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在全球的发展概况
公共艺术与景观构筑物在全球的发展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以及与城市发展的一致性;二是后现代文化思潮对其观念及创作语言的丰富,形式的变化当然常常源自观念的转变和拓展(图2-29);三是新兴科技对其表现形式的拓展和促进。总体呈现从更理性、宽广的发展趋势。
图2-29 《飞舞的球瓶》
这幅作品是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为荷兰埃茵霍温市庆祝千禧年设计的,作者在众多球瓶的相对位置上煞费苦心,最后营造出一个极富于动感又具均衡感的布局
图2-30 《我是什么》(Whatami)
由罗马建筑事务所stARTT设计并命名的当代艺术装置,由8个单独的小丘所组成的群岛建在一个可移动的草堆上
美国公共艺术与景观构筑物的发展与城市关系日益紧密,城市空间设计是艺术家和设计师要结合他们的作品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由于美国政府的重视,在法律和行政方面都制定了相关法案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管理与实施。1959年,费城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制定《百分比艺术法令》(Percent of Art Law)的城市。此法令规定,费城市府公共建筑必须有1%的经费预算供艺术品设置。《百分比艺术法令》的出现、独立于联邦政府的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及专事公共艺术项目的公共艺术委员会的设立,都志着美国公共艺术规划日益走向成熟。
图2-31、图2-32 意大利罗马艺术花园
20世纪70年代,欧洲也掀起了公共艺术发展高潮。迥异于传统以人物为主的城市雕塑而向现代主义时期以来的雕塑语言和公共艺术方向发展,特别是法国于70年代末提出“艺术在都市中”的城市建设主张,在巴黎拉·德芳斯(La Défense)新城区的建设中,大量地运用现代主义时期的各种样式的雕塑和公共艺术作品,对整个欧洲战后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出了新的价值标准;英国人在伦敦开辟出新区专门用于公共艺术的塑造,为古典的伦敦城注入新鲜血液。
图2-33 《柏林》
德国著名夫妻雕塑家马丁·玛钦斯基,(Martin Matschinsky,1923~2011)和碧姬·丹宁霍夫(Brigitte Denninghoff,1921~1987),采用抽象的不锈钢圆棒结构,表现其细腻的作品
图2-34 《新加坡之魂》(Singapore Soul)
加泰罗尼亚西班牙艺术家乔玛·帕兰萨(Jaume Plensa),2011,位于新加坡海洋金融中心。作品由汉语、英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字母构成
欧洲许多国家,公共艺术成为政府制定政策时不可或缺的关注对象。在法国,政府市政建设预算中必须留出1%用于公共艺术建设;在德国,相关政策只在联邦政府层面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奥地利,地方州的财政预算中也为公共艺术留出一席之地,比如下奥地利州就为此拨出1%的地方建设预算款。在荷兰,从19 世纪初至今,将艺术融入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政府的一贯政策。在英国,虽然没有相关方面的强制法规,但是据美国Ixia公司的报告称,2010~2011年度英格兰的公共艺术市场份额已经高达至少5600万英镑。然而,在经历了20年的蓬勃发展后,由于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公共及私人赞助资金大幅下滑,也使得其发展因此受到限制。
实际上,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已十分发达,科学的工作程序和框架以及对不同层级的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和管理,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它们结合城市环境和人文背景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各类景观小品进行规划,有效的整合和优化使城市文化发展和呈现有序、可持续的状态。一方面,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多余的开销与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的有效规划,为独特的作品找到最合适的展示平台,同时扩大和提高项目的影响力。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以城市整体空间发展为视角,结合当地艺术文化背景与需求,进行准确引导,并有效统筹设计与实施过程,确保城市文化形象能够按照既定的发展方向得以实现。
图2-35 《塞莱斯特》(Celeste)
瑞士艺术家卡罗尔·博夫(Carol Bove,1971~),位于美国纽约高线公园,2013
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艺术表达方式由精英主义转向通俗化语言形式,从而追求一种更有效的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公共艺术与景观构筑物逐渐融入城市的空间并大规模发展,随着艺术审美标准发生变化,由原来对单一审美的追求逐步转变为文化观念的表达。设计师与艺术家一方面表现出对于新兴科技的探索,将声、光、动力等各种媒介运用于创作中,另一方面表现出对全球环境、生态资源及人类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在亚洲的日本,我们则可以通过公共艺术与景观构筑物,从另一个角度比较完整地看到东西方的精神文化很多不同特质是如何较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因为对于东方国家而言,公共艺术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舶来品,而景观构筑物自古以来却是一直有自身存在的独特方式,这与东西方文化的根源有关,是非常值得我们在发展道路上不断深思的问题。
图2-36 位于意大利Bigarello的一个极简的景观构筑物
仅仅是一条大长凳与配置的构筑,便强有力地定义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