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果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番茄、樱桃番茄立枯病和丝核菌茎基腐病

症状 立枯病是苗期病害,茎基腐病是番茄、樱桃番茄成株期病害,病原菌都是立枯丝核菌。立枯病,番茄、樱桃番茄幼苗的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变,病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扩大至围绕茎一周后,病部收缩干枯,植株死亡。病部有不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即病原菌的菌丝。

茎基腐病为害番茄、樱桃番茄大苗或植株定植后不久发病。初发病时在植株地表上下的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变,后绕茎基部扩展,病部皮层腐烂,造成植株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严重的病部环绕茎基部一周后,引起整株萎蔫枯死。湿度大时茎基病部表面现浅褐色蛛丝状霉或出现灰褐色、大小不一的小菌核。

樱桃番茄立枯病茎基部变褐缢缩

番茄丝核菌茎基腐病(左)和病茎上的菌丝(右)

番茄立枯丝核菌菌丝分枝处缢缩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无性型丝核菌属;有性阶段为瓜王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立枯丝核菌引起番茄等茄果类、瓜类立枯病为多核型。有性型担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长椭圆形,顶生2~4个小梗,每小梗上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或圆形,大小(6.0~9.0)μm×(5.0~7.0)μm。此菌腐生性强,生长适温17~28℃,当温度低于12℃或高于30℃时生长受到抑制,最适生长pH值6~7,这时苗核形成时间最短。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立枯丝核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该菌不产生孢子,可以菌丝或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侵染,在田间通过雨水、灌溉水及农具传播。该菌在13~42℃范围内均可侵染发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4℃。该菌喜湿耐旱,温度高、湿度大时幼苗徒长易发病,育苗期间温度忽高忽低,光照弱,通风不良,幼苗生长衰弱易发病。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防治方法 加强定植后管理,注意提高地温,科学放风。发病初期喷淋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或2.1%丁子·香芹酚水剂300倍液,每平方米施药液2~3L,视病情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次。番茄、樱桃番茄茎基腐病还可用40%拌种双粉剂800倍液喷雾茎基部,也可用2.1%丁子·香芹酚水剂200倍液涂抹,还可用拌种双药土。药土配方:每平方米表土施40%拌种双粉剂9g,充分混匀后在病株基部覆堆,把病部埋上,促其在病斑上方长出不定根,可延缓寿命,争取产量。也可在发病后用23%络氨铜水剂600倍液混加68%精甲霜·锰锌500倍液喷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