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当代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变
在讨论未来中国应采取的扶贫政策时,有必要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扶贫政策的演变做一回顾,以总结对我们今天制定更有效的扶贫政策有益的经验教训。本节以1986年为界,将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两大阶段。
一 临时救济阶段:1949~1986年
从1949年到1986年,这一时期跨越了计划经济阶段和改革开放初期两个阶段,由此笔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前临时救济: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民众生活水平普遍相当低,人们迫切需要摆脱贫困、实现富裕。对于农民来说,这个时期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扶贫政策,政府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对临时困难群体和个人则给予临时帮扶。中央在《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农业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应当统一筹划……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指靠。”这就是过去常说的“五保”。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从初级社发展到人民公社,其基本宗旨就是发展集体经济使农村经济实现繁荣,并防止在农村出现两极分化,其中就隐含着对贫困农民的帮扶。但后来的事实表明,人民公社是一种低效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不仅扼杀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还扼杀了农民的企业家精神。这一时期,农民的生活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广大农民仍普遍贫困落后,人民公社对贫困农民所能给予的帮扶也十分有限。
(二)改革开放初期现代扶贫萌芽:1978~1986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其标志性事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并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但这一制度最初推行时,曾引发巨大争议,反对者认为这项改革挑战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一制度最终能得以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制度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广大农村摆脱贫困局面有着显著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非扶贫政策,但客观的扶贫效果使其在面对巨大争议时最终能够胜出。
中国政府从1982年开始每年专项拨款2亿元给甘肃定西、定北和宁夏西海固地区(“三西”),用以解决这些生态环境差的特困地区居民的温饱问题,支持其基本农业建设。虽然扶贫范围很小、投入的资金也有限,甚至事后显示取得的效果也有限,但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扶贫政策萌芽。
二 现代扶贫阶段:1986年至今
1986年被认为是中国实施现代扶贫政策的元年,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的扶贫,笔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输血式扶贫:1986~1994年
198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政府接受了更多的国外先进扶贫思想和政策,中国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扶贫。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把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尽快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列入“七五”计划(1986~1990年)。由此开始,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成为中国扶贫政策的一项明确的任务。当时中国老、少、边、穷地区共有1019个县,占全国县总数的近一半。经济总量小、发展实力弱,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基本特点。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的通知》,从此中国政府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标志着现代扶贫政策在中国正式实施。
这一时期扶贫主要措施是发放救济款、救济衣物等。这类扶贫政策被称为“输血式”扶贫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特别贫困的农村居民有一定的帮扶作用,但难以从根本上让这些受助的贫困户有效脱贫,更难以改变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二)开发式扶贫:1994~2015年
鉴于对贫困户发放救济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贫困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调整扶贫政策,提出开发式扶贫的概念,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八七”的含义是:对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1994~2000年)。其基本政策措施是开发式扶贫,即在国家必要支持下,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以该计划的公布实施为标志,中国的扶贫进入开发式扶贫阶段。
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结束,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8000万减少至3209万。2001年5月24~25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基本实现。但笔者认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离“基本实现”尚有相当距离,只完成了既定目标的60%,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缺少清醒的认识,这是今后制定扶贫政策目标时应引以为戒的。
(三)承诺2020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扶贫目标被媒体称为“承诺2020”,这无疑是一个雄伟的目标,但充满挑战。