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造成熟,陶色夭夭
大汶口文化红陶兽形壶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能制作出如此色泽艳丽、造型复杂、精妙别致的独特器物,应归功于当时技术发达的手工制造业。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发达的玉石制作、精美绝伦的骨角牙器制作和陶器生产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制陶业,在当时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制陶技艺日益成熟和发达,为其后龙山文化时期达到制陶史上的巅峰、制作出后人也难以模仿和超越的蛋壳黑陶奠定了基础。
大汶口时期制陶业的迅猛发展与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彩陶艺术灿烂繁荣
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灿如云霞,可以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相媲美。大汶口文化的彩陶色彩富丽,纹样繁缛,以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叶纹样和几何图案为主,生动地体现了古代先民崇尚自然、追求审美的生活情趣;线条如行云流水,极为生动活泼,表达了先民质朴而热烈的情感。
2.为瓷器烧制奠基
取得了制陶史上的突破性成就,制作出了烧制温度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白陶,为以后瓷器的发明打下了基础。白陶的原料是制作瓷器的高岭土,其黏性差,烧成难度大,本是制作瓷器的专用原料。黏土做成的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000℃以下,而白陶的烧成温度可达1200℃,且器壁厚薄均匀,质地坚硬,声音清脆,为后世瓷器的先声。所以,采用高岭土制作白陶是陶瓷史上的一大进步。
3.轮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
利用陶轮旋转的势能来提高陶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是制陶技术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北辛文化时期已经产生了慢轮修整,到大汶口文化早期,这种技术应用得越来越熟练和普遍,到大汶口文化中期,开始有了用陶轮快速旋转拉坯成型的技术。由于这种技术数倍数十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陶器产量迅速提升,并且器壁厚薄均匀,器型更加规整、美观,所以迅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到大汶口文化晚期,快轮拉坯成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4.烧制工艺水平提高,陶器颜色丰富多样
大汶口遗址出土了1000多件精美的陶器,色彩十分丰富,有众多的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等。红陶是大汶口文化产生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陶器,它色泽明丽,如血灿烂,如火烈烈,是大汶口人最钟爱的陶色。为了使烧制的红陶颜色更加艳丽,大汶口人经常在器表施红色陶衣,精美的彩陶也大都是在红陶底上施红色陶衣之后,再用黑、白、红或褐等颜色描绘而成。
5.陶器种类迅速增多,器型日益复杂
大汶口文化红陶
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除了实用之外,还有了更多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要用陶器等各种实物形式来加以表现。如三足器、圈足器的数量明显增多,许多器物上出现了各种附件,如耳、鼻、饼、突、流、把等,这种现象在大汶口之前极为少见。红陶兽形壶等动物形器物就是其新器类出现、造型复杂的典型例证。这表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工匠们制作陶器应处在一种在一定范式基础上又可自由发明创造的阶段。
大汶口文化灰陶
山东博物馆藏
大汶口文化黑陶
山东博物馆藏
不难看出,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其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渔猎业退居次要地位,墓葬随葬品表明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日益繁荣,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结构从母系过渡到父系,所有制形态由氏族所有制转向家族所有制,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尤其是大口尊上象形文字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城市的兴起、殉人的使用等等,这些闪耀着文明火花的因素,反映出这一时期私有制已逐渐形成,等级已经出现,这一切,都意味着社会形态将要发生质的变化,即原始社会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文明的曙光已经升起,中华民族已经处在文明时代的前夜,即将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红陶兽形壶,器形不大,却以其造型之美、模态之似、意趣之真,携带着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昭示出大汶口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文化的灿烂辉煌。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独有特色、史前文明的耀眼光芒,正通过这一小小器物,充溢着我们的双眼,涤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本篇撰稿人:宋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