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居住区景观设计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需要设计师不断去发现问题,寻找设计依据、项目特点和针对性,它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设计未来整套方案的考量,属于设定设计概念和意向的阶段。通过全面研究和调查项目的特点和属性,与其他参与者——业主、潜在客户、不同类别的项目设计师、合作者及能够给予建设性意见的人的沟通,从历史案例中找寻适用同类项目的比较,设想新技术对规划的影响等,清楚地认识想要一个怎样的设计,从而才能确立一个准确、翔实、充满创意的项目设计计划。
2.1.1 地域特点分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看似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完成的个别设计,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其最终的创意实现离不开对于总体地域特点的分析和推敲,并作为设计前期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有关地域特点的内容非常多,就与创意概念相关的内容来讲,需要首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国家、地区的方针、政策及发展方向
关注地域的方针、政策及发展方向如政府决策、政府工作布局、政府的工作倡导及地域发展精神等,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和领会项目所在地的国家、地区的长期和短期发展方向和实现计划,能对设计工作做出指导并为项目创意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如据有关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不到0.13㎡,仅相当于一双鞋的面积;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人均公共绿地达到了2.96㎡,相当于一张床的面积;如今,上海的绿化率已经达到了38%以上,人均绿地面积12.51㎡,相当于一个房间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景观环境充分用足每一寸土地和空间种花植树,从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窗阳台绿化、檐口绿化、棚架绿化到高架悬挂绿化、高架桥柱绿化、天桥绿化、停车场绿化等,为设计师提供了创作载体(图2-2、图2-3)。当然,这些建设举措少不了政府的导向和支持。
图2-2、图2-3 公寓屋顶花园景观
城市化的建设引起负面的生态效应,使得人们必须在有限的居住空间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最大化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并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的建造正解决了这一需求
(2)了解设计标准和法律法规
了解设计标准和法律法规,能够帮助设计师检验设计创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政府结合行业特点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作为统一的指标,去约束和指导某个行业或某种产品,在此又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住宅设计规范》等就属于国家标准,指导全国的同类设计工作。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还会有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地方性法律法规从属于国家法律法规,又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和属性而有更细致深入的解释和规定。如《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就属于地方性法律法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属于行业标准。
(3)了解地域气候特征、地理风貌
居住区景观设计依附于不同地域在气候特征、地理风貌上的差异,这也是指导创意产生的条件,并要对其有统领性的把握。我国南北差异大,从气候上来说,北方寒冷,规划中要满足建筑物冬季防寒、保温、防冻和抵御寒风的要求,采用较为封闭的围合式布局;南方炎热,规划布局要有利于夏季主导风向的导入,讲求通风和散热,采用较为灵活的布局。从地势上来说,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地丘陵,北方的景观少有地势上的起伏,而南方地区会有很多山地建筑和景观布局,导致景观设计有着直观的差异(图2-4、图2-5)。
图2-4 苏州园林俯瞰图
南方的园林景观可见高低错落,蜿蜒曲折,植被茂密,叠石理水,花木种类众多,因气候的影响和植被的选用,四季皆有花不断
图2-5 西安建筑群景观俯瞰
北方建筑稳重、敦实,排布规则,景观布局相比较南方园林更为规整平直,不如江南曲折多变。再加之当地冬季寒冷,夏季风沙,水资源匮乏的影响,景观中植被种类较少,水池面积较小。然而特殊影响下造就的景观布局方式,比江南地区的景观更多出一分刚健之美
2.1.2 场地特点分析
场地是景观设计的载体和根本,充分认识场地特点可以帮助设计者准确定位和展开合理的创意构想,它是相较于地域范围而言更小的区域特点,涉及更为细化的标准和要求。合理的场地景观设计绝不受产权边界或行政边界的限制,而是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辅助和协同社会发展。
(1)场地的属性
从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开始梳理场地的性质,探讨被设计场地与周边城市环境的“骨、肉”协调关系。不同的用地性质会致使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同,进而影响景观设计的特点,这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场地的景观边界也会随周边的城市属性发生变化。
设计师可以通过地质调查图、道路图、各类规划报告以及网上收集到的有用资料来进行分析。如被设计场地是属于商业区、住宅区还是行政区;其所属用地在城市范围内归于什么等级;其周边的道路和交通发展是什么情况;其周边市政配套和公共设施的匹配情况等。做好环境预测和评价,才能在创意设计环节中预先考虑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关系,而不是孤立地进行设计,才能使场地景观设计和整个城市景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步调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图2-6)。
图2-6 城市河道两边的带状景观
依附于河道两岸而设计的景观,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也美化了城市环境
(2)场地分析
在进行创意构思阶段,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场地自身的特性,包括限制因素和开发潜力。
限制因素包括对场地中地形地貌的理解和场地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评估——一些引人注目的自然特征,如自然河道、地形高差、古树保留等;对场地及其环境的生态和小气候的分析;对场地中如何展现极佳景致和如何屏蔽欠佳景观位置的考量等,都是创意阶段可以利用且必须尊重的要素。可以通过读取图纸、现场实地测量、现场感受等方式来领会地形地貌的状况,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在观测中得到的补充信息,从而丰富对场地的认识。
场地的开发潜力着重体现在创意的实现和适度的表达。有时候,一些好的创意经过分析后并不一定适用于具体的场地和问题的解决,一味地生搬硬套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或在使用时产生诸多问题。正所谓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创意的产生必须经过分析,并运用场地的开发潜力作为检验的标准,其本质是一个逻辑思辨过程的推敲。
虽然这是一段辛苦、沉闷的工作,但对于先期的概念创意却不可忽视,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保证创意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
(3)场地与建筑分析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创意思考不可能脱离场地内的建筑而独立进行,因为正是建筑与场地之间的这种联系才赋予双方各自和共同的意义。创意在场地的总体布局、景观功能、景观的组合、景点的设置上都是根据建筑的功能位置、前后关系、高度、造型及风格、色彩比例等来进行协调和实现的。同时,场地中的各景观要素也会给建筑带来影响。如高大的植物会对建筑内部空间的采光和日照产生影响;公共场地位置过于接近低层的住户,外部居民活动所产生的声音就会影响楼内居民的生活;对于道路形式感的追求应以居民通行建筑内外方便为前提等。
2.1.3 文化习俗特点分析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设计方案通过讲述故事、传说、典故、风水、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假日传统等来统领设计创意。的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习俗也南北各异,设计师很乐意从文化习俗角度向公众解释自己的设计创意和意图,这比起解释那些抽象、深奥和复杂难懂的设计理论来说,出自于文化习俗方面的创意,更容易让人接受和产生共鸣(图2-7)。如我们经常在旅游时听导游把一个个景点说成动物、故事等,其目的就是增加娱乐色彩和加深记忆。
图2-7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Latelare土著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该项目收纳各方的意见,由景观设计师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给出意见,从而创造了一个有关文化的景观设计。融入有关土著的历史和文化的概念创意,特殊的植物和设计形态,这些都给这个场地增添了温和与细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文化习俗概念的运用不是着重在具体的设计实现和实施阶段,而是停留在创意概念阶段,把设计对象故事化、形象化,用比拟、模仿的手段让人随之产生丰富的联想,为设计增色添彩,这是一种辅助手段,切忌牵强附会和生搬硬套。
2.1.4 人的特点分析
设计师良好的设计创意最终是要为人所服务。其服务对象包括业主和使用者。业主有创意的参与权和主动性,其与设计师沟通后产生一个具有专业性的设计概念,任何设计师不可能脱离业主进行不切实际的空想,业主所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投资金额、风格意向和建设进度等,对设计创意产生具有指导作用。
使用者也就是在居住区中生活的人,他们对于设计创意具有享受权和参与的被动性。设计师必须考虑场地所在区域的人的特点,如对男女人口比例、老龄化程度、家庭属性、职业、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做出判断,以辅助创意概念的准确性。而使用者对于创意构思也只能接受并自行调整和适应。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在此承担了创意协调的角色,既要实现业主的利益,也要兼顾和保障使用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