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知识
一、羊的生物学特性
(1)合群性强 羊的群居行为较强,尤其绵羊群居性更强,很容易建立起群体结构。羊主要通过视、听、嗅、触等感官活动来传递和接受各种信息,以保持和调整群体成员之间的活动,头羊和群体内的优胜序列有助于维系此结构。不同绵羊品种群居行为的强弱有别。一般而言,粗毛肉羊品种最强,肉毛兼用品种次之。由于羊的群居行为强,羊群间距离近时,有少数羊混了群,其他羊亦随之而来,容易混群。另外,少数羊受了惊,其他羊亦跟上狂奔,引起“炸群”,因此,在管理上应避免混群和“炸群”。
(2)性情特点 绵羊性情温驯,反应迟钝,胆小易受惊吓,是最胆小的家畜,可以从暗处到明处,而不愿从明处到暗处。遇有物体折光、反光或闪光,如药浴池和水坑的水面、门窗栅条的折射光线、板缝和洞眼的透光等,常表现畏惧不前。此时,指挥带头羊先入或关进几只羊,能带动全群移动。山羊的性情比绵羊活泼,行动敏捷,喜欢登高,善于跳跃。在羊栏内,小羊喜欢跳到墙头上,甚至跑到屋顶上活动。机警灵敏,大胆顽强,记忆力强,易于训练成特殊用途的羊。
(3)食性广 绵羊的颜面细长,嘴尖,唇薄齿利,上唇中央有一中央纵沟,运动灵活,下颚门齿向外有一定的倾斜度,故能啃食接触地面的短草,利用许多其他家畜不能利用的饲草饲料。羊利用饲草饲料广泛,如多种牧草、灌木、农副产品以及禾谷类籽实等均能利用。山羊嘴较窄、牙齿锋利,嘴唇薄而灵活,比绵羊利用饲料的范围更广泛。
(4)喜干怕湿热 羊汗腺不发达,散热机能差,在炎热天气应避免湿热对羊体的影响,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养羊的圈舍和休息场,皆以高燥为宜。如久居泥泞潮湿之地,则羊只易患寄生虫病和腐蹄病,甚至毛质降低,脱毛加重。不同的绵羊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如细毛羊喜欢温暖、干旱、半干旱的气候,而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则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较小的气候,但长毛肉用种的罗姆尼羊,较能耐湿热气候和适应沼泽地区,对腐蹄病有较强的抗力。
我国北方很多地区相对湿度平均在40%~60%(仅冬、春两季有时可高达75%),故适于养绵羊,特别是养细毛羊;而在南方的高湿高热地区,则较适于养肉用羊。相比而言,山羊较绵羊耐湿,在南方的高湿高热地区,则较适于养山羊。在南方地区,除应将羊舍尽可能建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排水通畅的地方外,还应在羊圈内修建羊床或将羊舍建成带漏缝地面的楼圈。
(5)爱清洁 羊具有爱清洁的习性,喜吃干净的饲料,饮清凉卫生的水。草料、饮水一经污染或有异味,就不愿采食、饮用。因此,在舍内饲养时,应少喂勤添,以免造成草料浪费。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草、饲料清洁卫生,饲槽要勤扫,饮水要勤换。
(6)嗅觉灵敏 羊的嗅觉比视觉和听觉灵敏,这与其发达的腺体有关,它可以靠嗅觉识别羔羊、辨别植物气味及饮水的清洁度。
(7)适应性强
① 耐粗饲 绵羊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能力,能依靠粗劣的秸秆、树叶维持生活。与绵羊相比,山羊更能耐粗饲,除能采食各种杂草外,还能啃食一定数量的草根树皮,比绵羊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要高出3.7%。
② 耐热性 绵羊汗腺不发达,蒸发散热主要靠喘气,其耐热性较差。当夏季中午炎热时,常有停食、喘气和“扎窝子”等表现。“扎窝子”即羊将头部扎在另一只羊的腹下取凉,互相扎在一起,越扎越热,越热越扎挤在一起,很容易伤羊。所以,夏季应设置防暑措施,防止扎窝子,要使羊休息乘凉,羊场要有遮阳设备,可栽树或搭遮阳棚。而山羊从不参与扎窝,照常东游西串,气温37.8℃时仍能继续采食。
③ 耐寒性 绵羊由于有厚密的被毛和较多的皮下脂肪,以减少体热散发,故其耐热性高于山羊;细毛羊及其杂种,被毛虽厚,但皮板较薄,故其耐寒能力不如粗毛羊。
④ 抗病力强 一般来说,山羊的抗病力比绵羊强。体况良好的羊只对疾病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病情较轻一般不表现症状,有的甚至临死前还能勉强吃草料。山羊的抗病能力强于绵羊,感染内寄生虫和腐蹄病的也较少。粗毛羊的抗病能力,又较细毛羊及其杂种强。因此,舍饲管理必须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发现病羊。如果等到羊只已停止采食或反刍时再进行治疗,疗效往往不佳,会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