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现代湾区产业类型

在湾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随着湾区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的离心扩散,成本增高、比较利益相对较低的产业则不断进行着更新换代,形成相对领先的产业体系。

(一)基于行业部门的湾区产业形态

湾区经济的产业发展及其形态演进,重点在于基于国际航运航空枢纽条件下,能否占据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产业链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于能否集聚和掌控更多国内外高端资源,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借鉴通行的产业划分类型,可将湾区产业大致划分为核心功能产业、高端功能产业、基本功能产业和阶段功能产业。

——核心功能产业,是指依托强大航运(空)优势而产生的金融贸易、研发创新业态,形成具有强大控制力和主导力的产业集群。

——高端功能产业,是指源于港口经济而产生的生产性服务业、都市人文产业,以及依赖于港口或空港运输的大规模高技术制造业,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基本功能产业,是指服务于湾区日常生活的支撑性产业,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市政服务及居民服务业等。

——阶段功能产业,是指适应区域特定发展阶段要求的产业,如大规模的临海重化工业,承担产业链中游生产活动的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以及为大量流动人口服务的低端生活服务业,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

世界发达湾区经济的产业形态,无一不以核心功能产业以及高端功能产业为其首要突出形态,金融、航运、贸易等核心功能产业组织在湾区经济发展中日趋增强。这些产业组织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跨国航运公司、贸易公司的全球总部及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区域投资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财务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等业务总部。而高端功能产业组织除一般的高技术企业、生产服务业机构外,还包括政府或企事业法人主导建立的具有经济发布、交易促成、价格发现、综合服务等功能的交易所和公共平台;国内外行业组织、专业协会、研究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以及政府行业协会……这些高能级产业组织掌握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平台、人才、服务等核心资源要素,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分工和资源配置具有极强的话语权,尤其是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等金融贸易航运交易机构,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导资源和信息的流动和配置。

高能级产业组织更倾向于在产业基础雄厚、人才密集及环境良好的区域集聚,这些集聚区域能够通过总分类机构汇总合并纳税方式获得高额税收利益,对当地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以及会展、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餐饮零售等配套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这些产业组织的引进和培育,应是湾区产业发展的首要选择。

(二)基于产业链的湾区产业分工

湾区内产业链在横向上,企业布局在产业内部的各个细化领域,且发展平衡,产业内各细分市场没有明显短板;在纵向上,企业布局在产业链自下而上的各个阶段构建相关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完整过程。湾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前沿阵地,其产业集聚和空间组织方式必定受到全球生产网络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影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经济活动的国际化,促使湾区港口中心城市功能先行向高度集中的指挥控制中心演变,创意产业和高技术研发产业的空间聚集趋势加快。中心城市主城区从产品生产制造和商品服务价值链率先向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价值链高端转变,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向郊区及外围城市集中。

中心城市主城区一般具有高就业密度、高资本密度、高城市效率的组织特征,能够承担高地价和高密度的基础设施投入,能够带动湾区各城市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重构。中心城市主城区侧重于集聚公司总部、研发、设计、培训以及营销、批发零售、商标广告管理、信息服务等,形成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形”结构;中心城市郊区与外围城市侧重于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菱形”结构;其他城市和城镇则专门发展一般制造业和零部件生产,形成中间粗、两头细的“棒形”结构(详见图3-2)。不同城市凭借本地区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优势环节进行分工合作,使要素的配置及空间组合更加合理化。

图3-2 湾区内产业链分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