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镀金时代美军海外基地发展基本情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以阿尔弗雷德·马汉为代表的战略思想家和以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政治家的“联手”努力下,美国开始走向世界。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马汉从地理位置角度来论证美国具有称霸世界的有利条件,进而提出了美国对外扩张的纲领,为美国扩增海军和全球扩张提供了理论基础。马汉认为,如果美国想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家,就必需建立它自己的海上力量。海上力量并不仅仅指强大的海军,它还是能够提供出口产品的经济力量,能够运送物资的航道,能够为本国提供原材料和市场的殖民地,更重要的是能为美国在遥远地方的利益提供保护的海外基地。为符合当时的大国主义理论,西奥多·罗斯福对“门罗主义”做出了新的诠释,即坚持美国有义务让全世界感受其影响力,且主张美国应该基于国家利益积极参与世界事务,在政治上将美国强力推向世界舞台。
美国外交政策完成了从旧的非系统反应型向新的系统前瞻型框架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出现并非朝夕之功,从内战结束算起,它前后共花去了30年的时间。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在太平洋的积极扩张。在近30年的扩张中,美国获得了太平洋上3个最优良的海港:珍珠港、帕哥帕哥和马尼拉。美国取得上述几个优良海港后建立了海外基地,这些基地逐渐转变为美国扩张海外势力、攫取海外利益、输送政治影响的跳板,推动美国向世界强国迈进。这一时期,美国获取的海外领土和建立的海外基地包括夏威夷群岛、帕哥帕哥海军基地、菲律宾军事基地、威克岛、关岛和波多黎各。
一 夏威夷群岛
夏威夷群岛由132个岛屿组成,几乎在太平洋正中部,位于美国通向澳大利亚、菲律宾和东亚航线的中继点上,是亚洲、美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运输枢纽,被称为太平洋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的美国战略家将其称为东太平洋的安全底线。马汉曾经就夏威夷的地位论述道:“它作为一个据点,有力地影响着太平洋地区,尤其是就地理而言美国有着最充分的权利来发挥作用的北太平洋地区的商业上和军事上的支配状况。”
1778年,欧洲航海家詹姆斯·库克首次发现夏威夷群岛;1795年,夏威夷酋长卡美哈梅统一了整个夏威夷群岛,自称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一世;1840年,夏威夷政府将原来的王国制改为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日本是夏威夷控制权的主要争夺者,德国和英国也跃跃欲试。最后,美国依靠军事实力,利用日本周边战略压力较大无暇顾及的机会,获得夏威夷的实际控制权。1897年6月,美国和夏威夷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合并条约,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美国在吞并夏威夷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夏威夷这一战略要地的开发和建设。1887年,美国获得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建立加煤站和修船站的特权。1898年,美国开始在这里修建海军基地。
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的中心地带,是控制美国亚太战略后方的要地。该群岛东距美国旧金山约3800公里,北望白令海边缘的阿留申群岛约4000公里,南离美属萨摩亚群岛5000余公里,西距关岛约6000公里。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夏威夷群岛紧靠美国西海岸,与西太平洋诸多岛国相距近6000公里,将夏威夷作为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中枢,既能发挥其对美国西海岸的安全防护作用,又可以为前沿基地群提供支援。目前,夏威夷群岛已成为美军太平洋战略指挥和支援保障的“心脏”地区,是美军亚太地区军事部署的要地。
二 帕哥帕哥海军基地
萨摩亚群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东面的美洲大陆和西北的亚洲大陆都在7000公里以上,离最近一块大陆——其西南面的新西兰也有3000公里。当前的萨摩亚群岛分属美属萨摩亚和萨摩亚共和国。美属萨摩亚是美国保护地,包括西经171°以东6个岛屿,其中土土伊拉岛是其首府帕哥帕哥的所在地。1722年,荷兰人雅各布·罗杰文首次发现该群岛。1830年,英国人约翰·威廉斯来到萨摩亚,给萨摩亚人带来了基督教、火器和各种货物,并在岛上派驻了自己的商务代理,发展贸易。此时,岛上已形成了统一的王国。1847年,乔治·普里查德出任英国驻萨摩亚首任领事。1839年,一支美国海军在查尔斯·威尔克斯舰长的率领下航抵萨摩亚。威尔克斯同本地一些土著首领签订了一个条约,以保护驻留该地的美国公民及其商务利益。回国后,威尔克斯就他对萨摩亚的印象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土土伊拉岛上的天然良港帕哥帕哥。1853年,美国向萨摩亚派驻了第一任常驻商务代理。
此后,美国和英国、德国开始了争夺萨摩亚的斗争。到1860年,英国、美国和德国都在萨摩亚派驻了商务领事。随着商业利益的增长,三国驻民之间逐渐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各国驻民开始寻找各自的代理人,争夺萨摩亚王国的王位。总体而言,在1870年之前,三国对萨摩亚的渗透尚属民间商业阶段,政府方面都未介入。从19世纪70年代起,三国官方势力逐步渗入萨摩亚,由此拉开了相互竞争的序幕。1870年,美国方面为开通一条从旧金山途经夏威夷抵达澳大利亚的轮船航线,需要在西南太平洋上设立一个加煤站,位于夏威夷和澳大利亚航线中间的萨摩亚自然成为首选。1872年1月,美国与萨摩亚王国签订一项条约,取得了在帕哥帕哥建立海军基地的权利。
1899年12月2日,美、英、德三国签订条约,通过瓜分形式最后解决了萨摩亚争端。条约规定,西经171°以东的萨摩亚地区,包括土土伊拉和帕哥帕哥海军基地,划归美国;德国取得西经171°以西的萨摩亚地区;三国在萨摩亚群岛及相关开放口岸享有同等商务权利。对此结果,美德双方都是满意的。
萨摩亚的获得,使美国在太平洋上得到了继夏威夷之后的又一块战略跳板。这样,美国计划中的太平洋上的重要战略支点就只剩下菲律宾没有到手,美国的“太平洋帝国”已经呼之欲出了。萨摩亚争端存在与发展的近30年正值美国外交政策走出美洲,开始世界扩张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美国走向太平洋,兼并夏威夷,开始组建其宏大的“太平洋帝国”,而萨摩亚争端也就成为其扩张的先声。美国政府在萨摩亚问题上采取的积极进攻姿态,奠定了美国亚太扩张政策的基调。
三 菲律宾军事基地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战略位置重要,向西可以深入东南亚和南亚,向北可直达中国、朝鲜和日本,向南可抵大洋洲,在太平洋上与夏威夷呈犄角之势,是美国在亚洲扩张的重要跳板,也是阻止东南亚以西势力入侵的咽喉要道,还可以牵制日本等其他国家向东、南发展。
自1565年起,西班牙对菲律宾的统治长达300多年,直至美西战争爆发,而美国主要用战争手段获得了对菲律宾的控制权。美国在殖民菲律宾的同时,占领、新建了多个军事基地,这些军事基地在提供后勤支援和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苏比克湾基地。
1572年,西班牙船长萨拉斯多发现了苏比克湾这块宝地,西班牙人自1868年起将其开辟为军港。1885年,根据西班牙皇室的命令,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在马尼拉西北约50公里的苏比克湾修建一个海军站,并于1898年竣工。美西战争后,美国占领了菲律宾,苏比克海军站落入美国之手。在对菲律宾殖民统治的头10年中,为了镇压菲律宾民族主义者的抵抗,美国在菲律宾群岛建立了军队驻防地,即后来军事基地的雏形。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发布政令,把苏比克湾及附近的7万英亩土地圈定为军事基地。1904年,美军对苏比克湾军事基地进行了扩建,逐渐将其建设为美国海军的主要基地,苏比克湾军事基地一度曾为美国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苏比克湾军事基地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军陆战队训练基地,并成为美国进入东亚的重要支点。
四 威克岛
威克岛是个面积只有9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属于太平洋中部的马里亚纳群岛。由于地处关岛和夏威夷之间,该岛是横渡太平洋航线的中间站,因此又有太平洋的“踏脚石”之称。欧洲人于1568年首先发现了威克岛。1796年,英国的威廉·威克船长航行至此,遂将该岛命名为威克岛。自1840年起,美国人开始在威克岛上定居。1898年,美国取得美西战争胜利,趁机吞并了威克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克岛成为美国在北太平洋“最有用的地方之一”。1939年,美国开始在威克岛上修建海、空军设施,建成了一条长近3公里的跑道,可供大型飞机起降,从而使威克岛成为美国重要的海、空军基地。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举行会晤,决定将战火烧过“三八线”。之后,美国在岛上修建了现代化机场,铺设了新的海底电缆,使其成为檀香山至关岛航线的中转站和海底电缆的中继站。1974年,美国又在威克岛上安装了导弹发射装备,使其成为弹道导弹试验基地。冷战结束后,随着飞机续航能力的提高,威克岛作为重要军事基地的地位下降,其兵力部署逐渐减少。但是,威克岛依然担负着中转站和补给站的作用。
五 关岛
1564年关岛被西班牙占领,此后美国人、日本人都曾为争夺该岛而战斗。在美西战争初期,有人问杜威将军太平洋上何处为建立加煤港的最佳地点,他在回答中将关岛列于其中。数年前曾访问过卡罗林群岛的舰队司令斯托克顿在给美国海军学院创始人、海军少将卢斯的信中描绘了关岛的情势和重要性:“我越是想到马里亚纳群岛,我越会想到它们在太平洋上作为停留地的价值。长期被美国捕鲸船作为集合地的关岛处于夏威夷至菲律宾的直航线上,它所处的位置正好使这里乘船到日本、韩国、中国上海和香港,以及菲律宾港口乘船到这里都约为5天时间。如果我们在菲律宾确保维持一个加煤港,我们就可以从旧金山或巴拿马地峡运河去夏威夷,从夏威夷到关岛,再从关岛去菲律宾,这就是凭借美国的停留地越过太平洋去加煤港的全部旅程了。”卢斯根据斯托克顿的意见,强烈要求参议员洛奇利用他自己的影响达到美国占领关岛的目的。
美国在1898年取得美西战争胜利,强迫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由于美国本土到菲律宾距离遥远,为了获取中途补给基地,西属关岛被列入割让条款,美国从此获得通往亚洲的重要跳板。美国占领关岛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同德国抗衡,不让加罗林群岛落入敌手。卢斯将军在1898年5月10日要求参议员洛奇呼吁占领关岛时已经注意到德国的勃勃野心,因此他说:“我们也许不希望永久地占领它们,但是在战后的利益平衡中,它们将价值连城。”布兰福德力主美国的和谈代表不要让德国在太平洋上占一席之地,因为这些岛屿可以提供许多良港和加煤站,如果落入敌手,它们将对美国太平洋沿岸和菲律宾间的交通线构成严重威胁。7月,美国4艘巡洋舰驶往马尼拉,经停关岛,首次在岛上插上美国国旗。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关岛后,该岛开始为美国海军提供支援,作为其在太平洋航线上的加煤站。美国著名海权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认为,将关岛转变为“类似于直布罗陀的区域”,将能确保美国在“太平洋的所有利益”。曾在关岛服役的海军军官麦肯从美国海军战略高度论及关岛的重要性,他认为,夏威夷和关岛是整个太平洋上的两个战略中心,关岛是太平洋海域西部的中心,夏威夷则为东部中心;如果关岛建成美国一流海军基地将能够保护和威慑从海参崴到新加坡的全部战略要地,保护和威慑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埃斯奎莫尔特交通线上的战略要地。此后,美国不断打造关岛上的军事基地,其作为力量投送的跳板,在美军全球战略部署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岛曾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驻地,也是美军在西太平洋上重要的海军和空军基地,美国太平洋舰队中1/3的兵力驻扎于此。关岛基地在美国西太平洋军事基地体系中,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六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北临大西洋,南濒加勒比海,东与美属、英属维尔京群岛隔水相望,西隔莫纳海峡与多米尼加为邻,是美国在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重要的战略支点。
1493年11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行至此,并将其命名为圣胡安岛,以纪念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1508年西班牙人庞塞·莱昂在岛上建立殖民点,1509年该岛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21年西班牙将该岛更名为“波多黎各”,其首府则更名为“圣胡安”。为了防止其他欧洲列强争夺,西班牙人在圣胡安附近修筑了诸多堡垒,这些堡垒成功地抵挡了法国、荷兰和英国的进攻。1511年泰诺人在其首领瓜伊巴领导下发动起义,遭到殖民当局镇压,有6000余名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波多黎各渴望更大自由和自治的情绪在1801年开始表现出来,1809年西班牙将波多黎各设为西班牙的海外省,19世纪上半叶种植园主势力逐渐扩大,对宗主国统治日益不满。1869年9月23日波多黎各人民在埃梅特里奥·贝当塞斯领导下,在拉雷斯镇举行起义,24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后被西班牙殖民军镇压。经过长期斗争,波多黎各终于被西班牙赋予地方自治的权利。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战败,根据《巴黎条约》,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
此外,在内战刚刚结束之时,美国不失时机地从沙俄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阿拉斯加虽然是以领土名义买入,但在当时主要发挥军事基地的作用,意义在于把加拿大的英国势力封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