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崔述生推拿手法图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基本手法

一、弹拨法

弹,是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提捏肌肉或肌腱再迅速放开使其弹回的一种手法(图1-1);拨,是以指端置于肌肉、肌腱等组织一侧,做与其走行垂直方向的滑动。两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应用,亦多与揉法综合使用。这里所说的弹拨法是以拨法为主。该手法作用于肌肉肌腱,可缓解痉挛,放松肌肉;作用于神经干,可治疗肢体麻木或疼痛。操作时力量应由轻渐重,动作要有柔和感和弹性感,操作数次即可。

图1-1 弹法

【要求】操作时,应先吸定在治疗部位的相应层次上,而后弹拨拨动时应垂直于肌腱、肌腹,以上肢带动着力部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不动,以防术者伤及自身关节,亦可防止指甲抠伤患者皮肤。术者需随施术部位改变体位,巧妙借助身体的力量。

(1)拇指拨法 以拇指罗纹面按于施治部位,沉肩坠肘,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往返弹拨。也可以两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图1-2)。

图1-2 拇指拨法

(2)叠指拨法 术者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拇指置于该拇指之上,以上臂带动拇指,以拇指着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推动(图1-3)。

图1-3 叠指拨法

(3)肘拨法 肩关节下垂,肘关节屈曲90°左右,以尺骨鹰嘴着力于治疗部位,肩关节环转,垂直于肌腹做上下、左右的点揉弹拨,拨中带点,拨中带揉,拨中带压,随拨随点随揉,刚中带柔,既深透又柔和(图1-4)。

图1-4 肘拨法

(4)四指拨法 以一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指腹按于施治部位,虎口及拇指自然吸附在患者皮肤上起辅助稳定作用,沉肩坠肘,以上肢带动四指,垂直于肌腱、肌腹往返弹拨(图1-5)。此手法为拇指拨法的替代,可交替使用,以防疲劳。

图1-5 四指拨法

【主要施术部位】 肘拨法多用于臀部、腰部肌肉丰厚部位;四指拨法多用于颈肩部;拇指拨法多用于颈肩四肢;叠指拨法多用于腰背。

【注意事项】应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拨动,力量刚柔相接,切忌长时间拨动患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操作熟练者亦可在治疗时加以手臂振颤的方法,使力量更好地渗透入里。

二、

㨰法是用手背或肘吸附在体表一定部位做连续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此手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

【要求】操作时,着力部位吸附在病变位置,上肢放松、活动灵活,滚动往返均匀、交替、持续不断、深透渗透。

(1)立㨰法 用小指、中指、无名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做均匀地来回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在治疗部位上。该手法力量较大,多用于肌肉丰满之处及体格强壮者(图1-6)。

图1-6 立㨰法

(2)侧㨰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掌指关节略屈曲,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靠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在治疗部位上。该手法力量较柔和,多用于关节隆突处和机体薄弱者(图1-7、图1-8)。

图1-7 侧㨰法(一)

图1-8 侧㨰法(二)

(3)前臂㨰法 以前臂近肘关节1/2处尺侧缘着力于治疗部位,手指放松微弯曲呈爪状,肘关节呈90°屈曲,肩关节自然下垂,通过手、前臂的内外旋转和上臂环转、摆动,使前臂环转滚动,着力于治疗部位(图1-9~图1-13)。

图1-9 前臂㨰法(一)

图1-10 前臂㨰法(二)

图1-11 前臂㨰法(三)

图1-12 前臂㨰法(四)

图1-13 前臂㨰法(五)

【主要施术部位】肩、腰、背及四肢肌肉丰厚处。

【注意事项】应注意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要协调一致,沉肩,着力部位吸附在治疗部位上,紧贴皮肤,切忌来回摩擦而造成皮肤损伤。注重治疗体位,巧妙借助术者上身的重力;施术时术者要自身放松,逐渐加力,不可突施暴力、蛮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或胸腰椎骨折。

三、振颤法

振颤法是以指、掌(也可双掌叠加,掌心置于治疗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做连续、快速颤动,可为上下颤动,也可为左右颤动。或以中指置于治疗部位,拇指按于中指末端的掌侧,食指按于中指末端的背侧,形成合力,中指伸直,做连续、快速的上下颤动,该手法也称作“指针法”。

【要求】着力部位应紧贴皮肤,频率要快,每分钟大约施振250次以上,力量要深透、渗透,不可只留于肌表;术者身体不抖,只在肩、臂、手部有震动感;做“指针法”时,中指要吸定,点刺而皮肤不破、不肿(图1-14、图1-15)。

图1-14 指针法

图1-15 振腹

【主要施术部位】多用于神阙、气海、下脘、中脘、上脘等腹部穴位,也用于头部百会、风池、翳风,偶用于腰骶部八髎。

【注意事项】术者手不可离开治疗部位,也不可用力点压治疗部位,而是将力随振动逐渐渗透下去,应注意体会手下感觉。施术时术者应保持自然呼吸,双脚平开,脚掌抓地,舌抵上腭,全神贯注,以意领气,运气至手,通过手的振颤传达到治疗部位深层,振颤频率应在每分钟250次以上。练习时可先在书、玻璃、门上练习,这样易于体会手下的力道,再换作枕头、被子,增大手下感觉的难度,最后可在悬挂的纸上练习,让纸与手达到共振的效果。

四、点穴法

点穴法是以手指着力于某一穴位逐渐用力下压的一种以指代针的手法,有通经活络、通行脏腑、调理气机的作用。此法方便易行,刺激既有力又柔和,力量强弱易控制,全身各经络穴位都可应用(图1-16、图1-17)。

图1-16 点哑门

图1-17 点背俞穴

【要求】操作时指端在穴位处放稳后缓慢加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

【注意事项】点穴时手指保持一定姿势,避免在点的过程中出现手指过伸或过屈,造成损伤。

五、推法

用指、掌、肘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做前后、上下、左右的直线或弧线推进,称为推法。具有疏经通络、消瘀散结、活血解痉的作用。

【要求】手法用力稳,推进速度慢,保持适当压力吸附于患处,紧贴皮肤,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操作时应参考经络走行及血液运行方向。

(1)罗纹面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图1-18)。

图1-18 罗纹面一指禅推法

(2)掌根推法 以一掌掌根大小鱼际处吸定于治疗部位,手指伸直,肩部放松,坠肘,手背伸位,随肘关节屈伸运动做单方向的沉缓推进,深透渗透。两手可交替进行(图1-19)。

图1-19 掌根推法

(3)拇指推法 以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其余四指分开助力,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动(图1-20)。

图1-20 拇指推法

(4)肘推法 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图1-21)。

图1-21 肘推法

(5)分推法与合推法 以两手同时操作,自肢体中轴线向两侧推动,称分推法(图1-22)。自肢体两侧向中轴线推动称为合推法,儿科手法中常用。

图1-22 分推法

【主要施术部位】胸腹、四肢、腰背部、头部。

【注意事项】在应用本法时,作用层次深透,紧推慢移,不可摩伤皮肤;上肢各关节协同,将力传于治疗部位。

六、拿法

拿法是以拇指与其他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屈伸运动产生的力,捏拿某一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手法。即捏而提起称之拿。具有疏通经络、解痉止痛、松解软组织粘连、解除疲劳的作用。

【要求】操作时腕部要放松,掌虚指实,指间关节伸直保持不动,以指腹面着力,提拿方向应与肌腹垂直,在拿起肌肉组织后应稍待片刻再松手复原,力量要轻重适宜,用力由轻到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以局部发胀、微痛或放松后感觉舒适为度,提拿揉捏动作应连绵不断,可来回进退,以5~10次为宜。

(1)二指拿法 以拇指与食指罗纹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提起肌肤,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图1-23)。

图1-23 二指拿法

(2)三指拿法 以拇指与食指、中指罗纹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提起肌肤,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图1-24)。

图1-24 三指拿法

(3)五指拿法 以拇指与其余四指罗纹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提起肌肤,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图1-25)。

图1-25 五指拿法

(4)八字拿法 双手同时做对掌拿法,虎口相对呈八字,施力时两手对合发力,提拿治疗部位,主要用于颈肩部(图1-26)。

图1-26 八字拿法

【主要施术部位】颈、肩、四肢。

【注意事项】拿法刺激性较强,故提拿时手指应伸直,以平坦的指面着力于肌肤,类似夹子的动作。指间关节应伸直不动,不可屈曲,以尖锐的指端着力,形成钳子样的动作,以免患者感觉不舒适。

七、按压法

按压法是用手掌、肘尖等部位着力于患部,逐渐用力下压的一种手法。具有疏通筋脉、缓解痉挛、调整小关节紊乱的作用。

【要求】按压方向要垂直,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到组织深部。

(1)掌按法 腕关节背屈,以掌根或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垂直向下按压(图1-27)。可用单掌,也可用双掌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图1-27 掌按法

(2)肘按法 术者屈肘,用肘尖部按压,并可配合局部的揉动或弹拨(图1-28)。本法刺激性较大,多用于软组织丰满、病位深在之处,如腰臀部。

图1-28 肘按法

(3)拇指按法 拇指伸直,以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助力,垂直向下按压(图1-29)。

图1-29 拇指按法

(4)背部按法 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术者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图1-30)。

图1-30 背部按法

(5)交叉分压法 (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的左侧,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离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右手之力大于左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图1-31)。

图1-31 交叉分压法

【注意事项】施用本法时,要根据治疗部位,选择着力部位。作用于背部时,不可在吸气、吸气末和呼气过程中按压背部,以免造成损伤。

八、揉捻法

用大鱼际、掌根或指面于一定部位或某一穴位上,做轻柔和缓的环旋运动,称为揉捻法。《保赤推拿法》说:“揉者,医以指按几经穴,不离其处而环转之也。”《厘正按摩要术》称:“揉法以手宛转回环,宜轻宜缓,绕于其上也,是从摩法生出者。”其作用力可达皮下组织,也可深达肌层。具有解痉镇痛、消除疲劳的作用,作用于腹部有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要求】操作时,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指或掌应紧贴皮肤不移,使皮下组织随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有节律。施术时各关节要放松自如,以肩肘带动手腕。

(1)拇指揉法 以拇指指腹着力于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此法作用面小,力量较深而稳重(图1-32)。

图1-32 拇指揉法

(2)掌根揉法 腕关节略背屈,五指放松,以掌根部为着力点,肘关节微弯曲在160°左右,肩关节自然下垂,腕关节放松,通过肩关节、腕关节的环转运动产生的力作用于治疗部位(图1-33)。此法着力面大,刺激和缓舒适。

图1-33 掌根揉法

(3)掌揉法 与掌根揉法类似,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图1-34)。

图1-34 掌揉法

(4)鱼际揉法 与掌根揉法类似,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图1-35)。

图1-35 鱼际揉法

(5)四指点揉法 以四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四指并拢微弯曲,紧贴皮肤,拇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或自然放松,通过上臂的环转摆动和腕关节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图1-36)。与四指拨法常配合使用。常用于颈椎两侧肌肉群。

图1-36 四指点揉法

【主要施术部位】腰部、胸腹、四肢、头面。

【注意事项】在应用本法时指间关节、腕关节放松柔和,且不可抠、掐治疗部位;要注意着力部位应吸附在治疗部位上,且环旋揉动的幅度应适中,如果幅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放松效果。作用于腰背、四肢等处时应使力量达到肌肉层;作用于腹部时力量应达胃肠;作用于穴位时应有酸麻、胀痛感觉,实际应用中通常配合按压、振颤等复合手法。

九、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附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做环形而有节奏的抚摩的一种手法。此手法轻柔,作用力温和而浅在,仅达皮肤及皮下。具有宽胸理气、疏肝和中、消积导滞、活血散瘀、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要求】手法操作时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上肢及腕掌放松,指掌自然轻放于治疗部位,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缓和协调的环旋抚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可,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图1-37)。

图1-37 摩法

【主要施术部位】头面、胸腹。

十、散法

散法是以掌根部着力于体表,腕部做快速的左右摆动推进动作,称为散法。具有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痉止痛的作用,常与推法同用。

【要求】操作时注意掌根部应紧贴治疗部位,并施加一定压力于皮下组织,避免在表皮上搓擦。速度由慢渐快向前推进,反复数遍(图1-38)。

图1-38 散法

【注】扫散法:术者手指屈曲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做前后方向的快速滑动。本法可调理头部经络,常用于治疗头痛。主要施术于头部经络(图1-39)。

图1-39 扫散法

【要求】力量宜轻不宜重。作用层次浅在皮下。施术后患者有轻松、舒畅的感觉。

【注意事项】操作时做前后方向的快速滑动。

十一、摇法

摇法是术者以缓和回旋的力,使患者病变关节做环转摇动的一种手法。具有舒筋活血、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度等作用。

【要求】操作时,根据不同关节选择对应的手法。施力稳妥缓和,由小到大,逐渐增强,速度不宜过快,根据被摇关节的生理、病理活动范围适可而止,可超过关节病理限制位,但一般不超过其生理限制,以患者能承受以及术者经验为准。常与拔伸法综合使用。各部位摇法在后文分述(图1-40~ 图1-42)。

图1-40 摇法(一)

图1-41 摇法(二)

图1-42 摇法(三)

【主要施术部位】颈项、肩、肘、腕、指、腰、膝、髋、踝。

【注意事项】颈部摇法,宜慢不宜快,幅度不宜过大,应嘱患者睁开两眼以免头晕。骨折后遗症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者,慎用摇法,以防骨折。

十二、抖法

抖法是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使患肢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四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粘连或功能障碍。

【要求】操作时术者握住患肢末端,用腕力使患肢随着抖动,用力均匀有力而持续,节奏由慢渐快,抖动幅度要小,并配合拔伸的力量,使抖动的力量能达到近端关节。

(1)肩抖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患侧,手握患肢腕掌部,抬起患肢于肩外展70°~80°,先牵引,在始终保持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快速的上下抖动,使振动由腕部逐渐传达到肩部,并使肩关节抖动的幅度最大。在抖动过程中,可以瞬间加大抖动幅度3~5次,但只加大抖动的幅度,不加大牵引力(图1-43)。

图1-43 肩抖法

(2)髋抖法 患者取健侧卧位,术者站于足侧,握其踝部,将患肢抬高离床面约30厘米,先牵引,在始终保持牵引的情况下,然后做连续、上下、快速的抖动,力量较上肢为大,频率稍慢(图1-44)。

图1-44 髋抖法

(3)腰部抖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或患者双手拉住床沿,术者双手托住患者两个踝关节,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或患者相对用力,牵引患者腰部,患者下肢与床面的角度不要太大,待患者腰部放松后,术者双手位置不变,身体先向前倾,然后身体后仰,瞬间用力,上下抖动,使患者腰部上下抖动的幅度最大(图1-45、图1-46)。

图1-45 腰部抖法(一)

图1-46 腰部抖法(二)

十三、归挤法

归挤即归合相挤之意,是以双手掌或双侧拇、食指施力于患处,对称用力向中间挤合的一种手法。具有消散筋结、舒筋止痛的作用(图1-47)。

图1-47 归挤法

【要求】术者在做归挤手法的同时,双手掌或双侧拇食指应施力上提,并有沿肢体表面滑动逐渐合拢之势。

【主要施术部位】颈、肩。

【注意事项】两手发力协调一致,松紧适宜,使患者有放松舒适感,多用于治疗结束时。

十四、捏法

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将患者皮肤及少量皮下组织捏起,称捏法。用于小儿脊柱两侧称为捏脊。捏脊不仅可用于儿童,而且也可用于成人,可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又可提高人体抵抗力,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目的在于加大刺激量。除捏督脉以外,还可捏两侧足太阳膀胱经。

【要求】应沿同向直线捏,动作柔和协调,捏三下提一下,一般捏3~5遍,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对儿童施用本法时,手法宜轻快连贯。

(1)三指捏法 患者俯卧,术者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桡侧偏峰横抵脊柱两侧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以三指捏拿肌肤,随捏随提,两手交替前进(图1-48)。

图1-48 三指捏法

(2)二指捏法 患者俯卧,术者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屈曲,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脊柱两侧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随捏随提,两手交替向前推进,自龟尾捏至大椎处(图1-49)。

图1-49 二指捏法

【主要施术部位】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注意事项】捏拿要稳,左右手要协调一致,松紧要适宜,避免肌肤从指间滑脱。应沿直线捏,不可歪斜。根据患者病证虚实,调整手法力度,轻快柔和为补,捏拿提拉刺激为泻。

十五、击打法

击打法是指以拳、指或掌背击打患处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舒散筋骨、解痉镇痛、消除疲劳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筋肉疼痛、痉挛拘紧或用于强手法的后续治疗。

【要求】本手法属刚劲“手法”,刺激性较大,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交替进行,随起随落,轻松自然,使手法刚中有柔,避免生敲硬打。

(1)掌击法 五指伸直微屈,腕关节背伸,以手掌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图1-50)。

图1-50 掌击法

(2)侧击法 以双手尺侧部节律性交替击打施术部位(图1-51)。

图1-51 侧击法

(3)指尖击法 两手五指微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着力,腕关节放松,通过肘关节的屈伸带动腕关节自由摆动,使指尖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部(图1-52)。

图1-52 指尖击法

掌击法、侧击法可通过振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指尖击法可开窍醒脑,改善头皮血液循环。

【主要施术部位】掌击法用于腰骶部、下肢,侧击法用于颈肩部、四肢,指尖击法用于头部。

【注意事项】操作时应有一定节律,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此手法多在治疗结束时使用。

十六、搓法

搓法以双手掌夹住肢体施术部位,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图1-53)。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的作用。治疗软组织损伤、肌肉拘紧痹痛,施用强手法后也可应用。

图1-53 搓法

【要求】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从深层至浅层,多用于治疗结束时。

【主要施术部位】主要用于上肢。

【注意事项】用力要沉稳,移动的速度要慢。

十七、拍法

拍法是以手掌随腕关节、肘关节的自由摆动轻快地拍打患部的手法(图1-54)。有舒松筋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肩背酸痛、腰痛、痛经、腿脚酸痛,背部拍打还可祛痰止咳。

图1-54 拍法

【要求】五指并拢微微弯曲,腕关节放松,以前臂的摆动带动腕关节的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实掌拍打体表,力度要刚柔适中,落腕时要加以小幅度尺偏的扫散动作,以加大实掌的力的传导。

【主要施术部位】肩部、背部、腰骶部,也可沿大腿两侧胆经从上向下拍打。

【注意事项】崔教授临床应用拍法为实掌,与一般书籍中记载的虚掌拍法不同,认为实掌更有利于力的传导,且有助于腕关节的放松;手法熟练后,落腕时要加以小幅度尺偏的扫散动作,放松效果更佳;力度以患者不觉疼痛为好,要有节奏地拍打。

十八、擦法

擦法是以上臂带动手掌在患处行上下或左右往返快速摩擦运动的手法,可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多用于治疗寒性疾病,产生的热量透达深层组织,称为“透热”。本法多用作结束手法。

【要求】操作时应沿直线往返操作,不可歪斜。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要适中。动作要连续,速度要均匀且快。

(1)掌擦法 以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臂做主动运动,带动手掌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快速摩擦运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产热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图1-55)。

图1-55 掌擦法

(2)侧擦法 用手的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图1-56)。

图1-56 侧擦法

【注意事项】治疗部位应充分暴露,可涂适量润滑剂,如按摩乳、松节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