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下皖江区域经济(1877~193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小结

纵观以上各节,我们可以总结说,皖江区域是太平天国战争最主要的战场之一。战争造成人口大量流亡,土地荒芜。战后,随着人口恢复增长,土地重新开发,以及万春圩这样的新生土地开垦,进一步增加了耕地面积,农业经济当然体现出增长的宏观趋势。同时,通商口岸体系的建立,市场范围的拓展,地主城居化的普遍趋势,以及工商资本投资于土地,等等,都加深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稻米成为皖江区域最重要的贸易出口商品。这种商品贸易的发展,刺激了皖江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随着中央政权的更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调整土地租佃政策,有利于减轻佃户地租负担,增加农业收入。但是土地私有制度仍然存在,租佃关系盛行,佃户需要付出地租负担,造成对土地投入资本有限,耕种田地主要依靠人力投资,精耕细作,从而维持家庭人口生产、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均衡,农业经济仍然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农家经济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就会呈现异常波动。这种农业经济波动当然是皖江区域经济频繁波动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