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7本工作日志摞起来的“检车状元”
——昆明铁路局昆明北车辆段昆东运用车间检车员陈向华的故事
人物小传
陈向华 男,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9月24日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91年高中毕业,参加铁路招工,成为昆明铁路局昆明北车辆段一名货车检车员。26年来,先后从事过现场检车员、列检值班员、列检工长、作业场值班主任、车间技能培训总教官、车间安全员等岗位工作,从一名学徒工逐步成长为货车检车员、高级技师。2007年,在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铁路系统货车检车员比赛中,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夺得“全能第一”,被授予云南省“职工技术状元”,被昆明铁路局授予“技术标兵”,同年被评为铁道部全路“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一 高考落榜,开启人生新模式
父亲沉默着,使劲忍下那股无明之火,什么话都不说,只用信任的目光定定地看着我。在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难或怕的父亲面前,自己突然感到了惭愧,脸红了起来,嗫嚅的话语,不知不觉成了给父母的一篇保证书:一定努力工作,用最好的工作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铁饭碗”的落差
1991年,高考落榜的我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机缘巧合得到铁路招工的消息时,就像乌云里透进来一束阳光,我相信,能吃苦肯干活的我,一定能在另一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怀着这样的梦想,我走进了铁路,来到昆明北车辆段宣威列检所,当上了一名货车检车员。
1991年12月以前,自己和父母一样,根本不知道铁路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在印象里,铁路除了那条神秘地通往远方的铁道,就只有远方那缕隐隐约约的鸣笛声了。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对铁路的认识也仅限于课本上,和校园外传来的火车声,曾经以为,铁路就是那趟时远时近在铁道上来来去去的火车。对于路外人士来说,所有的列车都统称火车。没想到,现在自己真正成了一名铁路职工。就这样,告别了父母,我兴冲冲来到了昆北车辆段。
一开始,能端上这样的“铁饭碗”让我很兴奋,在我想象中,自己应该是在高大明亮的厂房工作,或者是在铁路上开火车,根本就不知道铁路还有检车工作。跟师父干了几个班后,我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三班倒和重复单一的检车作业、户外的日晒雨淋,特别是夜班的困倦,每天干得灰头土脸、满身油泥,与自己当初的想象不一样,心理落差很大,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于是我就不想干了,假都不请,一溜烟儿就跑回家,朝着父母张口诉苦:“原来自己以后要干的工作就是在车底下钻来钻去,这样的工作没意思,不干!不干!开不成火车,我回来以后当老板、扫大街、街头卖菜,都行!”父亲是一位正统而严谨的人,忽然发现我出大问题了,盛怒之下,几乎要对我棍棒加身。父亲沉默着,使劲忍下那股无明之火,什么话都不说,只用信任的目光定定地看着我。在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难或怕的父亲面前,自己突然感到了惭愧,脸红了起来,嗫嚅的话语,不知不觉成了给父母的一篇保证书:一定努力工作,用最好的工作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回到岗位后,师傅知道了我的想法,一边摇头一边叹气:“如果干这怕苦、干那嫌累,去到社会上又能怎么样?难道想让父母养你一辈子?”师傅的话每一个字都深深刺痛着我的心。我暗下决心,自己选择的路,就算再难,跪着也要走完,绝不能让人看不起。
是师傅、同事、领导在生活上、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关心,使我树立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是老师傅们点点滴滴的行为深刻影响着我,使我在工作中学会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是领导点点滴滴的关心和鼓励,使我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心。为了能够较快地熟悉和胜任本职工作,我虚心向别人求教,不怕脏、不怕苦,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更是精敲细磨,通过积极的学习和锻炼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很快便成为一名合格的货车检车员。
成功没有捷径
成功没有捷径,检车员的岗位尤其如此。为了不输给别人,我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为了搞清技术业务,我满脑子都是问题,有时睡到半夜突然一骨碌爬起来翻书,直到把问题弄清了才安心去睡。别人休息看电影,我待在宿舍学理论,别人聚在一起打扑克,我一人摸到练功场学实作,反复地练习如何更换车辆配件,腰酸背痛、两手酸肿,一次休班回家,母亲看到我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心疼地说:“向华,你看你现在又黑又瘦,别把身体拼垮了!”我安慰母亲:“我还年轻,身体壮着呢!”说实话确实很累,但我觉得值,不吃苦中苦,哪来硬功夫?
1993年,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在车间领导的鼓励下,参加了段举行的“青工技术表演赛”。为了拿到好成绩,我刻苦地背书、刻苦地练习实作技能,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然而在比赛中却什么名次也没拿到。痛定思痛,自己认识到了技术素质的提高不是靠背书、靠集中训练几天就能实现的,得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通过两年不断地学习、积累,我终于在1995年的技术比赛中获得了段、铁路局全能第一,这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鞭策,更让自己深刻认识到了日积月累的重要性,从此,在工作中,我更加注重生产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不断使自己的业务经验、技能得到提高。在后来的技术比武中,我先后赢得了段级、省级乃至全路所有级别的检车员技术比赛奖项。
2004年,我代表路局参加全路货车运用系统基本功大比武,获得“全能第八”的好成绩,荣获全路“百强检车员”称号,被铁总授予“火车头奖章”,被昆明铁路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05年荣获昆明铁路局“十佳青年”称号;2006年获得全国铁路关工委岗位自学成才先进个人称号,同年获得昆明铁路局“十一五”建功立业奖章;2007年,在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铁路系统货车检车员比赛中,以精湛的专业技术操作水平,力克众多好手,夺得“全能第一”,被授予云南省“职工技术状元”,被昆明铁路局授予“技术标兵”,同年被评为铁道部全路“技术能手”;2008年,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被昆明铁路局授予“优秀导师”;2011年被昆明铁路局授予“首席技师”;2013年被昆明铁路局授予“优秀导师”;2014年获得昆明铁路局“工人创新能手”“安全之星”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云南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云岭首席技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被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全路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以上这些荣誉,放在以前,自己想都不敢想。
17本工作日志摞起来的经验
技术业务的提升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也使我尝到了学技练功的快乐。尽管如此,我对铁路的安全责任还没有真正理解,总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比别人差就行。直到有一年,成昆线发生了一起由车辆热切轴导致的6辆货车颠覆的大事故,我跟随师傅们赶到现场参与抢险救援,看到庞大的车辆横七竖八地倒在线路两旁,扭曲变形,装载的货物和车辆配件支离破碎、散落一地,那场景十分惨烈。事故原因就是一名检车员未认真执行手摸轴温作业标准,没有及时发现轴温过高的隐患,导致车辆带病运行发生断轴,造成列车脱轨颠覆。这起事故让我深深体会到铁路安全责任的重大,如果在作业中不认真落实标准,哪怕是一丁点儿马虎,都会酿成可怕的后果。从那一刻起,我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对待工作必须做到“执行标准一丝不苟、排除隐患一个不漏”。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本分、随和的人,但工作却让我变得爱钻牛角尖,有什么搞不清弄不懂的,吃饭睡觉都不踏实。
一次我听说红果列检所发现了一起罕见的车辆钩尾框折断故障,勾起了我的探索心,我赶往红果,将那个钩尾框的故障位置标注清楚,并画了下来,研究透彻后,掌握了检查判断这类故障的方法。从那时起,我学会把工作中的每一点小心得、小体会、小经验、小改进都及时记录下来。一天夜班,班中两位老师傅争执在列车队中更换制动阀,哪种方式快、哪种方式省力,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我在旁边悄悄地把他们的方法和程序分别记下来,下班后跑到练功场进行演练,得出了自己的最佳答案,并将结果告诉两位老师傅,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夸奖。我体会到了记笔记的好处,车辆哪个位置最容易发生故障,故障现象是什么,现场如何处理,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笔记本我记了17本,最长的已经跟随了我20年,如今虽然有些发黄,但我依旧珍藏,碰到问题拿出来看一看,还会给我帮助,记笔记的习惯我也就一直坚持到今天。
在技术创新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凭着一股韧劲,经过不断地磨炼,我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不但赶超了身边的师傅们,还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清楚地记得入党宣誓的那天,车间党总支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说: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带着大家一起进步。看着胸前闪闪发光的党徽,我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身为一名党员,我要比别人技能更加精湛,也要比别人更加标准规范地作业,更要比别人多一分追求创新的精神。传统的单车技检“二十八步”检查法已沿用多年,还没有谁敢于挑战它的权威性。但我发现,这种作业法是针对早年结构复杂、笨拙的老旧车型,随着新车型、新工艺的大量投入运用,车辆的配件结构和安全关键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作业法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工作中,我对现场作业标准进行反复研究和对比,用了3年时间不断验证改进,梳理出车辆6大部位、156个必检点,绘制成“二十三步”作业流程图,提交技术部门反复验证、审核,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新的作业法相比旧的作业法,检查车辆关键部位更加准确、发现故障隐患更加稳妥,还缩短了技检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成为我段新的单车技检作业标准。
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我劲头更足了,先后参加段及车间的科技创新,研制了一批提高劳动效率、保证车辆质量的工装设备和作业法,路局、全国铁路总工会、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还以我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陈向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陈向华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我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和舞台。
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技术革新,制作一些小、实、新的工具,提高现场故障处置的能力。2014年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来,我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了执行器风管收集器、下作用车钩互钩差调整工具、处理70吨级车辆粗人力制动机链开焊专用卡子、塞门铆接工装、心盘落位检查及标记工具、THDS动态检测车和现场班组在用黑体温度的一致性、MT-2缓冲器压缩装置、制动梁端轴自动除锈机、便携式试风装置、打号机及字板夹紧装置的改进、更换货车空车摇枕弹簧工具、120型控制阀作用原理电子教学模板、制动阀多功能安装小车、新型轮对转镐、罐车呼吸阀分解机、应急主管法兰连接管、K2改造旁承定位装置、客货车轮对推轮器、列车漏风试验装置、外出调查救援的工具材料搬运小车等60多项成果服务于现场,直接产生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其中执行器风管收集装置、遥控自动推轮装置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针对在使用执行器风管收集器之前,在每次试风作业完毕后,首、尾部检车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手工盘绕长达20米的执行器风管,盘绕不好时,还容易绊倒行人,使用了执行器风管收集器后,大大提高了检车员的工作效率。利用带导向装置的风管收集器,只要转动手轮,风管就能均匀地缠绕到收集器里,要使用执行器时可以轻松拉出风管。
针对现场列车队车辆的车钩50%均为下作用式车钩,列车编组后互钩差超限时,使用传统的互钩差调整工具从车钩底部向上顶升时,顶升点不牢固,容易发生崩镐;且部分作业场股道心内安装了车辆防溜装置,不能支镐。经过现场调研制作了下作用车钩互钩差调整工具。将镐基支在钩托梁上,13A、13B型车钩向上顶升直接将钩头提升;16、17型车钩向上顶升将钩头提升的同时,向下压缩支撑弹簧实现互钩差的调整,解决了传统互钩差调整工具不能调整的问题。
针对在沿线和列检所处理故障车较多,处理完后要进行制动、漏风的单车试验,而沿线处理故障地点无风源,电源离得较远,当时的办法是部门协调机车进行试风,之间可能要等待机车1~2天或者更长,为提高列检单车试风作业效率,缩短等待机车的漫长过程,设计制作便携式单车试验器。利用自带动力的便携式空压机作为独立风源,来实现充风、保压、排风、紧急排风等试验,提高列检单车试风作业效率。
针对列检各运用车间外出沿途各站调查处理车辆故障、抢险救援时,所携带的工具、材料需要调查救援人员往返搬运,耗费体力,影响调查救援时间。经过现场调研,制作了外出调查救援工具、材料搬运小车,可以在平路上推行,也可以在线路钢轨上推行;外出调查处理车辆故障或抢险救援时,将所携带的工具、材料一次性摆放在搬运小车上,推行到调查救援的故障车辆位置,可提升调查救援时间,同时节省救援人员往返搬运工具、材料的体力。
针对传统的更换货车空车摇枕弹簧工具较笨重,更换摇枕弹簧时费时费力,经过现场调研,制作更换货车空车摇枕弹簧工具。购置分离式液压镐、液压泵、高压油管等材料,制作更换货车空车摇枕弹簧工具,可将液压镐直接支在侧架与摇枕之间,顶升摇枕,将折断的摇枕弹簧取出更换。该工具除了不能更换带轴箱弹簧转向架的摇枕弹簧,其他现有货车转向架摇枕弹簧均可快捷地更换。
注重把学习成果和比赛经验转化到工作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根据货车车辆结构特点和检修技术质量要求,创新发明货车单车技检“二十三步”检查法、单车故障“156部位”磁钉标识练习检查法、车辆交叉支撑装置“五”字检查法、制动梁闸瓦厚度差检查法、闸瓦托铆钉故障检查法、列车软管连接器检查法、车列(车辆)常用制动紧急调查快处法等方法,作为经典教案广泛应用于检车员岗位技能培训。主动参与段技术科对《货车运用作业标准“一口清”》《货车检车员岗位技能“一手精”》《货车检车员岗位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为此,结合现场实际,对一列车“十五字”作业标准从检查程序到易发生故障部位及图片、发生故障的处理方法、质量要求、安全防护等逐字进行标准分解细化,提供给作业场、班组进行培训学习。参与车间安全管理工作,先后牵头制定了车间《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办法和预案》,建立了完善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和救援机制,多次组织车间事故应急小分队开展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分享的快乐
我乐于把自己工作的技巧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工友,让大伙受惠共享,2008年担任车间技能总教官,负责车间转岗职工和“三新”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以来,指导培训新入路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6批共计400余人次。
2011年,我在全路货车运用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昆明铁路局选拔赛上担任教练工作,对参赛的轴温检测员起玉春进行精心培训辅导,帮助他在大赛中取得“单项第三”“综合第十”的好成绩;2013年负责培训的昆明铁路局7名参赛选手在当年全路货车运用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一名队员获得全路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三名队员获得单项第一名,一名队员获得单项第二名,两名队员获得单项第三名。
一线职工都特别羡慕别人能够提干,我也曾有过这样一次机会。2007年,段里招聘一批安全监察和技术干部,领导和同事都鼓励我去竞聘。说实话我纠结了好几天,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我认为,人只有在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才能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如今回想起来,我仍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正是因为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和坚守,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和升华,全国劳模的荣誉让我站上了人生的巅峰,也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相信,再平凡再普通的岗位,只要努力、勤奋,也能走出精彩人生!26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检车员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经过我检修的20多万辆货车,从没出过任何安全隐患,为此我感到自豪。
成功的背后——女儿的称赞、妻子的理解、单位的认可
成功往往也会伴随着一些无奈。在同事们眼里,我是个“好工友”“好兄长”,但在我内心里,自己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父亲和丈夫。结婚18年来,我与妻女待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父母家人住院,我从来没在他们身边陪伴过。对他们的亏欠实在太多太多了。
2004年,因为工作需要,段上将我从宣威调到安全责任更重、工作压力更大的昆东运用车间。听说我要调去昆明,我爱人左右为难,一边是我们刚满3岁的宝贝女儿和她打理了10年的小商店,另一边却是我成功的梦想。收拾行李准备出发那天,她跟我商量:想把商店转让出去,然后专心在家带孩子,这样我就不用太牵挂她们母女,也好安安心心投入工作。其实,我比谁都清楚,她是多么舍不得那间处在市区黄金地段、生意红火的小商店,但是为了我的事业,她选择放弃自己的梦想、成就我的梦想。
这些年来,我一直忘不了陪同妻子去办完转租手续后,妻子离开时,一步三回头看着商店那不舍的眼神……从此,一直事业心很强的妻子,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家庭主妇……
除了愧对妻子,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经常缺席,女儿的家长会,我缺席;女儿生病住院,我缺席;女儿参加心爱的拉丁舞比赛,我还是缺席……每次我都对女儿解释:宝宝最懂事了,爸爸工作很忙,下次一定好好陪你!
每次女儿都相信我,但这辈子我说得最言不由衷的话,就是对女儿的承诺。
女儿经常骄傲地对她的同学说,我爸爸是铁路检车员中技能最高的人,我爸爸又发明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特别是当她知道我成为全国劳模的那天,她在电话里高兴得大喊:“爸爸,你太棒了!”那一瞬间,我觉得,什么都值了!因为对工作的坚守、对事业的追求,我没有缺席!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身边的工友、师傅和单位的领导,也给了我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记得一次作业中,我们在处理车辆摇枕弹簧故障时,我发现采用千斤顶手动顶升摇枕,容易发生偏移和崩镐,存在劳动安全隐患,而且处理过程耗时费力。我就想,能不能用一种既安全又高效的工具来处理这个故障?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到机电市场去寻找是否有类似工具,但没有找到。日勤组工长了解情况后,给我提建议:去购买类似的机电设备,咱们一起想办法改造。车间领导得知我的想法,也很高兴:“向华,需要人力物力支持,你尽管说!”有了车间和工友的支持,我信心倍增,和几名工友买来设备,加班加点分头画图、钻孔、焊接、实验,经过10多天的努力,成功研制出更换摇枕弹簧专用工具,投入现场使用后,工友们都说好用。
这是我工作以来的第一项小发明、小创造,现已被纳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果。没想到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大大激发了我的技术革新热情。当然,如果没有工友们的付出和支持,凭一己之力,我也很难完成。
女儿的以我为荣、妻子的理解支持、单位的欣赏认可,让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再圆大学梦
2016年3月,又迎来了我人生的一件大事——脱产上大学。经过段、铁路局、铁路总公司层层推荐,我来到了北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成为学院2016级劳模本科班的一名学员。重新走进阔别25年的校园,这是一线职工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为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单位和企业,圆了我的大学梦。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21名各行各业的优秀劳模同学,也结识了讲授各门课程的专业老师。刚到学校时,因为自己来自西南,普通话讲得不好,生活上不善于和同学交流,学习上不敢主动发言。但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在老师的关心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很快就打消了顾虑,和老师、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为此我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学习同学们各自身上的优点,让自己学有所成,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单位,感恩企业。
回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那么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精神。几十年来劳模的结构在变、形象在变、工作方式在变,但不变的是执着于事业、不断超越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我们身边每一个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业绩突出的劳动者,这种精神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引领着无数人战胜困难,不懈创新,勤勉开拓。“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我的岗位很平凡,每天从事的就是一些很普通的工作,但就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逐步积累中,我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人们总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啊,平凡的你我,只要扎扎实实、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抱着对企业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也一定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人生的辉煌。让我们以此共勉:
一个人有技术,自己有前途;
一群人有技术,企业有前途;
一代人有技术,国家有前途!
致敬词
他,是“全能第一”的“检车状元”。鞋,别人穿三个月,他的一个月就磨坏了;锤,别人用三年,他的一年锤杆就弯了;班,别人一个班走十多公里,他却要走上二十多公里。
他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岗位,兢兢业业,从一介“文弱书生”变成一个敦实的“拼命三郎”。他信奉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锤起锤落间,坚守着那每一锤的人生“分量”,用数百双鞋迈出了人生的长度。他用优异的成绩垫起人生高度,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持久践行、诠释了当代“云岭”铁路人的品质担当。
致敬——昆明铁路局昆明北车辆段昆东运用车间检车员陈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