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图案设计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丛书序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以后,由技术进步带来设计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功能与审美之间关系的变化,是近代艺术与设计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变革因素。由此引发了多次与艺术和设计有关的改革运动,也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创造力的重新审视。从19世纪末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s & Crafts Movement)所倡导的设计改革,直至今日对设计观念的讨论,包括当今信息时代在设计领域中的各种变化,几乎都与技术进步与观念的改变有关。这个领域内的各种变化:从设计对象、设计类型、空间形态、功能定位、材料选择、制造技术,到当今各种信息化的交互界面、设计手段、表达方式等,都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观念改变的基础之上。

原本在这一过程中几乎被排斥在外的中国,在上个世纪末,终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了西方世界几乎徘徊了一百多年的过程,迅速融合到了这一行列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在几年之前出现的,这就是在国家对学科门类的调整中,以艺术学由一级学科上升为学科门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学科调整,其中艺术设计学科由原来的美术学二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调整为与“美术”并列的一级学科。2011年3月教 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首次将设计学由原来的二级学科目录列为一级学科目录。这种 由观念改变到体制改变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面对这样的改变,关键是我们的设计教 育是否能为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提供合格的人才。

时至今日,设计的定义已经不再是仅用“艺术”与“功能”或“技术”的关系即能简单概括了。包括对人的行为、心理的研究;时尚和审美观念的了解;设计对象与类型的改变;对功能与形式新的认识;技术与 材料的更新,以及信息化时代不可避免的设计方法与表达手段的更新等,一系列的变化无不在观念和技术上 彻底影响着设计的内容和方式。

在设计教育领域,最直接反映这种变化过程的,莫过于教材的更新和内容的拓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设计教育几乎都奉行着一种“统一”的规范,材料的编纂也是按照专业来限定的,虽然从专业的角度上有利于保证教学的专业深度,但同时也在无形中限制了专业之间的融 合和拓展。而这种专业界限之间的“模糊”与“融合”正是当今设计领域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中国经济的 高速发展及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对中国的设计教育的进步形成了一种“倒逼”的势态,经济大国的地位构成 了对设计人材的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设计教学能否跟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的更 新与拓展。

本丛书的编纂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之下。与以往的设计专业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往教材的着眼点大多基于某一专业的限制范围,而忽略各不同专业之间课程的共同性特点;注重对某一特定专业的需求,而忽略了不同专业之间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可能性,因而造成应用面狭窄,教材类型单一,教学针对性差的状 况。本丛书特别注重设计学科不同专业方向在基础课程教学上的共性特点,同时更兼顾到不同专业方向之间 的融合,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合理衔接,从而形成开放性的教材体系。在每本书内容的 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各专业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并兼顾到社会的需求。本丛书开放的系列涵盖不同专业基础 教学的课程,并注意提供有特色和创意的新课程,以求打破原来设计教育领域内僵化的专业界限;同时注重 于对传统艺术与工艺的重新发掘,为当代设计开启回溯传统经典的门户。

本丛书以课程教学过程为主导,以文字论述该课程的完整内容,同时突出课程的知识重点及专业的系统性,并在编排上辅以大量的示范图例、实际案例、参考图表及最新优秀作品鉴赏等内容。同时在编纂上还注重使受教育者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采用便于自主学习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梯度,能够适应大多数高校 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还能够满足教学参考资料的需求。同时也期望对众多的从业设计人员、初学者及设计 爱好者有启发和参考作用。

本丛书系列的编纂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和各位工作人员的倾力相助。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中国设计教育铺就坚实的基础,并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准。

设计,是造物的灵魂;亦是文明的物化。在中国文化伴随着中国经济而再次成为世界文化贡献者的进程中,如何构建起既符合现代生活需求,亦契合以人为本人文思想的设计教育体系,是设计专业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课题。

朱 淳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