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如荷:我在荷兰当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号贩子

没有号贩子怎么看病

荷兰看病讲秩序,需要花时间等待。而在中国,我们通常不愿意等,如果牙疼必须尽快看到医生,怎么能等上三个礼拜?于是就产生了一群秩序外群体——号贩子。号贩子通常被嗤之以鼻,但人们有时却不得不找。曾经有个东北姑娘在医院挂号大厅怒斥号贩子的视频被人放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再次把“号贩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推到风口浪尖。

而我在一个没有号贩子的国家——荷兰——生活了很长时间。这样的生活体验乍看很不错,因为只要付了基本国民保险(虽然很贵),看病几乎是免费的,而且,即便是世界级专家给你看病,也是免费的。当然,专家看病免费并不能解释荷兰为什么没有号贩子,因为中国医院的专家号也比较便宜,只是经号贩子倒卖之后才成了高价商品。所以,荷兰到底是如何做到没有号贩子的呢?

简单来说,主要是靠荷兰的转诊制度。当你有普通疾病时,小医院甚至家庭医生就帮你解决了,如果疾病非常复杂,需要专家才能救治,就可以通过转诊制度把病人送到该领域内最适合的专家那里。当一个病人的病情只有全荷兰的几个大专家才能诊治的时候,医院就会把你转到这几个大专家那里,而医疗保险也涵盖了其中产生的医疗费用。

这一切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对,看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想要的医疗制度,甚至是全世界人民想要的。但是,在这看似美好的现实背后,还藏着很多身处中国国内的患者看不到的另一面,而我在荷兰却看到了。

我多次在专栏里说过,在荷兰的医疗体制下,病人等待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我在荷兰看过敏问题,病都好了几个月才看到上级医院的医生(并非专家),于是我和那个大医院的小大夫聊了半天,挖掘了我的各种过敏史,然后,他却什么药都没开,因为我已经不过敏了。很多慢性病人想要看专家教授,经过一次次转诊而过去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时间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跟荷兰相比,一些看病完全免费的国家所需要的等待时间则更长。例如,在英国留学生圈子就广泛流传着“小病等好,大病等死”这句话,可见英国的免费医疗体系也会令人哭笑不得。

那如果我实在心急,能不能直接去大医院找最好的专家挂号看病呢?可以,要么出国要么有钱。私立医院的大门永远向有钱任性的富豪敞开。如果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医疗费不算什么的话,瑞士等国家有大量私立医院能够提供高端优质的医疗服务。当然,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要享受专家教授的服务,只有在家里等。当所患疾病一定要专家出手的时候,专家是会出手的。

如果没钱又想早点看到专家号,早起去医院挂号排队可以吗?不可以,刚才说过了,荷兰医疗采取转诊制,绝大多数医院没有挂号的说法,只能预约。

另外,国内患者可能想象不到,虽然专家给病人看病是“免费”的,但是患者没办法挑选给自己看病的医生。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挑选自己想去哪个上级医院,当他们选择的时候,家庭医生会和他们说:周边这几个较小的医院可能要等2个月,而全市最大的医院要等4个月。之后,患者可以根据相应情况来选择一家医院的床位或者门诊进行预约。但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接诊大夫到底是全国有名的专家还是医院刚入职的年轻大夫。这都是有可能的,主要取决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而非患者或其家属早起挂号,或者从号贩子手里买一个专家号就能够决定的。

说到这里,答案也更加清晰了——荷兰连“专家号”这种服务都不存在,所以压根就不会有号贩子的存在。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决定是否需要更专业的大夫参与治疗,而不是由患者及家属这一方来决定。所以说,荷兰之所以没有号贩子,是依靠他们相对完善的医疗制度来实现的,这样才能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并且通过价格杠杆来避免资源浪费。这样看来,我们中国医疗制度要走的路还很远。但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走这条路,他们这盘西餐适合我们的中国胃吗?

西餐是否适合中国胃?

中西方看病模式的差异,就如同中西方在饮食上的差异。在一个没有号贩子的国家看病确实没有那么辛苦,花费也没有那么高,但这盘西餐适合中国胃吗?或许结论对每个人而言都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个大夫,站在所谓的大局观的角度,当然希望国人吃的是西餐——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顺序,而且间隔不会太短,就餐环境也很安静,不像中餐上得那么快,餐馆那么嘈杂。在荷兰看病就像吃西餐那样,由不同级别的医院来处理相应级别的疾病,大医院少了很多“小毛病”,自然会清净很多。

但咱们中国人早就习惯了中餐。生病了,上药店随便买几盒药就像是点几个凉菜,上得快,先给肚子垫个底儿。而且早就习惯了自己吃药吃不好,就得立即去医院挂号看病。等着预约?有没有搞错!就好像在中餐馆里,凉菜一上完就紧接着上一盘一盘的热菜,在中餐馆吃饭,久久不上热菜,顾客肯定会投诉。但是,如果哪个西餐馆不等顾客吃完,也跟中餐馆一样一道道紧接着上菜,肯定也会被投诉。

作为一个在大医院工作的医生,我或许更希望看到医疗资源能够被合理应用:来找专家看病的人都是需要专家出手的,那些普通的病患不要动辄就找专家,这样会无端占用本已经稀缺的医疗资源。但我也深深明白这并没有那么简单——只要角色稍微一变,立场就会很不一样。一次,好友的孩子头上起皮疹,在荷兰看了一周多,家庭医生开了很多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家长实在受不了,来向我求助,我和皮肤科专业的同事们讨论了一下,很快就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很好,家长也很开心。但不难想象,如果这个家长是不认识我们这些中国大夫的土生土长的荷兰人,那他们就只能等待,等着第一波治疗无效之后再由家庭医生转给二级医院。后来,每当有人跟我说:“你看人家国外,连家庭医生水平都很高……”我就会拿这个故事作为反例讲给对方听。

如果问荷兰人是否愿意享受免费、便利又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答案应该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只是天下哪有这么多好事儿集中在一起砸到咱们头上呢?荷兰的医疗服务总体上很好,但开销较高、效率较低,俗称“看病难,看病贵”。就像我之前说的,除了急诊,所有大病小病都要等,每个家庭每月几千元人民币的基本医疗保险对于一般荷兰家庭而言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不想等,那就得花大价钱看病。所以说,不深入其境,可能确实很难理解不同人在生活中有着多么不同的体验。我们羡慕的免费医疗的代价,未必是目前的中国患者能够接受的。

不可否认,中国医疗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但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优势,那就是高效。荷兰的病人很难想象自己只要买张车票就能到全国最好的医院看病。面临现状,一味效仿西方未必是我们的出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例如在杭州,各种途径的预约挂号已经占到大医院门诊量的七成,这对于解决号贩子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目前全国各大医院逐渐开始实现的手机预约挂号方式也日益成为普通挂号之外的重要补充。当然,这种能够实现公平的办法自然会牺牲效率,患者会因此增加等待的时间,此事两难全。

媒体曾有过很强烈的呼吁:与其让号贩子这些中间商谋取暴利,不如直接通过市场价格调整来实现医生的价值。但这在以公益为目的的公立医院还很难实现,因此就需要体制不断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将医生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品牌,让市场部分参与到医生个人的品牌建立和价值体现中来。

也有传闻说医院系统要打破事业单位编制,虽然很多医生都竭力反对丢掉铁饭碗,但在长远看来,这也许才是解决号贩子问题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