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药装好后为什么还要填塞?
目前,由于不少施工人员对堵塞认识不够,不明白堵塞的道理,认为“只要多装药,就能崩得好”,也有人认为,堵塞炮泥浪费时间,多装些药,相当于堵塞了炮泥。这也是我们经常纠正,而又难以改正的现象,对此痼癖做法,作者也曾多次让步,只是强调掏槽孔、周边孔必须堵塞好。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浪费了炸药,效果也差。
之所以必须强调炮孔堵塞,这要从堵塞的作用谈起。堵塞的作用就是迟滞爆轰气体的迅速泄出,延长爆生气体在炮孔中的作用时间,提高炸药能量的利用率,改善岩石破碎效果。炸药爆炸产生强烈的爆轰波,生成高温高压气体。爆轰波传入岩石,成为岩石中的冲击波,进而衰减为应力波。岩石在应力波的作用下产生初始裂隙,高温高压气体的急速膨胀和沿初始裂隙的进一步“楔入”,使裂隙继续扩张,岩石破碎,并被抛掷出去。若不堵炮泥,爆生气体过早地从孔口冲出,其膨胀做功的能力大部分白白浪费了,自然影响爆破效果,冲出孔口的能量还易转化成冲击波或形成飞石。
就大多数岩石而言(极脆的岩石除外),爆生气体在破碎岩石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强调堵塞质量,特别是周边孔,更要堵塞好。
有人认为,“那么硬的岩石都崩下来了,堵那点炮泥有什么用?”其实,这个道理凡是民兵、军人都清楚,打靶时如果不把枪口帽摘掉,就有可能使枪管爆裂;再如一截管子,如果一端堵了点泥块,但只要稍有一点缝隙而没有堵严,从另一端向里吹气,不仅容易吹动,而且还会轻轻地将泥块吹出孔口;反之,如果泥块堵的很严,再向里吹气,即使鼓痛了腮帮子,也吹不动。这就是炮泥的作用。
炮泥之所以可以发挥迟滞作用,简言之,一靠“惯性”,二靠“自封”。这好比在炮孔中放一节炮泥,如果用炮棍慢慢地、轻轻地往里推,可以一直将它推到孔底。而如果用炮棍迅速地、狠劲地猛推,则由于炮泥的惯性,在炮泥整体尚未移动多大距离时,直接受到冲击的一端就发生了横向膨胀,挤住了孔壁,以后再用炮棍猛捣,只会越捣越紧,最终还是卡在原处不动。炮孔中的炸药爆炸,比炮棍猛捣的作用要强烈多少万倍不止,因此,炮泥的这种“自封”作用也要强得多。正因如此,炮孔应当选用惯性大(密度大)、易横向塑性变形并且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堵塞,较好的材料为黏土∶砂=2∶1,含水量约为20%(即比较干硬,如“砖坯泥状”)。
有的操作人员用炸药的包装材料等代替炮泥堵塞,显然起不到堵塞作用。
另外,反向装药是否堵塞虽有争论,但认为应堵塞的还是占多数。作者认为,反向装药可以不堵塞是一种误解。误解之一是孔口的炸药可以起到堵塞作用,对此,除上面分析的原因外,还由于地下工程使用的炸药爆速都在3200m/s以上,孔口的炸药根本来不及膨胀变形就早已爆炸了,谈何堵塞作用。误解之二是认为堵塞炮泥会挤扁导爆管,影响“传火”,这也是不充分、不全面的,只要按操作要领填塞,是不会挤扁或破坏导爆管的,导爆管也并非那么“脆弱”。相反,孔口堵塞了炮泥,还有利于加强装药爆轰的约束作用,使炸药的爆速和殉爆距离明显提高,又可迟滞爆轰冲击波沿炮孔孔隙的传播速度,有利于克服“管道效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