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内在密切联系的两个重要命题。世界各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有一个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农业实现集约经营和现代化的过程;也都要经历一个市场机制深入、产业革命发生、社会制度变迁、近现代意义的城镇化全面启动,并由城镇化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农地流转和新型城镇化有本国特色,需要探索。中国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口大国,又是农业人口大国,城镇化的基础薄弱。中国的农地坚持集体所有、农民承包,农民承包的农地经营权可以流转。中国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只能自我吸收,不能像一些早期发达国家那样,采用殖民和移民的方式输出。中国的城镇化高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城镇化的过程不是贫民化的过程,而是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的中国特色理论要顶天立地。根据中央的相关顶层政策设计,研究人员要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概括出中国特色的理论。本书作者深入各地做了3000多份调查问卷,并有一系列的访谈,在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升华和提炼,悟出一些真知灼见,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相关系列论文有血有肉,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借鉴价值,展现了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的中国特色。
本书概括性地总结了世界各国农地流转与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和对我国的启示;从总体上对我国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应采取的对策建议做了阐述。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六个地方为例,对农民工流出源头的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情况,以及农民工流入地的外来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做了研究。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与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相关的主要问题,如农民工承包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农民工在城镇差别化落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书有一系列的创新点:书中以市场机制启动和是否正常运作为城镇化的原动力的论述,使人阅读之后耳目一新;书中总结了一系列世界各国农地流转与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农地流转的前提和基础;农地流转又对劳动力转移形成推力,农地流转的规模和期限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富余劳动力提供转移的资本;改善子女的教育条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是劳动力转移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书中提出要建立农地流转长效机制,农地长期流转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在第二、三产业安心就业,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本研究抓住了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对我国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培林
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