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念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产品概念设计的概念

1.1.1 产品

产品是人造的物,即人类创造活动的体现。我们经常在新闻中听说世界各地不同时代的遗址伴随着大量文物被发现,研究人员正是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来分析先民的行为方式、精神生活、宗教信仰等信息,物即是精神生产的表征物,亦是一种语言,在表达着人类的历史。可以说人类的造物历史与人类的生活历史同样悠久。

动物也会创造,但还是出于本能,只能是为了自身最原始的生存模式的需要,马克思曾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固然也劳作,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全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在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

狭义的产品指的是人们生产、制造或收集上来的由一定材质以一定结构结合而成的,而又由一定的色彩和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批量生产的,对人具有相应功能的实体。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家具、文具、玩具、交通工具、数码产品、家电设备、医疗设备等。广义的产品指的是能够提供给市场用来消费和使用,并能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体验和服务。产品实际也是服务。而在当今,忽视这两个层面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开发出一件成功的产品案例。

1.1.2 设计

英文中设计一词是design,其概念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词汇disegno,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等视觉上的艺术表达,是对视觉元素如线条、色彩、质感、光线、空间等的合理安排。但设计一词在汉语中则包含了丰富的含义,人们所从事的各种行为,凡处于设想、预计和规划的阶段都可以使用设计一词,因此往往会加上相应的定语来限定方向、范围,例如机械设计、艺术设计、理财设计、职业规划等。实际上在现今社会行为中,无论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还是经意或者不经意的,从生活用品到生态环境,只要是有人参与的行为活动,每一样都是经过设计的,只不过是有一些没有被察觉。

设计科学的创始人希尔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1981年在《人工科学》一书中指出:“工程师并不是唯一的职业设计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种人类行动,只要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这种行动就是设计性的。生产物质性人造物品的精神活动,与那种为治好一个病人而开处方的精神活动,以及与那种为公司设计一种新的销售计划、为国家设计一种社会福利政策的精神活动,没有根本的区别。从这个角度看,设计已经成为所有职业教育和训练的核心,或者说,设计已经成为把职业教育与科学教育区别开的主要标志。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商业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全都是以设计过程作为核心内容。”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教师利特说:“设计是包含规划的行动,是为了控制它的结果。它是很难的智力工作,并且要求谨慎的广见博闻的决策。它不总是把外形摆在优先位置,而是把与其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考虑,包括如何制造,能否适应操作的人机工程学,人的感知因素,而且还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因素。”

设计绝不只局限于对象的外形,西方工业化的过程是通过设计规划出来的,这些规划需要依赖并假设出一种人的本质为前提,用它来适应人的动因,解释人的追求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规划社会结构、劳动分工、政府的功能、经济发展的策略等,最终演绎出人的生活方式以一种时代精神表现出来。之后各种“产品”的设计应运而生,包括建筑、机器、日用品、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等,用来达到各种社会以及个人目的。设计作为人创造物、创造环境、创造世界、创造美学的行为,和哲学与文化,同为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

1.1.3 产品设计

在我国,产品设计专业创立初期在学科目录上为“工业设计”。这里的工业设计区别于工业工程专业的机械结构设计,主要解决在一定物质技术条件下工业产品的功能与形式,结构与符号等的关系。

工业设计由Industrial Design直译而来。1957年,国际上建立了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ICSID)。该组织对于促进国际工业设计运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不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意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这一定义表现了对从工业革命爆发之后所出现的大量的劣质工业产品的痛斥,和对当时工业制造生产业提出的要求,即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换句话说是取得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要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还要与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取得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但是,这个定义所针对的、涉及的工业设计还停留在狭义的工业设计中。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给工业设计更新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质量和性能,叫作工业设计。当需要产品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可以看出,此时的工业设计的定义包含了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的系列行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这个定义又体现了工业设计的性质: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黏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

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为工业设计下的定义是: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品质、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这一定义的提出,预示着工业设计不仅是要在狭义的工业设计中为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利益而对产品和产品系列的外形、功能和使用价值进行优选,更要偏向于广义的工业设计,强调过程、服务等无形的“产品”,从而更多地将工业设计列为一项“服务性工作”。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工业设计所下的定义是: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它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产品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比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对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定义更符合当前中国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1.1.4 产品概念设计

产品设计专业的从业者和教育机构,习惯依据对现有产品概念颠覆程度的不同,将产品设计按照类别分为三类:改良性设计、开发性设计和概念性设计。而从狭义角度来看,产品概念设计可以被看作是产品设计大范畴所包括的三个类别之一,以下将对其详加论述。

1.改良性设计

全世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各类式样的产品投放到市场,而在这众多的新产品中,完全意义上的原创性产品非常稀少,绝大多数都是作为老款产品的升级换代版本出现。只有在科技发生革命性突破,或者技术上出现飞跃性的创新时,才会有全新产品的诞生,并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形态发生变化。

改良性产品设计是对已有产品在其造型、色彩、装饰、材料、技术、人机使用性能等方面进行改良和革新的再设计,占据了产品设计项目的大部分。对企业而言,这是一条少投入、风险小、见效快的最好路径。对于消费者而言,长期选择使用一款产品或者是某一品牌的一系列产品,会逐渐提升对其的信任甚至是依赖感,如果产品突然出现巨大的改变,则很有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降低产品用户忠诚度。目前中国的企业80%为中小型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薄弱,有实力进行产品的原创性开发者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我国目前制造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为国外企业做来样加工,另一条是将市场上成功的产品进行适当改良后销售出去。而全球绝大多数的大企业也是在对产品不断改进、优化的基础上壮大发展的。改良性的产品设计是工业产品不断完善优化、不断进步的动力。

2.开发性设计

图1-1 SONY小型立体收录机

如果说产品的改良设计是一种渐变性地递进,那么,产品的开发性设计就是在产品推陈出新中的突变。开发性设计是指在对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或物质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后,设计生产出具有功能性创新,能够满足人们更新更高的生产、生活、娱乐各方面需要的产品开发设计。开发性设计更多强调产品的实用功能,在发现新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或者发展技术优势和物质条件,对人潜在需求的满足。例如方便面的设计发明,就是解决了人们在空间或时间不方便进餐的情况下吃饭问题的设计。设计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日本SONY公司的小型立体收录机设计,即随身听,使人们在活动中随时随地听到声音,改变了人们听的方式(见图1-1)。

3.概念性设计

广义的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概念设计体现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理念和精神向往。因此,广义的产品概念设计可以看作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通过抽象化由模糊到清晰,不断进化来拟定未来产品的功能结构,寻求新产品的合理解决方案。在设计前期阶段设计者的构思最初是丰富和感性的,继而针对设计目标做出周密的调查与策划。分析出客户的目的意图,结合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等,再加之设计师独有的思维素质产生一连串的设计想法,提炼出最准确的设计概念。创造性思维将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最终所有前期概念转化为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概念产品则是一种理想形式的物化。

从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概念设计改变了原有设计的一贯思维逻辑,甚至是重新定义某一设计领域的格局。概念设计首要关注人们的现实需求或预测将来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趋势,常常不受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条件或设计开发成本的限制,它既可以以现有的技术资源对新产品的功能进行新的诠释,也能采用可以预见的新技术和新条件进行未来产品的设计开发。概念设计的目标追求往往最能体现设计是人的思维形象化这一设计的真正内涵。也正是因为概念设计的特殊性,概念产品的开发设计会对设计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概念设计关注更多的是基于未来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新技术平台下的产品开发,例如概念汽车的开发设计,汽车厂商常常不计开发成本,倾力打造具有前瞻性造型和技术超前的未来汽车,在把新的造车理念与技术实力展示给消费者的同时又表达了企业自身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见图1-2)。

图1-2 宝马概念车

概念设计中,概念可以基于人生活的时间维度提出,如对人未来生活形态的向往和预计。设计源于需求,在今天很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设计产品,在未被大家接受、使用之前,可能都算是前卫的概念设计。但设计师通过对人未来需求的推测与预先判断嗅出了新产品存在的市场潜力。新的技术、材料,不断增加的财富,是满足人们对未来需求的物质基础。概念设计也可以通过人的思想深度去找寻。哲学思想、艺术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让设计师看待事物的基本观念存有很大的差异,将其情怀运用在设计中,就形成了具有多样化意识形态的设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