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完成目标难度较大
国家统计局按照中央部署研制了全国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不定期公布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检测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检测报告(2011)》, 201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其中,2010年东部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为88%,按照平均增速将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西部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起点很低,200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仅为53.2%, 2010年提高到71.4%,年均增幅仅为1.82个百分点。八个民族省区又略低于西部地区平均速度,每年大约提高1.8个百分点。
按照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小康社会建设监测指标的平均增速计算,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可期的。尽管从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完成上述任务难度加大,但在10年内提高12个百分点(约是第一个10年平均提高幅度的60%)也是可能的。当然,2011、2012、2013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平均增长8.2%)的情况下,民族省区依然保持了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经济发展速度(约高2个百分点),这对于民族省区缩短与全国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差距、提高民族省区小康社会建设指标完成程度是有帮助的。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东部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省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度不小。如果民族省区小康社会进程按照第一个10年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大体可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指标的89%左右,约等于东部地区2010年的水平;如果按照全国平均增速为第一个10年的90%计算(第一个10年的平均水平),大体可以达到监测指标的87%,刚刚接近2010年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如果第二个10年只能达到全国平均增速(第一个10年增幅的60%),则2020年只能完成小康指标的83%,略高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
从地区看,不同民族省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内部差异较大。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最小,只落后0.5个百分点;广西次之,差距为7.7个百分点,其他6个省区差距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青海、新疆、贵州、西藏差距均超过17个百分点(见表1-1)。按照前面所述增速,只有内蒙古自治区有可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测算的指标任务,其他省区几无可能。
表1-1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民族地区小康与民生建设状况一览(2010年)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检测指标计算。
由此可见,按照全国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衡量,民族省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民族地区21世纪第二个10年没有大的跨越式发展,或者指标体系不按照新的形势进行适当调整,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任务将十分困难。受民族省区影响,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