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智商
人类学家,法国国家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与敌对话》。
无论从正反哪个方面看,所谓的“智商”测试,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反映一个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更不能用来给人类的心智做自然分类。近年来,一般性智商测试也不是认识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不要将它和特殊能力测试混为一谈。特殊能力测试的目的在于探知与众不同的心理能力,例如对形状、位置等几何类物体的空间推理能力,对质量、运动的机械推理能力,对生物类型的分类推理能力,对他人信仰、愿望的社会推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针对专一任务的能力,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因此,只有这些类型的认知能力测试结果才是可信的。
不管在动物王国还是植物王国里,自然选择都不是为适应一般性生存任务而产生的。从整体上对人类的智力或心理素质进行测试,就像做一次全身体检那样,不会去单独考虑身体各种器官及功能情况,比如心脏、肺、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医生或者生物学家只是出示一个类似“体商”(BQ, Body Quotient)的测量结果,对结果内容只是泛泛而谈,并不能说明具体问题。
智商是一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衡量人类分类及推理能力的通用评估方法。智商测试是在行为主义的鼎盛时期被发明出来的,而那个时候人们对认知结构之类的理念还没什么兴趣。打分系统被做成工具,能够输出呈正态分布的分数,均值为100分,标准偏差为15分。
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进行测试,社交商(social intelligence)相关结果的正态分布可能会差异很大。某些得分“一般”的人,跟另一个社会群体中“一般”的人相比,分数值可能会相差一大截。比如,在二选一的题目中,东亚国家(中国、韩国、日本)的学生偏好现场依赖题型胜过客观凸显题型,偏好主题推理题型胜过分类推理题型,擅长基于范本分类的题型胜过基于规则分类的题型。而美洲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偏好的题型则完全相反。我们可以用这些测试方法衡量各种各样的分类及推理能力,并发现东亚学生及美洲学生都在各自的偏好题型中更胜一筹。而测试结果仅仅反映了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更多的东西。
长久以来,人们为智商的某些方面是否会遗传而吵得不可开交,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关于被分别收养的双胞胎。双生子研究很少具备大范围的人口抽样条件,他们通常是一出生就被迫分离,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早亡,或者是出于经济原因,父母无法同时负担两个孩子的开销,而将一个交由亲戚、朋友或邻居抚养。两个双胞胎在成长历程中没有什么交汇点,这样一来,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就必须被考虑在内。关键在于,不管孩子们的智商和其亲生父母之间有无关系,事实证明,后天的抚养无疑对智商有影响。而同时,对于单个基因或基因组合到底是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智商的,却没有人能给出哪怕是一丁点儿解释。因此我认为,不是这个问题本身太难,而是智商这个概念太生硬,不自然,徒有其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