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敏锐
朱立群教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学术敏锐。我认识她的时候,她的主要学术方向是欧洲研究,欧洲一体化和欧盟发展轨迹是她研究的重点。当时,她对国际关系理论已经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因为我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国际关系理论,所以她经常与我讨论理论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讨论中,我明显感觉到她在学术方面的敏锐和悟性。她曾说过,学术是需要理论支柱的,没有理论也就难成学科。她对欧盟的性质和地位、对欧洲一体化理论的研究是深入的,既敏锐地捕捉到国际关系地区研究理论的前沿,也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至今仍然是研究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成果。
在后期研究中,朱立群教授转向了“实践理论”的探索。实践理论原本不是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内容。虽然布迪厄(Bourdieu)、塞尔(Searle)等学者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性知识的意义作过重要的阐释,社会学研究人员也系统讨论过实践的重要性,沙茨(Schatzki)等人在2001年出版的《当代理论的实践转向》(The Practice Turn in Contemporary Theory)一书中提出“实践转向”的概念,但国际关系学界是在21世纪开始之际才真正系统研究“实践”问题的。2008年,加拿大学者文森特·普里奥(Vincent Pouliot)在《国际组织》杂志发表了《实践逻辑》的重要论文,标志着国际关系学界开始系统地讨论实践的意义。朱立群教授是国内国际关系学界很早关注实践理论的学者,记得在普里奥论文发表之后不久,她就和我讨论过实践理论的一些问题,比如实践在国家行为研究中的作用和在国际关系理论坐标中的定位,国际关系领域实践研究的可能走向,等等。2010年,她和她的学生聂文娟博士共同发表的论文再次表现出她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敏锐意识。后来,我们做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研究”中实践理论这一子课题也是由她领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