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第一章 针灸治疗急症的发展概况
急性病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针灸治疗急症有数千年的光辉历史,是中医学中独特而重要的非药物急救方法,也是最早应用于救急的疗法之一。长期临床实践已经表明针灸在急症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同急性疾病的长期斗争和漫长的临证实践中,历代医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针灸治疗急症的经验,构成了中医学的每一个重要进程。
一、针灸治疗急症的起源
针灸治疗急症,其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砭石疗法,砭是一种石制尖刀,是针灸针的前身,专门用来切开痈肿,或穿刺脓包,排出毒血脓水。从有文字记载来看,最早见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古针灸医学佚书《帛书》,书内载有灸疗、砭刺、药剂等法,其中有用砭、灸足三趾端治疗癃闭、热病的记载。
二、针灸治疗急症的奠基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为针灸临床对急症的辨证施治奠定了理论及临床治疗的基础。书中记载针灸治疗的急性病候有三十余种,包括内、外、五官以及部分儿科的主要证候,诸如高热、诸卒痛、厥逆、癫狂、惊痫、出血、疟疾、黄疸、疮疡、肠痈等等,后世在急症病种上的丰富和发展正是本源于此。在治疗方法上载有针刺、刺络放血、指针、艾灸、温熨等,而且从病机、症状以及针灸治疗选穴等方面都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如《灵枢·厥病》篇:“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灵枢·热病》篇:“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素问·经脉别论》:“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俱当泻,取之下俞”。
三、针灸治疗急症的发展
继《内经》之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在运用针灸治疗急症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书中论及针灸治疗法的条文达三十多条,仲景不仅精通汤药,且善于针灸,首立三阴病宜灸说,认为凡热性病中阳气虚脱之危重病人多宜灸。《伤寒杂病论》还涉及妇科急症的针灸治疗,如“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扩大了针灸治疗急症的范围。
晋代皇甫谧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其中对针灸治疗急重症论述也较多,对重危急症应用针灸方法治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晋代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是治疗急症的专著,所载救急针灸医方109条,而应用灸法救急的就达99条之多,对后世应用针灸治疗急症有很大启示。在抢救突然昏迷病人的措施中记载用指甲掐压患者的“人中”穴或灸“承浆”穴,是行之有效的简易急救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对针灸治疗急症都有较详细的记载,他们都重视针灸,尤其是灸,其中罗列了许多有关急性病证的治疗,多数附有针灸处方,并对穴位的主病、针刺的手法以及治疗病症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治疗方法上由艾炷灸逐渐发展了隔蒜灸、隔姜灸、隔附子饼等灸法,在应用针灸治疗重危急病症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许多抢救重症病人的针灸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对急症的治疗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宋金时期的张从正是著名的攻邪派,他十分重视针灸,常用刺络泄血除热来治疗疑难危症。宋代王执中吸收众长,结合自己的实践加以综合,首创天灸法,在他撰写的《针灸资生经》中,曾生动描述自身感受:“他日心疼甚,急灸中脘数壮,觉小腹两边有冷气,自下而上至灸处即散”,他把灸疗看作独当一面的疗法,应用于治疗急症,并把火针应用于急症,在方法上有所增加,丰富了中医治疗急症的内容。
明清时期,医家辈出,温病学说形成,为中医治疗热证、急症提供了新的理论。明代是我国针灸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作为整个针灸学科组成部分的急症针灸也进入了日趋完善的阶段。徐春甫、高武、张景岳、杨继洲等众多医家,一方面对针刺手法的研究有很多发展,对于提高针灸治疗急症的疗效有很大的促进;另一方面他们充分发挥了针灸的特长和优势,采用了针刺或针灸结合,或针灸药物结合等措施,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急症针灸治疗的珍贵资料。明代出现的艾卷灸,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常用于急症治疗,因其热力和施灸时间可以调节,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杨继洲继承前人的经验和家传针技,编辑针灸专著《针灸大成》,书中多处论及针灸治疗急症之法,特别在针刺放血急救方面颇多建树,如“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能医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之症,并称这种治疗方法“乃起死回生妙诀”,对独特的针灸疗法治疗急症作了很高的评价,至今在临床上仍有很重要的价值。
清代赵学敏编著的《串雅外编》中,收集有“百发神针”、“消癖神火针”等灸法,用以治疗中风、痞块、小肠疝气及痈疽等急症;也收集了刺血挑痧法,用以治疗急痧发疹、高热神昏的危急重症。还专列有起死门,如云:“急痧将死,将口撑开,看其舌下处有黑筋三股,男左女右,刺出紫血,一点即愈。”这本书,为急症应用中医针、药等方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四、针灸治疗急症的现状
清朝后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中医一直受到排斥,针灸治疗急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中医急症工作非常重视,使针灸治疗急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针灸救急在学术上出现了新的突破点。这些新的突破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特别在近几年来,针灸治疗急症在中医和针灸期刊上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和临床治疗急症的经验总结,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各科,无论昏迷、休克,还是重症传染病;无论是急腹症,还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确认,并于1980年向世界各国推荐的43种针灸适应证中,急症竟占一半以上。大量实验表明,针灸能提高机体本身的多种免疫功能,这正说明针灸治疗急性传染病范围十分广泛。针灸对一些理化、生物因素,营养性、变态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如放射性治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各种中毒和过敏反应,营养缺乏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及痛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时针刺治疗亦应用于抢救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例如针刺治疗休克有较好的升压作用;对激动起源失常的心律失常者,针刺治疗效果较好;近年来各地应用针刺治疗冠心病疗效突出,对改善左心室功能,脑心血流循环有很好的作用;不少实例证明针刺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近期治愈率高,症状消失快;针灸治疗急性胃肠炎有很好的止泻、止吐、止痛作用,另外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针刺治疗亦有明显效果,例如昏迷、失语、急惊风以及脑血管疾病,红斑性肢痛;针刺治疗急腹症,如肠套叠、肠扭转、阑尾炎、胆管结石、胃肠穿孔等等,亦有明显效果;针灸治疗各种皮肤病,如荨麻疹、急性皮炎,以至骨外科的腰椎间盘脱出、外伤性截瘫等也屡见报道。特别对带状疱疹的治愈率较高,止痛快,不留后遗症;对妇产科、儿科一些急性病,针刺治疗报道亦有很多,如急慢性盆腔炎和子宫糜烂的治疗,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成功率较高,此外对妊娠中毒、产后宫缩痛、急性乳腺炎等也有相当好的疗效。小儿幽门痉挛、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硬皮症的针灸治疗也有报道。对五官科疾病治疗的报道中,电光性眼炎针治效果较好。另外对一些疑难病症,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视网膜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神经萎缩等临床报道亦不少见,暴聋暴哑、耳源性眩晕、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急性牙周炎等治疗都有一定疗效。
灸法不仅在急症的治疗方面有所发展,在急症的预防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内科,在继承古代灸防中风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关元百日灸预防中风;外科,用耳针预防输血、输液反应,针刺预防外科感染、术后腹胀;妇产科,应用针灸预防人流综合反应、产后出血、先兆流产、先兆早产等;五官科,采用刺血或穴位注射法预防流行性急性结膜炎,效果显著。另外,近年来,针灸也常被应用于预防癌症放化疗时所出现的各种毒性反应。
现在,针灸治疗急症普遍涉及临床各科,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不可缺少的处理急症的应急措施之一,急症针灸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作为发展急症针灸的突破口之一的机理研究,尚待积蓄力量,进行本身的突破;作为现代急症针灸成熟标志之一的治疗方案规范化,亦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进一步发展和研究针灸治疗急症是针灸学面临的一系列课题之一,我们深信,针灸疗法对急症学的发展将开辟一个新的纪元,将对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