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案例一: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控制
一、实践教学指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熟悉流感日常性预防措施、疫情报告和防控措施;进而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适用性调查、采样监测、预防控制和个人防护内容与技术。
2.技能目标 掌握消毒隔离方法、标本采集方法、传染病报告卡填报方法与程序;熟悉现场自我防护方法;了解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健康教育基本方法。
(二)实践指导方法
1.实践指导教师基本要求 具备流感防治的基本知识、临床诊治经验;善于在教学中与学员开展交流互动,熟悉小讲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示等教学方法;了解流感患者的标本采集、个人防护、疫点消毒和流行病个案调查等技能的操作程序与方法。
2.教学设计
(1)教学进度安排:2学时:其中小讲课30分钟,案例讨论与互动40分钟,操作演练30分钟,考试1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2)教学内容:围绕案例讲授流感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流感的发现、报告、会诊排查、诊断治疗,以及流感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方法。
(3)案例分析程序:事先准备好1个案例资料发给学员。由学员先完成答案或经讨论得出结论,以引出下一步的案例分析情景。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整个案例进行小结。
(4)操作演练:流感标本采集方法;个人防护技能;消毒器械操作;传染病报告填写指导;流行病现场调查基本流程介绍。
(5)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准备典型案例、案例分析、设计提问和测试题。
(6)提问设计:为开放式、封闭式两种。
(7)教学效果测评:依据教学目标测试学员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多采用闭卷考试。了解学员对实践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评估实践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可用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1.小讲课 采用集中讲课的形式开展,主要讲授要点包括以下内容:①流感基本知识;②流感防治要点;③流感的诊断标准与报告流程;④流感的治疗原则与流程;⑤流感预防控制措施;⑥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提问,包括:①什么是流感和流感大流行?②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和三间分布特征是什么?③流感的易感人群有哪些?④流感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哪些?⑤流感有哪些临床表现?⑥流感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要点是什么?⑦流感诊断标准、诊断步骤和鉴别诊断有哪些?⑧流感预防控制的措施有哪些?⑨如何进行流感暴发疫情报告?⑩流感暴发的调查与控制策略?
2.操作演练 以现场操作为主,使学员掌握相关的技能,包括标本的采集、现场调查工作的开展、防护服的穿戴等。
(1)流感临床标本的采集:流感病毒的诊断取决于高质量标本的采集,采集到的标本要快速运送到实验室并在检测前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标本的采集最好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后的三天之内,以及未服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的情况下采集。标本包括鼻拭子、鼻咽拭子、鼻咽呼气、洗鼻液、咽拭子、漱口液等。几种主要标本的采集方法如下:
1)鼻拭子:用干的聚酯拭子插入鼻腔中,与上腭平行,并停留几秒钟,然后慢慢地旋转式抽出。用同一拭子采集两侧鼻腔的标本。拭子末端放入有2~3ml的病毒运送介质(通常为Hank液)的试管或瓶中,并将剩余部分折断。
2)鼻咽拭子:用柔软的、带柄的聚酯拭子插入鼻腔中并至鼻咽部停留几秒钟。然后慢慢地旋转式抽出。另外用一拭子采集另一侧标本。拭子的末端放入含有2~3ml病毒运送介质的瓶中,并将剩余部分折断。
3)鼻咽呼气:即鼻咽部的分泌物通过所连接的导管呼出到一个黏液收集器中,并产生真空。具体操作为导管与上腭平行插入鼻腔中,产生真空后将导管慢慢地旋转式取出。另一鼻腔的黏液也用同一导管以同样的方式采集。两侧的鼻咽部的黏液收集后,用3ml的病毒运送介质冲洗导管。
4)洗鼻液:患者坐在舒适的位置,头略微地向后倾斜,并建议在用洗涤液(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时让患者说“K”而使其咽部闭合。通过移液管在一侧鼻腔中一次加入1~1.5ml的冲洗液,然后让患者向后仰头,让冲洗液流入采样杯中。在另一侧鼻腔重复此过程。重复直到一共使用完10~15ml冲洗液。用病毒运送介质大约3ml按1∶2稀释成冲洗液。
5)咽拭子:用拭子用力擦拭两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并按上述方式将拭子放入病毒运送介质中。
(2)流行病现场调查流程与方法
1)首先介绍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流感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发现和追踪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发现人传人的线索并寻找其证据,为及时做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提供依据。
2)其次是组织与准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获知本辖区内出现流感暴发疫情时,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由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组人员,确定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一般包括组织者、流行病学工作者、临床医生、消毒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人员等。
3)再介绍调查内容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内容为背景资料收集、核实诊断、病例搜索、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的采集检测、高危人群的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及处理、聚集性病例调查、其他相关调查及研究等。
4)最后介绍资料的分析、总结和利用: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汇总分析结果、调查报告应整理归档。
(3)流感的个人防护:介绍流感的防护原则、流感基本防护适用对象与用品、防护用品的要求、流感加强防护对象与用品、更换防护用品顺序、手清洗和消毒的要求和方法等。下面对个人防护操作进行演示。
1)穿戴防护用品:步骤1戴口罩:方法一,一只手托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呼气检验气密性,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方法二,双手钩住口罩带,将口罩下缘紧扣住下颌,将口罩带拉至脑后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呼气检验气密性,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步骤2:戴帽子。步骤3:穿防护服。步骤4:穿上鞋套或胶鞋。步骤5: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步骤6:戴防护眼镜。
2)脱掉防护用品:步骤1:摘下防护镜,放入消毒液或可回收专用容器中;步骤2:脱防护服,顺势摘掉手套和鞋套(或脱去胶鞋),一次性手套应将里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一次性物品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袋中;步骤3: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弃物专用袋中;步骤4: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或抓住口罩带直接将口罩取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步骤5:洗手、消毒。
3)标准洗手方法(图1-4)。
图1-4 标准洗手方法
(4)传染病报告填写教学程序与要点:①案例展示;②发放《流感或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报告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样表;③学员模拟填写相关表格;④教师展示正确样表;⑤教师点评。
(5)消毒设备——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的使用教学要点:①介绍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的特点和作用;②正确安装喷雾器部件;③配制药液要求;④消毒剂的配制原则;⑤维护保养要点;⑥如何启动;⑦喷雾器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6)消毒设备——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的操作程序演示:①安装;②配液:选择一种常用消毒剂,按照一定的浓度进行配制;③打开开关;④喷雾:调整喷雾;⑤维护:消毒完毕后,将剩余液体倾倒,对喷雾器进行清洗,擦干表面,倒置存放。
3.案例讨论 教师编制一个流感相关的案例,模拟某社区发生一起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场景,引导学员综合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以讨论、书面的形式模拟开展调查与处置工作,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二、案例分析
(一)疫情的发现
××年12月10日上午8时许,某市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处来了一位由家长陪同的12岁男孩。自诉发热、咽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且精神委靡,咳嗽明显。
● 问题1: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处医护人员首先要做什么?
答题要点:
1.接诊前做好自身防护(戴口罩)。
2.为患者及陪护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口罩),并指导佩戴。
3.登记、测体温、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学史。
提示: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烈性呼吸道传染病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当前疾病流行情况、接诊医生对当前病患的初步判断、当前工作的场所综合考虑采用何种防护。一般情况下,预检分诊处及发热呼吸道门诊必须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工作服、手套,必要时(如发现病患咳嗽剧烈,有飞沫喷溅)佩戴医用口罩及防护眼镜。如当地已发现疑似SARS等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则相应提高防护等级,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医疗行为时,必须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该男孩测温(口表)38℃。经了解,男孩4日前从北方某地亲戚家探亲回来,亲戚家有2人有类似症状,但未明确诊断。据疾控部门最新通报,北方某地近期流感活动比较活跃。
● 问题2: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处医护人员应如何处置?
答题要点:
1.目前正值流感高发季节,该男孩曾去过流感流行地区,接触过类似患者,症状符合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诊断依据。
2.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有收治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的能力。如果设立有发热呼吸道门诊,则将患者送至该门诊就诊,同时做好防护、消毒等措施。如果无诊治能力,则提供防护用品,嘱咐该患者及陪护人员做好防护,前往就近设立发热呼吸道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且避免使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并做好预检分诊处的消毒(预检分诊处应设立在通风良好、标识明显的便捷处),包括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等常规消毒,可使用75%乙醇擦拭、喷洒;空气以通风为主,如在密闭环境中则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不必采取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3.做好该患者的登记,包括个人信息、流行病学史、家庭住址、就读的学校和班级等,尤其要留下联系电话。
(二)疫情报告与初步处置
10日下午,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处先后又来了2名学生,均为发热,体温≥38℃,且有咳嗽、咽痛等伴随症状。经了解,与上午的12岁男孩均为辖区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本周预检分诊处登记转诊的发热呼吸道患者数也较上周有明显增加。
● 问题3:此时,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做些什么?
答题要点:
1.接待医生立即报告中心防保科及领导。
2.该中心加强预检分诊处的工作,包括防护、消毒、预检、分诊等。
3.立即联系辖区某中学,核实情况,是否还有患者,同时将情况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包括医院接诊和学校核实的情况。
4.配合辖区疾控中心开展进一步工作。
● 问题4:如果情况属实,还有哪些部门和单位需要开展工作?
答题要点:
1.该学校及辖区教育主管部门。
2.辖区疾控中心及卫生主管部门。
3.疫情可能涉及的其他单位及部门。
(三)疫情监测与核实
12月10日上午9时许,该市儿童医院收治上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来的由家长陪同的12岁男孩。经详细询问和检查:男孩12月6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症状,家长自行给药板蓝根冲剂、泰诺口服液、头孢呋辛抗生素治疗3天。查体:体温39.4℃,呼吸频率26次/分,心率128次/分,两肺可闻及湿啰音,肝肋下2cm。血常规;WBC:4.5×109/L, N:75.2%, L:19.6%。支原体抗体IgM阴性。胸部X光片检查示肺内斑片状、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肺纹理增多。初步诊断:病毒性肺炎。立即收治入院,入院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当日下午出现休克,转ICU观察治疗。
● 问题5:该儿童医院接诊医生还应考虑什么?
答题要点:
1.根据发病季节及当地疾病预警,接诊医生应考虑是否符合流感样病例,是否符合“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是否需要启动院内专家会诊程序,并向医院预防保健科等报告。
2.要进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是否去过疫区,是否接触发热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是否有聚集性,包括家庭成员、邻居、同学、玩伴等发病情况。
3.采样检测明确诊断。
● 问题6:该儿童医院应该如何处置?
答题要点:
1.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
2.如果符合“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应按传染病报告程序进行报告,并请上一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原卫生部2007年下发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中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肺炎病例:①发热(腋下体温≥38℃); ②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按照前述所提供的病例信息,该病例基本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定义,虽“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尚不十分明确,但抗感染治疗史明确,同时病例的病情无明显好转。
3.加强防护、消毒工作。
4.采样进行实验室诊断。
(四)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
通过进一步询问,接诊医生掌握了该男孩从流行区回来的情况,立即将有关情况向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报告。预防保健科负责人立即将此情况向医院分管院长汇报。该院流感防治专家组成员以及分管院长、预防保健科负责人连夜进行了会诊。专家组在听取接诊医生介绍病情后,仔细研究了该男孩发病后的就诊情况,比较常规检验结果和胸片,结合医生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组认为符合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标准,流感可能较大,但不排除其他可能,需实验室明确诊断。12月10日22时,该院向所辖地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该院收治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尚不能排除流感可能性。
● 问题7:医院应重点开展哪些工作,包括已经开展的和即将开展的?
答题要点:
1.医院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院专家会诊,如不能明确诊断,应立即以不明原因肺炎向辖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经辖区疾控中心确认后立即网络直报。
2.该儿童医院是否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如是,则符合流感样病例,需进行采样。又因为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应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相关标本后立即送检。
3.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医务人员采取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基本防护措施,尤其是ICU的隔离消毒工作。
● 问题8:实验室标本如何采集?采集标本的种类和最佳采集时间?
答题要点:
1.实验室标本如何采集 根据流感病例的诊断标准,考虑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也可采集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以确诊病例。
2.采集标本的种类和最佳采集时间
(1)首先应采集病例的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或含漱液等。虽然这些标本一般在发病后1~3天采集阳性检出率高,但发病1~2周也可采集。
(2)血清:每一病例必须采集血清标本,须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此时可采集病例的第一份血清(虽然最好在发病后7天内,但如果错过,也应尽快采集),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第3~4周采集。在病愈出院或死亡前采集血标本1份。
(3)如果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轻易排除流感。应分析产生阴性结果的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有:是否错过了标本的最佳采集时间,导致检测阳性率下降?其次,标本采集质量(采集部位、力度、所用的棉签为竹棒棉签)等也是可能原因,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也影响标本检测的结果。因此,应多次采集多个部位的标本进行检测。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四倍升高也是诊断的标准之一,即使所有的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也应等待双份血清标本的抗体检测结果才能判断。
● 问题9:辖区疾控中心还应做哪些工作?
答题要点:
1.核实疫情 首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儿童医院、就读的学校和患者的家庭,必要时还需调查患者曾去过的北方某地亲戚家。
2.根据该儿童医院院内专家组在当地的级别,考虑是否组织上一级专家组会诊,如仍不能排除,则按照程序逐级上报。
3.对本次疫情的患者进行采样检测《全国流感监测方案》要求:每一起暴发疫情应当采集10份左右咽拭子、鼻拭子标本,如果现症患者在10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样。
4.控制措施 患者隔离治疗,家庭、医院、学校消毒并加强通风,动员流感疫苗接种,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可以要求学员讨论下停课的依据和程序)。11日上午8时,区疾控中心人员到达医院。由于该院为市级儿童专科医院,院内专家组成员同时是市级专家组成员,经请示市疾控中心、市卫生局,并联系区级专家组其他成员进行会诊,结合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进一步调查,认为医院所作出的诊断是正确的,并报告市级疾控中心和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病例搜索。该男孩为该校首例病例,6日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7日起在家休息,男孩就读的学校共出现流感样病例5例(含该男孩),其中该男孩就读的初一(3)班共有4例,另一例分布在隔壁的初一(2)班。调查中还发现该男孩的10岁妹妹于12月9日出现发热、轻咳,自行给药治疗,症状已缓解。医院及疾控中心分别对收治的男孩、在家的女孩、其他就读同一学校的发热呼吸道症状的学生采集了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中的黏膜上皮细胞),于13时30分分别送至区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经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和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结果均为甲3型流感。疾控中心将检验结果反馈给医院后,医院对病孩实施住院隔离并予以抗感染治疗和流感抗病毒治疗,密切观察和监护并发症,同时加强病室通风和空气消毒。女孩及学校发病学生轻症者在家隔离观察,重症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建议患者的家人、就读的学校师生进行流感疫苗接种。报请当地政府同意,初一(2)班、(3)班进行停课一周。全校加强晨检与午检,2周后疫情平息,共发生流感病例8例。确认为一起甲3型流感聚集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