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外基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建国初期美军海外基地发展的战略机遇

美军海外基地的建立固然有其需求,但在建立过程中美军总是力图寻求最大效益,即不强求、不坐等。建国初期,美国避免卷入欧洲事务并在北美大陆积极扩张。19世纪上半叶,欧洲正处于拿破仑战争及战后的混乱时期,欧洲大国忙于欧洲事务,无暇顾及美洲事务,而美国则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扩张领土。

一 巴巴里战争胜利标志着美国海外驻军的开始

从北非阿尔及尔、突尼斯、摩洛哥、的黎波里(巴巴里海岸)来的柏柏尔海盗是地中海苦难的根源,他们抢劫商船、绑架船员并索要赎金,给这些国家的穆斯林统治者提供了财富和海军力量。几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统治者都忙于募集资金并交给海盗以赎回被劫人员。

巴巴里海盗攻击美国商船企图勒索赎金,美国希望按照欧洲国家执行的标准程序来做以避免更多冲突。海盗攻击美国船只的现象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才开始凸显,当时美国不再处于《法美同盟条约》的保护之下。阿尔及利亚对美国的海盗行动开始于1785年7月25日,此后巴巴里海岸国家的海盗针对美国的攻击行动越来越多,索要的赎金也日益增加。1795年,阿尔及利亚与美国达成协议,释放抓获的115名船员,但美国需要支付100万美元的赎金,这占了当时美国财政预算的1/6,同时阿尔及利亚还要求美国支付更多的钱财以作为不再进一步抢劫的条件。持续的索要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于1798年4月3日成立美国海军部,目的在于防止海盗进一步袭击美国船只,同时终止北非海盗索要赎金的行为。

美国经过两次巴巴里战争解决了北非海盗问题。第一次巴巴里战争(1801~1805年)对美国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它提升了美国军队的名声,检验了美国军队的实力。这次战争显示出美国可以在远离本土的地方进行作战,美国军队也具备一定的协同作战能力,美国的海军和陆战队永久地成为了美国政府和历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引发战争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实际上美国并未战胜对手。麦迪逊并不甘心这个结局,因为他和杰斐逊一样,坚信和平是免费的、和平是不需要购买的,他要的是贸易的自由。Edward Keynes, Undeclared War, Penn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4.第一次巴巴里战争之后,美国将其注意力转向与英国日益恶化的关系。双方的主要矛盾是竞争与法国的贸易往来,这也最终导致了第二次独立战争。巴巴里海盗趁此机会在地中海地区再次袭击美国和欧洲商船,并扣押船员和军官作为人质以索要赎金。

第二次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得以抽出身来,再次将注意力放到北非巴巴里地区,并于1815年发动第二次巴巴里战争,也被称为阿尔及利亚战争。这次战争是美国与阿尔及利亚、的黎波里及突尼斯三个海盗国家之间的第二次战争,战争于1815年7月以美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使得美国摆脱了向海盗国家交纳赎金的命运,标志着地中海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海盗活动开始衰落。相比第一次巴巴里战争,这次战争使美国彻底解决了与巴巴里地区海盗的纠葛,美国重新巩固了在地中海贸易的地位,同时扩张了贸易势力。自此以后,美国得以摆脱海盗的纠缠,打开地中海和中东的贸易市场,并开始与其传统贸易敌人(法国和英国)直接对抗。

巴巴里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美国现代海军的建立和海外驻军的开始,因此海盗的威胁被认为是美国海军建立的催化剂。战争之前,关于建立强大的海军在美国国内有很多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如果没有海盗的威胁,美国海军的建立将会被严重推迟,甚至已初步建立的舰队都会被解散。《美国海军的建立是被海盗逼出来的,为了不再交赎金》,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68679-1.shtml, 2014年4月28日。此外,迪凯特将军不相信海盗会恪守诺言,就像第一次巴巴里战争结束后的那样,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国务卿,要求在地中海留下常驻舰队。这不仅彻底解决了困扰美国30多年的海盗问题,更标志着美国海军向海外驻军迈出了第一步。

二 拉美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为美国海外扩张创造条件

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美国人信心膨胀,控制美洲和开拓领土的野心再也按捺不住。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的风暴。西班牙帝国日暮途穷,已无法控制拉丁美洲的广大殖民地,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家相继独立。美国政府在拉美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整个时期,一直玩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中立政策,两面取利。这时美国向外扩张的主要方向在北美大陆,以美国的具体条件和实力,还不可能做到大陆扩张与海外扩张同时展开。美国统治阶级首先要攫取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即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的美洲殖民地日趋瓦解的形势下,利用欧洲忙于拿破仑战争的时机,凭借自己“近水楼台”的有利条件,抢先夺取邻近美国的土地。1812年,美、英矛盾激化并终于发生第二次独立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国内统治阶级中的扩张主义情绪高涨,以至于加拿大、东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全被视为美国“合并”的对象。对于那些暂时还无力抢夺到手的土地,如古巴等,美国就通过发表外交声明或通过国会决议的方式来防止它们落到其他欧洲列强手中。美国甚至企图阻挠这些殖民地的人民自己起来进行独立革命,如1819年美国正式吞并了东佛罗里达。

拉美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后,多数拉美国家建立了共和国,但这些国家并没有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是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国内,封建势力即大地主制的保存与发展,使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停滞并且难以实质上摆脱外国控制;而政治上代表大地主实行专政的“考迪罗”军阀独裁体制“考迪罗”是西班牙语caudillo的音译。拉丁美洲的政治术语,原指割据一方的军事首领,后引申为军事独裁者。考迪罗主义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独裁专制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考迪罗独裁又各有特点。,阻碍了拉美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帝国主义侵略拉丁美洲打开了方便之门。英国出于在拉美的巨大商业利益,图谋在中南美洲地区扩张,而沙皇俄国则想扩张它在北美西北海岸的殖民势力。1823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门罗,“友好”地提议英美两国结盟,联合干预拉丁美洲的事务,反对“神圣同盟”插手。门罗与前总统杰斐逊和麦迪逊商议,两位前总统都赞同与英国联合采取行动,但遭到国务卿亚当斯的反对。门罗最后敏锐地觉察到英国人的险恶用心和这样做对后世的遗患,于是采纳了亚当斯的意见,决定由美国单独行动,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并提出了著名的“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的原则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孤立主义,事实正是如此。门罗主义提出后,美国从未援助过拉丁美洲国家反抗欧洲列强的干涉和侵略。从1824年至1864年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多米尼加等曾先后向美国求援,但都被拒绝了。美国不仅没有援助这些国家,而且还乘机进行侵略,夺取他国领土,干涉他国内政。

门罗主义体现了美国的拉丁美洲政策。在门罗主义提出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始终打着这一旗号,反对欧洲国家侵入拉丁美洲,同时把它作为自己干涉和侵略拉丁美洲国家的有力工具。美国以“保护者”自居,终于把拉丁美洲变为自己的“后院”。

三 庞大的海外市场吸引目光

美国国际贸易的主顾一向是英国和欧洲大陆,但对英战争特别是1818~1819年美国经济的严重不景气,沉重打击了美国的航运业和对外贸易,因此美国商业资产阶级急于寻找新的出路。拉丁美洲是一个广阔的新自由市场,又是美国赚取贸易顺差以平衡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因此加强向拉丁美洲贸易扩张的呼声不断高涨。

19世纪20年代美国南部棉花种植业和北部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发展迅猛,也要求寻求海外市场。南部奴隶主对占有新的土地和奴隶市场来扩张奴隶制经济,具有很大的野心,从1820年美国国会通过扩建海军的新海军法,可以看出这种扩张倾向加强的迹象。

美国和西班牙关于佛罗里达问题的争执,已因1819年西班牙批准两国条约而最终解决,这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对西班牙不再有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这时拉丁美洲的国际形势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到19世纪20年代初已取得决定性胜利,拉普拉塔联合省、大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等已建立独立国家,巴西在1822年也脱离葡萄牙而完全独立;另一方面,英国对拉丁美洲的经济和政治攻势在这一时期大大加强。在1808年,英国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贸易额不到2500万美元,少于美国的贸易额,但至1822年,英国的贸易额已上升到近3000万美元,而美国的贸易额却跌至1400万美元以下。在投资方面,英国更是遥遥领先。到1830年,英国的直接投资不少于4000万英镑,而美国这时还没有多少剩余资本可以投资。在巴西,英国更是取得了优惠贸易特权,使这个国家完全处在英国舰队和商品所构成的殖民罗网的控制下。在政治上,拉丁美洲新独立国家中的亲英势力比较强大,他们指望借助英国的力量来反抗宗主国和“神圣同盟”。这样就更使英国在拉丁美洲的扩张活动中居于显著的优势地位。美国统治阶级日益感到英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竞争中的劲敌,因此急于在拉丁美洲政策方面采取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