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新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国内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现状

中国生活垃圾大多采用自然形成的混合收运和混合处置模式。十多年以来,通过借鉴国外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的经验,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垃圾源头分类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回收可再生资源,并减少垃圾总量。为此许多一、二线城市开展了垃圾源头分类推广工作,其中广州市率先立法并建立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制度。

国内垃圾分类通常是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种。前两种垃圾分别走向危险废物处置和资源回收;而后两种垃圾则走向城市垃圾终端处置,其中厨余垃圾也称为湿垃圾,其他垃圾也称为干垃圾。干、湿垃圾是本书研讨的主要对象。

多年来中国垃圾源头分类之路步履艰难!收运体系过于复杂,投入巨大,不仅要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干、湿垃圾两套收运体系,还要投入大量的专业和志愿工作者持续进行宣传和监督工作。实际上由于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国民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也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导致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难收实效,无法持续,加之配套的终端处置设施也没有落实到位,以致出现了“前端干湿分类,后端混合运输和处置”的尴尬局面!

从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角度来看,中国通常采用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电等工艺路线。其中卫生填埋由于消耗土地资源、污染周边环境,正在逐步减少处置规模;堆肥则由于农用领域对肥料应用的风险担忧而难以为继;焚烧发电技术正在成为目前垃圾处置的主流技术,但同时由于公众对于二噁英的恐惧心理导致“邻避效应”凸现,严重影响了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进展。无论对于混合生活垃圾,还是对于干湿分类的生活垃圾,上述处置技术都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如混合生活垃圾处置效率低下、二次污染风险较大、公众的质疑和担心导致项目选址困难等。毫无疑问,针对干、湿垃圾的各自特点选择相应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已成为社会和行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收运和处置看似是最佳模式,但实际实施中干、湿垃圾分类收集难度巨大!毋庸置疑,垃圾分类是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终端处置,那么源头分类和终端分类哪一个效果更好呢?到底有没有理想的垃圾终端干湿分类技术呢?有没有适合中国干、湿垃圾特点的终端处置技术呢?本书将推出一种创新的生活垃圾终端干湿分离及配套的终端处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