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德:党员干部从政第一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常修政德

做官德为先,做官常修德。常修德,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形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是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党员干部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政德的价值和意义,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常修为政之德,以高度的行动自觉推进政德建设,把自己造就成为品德高尚的领导干部,培养品德高尚的新时代骨干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一贯主张。毛泽东指出:“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邓小平指出:“必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谁也不能违反党章党纪,不管谁违反,都要受到纪律处分,也不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不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江泽民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胡锦涛指出:“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着眼于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就要严明党的纪律”。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管党治党实践中逐步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十三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2014年10月8日,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并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八点要求”: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第六,严明党的纪律;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越成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复杂多变,“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复杂严峻,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党内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道德缺失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领导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者,领导干部的政德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败。同时,领导干部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对象,提升领导干部的政德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的和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内在地要求领导干部常修政德。

领导干部常修政德是坚持以党的领导的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领导干部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骨干。坚持党的领导,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求领导干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求领导干部增强道德定力,这些都要求领导干部常修政德。

领导干部常修政德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总原则和具体行动纲领。要全面把握这个总要求,立足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个要求,都需要良好的政德,都需要领导干部常修政德。

领导干部常修政德是完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八项具体任务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八项具体任务: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六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八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这八项任务,包含着提升领导干部政德的内容,如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也包含着对领导干部常修政德的要求。

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

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政治生态污染提出的范畴。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首次提出了政治生态的概念。

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我国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探讨。如包心鉴认为,政治生态,主要是指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政治发展环境,它是政治生活状态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1]郝宇青认为,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以及在此政治环境下养成的政治习性,同时也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2]简言之,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环境。

形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主张。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2016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指出:“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现在,确实需要修复政治生态,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大恢复和发扬起来。在这方面,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带好头、做好表率。”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解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中出现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锲而不舍把这项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抓紧抓实抓好。”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用人风气更加清朗,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2017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形成的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

政德是政治生态的核心内容。政治生态内涵十分丰富:一是深层的思想观念系统,包括政治道德、政治观念等;二是中层的政治纪律规矩,如党章、准则、条例等制度规定;三是作为外在表现的政治风气,如党风、政风。其中,政德处于核心地位,体现在党的组织纪律规矩、政治风气之中,如党章明确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廉洁自律准则要求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等等,都包含着政德的要求。因此,建设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把政德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加强政德建设,以确立政治生态的“定海神针”。

领导干部是政治生态的营造者。领导干部是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政治生态的建设者,都创造着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体现着领导干部的知识、能力和作风,体现着领导干部的政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作风,有什么样的政德,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所说,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加强政德建设是解决当前政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是一个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先进性特征鲜明的党,是一个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加上管党治党不力,有的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纪律规矩淡漠,把党组织当成了来去自由的“大车店”、各取所需的“大卖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把所在地方和分管领域当作“独立王国”、“私人领地”,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行使权力任性,甚至结党营私、骄奢淫逸、贪赃枉法,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有的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风霸道,搞家长制、“一言堂”,等等。这些问题,是政治生态问题,同时也都违背了政治道德,是政德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迫切地要求提升领导干部的政德水平。

加强政德建设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路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主要有四条路径: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二是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三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四是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讲德治,就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

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道德是真理之花,是做人的根本,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大哲学家康德说,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魏晋时期的嵇康讲:“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社会道德是社会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时向阻碍、威胁自己经济基础发展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上层建筑又由思想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所构成,道德便是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因此,只有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社会道德是国家生存发展的软实力。梁启超说:“国之见重于人也,亦不视其国土之大小,人口之众寡,而视其国民之品格。”道德是引领人们达到至善的良师,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评判人们社会行为的标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凝聚力。道德兴,则国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他还说:“如果我们国内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比比皆是,触及道德底线的事情不断发生,一些人到了国外不遵守公共秩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怎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啊,所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

重视社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说,“德者,本也”。“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坚持人才的道德标准,任人唯贤。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倡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德不孤,必有邻”,“言必信,行必果”,“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传统美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是宪法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四条:“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党的十九大党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都要求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表明了社会道德的方向,引领着社会道德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内在地要求领导干部常修政德,加强政德建设。

政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向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是政德和社会道德的首要内容。但政德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引导着社会道德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体表现在通过国家的倡导、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社会领域,通过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带动社会成员的实践,形成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形成社会道德。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必须加强政德建设特别是政德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政德是为人民服务的风向标。为人民服务是政德和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但政治对社会的决定地位、领导干部对广大群众的领导作用,决定政德领域的为人民服务对社会道德领域的为人民服务的起着引领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要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必须领导带头,必须加强政德建设,发挥好政德领域的为人民服务对社会道德领域的为人民服务的示范引领作用。

政德是集体主义的风向标。集体主义是政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但政德领域的集体主义对社会道德领域的集体主义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必须加强政德建设,发挥好政德领域的集体主义对社会道德领域集体主义的示范引领作用。

政德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风向标。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政德和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位领导干部和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相对于社会道德领域,这项基本要求在政德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要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加强政德建设,发挥好政德的示范引领作用,促使全社会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风尚。

政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风向标。社会公德是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领导干部和其他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所有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是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个人品德,是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自身的道德品行。领导干部理应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表率,对普通公民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要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要塑造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加强政德建设,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肩负新时代使命的迫切需要

为政以德,政德是古今用人的第一要义。九百多年前,伟大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总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16朝、1362年用人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多蔽于才而遗于德”“才有而德不足,以至于颠复者多矣。”用人德为先,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经验智慧。

政德,是我们党对干部队伍的明确要求。党章明确“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具备“(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的基本条件。这些都要求加强政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

政德,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我们这支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教育活动,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党的事业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七个有之”,即: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又如刘汉俊归纳的政德及其政治生态的十种现象:一是“淡忘症”现象。少数干部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淡忘、激情意志淡漠、学习精神淡化,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观念、颓废思想、消极现象、侥幸心理等问题。二是“打假球”现象。少数干部习惯于在领导面前搞假大空,对群众开“空头支票”,做表面文章、搞虚假政绩;谈问题不讲真话,说原因不讲实话;做假动作,出场不出球,出工不出力;对中央要求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把真经念假、好经念歪;遇到问题“低头走”“弯弯绕”,遇到矛盾“和稀泥”“打太极”,遇到困难当“鸵鸟”、做“缩头乌龟”;借口“不能作为”来转移关注、掩饰无能。三是“磨洋工”现象。少数干部做事拖沓、效率低下,消极怠工、变相抵触,群众事情不求不应、不推不动、不催不办,好事拖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没本事不会干,没心思不想干,没环境不能干,没好处不肯干,没责任不愿干,存在怠政、懒政、庸政现象;有的人不思进取、临难思退,关键时刻冲不上去,最后一公里掉链子;有的不是向前看而是朝后看,“比差”“比丑”“比穷”“比少”“比矮”。四是“小圈子”现象。少数干部喜好拉山头、树山旗、立山门、当把头,而另一些人热衷于寻靠山、拜码头、投帮主、找老大、攀高枝,串小门、喝小酒、打小牌、传小话,搞人身依附。一些基层单位人际关系存在划线拉圈、选边站队现象,帮派多、线条复杂,一些人搞“潜规则”、织“关系网”,不是忠诚于组织而是效忠于个人,不是为了群众福祉而是为了团伙利益。五是“沙化”现象。有的基层组织政治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正常、不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形同虚设;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形式,整改监督回头看走过场;民主生活会“辣味”不够、“甜味”十足;“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运用不够,怕得罪人;少数干部存在好人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分散主义倾向,会上不说、会下乱说,“大嘴巴”口无遮拦,“长舌妇”搬弄是非,热衷于打探小道消息,沉迷于传播不良手机信息。六是“逆淘汰”现象。少数单位存在能干的不如会看的、敢干的不如敢送的现象;投机挑战忠诚,实干败给空谈;搞利益输送的八面玲珑、到处吃香,埋头苦干的无人问津、到处碰壁。能干的被排挤,无能的被重用,清正的被孤立,“劣币驱逐良币”。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风气没有形成。七是“等等看”现象。一些人习惯于观风向、看动静,持观望心理,看看反腐能搞多大,看看规定是不是一阵风,看看政策能挺多久,看看“打老虎”会不会扫到自己;在“红绿灯”前磨蹭,红灯不走绿灯也不走;借口“守住底线”裹足不前,借口“不碰红线”退而不进,贻误良机。八是“挖坑”现象。少数干部“歪嘴和尚念经”,误读、曲解中央精神,或出台的政策侵害群众利益、有伤民心,或吊高胃口煽动民粹主义误导群众预期、挑起群众不满,个别干部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过度反应、失当行为,引发了矛盾,撕裂了党群感情。九是“胡作为”现象。一些人胡作非为、任性蛮干,决策缺乏科学性、论证缺乏专业性、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扔下一堆烂摊子,自以为无人问责。十是“稻草人”现象。少数干部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不上心、不自查,不知道底线、界线、红线在哪里。少数基层单位对规章制度重制订、轻落实,说在嘴上、停在纸上、挂在墙上,吓不倒人、管不住人。少数领导干部主体责任不主动、监督责任不到位、领导责任不落实,不念“紧箍咒”,不舞“金箍棒”。处理问题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缺乏正风肃纪、惩前毖后的效果。[3]这些问题,是干部队伍的腐蚀剂,都这样或者那样地违背了政治道德。解决这些问题,迫切地要求加强政德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常修政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政德犹如宽阔的海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领导干部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奇迹,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必须加强政德建设,常修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