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列王纪研究》是2005—2008年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列王纪》是伊朗(波斯文)史诗,是世界文学名著。
在世界古代史上,伊朗(波斯帝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她与东西方的希腊、罗马、印度、阿拉伯和中国都有密切的联系和交往。伊朗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列王纪》就是其历史和文明的结晶。
论及史诗,我们会习惯地想到印度和希腊史诗,而对处于印度、希腊之间的伊朗也有一部长篇史诗则缺乏了解。
其实,《列王纪》堪称印欧语系五大史诗之一,其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都不逊于任何民族史诗。在世界文学中,《列王纪》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东方世界,其情节和人物家喻户晓。《列王纪》研究是伊朗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
我国史学先辈张星烺和方豪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对其作过概况性介绍。著名文学家郑振铎于1929年,在其《文学大纲》中,设专章介绍《列王纪》及其作者诗人菲尔多西。1934年,伊朗政府主持召开纪念菲尔多西诞生千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对此我国文学界也有所反映。《文学》杂志发表属名伍实的文章介绍诗人菲尔多西和《列王纪》,并刊发了一则译自英文的史诗中贾姆希德和佐哈克故事。1949年后,东方文学进入我国高等学校课堂,《列王纪》是重点讲授课题。1964年,潘庆舲译自俄文的史诗中故事《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出版。1991年,本书作者译自波斯文的《列王纪选》问世,其中包括这部史诗的四大悲剧。2002年《列王纪全集》出版(译者:宋丕方,张鸿年)。我国曾召开四次波斯文学研讨会,在每次会上,论述《列王纪》的论文都占有相当1比例。1990年,伊朗召开《列王纪》问世千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国8名学者应邀出席,并发表论文五篇,展示了我国学者研究这部伟大史诗的研究水平。
我国新疆与波斯文明有密切联系。截止到1837年,已经有两部维吾尔文《列王纪》译本问世。各族新疆学者以他们的特殊视角对这部史诗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具有特色的成就。
2002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伊朗期间,曾与当时的伊朗总统哈塔米一起,在包括《列王纪》在内的两套《波斯经典文库》上签名,作为中伊国礼互赠,并约定永远保存在两国国家图书馆中。
《列王纪研究》是笔者在前人学术成果(主要是伊朗和中国学者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这部伟大史诗的核心思想和艺术成就作比较全面的探讨,不当之处希望读者和同行指正。感谢北大出版社张建民先生为出版此书所付出的辛劳。
《列王纪》是伊朗伟大诗人菲尔多西(公元940年—公元1020年)以达里波斯语(又称近代波斯语,是伊朗和塔吉克通用语,阿富汗通用语之一)创作的世界闻名的伊朗民族英雄史诗。[1]这部史诗长12万行,菲尔多西约于公元980年开始创作,到公元1020年最后完成,前后共用了40年时间。伊朗介于文明古国希腊和印度之间。这三大民族的语言同属印欧语系,伊朗曾经是沟通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的桥梁。伊朗史诗《列王纪》与印度史诗和希腊史诗一样,都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列王纪》与印度和希腊史诗都是它们各自古代光辉文明的体现和民族精神的结晶。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所以它们又各有特色。
《列王纪》的内容是描写从远古直到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入侵时的伊朗历代王朝的兴衰治乱。其中涉及50个国王统治时期的大事。它的内容恰如古代伊朗历代王朝的兴衰史。
史诗卷帙浩繁,人物众多,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其间包括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作者创作时,采取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他不时出面,发表感慨,论政论事,其诗句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史诗内容时间跨度达4600年以上。有人主张与其说《列王纪》是一部史诗,不如说它更像是多部史诗的综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列王纪》是伊朗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伊朗民族形成、迁徙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是伊朗民族精神的结晶。
由于伊朗在历史上战乱频仍,典籍散失严重,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这部书就是伊朗历代王朝史。到18世纪,伊朗以及外国学者合作开展研究,伊朗古代史的面貌逐渐清楚地呈现。人们把《列王纪》与史实两相对照,才发现这部书的内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而是包括大量神话传说和勇士故事以及历史故事的民族英雄史诗,是一部响应时代呼唤和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学巨著。
注释
[1]伊朗现在的正式国名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波斯是民族名,波斯族是伊朗的主要民族,占全国人口的66%,大多数居住在伊朗南方波斯湾沿岸。1935年前世界各国一般称其为波斯。礼查国王政府是年正式通过外交文书通知世界各国,使用伊朗为国家正式名称。此后一切来往文书均不得再用波斯这一称谓,凡称其为波斯的文书和信件一律退回。波斯语又称达里波斯语,达里是“宫廷的”的意思,据传这种语言是阿拉伯人入侵时,伊朗皇室逃到东部霍拉桑后在宫廷中所使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