扶幼,特封其夫张拱为八品修职郎,勅封潘氏为八品孺人,并御赐在张九房村为潘氏建造贞节牌坊(节孝坊)一座,以供后人观瞻。潘氏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一月无疾而终,享年86岁。
这里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据传,在牌坊竣工的第二天,已59岁的潘氏偷偷出门,想看一下牌坊的规模。当她刚走到牌坊的下面,只见一群公鸡、母鸡在追逐嬉戏,她猛一激灵,很少有过笑脸的她难得露出一点笑容,但立刻下意识地羞得满面通红。她赶紧双手捂着脸迅速跑回家,坐在椅子上,心头还突突地乱跳。第二天,怪异的事情发生了,新建的牌坊的一根主柱子裂开了一道一尺多长的裂缝,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赶紧找来铁匠师父,沿着裂缝围了两道铁箍。200多年过去了,这两道铁箍依然如新,就像刚箍上去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