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etchUp经典教程:室内设计全流程案例精讲(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7 重点技巧总结

1.7.1 天正建筑与SketchUp模型的转换

无论是SketchUp还是3ds Max使用天正建筑的平面图建模,都不能直接导入,需要导出天正3的格式。而且建议大家在SketchUp中不要直接使用导入的CAD线条来封面推拉做模型,最好将导入的CAD成组,在其表面重新描线。

在使用CAD导入SketchUp制作模型时,很多读者朋友习惯这样的操作:①整理CAD,在CAD中删除不需要的图,只留下平面图;②导出天正3的格式;③将CAD导入SketchUp中制作模型。

其实在CAD中做室内平面时,为了方便观察,一般情况下在图绘制完成后,天正建筑的轴网的层都会被隐藏,轴网其实也被导入到了SketchUp中,而且是在一个被关闭的图层,如果我们将导入的CAD成组,再在这个组上描线封面就完全没问题,如果我们直接使用导入的线条封面做模型,会出现面被隐藏的轴网分割的尴尬现象。

其实,我们在整理CAD时候,可以使用写块命令,输入w+空格。

然后选择需要的部分,保存就可以了,这样写出的块就不包含隐藏的轴网,将写出来的块导出天正3格式,再导入SketchUp中制作模型,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导入的线条封面。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图形导出对话框最下面的“导出内容”下拉条中有一个“三维模型”的选项。

如果我们选择这个选项,导入天正3格式,然后再将其导入到SketchUp中,会得到如下图的结果,得到整个房间的模型,如果我们将正反面统一,在这个模型上继续深化,也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模型。

1.7.2 建模技巧

模型制作时可根据效果图需要只制作模型的一部分,看不到的都可以不制作,为了控制模型的大小,多余的面尽量删除。

在本场景中制作效果图的视角是从阳台朝室内看,阳台其实是看得见的,如果把阳台制作出来,场景(摄像机)就很难设置,阳台的墙体势必会挡住视角,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做下变通。在本场景中阳台就可以不用制作,就算制作出来了,设置场景(摄像机)时候也需要将其隐藏。

在制作模型时,要多思考方案的可实施性,一开始业主是想使用800mm×800mm的地砖,但是房间的开间不足4m,再加上装饰石材,基本上只能铺下4块砖,效果很不好,经过沟通,改为600mm×600mm的地砖。

本案例中地砖与地面装饰石材的铺装方式也值得思考,铺砖时并不是简单的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开始铺装,要综合考虑电视柜、沙发的宽度与地砖宽度的搭配,要考虑如何切割地砖材料,尽量不浪费等。

1.7.3 灯光与材质设置

布灯之前首先要思考,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效果,是阳光照射效果还是阴天效果?或者是夜景?是黎明效果还是黄昏效果?在定好位之后,才能更好地布置灯光。

在你没对VFS有深刻理解之前,一定不要一次性将所有灯光布置完,再测试效果。对于新手来说,一次性布置太多的灯光,出了问题根本就不知道该调整哪一个灯。

布置灯光一定要从主到次,先测试主光源效果,再测试次光源效果,最后测试补光效果,在这几者基本达到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再微调所有光源。

材质的调节也是从主到次,VFS材质调节起来其实非常简单,主要调节三个参数层:反射、漫反射和折射。

对于一个物体的材质,到底该调哪一个层?如果理解真实世界物体的属性,调节起来并不难,例如地砖:我们可以从地砖中看到反射的影像,那它肯定有反射,就应该调节反射层;地砖有高光而且高光光斑较小,那就应该调节高光光泽度,而且这个值接近1;如果是亚光地砖,反射就应该是模糊的,那就应该调节反射光泽度;如果是抛光地砖,反射是清晰的,就不用调节反射光泽度;地砖有纹理,有颜色,那也必须调节漫反射层,给漫反射贴图;地砖不透明,那就不用管折射层了。把这三个层的参数调节完成后,再看看贴图选项,地砖分缝有凹凸,再给它一个凹凸贴图,地砖的材质就调节完成了。

再例如玻璃材质,在本案例中有多种玻璃,茶几玻璃、玻璃杯、吊顶水晶等,很多人一说到玻璃材质,立刻就想设置一个折射层,确实很多玻璃都应该设置折射层,但也有很多例外,例如在本案例中的茶几黑玻璃,它有哪些属性呢?反射是肯定有的,所以应该设置反射层;玻璃是黑色的,所以漫反射应该设置一个黑色;而这种黑玻璃是看不透的,所以不用设置折射层。

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这样的设置不是和地砖类似了吗?有反射层和漫反射层,而没有折射层,我们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其设置的参数确实和地砖类似,那么为什么渲染出来明显是不同的两种材质呢?

其实差别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反射值大小不一样,地砖的反射值要高得多;第二,玻璃是磨砂玻璃,设置了反射光泽度;第三,地砖有漫反射贴图,玻璃漫反射是一个黑色。其实这三点,也是这两个物体在真实世界中的物理属性的差异,所以任何材质参数的设置,都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理解到了其物理属性,调节起来是比较简单的。

1.7.4 施工图绘制

在不同的公司,施工图要求会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需要绘制的有原始平面图、墙体改造图、平面布置图、地面铺装图、吊顶和立面图等。

在天正中,绘制墙体时一般轴网都是对齐到墙中线的,在一些图纸中,在轴网不够详细的情况下,需要自己计算墙体的长度,采用CAD动态输入绘制,这时计算一定要仔细。

例如绘制三段宽240mm,长2000mm的墙,绘制顺序采用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绘制完成后我们标注一下,发现并不是每段墙体都长2000mm,当墙体成马蹄形时,各段墙体长度如下图。

当墙为Z字形时,各段墙体长度如下图。

很多接触天正不久的朋友会产生疑惑,动态绘制墙体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输入多少的数字。

我们以z字墙体为例来加以说明,如果我们用鼠标点击墙体后,会发现每段墙体有三个控制点,其实墙体的长度就是这些控制点的距离,最下面一段墙体的标注1880mm(2000mm-120mm)和2120mm(2000mm+120mm),刚好是2000mm加减半墙宽度120mm;而中间一段墙体标注刚好为2000mm,是由于下面一段墙体占了120mm,而上面一段墙体又提供了120mm,所以刚好为2000mm。一旦理解到了原理:输入的墙体长度为控制点之间的距离,那么采用动态绘制墙体就会很简单。

对于新手来说吊顶和立面的绘制是较难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借助SketchUp的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将模型其他部分隐藏,只留下吊顶,然后选择顶视图,平行投影,打开透明模式,会得到下图。

我们仔细对比一下下面的CAD施工图(未加说明标注)和SketchUp顶面图,会发现CAD中绘制的施工图和这个相差不多,只不过在施工图中会详细标识尺寸、材料和标高等,而对于CAD吊顶各个位置标高的理解,完全可以理解为SketchUp中顶面各个部位距地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