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7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产品转型

2016年,各商业银行顺应监管要求,积极谋求转型,继续紧跟投资者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形态,回归“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代客理财业务本质,产品转型和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新常态。

(一)产品结构

1.非保本理财产品占比持续上升

2016年,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理财致力于打破刚性兑付,实现了连续三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规模占比的持续提升。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规模从2014年的10.12万亿元增至2016年末的23.11万亿元,占比从2014年末的67%增至2016年末的接近80%,如图2-1所示。

图2-1 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规模及占比

2.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持续增长

发行净值型产品面临产品估值、风险计量、投资者偏好等诸多问题,各家银行纷纷创新,设计开发符合当前市场情况的净值型、半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速缓慢。2016年全年共发行了829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0.58%,同比增速9.37%,高于2016年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7.27%的增速。在发行银行机构数量和产品发行量方面,净值型产品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见图2-2)。

图2-2 近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普益标准。

3.外币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业务增长点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盛,资本市场也逐渐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中。国内投资者在人数上升的同时,对配置海外资产、投资外汇资产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近年来,银行外汇理财业务借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外汇市场逐步开放的东风,已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长点。2016年全年共发行1719只外币理财产品,较2015年增加380只,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比例为1.2%。

图2-3 2016年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主体占比情况

(二)资产配置

1.非标资产配置比例持续下降

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加强非标资产的管理,严格控制非标资产的增长。截至2016年末,非标资产投资占比为17.49%,非标资产占比呈持续下降态势。而由于非标资产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估值、流动性不透明等问题,给银行理财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各商业银行在其资产配置结构中,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下,谨慎推进非标资产投资,服务于国家重点战略项目的实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2.以加大标准资产配置推动理财业务稳健发展

2016年,各商业银行积极贯彻落实监管要求,不断优化银行理财业务资产配置结构,通过加大标准资产配置力度,推动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研发,充分发挥标准资产在信息披露、估值、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银行理财业务持续稳健发展。标准资产的信息披露和合理估值对于完善投资者教育、促进理财产品创新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标准资产配置比例的提升也是商业银行投资交易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尤其是债券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的提升更加凸显投资研究、投资交易的能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3.权益类、海外投资、委外投资等新兴投资渐成常态

2016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范围更加多元,并从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分别加大了权益类、海外投资的力度。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包括港股、定向增发、新股申购等在内的各项新型权益类资产投资,例如,华夏银行进一步扩展权益类投资领域,推出了上市公司“投、融、顾、信”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结合投融资产品为企业战略并购整合及重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整体来看,权益类、海外投资以及委外投资在银行理财业务抵御宏观经济下行、应对收益空间缩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竞争能力

1.完善产品体系,提高客户覆盖度

2016年,各商业银行继续完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体系,丰富优势产品品种,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产品,提升银行理财业务的产品覆盖度,切实将普惠金融扎实落地,进一步强化了银行理财在大资管行业的优势地位。

2.理财产品收益率稳定且波动性小

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多数属于风险偏好较低的产品类型,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投资者群体结构的特点,产品收益率保持稳定,并且较存款利率高,对广大投资者构成有效吸引力,同时,收益率曲线波动幅度比较小,是我国现阶段普通大众客户投资的重要选择。

3.理财产品满足大众客户理财需求

各商业银行均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客户基础,在广大客户心中已经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继续保持和提升在渠道方面的资源优势,受到广大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