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问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3.怎样分析直眼掏槽的掏槽效果?

(1)掏槽孔单独试验法。按设计的钻爆方案,只钻凿掏槽孔,并按实际进行装药、连接、堵塞、起爆,爆后直接观察、分析掏槽效果。主要观察槽腔的大小、深度,其次观察有无盲炮、残药(挤死、带炮或管道效应造成的未爆炸药)。当槽腔中有未抛出的石渣时,应将其掏出,并根据掏挖情况,分析是碎渣的重新挤实还是正常的少量残留,或者是根本就没炸开。根据残孔分析炮孔的距离及偏移情况。

(2)爆堆观察分析法。上述直接试验法固然很好,但在施工任务紧张的情况下,往往很难落实。可以在爆破后的出渣前通过对爆堆的观察,来分析掏槽效果。

当直眼掏槽的掏槽孔设在坑道中轴线上时,理想的爆堆应是中间高两边低的鱼脊状,靠作业面处渣堆最高,爆渣方量大,抛掷相对较近。反之,则鱼脊状不太明显,爆渣总量明显偏少,且沿坑道平铺较远,作业面处渣堆也低得多,见图4—9。

图4—9 垂直眼中心掏槽渣堆分析

这是因为直眼掏槽的掏槽孔设在中轴线上,各孔与中轴线平行,如果掏槽效果好,掏槽孔爆下的石渣首先沿着中轴线抛出一个条状渣堆,而后对称起爆的炮孔向着槽口进行,因这时的槽腔很小,在爆炸冲击波的合力(俗称“多余”能量)作用下,有足够的力量再一次将石渣沿中轴线抛出,不断加高中轴线上的渣堆。随着槽腔的逐步扩大,“多余”能量相对越来越少,抛渣也就越来越近,至最后,周边孔甚至二周边孔的爆破已无“多余”能量将渣外抛,只能沿其最小抵抗线方向落在作业面附近,这就形成了图4—9(a)所示的理想渣堆。

反之,如果掏槽效果不好,甚至根本就没掏出槽腔,各炮孔只有一个掌子面上的自由面,在反向装药的情况下,炮孔起爆后,其爆炸能量在孔中“积聚”,并随炸药的爆轰迅速增大,当其能量足以克服掌子面抵抗线的抵抗时,便将岩石炸裂抛出,没有先向预计的自由面运行而后抛出的条件,所以渣堆较平缓,鱼脊状不明显,抛渣也较远。因为没有侧向自由面,残孔较深,所以爆渣总量也少得多,见图4—9(b)。

(3)出渣后对掏槽残孔观察分析。即使最理想的掏槽效果,也会在底部留有少量残孔,出渣完毕后,按上述两步的所述内容、思路和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也可对掏槽效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对掏槽效果的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