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社工”路:云南连心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研究文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五 传承历史、“流行社工”、十年一剑

向荣向荣,云南蒙自人。博士、副教授。现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设计与社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理事等。自1996年迄今为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教育、性别与社会工作、发展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组织发展等。

传承历史与连心的初心

连心成立之初即与整合不同积极社会力量、专业能力建设、反思精神、服务对象优先、可持续性发展等议题紧扣。不同于目前全国6000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云南连心一开始的一线服务即与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目标相契合。在扎根社区为基层有需要民众提供切实服务的基础上,其教育目标是为转型社会中社会建设培养本土的专业人才,其研究目标一开始即是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体系构建。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将学习与服务中的服务-学习教学方式以及行动-反思-再行动的行动研究成为贯穿其理论与实践的金线。经过十余年不遗余力艰苦探索,团队逐渐构建出一个在三社联动下,以城乡社区为本、乡城循环流动和农村社群为其服务对象的、多层次的综合服务体系。连心以“流行社工”或“返乡青年社工”带动志愿者和乡村工作者,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回应流动人群以及“三留守”人员社会服务需求、社区治理以及社区经济和社会文化融入的议题。

随着连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连心逐渐意识到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定位是回应社会转型中弱势群体的需要,探索社会发展的大议题。这与中国从近代到现在不同阶段的有志之士共同努力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分不开的。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云南曾经在历史上扮演过的举足轻重的角色。西南联大的学者们在炮火连天、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依然积极投入国家和民族重建的大业中,进行艰苦的研究,把扎实研究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如此,发展社会工作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就有了必然联系。所以,探索发展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体系成为连心“流行社工”的行动研究。

“流行社工”的缘起

记得2010年,连心进入第五个年头,但扑面而来的却是面对第四次搬家。滇池岸边的城中村拆迁进一步扩大,所在的农民自建小区也无法保住。连心与在这里一起工作的流动老乡们都得离开。由于有着前三次的搬迁经验,七八个专业社工构成的团队倒也显得冷静,能够沉着应对再一次的搬迁。大家分成不同小组,各自骑上自行车以伍家堆为中心四面散去,以摊铺盖方式将昆明各个城中村/城边村翻了一个遍,最后综合考虑,留下5个地点作为重点考察社区。那天我开车,几个同事一起将这几个点重走了一遍,在综合昆明长期发展规划、老乡的建议以及考虑社区的公共空间的大小等因素,我们决定从西南的伍家堆搬往西北边山脚下的王家桥。

记得大家一起寻找下一个工作地点的时候,分享老乡们如何关心和关注我们的工作地点,大家都很感动,并没有因为要搬离而流露太多消极的情绪,看到的更多的是困难中见真情,以及我们的工作被老乡们认可。在交流中,我被大家深深感染着,不觉脱口而出,我们这是在流动中一起与老乡们积极地行动推动改变,我们就是一群流行社工!

从此以后,我们又经历了几次搬迁流动,“流行社工”这个起初半自我解嘲半鼓励的概念慢慢被团队接纳,并在每次流动搬迁中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流行社工”流动中行动的历程及其价值演绎

从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间,连心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差不多近十次的搬迁。几乎每一次的变动,连心社工与服务对象流动群体都用实际行动在诠释着高速城市化下社工的意涵。简单的追述可以从以下行文中有所体会。

2005年12月云南连心在一个长期关爱孤儿的“漂亮妈妈”陈锐女士和美国莲心基金会的合作下成立,办公室建在市中心的17层高楼。当时作为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的笔者之所以积极投入该机构的组建并任机构副理事长,就是因为想要借其力量打造一个云南大学的专业实习基地,在培养社工人才的同时,继续之前流浪儿童和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知识和方法的研究。反思之前以项目方式运行带来的服务可持续问题,以此探索回应社会工作伦理议题。

2007年1月,经过一年的磨合,连心发现与美方在服务对象上意见不统一,故美方撤资,连心理事会改组,并决议将流动儿童的服务作为其目标群体和工作策略,在回应该群体的成长紧迫需求的同时逐渐扩大服务范围,扎根流动人口社区,以社区为本成为机构的工作宗旨。因此机构工作场地搬离市中心商务大厦,扎进滇池边的城中村的“农民房”里,同时将“莲心”更名为“连心”,以此表示弱势群体工作需要社会心连心推动。

2008年,昆明开始了继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的第二轮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城中村进行拆建,连心第三次搬迁,从靠近滇池河堤的棚户区往当地失地农民自建的小区搬,继续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以及打工子弟学校提供社区服务。至此,连心的社会工作服务已经在与妇联合作探索流动妇女的组织以及生计议题。

2010年,伍家堆失地农民自建小区遭遇整体拆迁,连心社工在流动老乡的协力下,综合各种因素,搬出伍家堆,到了西北边的王家桥。与此同时,连心的一部分服务对象也跟随连心一起落脚到王家桥。可谓,流行社工在此期间与老乡们一起经历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010年到2015年,连心与孵化的新机构在同一个社区又经历了差不多六次的搬迁。与之前不同的是,随着连心队伍的逐步壮大,连心社会工作者大部分选择居住到同一个社区里,在这里演绎着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睦邻运动”。连心大部分工作人员来自地州,农村的生活经历以及求学过程中流动的经历都使得他们与服务对象有着天然的割不断的关系。因此,自利利他的社会工作价值观深植于机构文化中,并贯穿于服务过程中,也帮助机构在内忧外患中度过一次次危机,促进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年来,连心“流行社工”在一次一次危机面前,秉承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发挥独立、批判和反思的精神,坚持与底层深度在场;扎根在城中村,与农村流动群体深度在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