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一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曹丕为何会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历朝历代立储问题都十分棘手,难以决策。三国时期也不例外。当时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成,枭雄豪强均跃跃欲试,想要有所作为。国家需要的是文韬武略兼备的全才。其中刘备立储没有丝毫悬念,孙策立自己最为器重的弟弟孙权为继承人,更是明智之选。而曹操的立储之事却是诡谲多变,他没有立自己最为欣赏的曹植为太子,而是选择了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的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一生共育有25子,但是大多数都死在曹操之前。历史上公认的佼佼者有丁夫人所生的曹昂,他也是曹操的长子;卞夫人所生的三个儿子,即曹丕、曹彰、曹植;环夫人所生的曹冲;杜夫人生的曹衮。

长子曹昂在历史上是一个公认的至孝之人,但是却早早战死沙场。长子曹昂死后,由于各种原因,曹操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立储。208年,曹操扫平了袁氏,平定了乌桓,镇压了燕地之后返回邺城,自封为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曹操的权力、地位都与皇帝不相上下。于是乎,他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王朝”。

曹操的众儿子各有千秋。但是最有可能成为继承人的还是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先说一下曹丕,曹昂死后,曹丕已是长子,而且在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父位是顺理成章的。但曹丕也有自己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自己文不及曹植,武不及曹彰,所以生怕自己的位置被弟弟所夺,于是在曹操面前表现得异常乖巧质朴,并努力与曹操身边的谋士搞好关系,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事实证明,曹丕在治理国家上还是有一定能力与政治手腕的。与曹丕相比,曹植在文采上更胜一筹,可谓是才高八斗,文章可援笔立就,因此深得同样为文学家的父亲曹操的“特见宠爱”,曹操也有立曹植为太子的可能性。

宫廷之争一向都是火药味十足,在围绕太子之争的问题上,兄弟二人的周围自然而然形成了两组对立的党羽。曹丕周围围绕着四个人即吴质、朱铄、陈群、司马懿,史称“太子四友”。他们与曹丕的行事作风非常相似,善于掩饰自己。而在曹植这一方的党羽则是杨修、丁仪等。他们都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而且丁仪经常在曹操面前褒扬曹植的所作所为,杨修为曹植预作“答教十条”。一次,曹丕和吴质在一起商量对策,为了不引起父亲的注意,曹丕把吴质藏于大簏中,并对别人说里面装的是绢丝。此事被杨修撞见,便报告给曹操。吴质让人再用绢丝装满大簏,当曹操派人搜查之时,里面没有吴质,只有丝绸而已。曹操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此事引起了曹操的警觉和猜疑,他认为杨修有陷害曹丕之心,开始厌烦杨修。

曹植是一个恃才傲物之人,在《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中是这样评价曹植的:“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这样评价曹植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历史依据的。赤壁之战之后,驻守襄阳的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命曹植为中郎将,带兵前去援救。可是曹植却因为饮酒大醉,耽误了军事,不能执行任务。另记载:“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说的便是曹植日渐失宠,成为太子的机会也彻底丧失。

曹子建七步成章

再者,两人的性格也有着天壤之别。史学家陈寿对曹丕的评价是:“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而对曹植的评价则是:“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虽然言辞间对曹丕有不少的指责之意,但是换个角度而言,这也正是曹丕胜过曹植的地方。在“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时候,曹植却在“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其次,曹丕心思缜密,而曹植则是粗枝大叶,相比之下,曹丕则更适合统治国家。在为人处世方面,曹丕也非常注重表面功夫。他即位之后,也曾说过如果曹昂、曹冲还健在的话,自己是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的。曹丕所写的《典论》,对建安七子的评价也是比较中肯的。而曹植却是比较刻薄自傲,他在给杨修的书信中评论陈孔璋说:“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有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锺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敢妄叹者,畏后之嗤余也。”从中可见他并不具备一国之君应有的宽广胸怀。

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之人,他立曹丕为储嗣是有一定道理的。总的来说,曹丕以嫡长子的身份,以功业进取,以智谋图位,兼以文质彬彬等诸多因素继承王位是合情合理的。曹植只是以文章得宠,却别无他长,而且秉性骄狂,并不足以服人,智不堪军国之用矣。所以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主要是从政治才能的角度和曹魏将来的长治久安为目的而做出的慎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