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的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本土化的路径

中国社会发展已从追求经济增长转为追求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同时新时期出现了新的人口、社会经济问题,这些都需要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从性别视角回答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这也为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第一,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应承认并尊重女性公平享受各类公共资源、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权利,并强调女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参加社会劳动是推动妇女解放和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先决条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创造出了30多年中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其中包含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便是重要的方面,但长期以来还缺乏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因而,应当秉持尊重和保护女性贡献的立场,做足分析工作,为促进中国的性别平等补充新论点、新证据。

第二,中国女性经济学研究应在中国具体的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下,着重从有酬劳动与无酬照料劳动两个方面来认识、理解性别不平等问题。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女性家庭照料责任是导致就业、职位提升和劳动报酬等方面产生性别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对无酬照料劳动的劳动力市场惩罚会反过来影响劳动力再生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同时,以此为基础审视女性在家庭内外的平衡困境,进而从市场、制度以及家庭等多维度综合评判女性劳动参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以使妇女研究获得更有理有力的经济学支撑。

第三,要吸纳国外优秀资源服务女性经济学研究的继承与创新。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主张重新评价女性在社会劳动之外的家庭劳动(包括日常家务、照料老幼等),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强调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前提条件。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规范对现今的家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女性家庭无酬劳动的价值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应当关注女性家庭无酬劳动以及相关时间利用,使女性的贡献首先得到应有的全面评价,进而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新政策、新举措。

第四,要拓宽经济学研究性别问题的视野,要加强对教育、财产、占有生产资料等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要加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性别问题的研究,要加强对公共政策领域性别不平等的研究。男性和女性从来不是两个完全独立和同质的群体,性别问题肯定是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不同领域、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内的性别问题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焦点。对于女性经济学研究而言,不能仅仅关注劳动力市场或就业领域的性别问题,也需要关注其他领域内的性别问题,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经济领域性别问题的根源。

第五,要拓宽方法论边界,引入定性研究方法。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应注重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更科学地发展中国特色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在性别问题经济学研究中,要引入定性研究方法,扎根中国实际,深入思考甄别、补充完善现有理论,以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