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防治及安全用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猪乙型脑炎

一、概念

猪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蚊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临诊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和产死胎,公猪发生睾丸炎,生长—肥育猪持续高热和新生仔猪脑炎。我国除新疆和西藏外,其他各省、市、地区均有流行;尤其是海南、台湾、广东和福建等省,常年有此病发生。其主要危害是导致怀孕母猪发生繁殖障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各个毒株在毒力和血凝特性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它们的抗原性都较强,自然感染或人工感染都能产生较高效价的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其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不强,易被消毒剂灭活。56℃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均可使其灭活。病毒对酸和胰酶敏感。猪易感,人、马、骡、驴、牛、羊、鹿、鸡、鸭和野鸟等也有易感性,其中以幼龄动物最易感。

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许多动物和人感染后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国内很多地区猪、马、牛等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90%以上。猪感染后产生病毒血症时间较长,血中病毒含量较高,而且猪的饲养数量多,更新快,总是保持着大量新的易感猪群。媒介蚊虫嗜猪血,容易通过猪—蚊—猪的循环,扩大病毒的传播,所以猪是本病的主要增殖宿主或传染源。此外,鹭、蝙蝠、越冬蚊虫也可能是乙脑病毒的储存宿主。

本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传播。已知库蚊、伊蚊、按蚊属中的不少蚊种以及库蠓等均能传播本病,其中尤以三带喙库蚊为本病主要媒介。病毒在三带喙库蚊体内可迅速增至5万~10万倍。三带喙库蚊的地理分布与本病的流行区相一致,它的活动季节也与本病的流行期明显吻合。在热带地区,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而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80%的病例发生在7月、8月、9月三个月内。乙脑具有高度散发的特点,但局部地区的大流行也时有发生。

二、临诊特征与诊断

1.临诊症状

常突然发病,病猪精神沉郁,嗜眠喜卧,高热稽留,40~ 41℃,持续数天(图2-23);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渴喜饮,粪便干硬呈球形,表面附有白色黏液,尿深黄色。个别猪兴奋,乱撞及后肢轻度麻痹,或见后肢关节肿胀而跛行。幼龄猪偶尔有神经症状,成年猪及怀孕母猪症状不明显。

图2-23 病猪高热、嗜眠喜卧

公猪常一侧性睾丸肿胀,或两侧睾丸肿胀程度不等。肿胀大小比正常大小大0.5~1倍,肿胀大多数在2~3天后消失,逐渐恢复正常。偶尔可见个别公猪的睾丸缩小、变硬,丧失生产精子的能力。

个别妊娠母猪会发生突然流产,之后症状很快减轻,体温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多数母猪分娩时,产出数量、大小不等及肢、蹄或头部畸形的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

2.病理变化

脑和脊髓充血、出血、水肿或脑液化。睾丸充血、出血和坏死。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黏膜上覆有黏稠的分泌物。胎盘呈炎性浸润,流产或早产的胎儿常见脑水肿、皮下水肿,有血性浸润,胸腔积液,腹水增多。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猪布鲁菌病、细小病毒感染以及伪狂犬病相鉴别。确诊需要实验室血清学诊断。

适用于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诊断的血清学方法有乳胶凝集试验(LAT)、补体结合试验(CF)、血凝抑制试验(HI)、中和试验(SN)、斑点免疫渗滤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放射免疫测定、免疫电镜技术等。

其中补体结合试验,因为补体结合抗体出现较晚,大多于发病后2周左右才呈现阳性反应,因此常常用作回顾性诊断。血凝抑制试验最常用,但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血凝素十分脆弱,易失活,而且其发生红细胞凝集的pH值范围较小,被检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素处理也较费时费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很适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乳胶凝集试验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微量、快速、稳定、简易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基层及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新型SPA(特异性抗体致敏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的特点,适合于乙脑的临诊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三、预防与控制

1.防制

消灭蚊虫是控制乙脑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目前灭蚊技术尚不完善,而免疫接种是一项有效的措施。目前猪用乙脑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两种。

(1)鼠脑灭活疫苗 该苗在猪乙脑防治中发挥了不少作用,但其含有较多的脑组织成分,接种后易发生严重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同时有注射剂量大、注射次数多、效果不稳定及免疫力持续时间短等缺点。

(2)乙脑减毒疫苗 动物试验及临诊应用效果良好。可在本病流行地区蚊子开始活动的前1个月,对4月龄至2岁的公猪、母猪注射疫苗免疫,半年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年注射1次。

2.公共卫生

带毒猪是人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常在猪乙型脑炎流行高峰过后1个月,便出现人乙型脑炎的发病高峰。患者大多数为儿童,从隐性到急性致死性脑炎都有,潜伏期多为7~14天。多突然发病,常见发热、头疼、昏迷、嗜睡、烦躁、呕吐以及惊厥等。预防人类乙型脑炎主要靠免疫接种,我国对本病实行计划免疫。

四、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1.西药治疗

暂无特效药可以治疗猪乙型脑炎,因此目前主要是抗感染防止继发感染与对症治疗。

(1)抗感染 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进行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

(2)冷敷消炎 公猪睾丸发炎的可以进行冷敷,并以磺胺嘧啶注射液进行消炎处理,从而控制炎症。

(3)脱水疗法 神经症状伴有脑水肿或脑瘫等时,可采取脱水疗法进行治疗。甘露醇注射液或山梨醇注射液100~250毫升,静脉注射。

2.中药治疗

(1)石膏板蓝煎 生石膏、板蓝根各120克,大青叶60克,生地、连翘、紫草各30克,黄芩20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续3天以上。

(2)石膏元明煎 生石膏160克,元明粉125克,板蓝根、大青叶各62克,滑石31克,天竺黄25克,青黛20克,朱砂6克(另包)。除朱砂外,水煎2次,候温加朱砂胃管灌服。高热不退者,加知母、生甘草,重用石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重用元明粉;津液不足者,加玄参、生地、麦冬。轻者用元明粉、滑石;高热昏迷者,重用天竺黄、青黛;抽搐不止者,加全蝎、蜈蚣;病后体虚者,加黄芪、当归、党参、白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